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闿运唐诗选本研究的系统省察

2015-04-01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选本诗选评点

黄 淑 芳

(上饶师范学院 图书馆,江西 上饶 334001)



王闿运唐诗选本研究的系统省察

黄 淑 芳

(上饶师范学院 图书馆,江西 上饶 334001)

王闿运为晚清汉魏六朝诗派的盟主,在晚清诗坛中独树一帜。目前学界多论其汉魏六朝诗学理论和复古思想,而对于其唐诗选本的研究则关注甚少。事实上,对王闿运的唐诗选本的系统研究,有利于通观把握王闿运的整体诗学思想,也有助于全面认识王闿运的学术历程与学术思想。

王闿运; 唐诗选本; 系统研究

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为晚清汉魏六朝诗派的盟主。汪国垣尊湘绮为“诗坛旧头领”,认为“近代诗坛老宿,自以湘绮老人为首屈一指”[1](P51)。钱基博称湘绮“诗才尤牢笼一代,各体皆高艳”[2](P49)。钱仲联称王闿运为“近代湖湘诗派之魁首"[3](P141)。可见王闿运在晚清诗坛的地位和影响。

唐诗研究既非王闿运学术关怀的主要对象,亦非学界瞩目的中心,因为大多数读者关注的只是王氏对汉魏六朝诗歌的态度,唐诗研究不受世人重视当为顺理成章之事。

而选本最能体现一个诗人的诗学宗趣,可王闿运的唐诗选本,至今并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因此,对王闿运的唐诗选本进行系统研究,必将有助于认识王闿运的学术历程与学术思想;同时,也有利于通观把握王闿运的诗学思想。本文即对王闿运的几部唐诗选本略加介绍,并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湘绮楼唐七言诗选》

《湘绮楼唐七言诗选》,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共4册,7卷,附录1卷,现藏于南京图书馆。该选本无序,无评点。选录唐代七言歌行5卷、七律1卷、七绝1卷,与《唐诗选》所选七言歌行、七律、七绝的卷数、作者、作品数目、篇目相同。末尾收王涯宫词、王建宫词和曹唐游仙诗,亦与《唐诗选》所选篇目、作品数目、篇目相同。该选本系从《唐诗选》中析出。

二、《湘绮楼唐七言诗选》

《湘绮楼唐七言诗选》,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刻本,共4册,仅选有七言歌行5卷,现藏上海图书馆,与南京图书馆所藏《湘绮楼唐七言诗选》和《唐诗选》中所选七言歌行卷数、作者、作品数目、篇目相同,亦无序,无评点。该选本亦系从《唐诗选》中析出。

三、《湘绮楼唐诗选》

《湘绮楼唐诗选》,清宣统元年蔡人龙抄本,现存2册,现藏湖南省图书馆。该选本选五言古体2卷,诗人91人,诗作494首,与《唐诗选》所选五言古体的作者、作品数目、篇目一致;此选本之序言、评点亦与《唐诗选》相同。因之,该选本当是《唐诗选》的残本。

四、《湘绮楼唐七言绝句选》

《湘绮楼唐七言绝句选》,朱祖谋抄本,存1册,现藏上海图书馆。上图题识此选本编辑时间为1912年后。因此选无序,无评点,笔者无从稽考具体编选时间。此书选69位诗人,诗作189首。据笔者统计,该选本选初盛唐诗人9人,占入选总人数的13%,选诗57首,占入选诗作总数的30%;中晚唐诗人60人,占入选总人数的87%,选诗132首,占入选诗作总数的70%。由是可知,该选本选诗宗旨是略初盛唐而详中晚唐。

五、《唐诗选》

《唐诗选》,又名《王闿运手批唐诗选》,有清光绪二年(1876)和十二年成都尊经书院刻本,皆作6卷;宣统三年(1911)长沙东州刻本,始增订为13卷。

(一)《唐诗选》的内容

《唐诗选》录唐代诗人605人,计2678首诗,依体编排。录五古2卷,以李、杜为多;五律3卷、杂五言1卷,均以杜甫为首;七言歌行5卷,李颀、李白、杜甫、李贺、元稹5人为每小卷选数之冠;七律1卷,杜甫居第一,李商隐为第二;七绝1卷,以王昌龄、刘禹锡为最。末尾收王涯宫词、王建宫词和曹唐游仙诗。

