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溶酶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5-04-01金湲玎吉林省农安县人民医院吉林农安130200

吉林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纤溶酶黄色素基底节

金湲玎 (吉林省农安县人民医院,吉林 农安 130200)

脑梗死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受到许多人的关注[1]。笔者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对8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纤溶酶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与单独使用红花黄色素80例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脑梗死患者160例,入选标准:①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②均经头部CT或MRI证实,排除颅内出血;③发病在6~24 h内的颅内动脉系统脑梗死;④肢体瘫痪的肌力≤4级;⑤无意识障碍;⑥血压首先控制在收缩压≤180 mm Hg(1 mm Hg=0.1333 kPa),舒张压≤110 mm Hg,血小板>100×109L,血浆纤溶蛋白原FIB>1.0 g/L。研究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41~69岁,平均55岁。双侧基底节梗塞36例,单侧基底节梗塞40例,颞叶梗塞4例。对照组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42~69岁,平均56岁。双侧基底节梗塞40例,单侧基底节梗塞38例,枕叶梗塞2例。研究中无脱落,治疗前按神经功能缺陷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首先都给予吸氧,降颅压,清除自由基,改善脂代谢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降纤药,(采用北京赛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纤溶酶100 U×2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连用1周,红花黄色素(山西华辉凯德制药有限公司)15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缓慢滴注,1次/d,连用14 d。对照组用红花黄色素15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缓慢滴注,1次/d,连用14 d。

1.3 评定标准:按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法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并结合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评定疗效。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量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量46%~8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量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量18%以上[3]。显效率的判断以基本治愈和显著进步作为判断指标。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后分别评定疗效,研究组基本痊愈28例(35.0%),显著进步34例(42.5%),进步14例(17.5%),无效4例(5.0%),显效率79.0%;对照组基本痊愈16例(20.0%),显著进步28例(35.0%),进步24例(30.0%),无效10例(12.5%),显效率57.0%。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用药后两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等指标明显改变,治疗组牙龈出血2例,输液穿刺部位淤斑2例。对照组输液穿刺部位淤斑1例。两组治疗后复查血常规,血小板正常,治疗组血浆纤溶蛋白原FIB>1.0 g/L。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脑梗死的高危致残率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严重的负担。因此,早期合理的给予有效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在县级医院只有少数患者能在早期(3 h)及时到达医院,且无溶栓禁忌证,有溶栓适应证,采取了静脉溶栓。而大部分患者到达市级三甲医院也超过了动脉溶栓的时限6 h。只能采取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红花黄色素能够活血化瘀通脉,达到控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局部脑血流量,抑制脑血栓形成。而纤溶酶则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够降低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使其降解为小分子可溶片段,容易分解和从血液循环中清除,从而平稳有效地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抑制血栓形成。纤溶酶可促使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由内皮细胞释放,并可以增强其活性,能够达到溶解血栓,抑制红细胞聚集及沉降,降低血小板聚集,同时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进展型脑梗死的发病主要是血栓的继续发展或再生成。在临床上不论是应用溶栓,抗凝,降低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均以再灌注,使缺血区尤其是改善半暗带神经元的供血为目的,因此应用纤溶酶可以使正在形成或新近形成的部分脑血栓溶解,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继续阻止缺血的发展,恢复脑血流量,尽量使受损的神经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本组对16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给予单独红花黄色素治疗和纤溶酶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对照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低于治疗组。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临床能抑制红细胞聚集及沉降,改善脑血流量,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降低血管阻力,控制血栓继续生成或再发展。同时不良反应少,对治疗脑梗死有良好的效果。所以采用纤溶酶和红花黄色素联合治疗脑梗死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红花黄色素,并且安全有效,值得我们推广应用于临床。

[1] 王少石.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1):961.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猜你喜欢

纤溶酶黄色素基底节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红花黄色素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心肌损伤
根霉纤溶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光裸方格星虫纤溶酶SNFE体外溶栓作用及安全性初评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