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划线定位斜刺法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2015-04-01毕荣华周洁玉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苏镇江212001

吉林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划线试管血肿

毕荣华,周洁玉,刘 娣,孙 勤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江苏 镇江 212001)

新生儿期是指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期间的小儿称新生儿[1]。新生儿疾病的特点:变化快、危、重、急,因此快速的抽取血标本进行检验,以便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由于新生儿年龄小,血液多分布在躯干和内脏,而四肢相对较少,而且血管细、且充盈度差[2];加之采血时,患儿哭闹剧烈,不配合,使静脉采血难度增大,选择合适的血管及穿刺方法进行静脉采血,更快更准确抽取血标本,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股静脉相对粗、直、充血量足、周围血管及神经分布少、操作方便、易于固定,故成为新生儿采血常用部位。但寻求一种定位准确,省时省力,损伤小的股静脉穿刺方法变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股静脉解剖结构分析研究和临床实践摸索,采取划线定位斜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1~2013年12月进行股静脉穿刺的240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128例与对照组112例,年龄均为28天内,患儿的日龄、胎龄、性别、体重、血管情况、疾病类型、检查项目、标本量的比较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采用划线定位斜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抽血,置患儿于辐射操作台上,采取仰卧位,暴露左侧或右侧腹股沟区,用尿不湿遮盖会阴部,用软枕垫高腹股沟区2~3 cm,操作者手腕压住患儿大腿并绷紧皮肤,由脐窝向耻骨联合上缘与髂前上棘连线划一垂直线,在交点下方约2~3 cm处进针,针尖指向脐窝方向。准确定位后,用爱尔碘消毒皮肤,手持一次性静脉采血针柄,刺人皮下约0.6~1.0 cm后,将采血针末端快速刺入真空负压试管,绷紧皮肤角度呈30°~35°(肥胖患儿加大角度至40°~45°)穿刺进针,看见回血后固定针头,血液会因负压作用自行吸入试管内,待血量达到需要量后,更换其他的真空采血管;采血完毕后拔针,用食指和中指分别压迫两个无菌干棉球于穿刺点及其上方1 cm处,按压3~5 min,并用输液贴覆盖穿刺点,以防止再出血,确保患儿穿刺部位无出血后结束操作。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股静脉穿刺,置患儿于辐射台上,采取仰卧位,固定大腿于外展位,小腿弯曲与大腿呈90°角,呈蛙状,用尿不湿遮盖会阴部,用软枕垫高腹股沟区2~3 cm,以使局部皮肤充分暴露。消毒患儿穿刺部位及护士左手示指,在患儿腹股沟中、内1/3交界处,右手持注射器与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4~0.6 cm垂直进针,左手绷紧穿刺点周围皮肤,右手边向上提针边抽回血。见回血后左手固定针头,抽取到所需血量后,左手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采血点3~5 min止血,右手拔针。取下针头,将血液沿采血管壁缓慢注入,再次核对,确定无误后结束操作。

1.3 评价指标:两种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情况、采血时间和血肿发生率等。①一次穿刺成功,即无退针现象,一次顺利抽出所需量的静脉血;②采血时间,即消毒结束至抽出所需血液量时间;③血肿:指在穿刺过程中,穿破血管壁而在形成血肿的现象。

1.4 统计学分析:所得调查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观察组在采血时间上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两组股静脉采血法效果比较(例)

表2 两组股静脉采血方法操作时间比较(例)

3 讨论

3.1 准确定位和穿刺手法是提高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的关键: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躯干内脏血流分布多,而四肢少,血管较细,充盈度差,不易触及股动脉搏动。另外,在临床护理操作中,患儿哭闹、不配合、肥胖等原因,使得股动脉搏动更不易触及,尤其是循环衰竭,病情危重的患儿股动脉搏动极弱,常摸不到搏动,加之可供穿刺的股静脉暴露段又很短,不易穿刺到股静脉从而使穿刺失败。采用划线定位穿刺法是根据股静脉解剖分布特点[3],将患儿摆放于仰卧,大腿外旋位的固定体位,以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操作者通过肉眼,可直接、快速、清晰地定位股静脉穿刺点,并沿股静脉的走向进行穿刺,可显著提高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3.2 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传统的穿刺方法因护士个体差异,定位不准确,进行穿刺时,若未见回血,往往通过改变进针的方向或深度来回进行试探抽血,如此反复试探容易穿破血管壁,血液外渗而形成皮下血肿。采用划线定位斜刺法,定位准确、方便、快捷,针头只要一进入血管,负压作用会使血液自行吸入试管内,避免反复在穿刺部位试探,降低皮下组织和血管损伤的发生率,减轻了患儿的疼痛。

3.3 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穿刺方法因反复扪及股动脉浪费时间,若消毒不严格尚有增加患儿感染发生率和血标本被污染的机会,以致影响化验结果,从而影响临床诊断及治疗。而股静脉划线定位斜刺法进针部位直观、准确、成功率高;真空试管采集血标本,省略了通过注射器采血后,再将血标本注入试管,减少了中间环节,以及护士被血标本感染的机会,采血管内存有负压,通过负压的作用,血液可经过采血针直接匀速进入试管,避免凝血和红细胞破坏等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得留取的血标本质量得到了保证,另外股静脉穿刺采血的全过程用时明显的缩短,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股静脉穿刺是新生儿常见护理操作技术,也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用划线定位斜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抽血,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血肿的发生率较低,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使得患儿哭闹时间缩短,提高了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体现了优质护理内涵,保证护理质量,并且大大地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4-5]。用划线定位斜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抽取,使得血液标本准确快速的留取,为临床抢救和治疗护理提供及时的依据,具有临床广泛应用的价值。

[1] 崔 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8.

[2] 刘玉芬,王莉燕.新生儿外周静脉与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96.

[3] 姚蕴伍,马小琴,李丽萍.护理学基础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280.

[4] 鲁文军,李 铃,马恒銮,等.小儿股静脉穿刺的体表定位及穿刺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5(1):4.

[5] 祝传华.股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术及其注意事项[J].中国临床医生,2005,26(1):17.

猜你喜欢

划线试管血肿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Parents and Kids
Ambition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试管难题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
新目标七年级下期末句型转换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