(二)《唐诗选》的选诗旨趣

首先,反映了诗人融通四唐的史识。据笔者约略统计,该书选五古诗人91人,诗494首,初盛唐40人,诗270首,中晚唐51人,诗224首;五律诗人140人,诗707首,初盛唐73人,诗459首,中晚唐67人,诗248首;杂五言诗人86人,诗263首,初盛唐47人,诗151首,中晚唐39人,诗112首;七言歌行诗人98人,诗522首,初盛唐62人,诗353首,中晚唐36人,诗163首;七律诗人74人,诗256首,初盛唐22人,诗81首,中晚唐52人,诗175首;七绝诗人116人,诗436首,初盛唐29人,诗146首,中晚唐87人,诗290首。《唐诗选》选录初盛唐诗人273人,诗1460首,中晚唐诗人332人,诗1218首,初盛和中晚是平分秋色,这充分体现了编选者调适四唐的诗学宗趣。

其次,体现了诗人通达的诗学观。所选诗体和诗歌题材包含了唐代所有的诗歌体裁和题材;所选诗歌风格,格调高雅、风骨遒劲者固为其所重(如高适、岑参等),格调柔和、萧散简远者也为其所取(如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刘长卿、韦应物等),而偏精独诣者亦不为之所弃,如晚唐诗人许浑,选入诗作就有25首。

六、《唐十家诗选》

《唐十家诗选》,1913年蔡人龙抄本,共8册,凡26卷[4](P86)(萧晓阳《湖湘诗派研究》称《唐十家诗选》为16卷),现藏于湖南省图书馆。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未曾著录此选本①*①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按:《湘绮楼唐七言诗选》(南京图书馆藏)、《湘绮楼唐七言诗选》(上海图书馆藏)、《湘绮楼唐七言绝句选》(上海图书馆藏)、《湘绮楼唐诗选》(湖南省图书馆藏)这四种唐诗选本孙著亦未著录。。经笔者检讨,该选本学界至今无人知晓,虽也有人在著述里屡屡提及,但大都一笔掠过,甚至以讹传讹者颇多,所以确有澄清的必要。该书题名《唐十家诗选》,王闿运著,周旦题,该书序言中有谦受益斋长沙龙氏蔡人龙印。序言称:“湘师少时所撰唐十家诗讫,未刊行,同门长辈亦无言其稿之所在者,意以为散佚久。实今年初秋来会城,过书肆见此本署名唐十家诗选,云出自龙氏壁白兄弟,皆与师厚,岂其请周旦所录者耶?旦不知名,盖其门客题字及批语,则师少年时笔迹也,然年谱所载十家有韦苏州、钱考功,无张子寿、王少伯,与此本不同,当是撰定之时,去彼取此,不可疑为伪托也,癸丑初秋人龙。”[5]说明该选本确属王闿运所选,只是未予刊行而已。

(一)《唐十家诗选》的内容

《唐十家诗选》选录张九龄、王维、储光羲、王昌龄、常建、孟浩然、李白、岑参、高适、杜甫10位诗人,共选诗歌1337首。

该选仅对王孟高岑四位诗人的少量诗作进行了评点,评点主要针对诗作的艺术特点。该选本的评点与《唐诗选》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的地方。现缕述如下:

第一,相同之处。对于同一首诗评点基本一致,如王维《赠裴十迪》,《十家诗》评曰:“韵致自然。”《唐诗选》评曰:“自然成文。”高适《古歌行》,《十家诗》评曰:“苍生二句不免杂凑,结二句含蓄深致,似颂以刺。”《唐诗选》评曰:“以颂为刺。”

