APP下载

从封闭走向开放 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

2015-04-01刁晓丹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开放结合

刁晓丹

摘要:语文教学中课内与课外结合的问题一直是语文教学界特别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广大的教学工作者。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广大语文教师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大胆的探索。本文阐述了在推行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内外有机结合的必要性,探索了课内外有机结合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推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  课内与课外  封闭  开放  结合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言的传承与创新依赖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教育观念陈旧与教学环境封闭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耗时多,效率低的状况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并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大胆的探索,语文教学正从封闭走向开放。

1 语文教学课内外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高职语文教学不同于片面追求“实用性”的基础教育,它要培养的是语文能力皆备的应用型人才。那么用什么方式才能真正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呢?只有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才可防止教学与现实生活相互脱节,避免学生因为不能主动积极、生动活泼的学习,降低语文学习效果的现象。生活是知识的源泉,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因而我们应该从课本内容出发,不断拓宽知识面,丰富语文学习的形式,探寻更多学习路径,使语文知识贴近社会生活,锻炼能力,围绕语文课堂能动地向学生生活的大舞台延伸,强化语文实践。如此可见,语文教学应当从有利于高职学生发展出发,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

2 对如何使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的探索

2.1 教学合作化

学生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团体中,合作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课堂是文化知识教与学双向互动的主阵地,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的能力,养成良好人格和品行习惯的主要场所。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个体演讲台,而是师生、生生合作的共同发展的大舞台。

2.1.1 师生合作。《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育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一个无拘无束、温暖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并乐于将心中的感受、疑惑说出来。对学生的提问、看法要有耐心并给予充分的尊重。对独特、新颖的见解更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师生对等的平台、和谐的氛围能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思考空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1.2 生生合作。心理学家马斯洛夫认为,人际关系是高效学习的主要途径。自己教别人或闭门造车都只是知识的单向传播,要真正提高学习效果,人与人之间必须加强沟通,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引导下,以往的语文教学过于看重成绩,学生为了评优争先彼此之间互相较劲,并不愿意相互沟通和分享学习心得。合作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从扭曲的竞争氛围中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健康成长。例如笔者在讲解《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文时提前让同学们阅读文本,并根据课文编排话剧。他们自由地挑选演员——培训演员——设计舞台——表演。表演完后同学们一起讨论和评价,最后这篇文章就在同学们的快乐与合作中落幕了。

2.2 教育生活化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语文要体现人文性,语文是生活的折射,那么我们的教学也得更新,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优化语文教学。

首先要善于营造“大语文教育”氛围,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让学生在语文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在生活中呼吸语文的气息。

2.2.1 要切实利用好语文教材及语文课堂。立足课本,重视实践。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教材就是生活的典型反映,涉及的范围广泛,揭示的道理深刻。《祝福》让学生认识了祥林嫂这个受苦受难的妇女形象,体会到她的艰辛与苦难,进而感受其苦难的根源——当时的社会。《雷雨》让学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善良与奸诈,美好与丑陋在生活中交织演绎。《故都的秋》中“破屋”、“清晨”、“浓茶”、“深院”把学生带入了北京特有的悠闲、自如,充满了日常生活的审美情趣。

2.2.2 以课外活动促语文延伸。课外活动有许多优点。首先,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其中尽情施展个性,发挥特长。其次,课外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第三,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精彩纷呈,打破了传统单调枯燥的授课模式,活跃了学习氛围。第四,课外活动打破了封闭的教育模式,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这些优点表明,课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领域,发挥创造精神。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举行以开阔学生人文视野为目的的文化讲座;结合戏剧单元教学,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这些语文活动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把学生的认识视野从课文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感悟了生活,锻炼了能力,而这个能力正是运用语文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2.2.3 重视课外阅读,达到语文最大层面的延伸。精彩纷呈的阅读内容继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学生广泛涉猎,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课外阅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适当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外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设定阅读时间,每天坚持完成任务。比如晨读语文课文,闲暇时尽可能多的涉猎新闻杂志等阅读内容,假期适合阅读长篇名著。丰富的阅读对象,带领学生接触古今中外丰富的生活,生活中种种具体生动的形象进入作品,而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又有无数的自我创造与感悟。《老人与海》让学生体悟到了生活中需要坚忍不拔、勇敢奋进;《巴黎圣母院》让学生感受到了十八世纪巴黎广阔的社会图景;《三国演义》、《红楼梦》更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了解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复杂……名著如此,短小优美的散文,情趣盎然的杂文同样能揭示生活的画卷,更不必说时代感强烈的报刊杂志了,因此,课外阅读是学生了解生活,积累生活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达到语文生活相统一的必要途径。

2.3 教学现代化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方式灵活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方式。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2.3.1 用音频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老师范读,学生们体味和模仿教师,现在我们可以听到专家的朗读,还可以带着音乐朗读,在优美的音乐中体味生活的真谛。如《安塞腰鼓》一课,重点就是要读出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读出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3.2 课件制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过去老师只能用粉笔在有限的黑板上写来写去,费时费力,效率极低。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已走进课堂,语文教学设计面非常广,教师以往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例如,过去笔者在处理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时,搜集资料后只能在课堂上读给学生听或利用小黑板挂在前面,学生记起来费劲,所以没有学习兴趣。现在,利用课件让学生看着作者的生活照再去记该记的东西,更直观,易掌握。课件的应用为课堂注入了新的血液,它的展示可以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得到充分的调动,使学生们更好地融入课堂。

总之,语文课程改革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适时增加阅读任务,强化写作训练,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水平。同时,在引导坚持阅读的过程中,无形中使学生将语文知识和文学技巧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3月.

[2]罗厚辉.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3]钱任初.叶圣陶的语文教学理论与单元教学[J].语文教研,1987年歇9合刊.

[4]张志兰.关于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J].中国育人,2006(2).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教学开放结合
高职语文教学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