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毫米波和药物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2015-04-01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盐城224001

吉林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患处静脉炎局部

袁 丽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 盐城 224001)

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有效地控制恶性肿瘤的进展,反复多次化疗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方法。由于患者的疾病原因、经济条件等诸多原因,临床使用浅静脉化疗患者达到50%以上,而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刺激性强,毒性大,即使在使用过程中,无明显的外渗,亦可导致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1]。我科2009年~2014年对60例静脉炎患者行毫米波和药物外敷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静脉炎分级标准,将静脉炎分为五级: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结节;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形成,可触及条索状物>2.5 cm,有脓液流出[2]。本治疗组60例患者静脉炎分级均>2级,随机分为毫米波治疗组24例和药物外敷组36例。静脉炎分级及分布情况见表1。

1.2 方法:毫米波治疗组采用上海产毫米波治疗仪,输出毫米波功率在50~110 wH,有聚束辐射头4只,分为1、3#主辐射头2只和2、4#副辐射头2只,采用并列或对置法照射,治疗前局部患处用生理盐水清洗,患者卧于舒适体位,毫米波辐射头尽可能贴紧患处,以增强毫米波的传导效果,局部如有破溃尽可能将创面坏死物清除至正常的组织,毫米波辐射头距溃疡部位间隙控制在5~10 mm,照射30 min/次,2次/d。药物外敷常规24 h内冷敷(奥沙利铂)除外,分别采用硫酸镁外敷12例,硫酸镁具有松弛平滑肌、解除痉挛、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缓解局部炎性反应的作用;取25%的硫酸镁适量湿透无菌纱布,覆盖于静脉炎处,范围大于病变1~2 cm,在用热水袋放在纱布上加热,2次/d,30 min/次(注意热水袋温度<70℃)。如意金黄散具有清热、减毒、消肿的功效;直接用生理盐水调成糊状,取适量于无菌纱布上,厚约3 mm,覆盖范围大于病变范围1~2 cm,外敷于静脉炎处,2次/d,30 min/次。喜疗妥能有效控制炎性反应、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吸收渗液、缓解肿胀、促进机体的组织恢复;将3~5 cm的乳膏涂于患处,并轻轻按摩,使其充分吸收。

1.3 疗效评判标准:治愈:疼痛明显好转,创面愈合,形成痂皮和瘢痕,红肿消退;好转:局部红肿减轻,皮肤颜色加深温度接近正常体温;无效:局部红肿无明显消退,疼痛无好转,创面继续扩大。

表1 静脉炎分级及分布情况(例)

2 结果

毫米波照射组患者当天主观疼痛明显好转,肢体活动度明显改善,第2天患处皮肤温度降低,接近正常,水肿减轻。3 d后照射部位皮肤颜色加深、起皱,5 d后患处痊愈,治愈率为100%。而药敷组患者治愈率为83.3%,无效6例,无效者继续给予毫米波照射,3 d后患处痊愈。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见表2。

表2 两组静脉炎的疗效比较[例(%)]

3 毫米波治疗的护理

3.1 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及心理疏导,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和治疗的信心。

3.2 基础护理: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水肿;忌对患肢进行强力按摩及用过冷或过热的外敷刺激,衣服宜宽松,以免过紧压迫肢体。

3.3 病情观察:治疗过程中注意防寒保暖,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照射区域皮肤颜色的变化,询问患者的感觉,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患者,观察有无头痛,心慌,呕吐,面色变化等不适症状发生,如患者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治疗,通知医生对症治疗。

3.4 饮食指导:合理的营养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组织的修复,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

3.5 对症治疗:如患处破溃感染,按感染伤口处理,每天换药两次,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同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3.6 预防措施:尽量选择中心静脉给药,如条件不允许,要合理的选择静脉,使用套管针静脉给药,避开关节和皮下脂肪薄弱处血管。如患者疼痛不适明显时,遵医嘱给予止痛,镇静对症治疗。毫米波辐射头忌用强酸、强碱擦拭,仪器连续工作不超过6小时,毫米波治疗室应每天紫外线消毒。

4 讨论

化疗性静脉炎是化疗药物经过外周中小静脉时,由于血管管径狭窄,长度长,血液流速慢,与血管接触时间长,刺激强度较大,受累的静脉表现为红或色素沉着、疼痛、血管变硬,呈条索状等炎症表现。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如下。

4.1 血管因素:肿瘤患者多次化疗,全身情况较差,血管弹性差,管壁薄,通透性增加,易发生渗漏,造成静脉炎的发生。

4.2 机械性损伤:由于护士不能一针见血,反复穿刺,造成患者紧张、恐惧;使血管痉挛,造成血管壁缺血缺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而发生渗漏。

4.3 药物因素:化疗药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的组织细胞有一定的损伤,影响其代谢和正常的功能,是血管内膜破坏,引起静脉炎的发生。

毫米波治疗化疗性静脉炎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毫米波是一种波长为10~1 mm的极富频率的电池震荡波,是微波中具有生物学意义的频段,能发生强烈的谐振,被人体吸收,频率范围是30~300 GHz,与哺乳动物组织固有频率50 GHz相近。它的穿透能力较弱,只能达到浅表组织1~2 mm。伤口的愈合与组织的愈合能力与伤口的创伤程度、感染及局部的血液循环密切相关,伤口的愈合需要胶原纤维等细胞间质的合成,氧和营养物质不可缺少,而局部的良好血液循环是重要的保证[3]。毫米波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使其再生能力提高,加快创面的愈合及组织水肿的吸收,同时毫米波作为一种可通过谐振导入体内的能量波,可能是通过特定的频率引起相对震荡[4]来激励或调节机体的潜能,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镇痛的作用。尤其在炎性反应的早期,局部反应最为明显时是毫米波治疗的最佳时机,能制止炎症的浸润,并可造成炎症逆行反应,使炎症消散吸收。对于患处破溃不宜给予药敷者,毫米波照射效果尤为明显。同时毫米波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它具有安全方便、无刺激的功效。综上所述,毫米波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减少肿瘤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经济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1] 周志莲.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化疗静脉炎的预防效果评价[J].吉林医药,2014,35(32):7266.

[2] 王建荣主编.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22.

[3] 周许峰,张义平,殷嫦嫦 豪民促进感染伤口愈合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20):34.

[4] Fohlich H.Evidence for coherent excitation in biological systems[J].Inter Jof Quant um Chemist,1983,23(4):1589.

猜你喜欢

患处静脉炎局部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治斑秃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局部遮光器
吴观真漆画作品选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鸡眼的中医外治方法
加味桂苓汤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