第二,相异之点有二:其一,对于同一首诗评点不尽相同,如高适《燕歌行》,《十家诗》评曰:“雄气不粗,高调入,破健于齐陈,浑于李杜。”《唐诗选》评曰:“笔势开展”、“豪语非刺语”。 其二,《十家诗》作了评点,而《唐诗选》却无。评孟浩然《早发渔浦潭》,《十家诗》评曰:“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为“二句朗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评曰:“清而不瘦。”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十家诗》评曰:“深旨远情。”《题苜蓿峰寄家人》,《十家诗》评曰:“何忍不令闺中见,何可不令闺中知。”

(二)《唐十家诗选》的选诗旨趣

第一,反映了王闿运对盛唐诗歌的特别推崇,这在王闿运诸选本中是最为突出的,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中国唐诗选本中也是少见的。从序言中所称删去韦应物和钱起两位中唐诗人来看,说明了王闿运非常鲜明的选诗态度。

第二,体现了王闿运对杜甫的褒举,选杜甫诗388首,位居10位诗人之首,约占入选诗作总数的30%;《唐诗选》选录杜诗279首,为入选诗人之冠,占入选诗作总数的10%;《湘绮楼唐七言绝句选》选杜诗6首,位居第五。从这三个选本中,显示了王闿运对杜甫的肯定和崇敬之情,再联系王闿运对杜诗的模拟,充分揭示了王闿运自己对杜甫一些贬抑之辞的反拨①*① 王闿运模拟杜甫诗歌作品主要有:《拟杜子美岁宴行》《喜闻官军收复九江,寄胡巡抚》《自京赴济南道中·秋兴》《秋兴十九首》等。此依据王闿运《湘绮楼诗文集》,岳麓书社1986年版。。不过,从另一方面讲,也说明了王闿运对杜甫的矛盾态度,正如苏轼所谓“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读孟郊诗二首》)。

第三,“唐格诗”的提出,反映了王闿运对唐诗的独特认识,这也是在王闿运之前从未有人提出过的概念。王闿运道:“唐格诗者,世俗所谓近体也。五律肇于晋,五绝源于汉,七律基于陈,七绝始于梁,本其波澜,咸同莫二。但唐世作者,皆为两体,笔加轻隽,思尚巧绮,音取靡丽,是所殊也。太白放逸,实皆一种,故前乐府五言,已入律作,今取其尤别于古者,并为一卷,其来自古,不得云近体,以分途于唐,故云唐格云尔。”(《李太白诗选》)[5](卷十六)“唐格诗”是王闿运对唐代“近体诗”的独特称谓。“笔加轻隽”、“思尚巧绮”和“音取靡丽”为“唐格诗”特有的审美品格。

第四,反映了王闿运对山水田园诗派的偏嗜和对冲和淡远诗风的喜爱。王维与孟浩然入选诗作总数在《唐十家诗选》中分列第四位和第二位,《唐诗选》王维位居第三,孟浩然占第十一。可见,即便是在盛唐诗人中王闿运也是有所轩轾的。

为了便于直观地说明《唐十家诗选》和《王闿运手批唐诗选》的选诗情况(见附表)。

附表 《唐十家诗选》和《王闿运手批唐诗选》的选诗情况

续附表 《唐十家诗选》和《王闿运手批唐诗选》的选诗情况

从附表可知,《唐十家诗选》和《王闿运手批唐诗选》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唐十家诗选》的选诗体例没有《王闿运手批唐诗选》鲜明。

我们说,选本最能体现一个诗人的诗学宗趣。就王闿运的诗学宗趣而论,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以汪国垣、徐世昌和刘世南等为代表,认为王闿运的诗学祈向为取法汉魏六朝至初唐。汪国垣指出:“近代诗人多祖宋祧唐,唯湖湘守八代初唐不变”[1](P51),“其诗致力于汉魏八代至深,初唐以后,若不甚措意者”[1](P52)。徐世昌《晚晴笆移诗汇》卷一五五道:“自曾文正公提倡文学,海内靡然从风,……诗派法西江,……壬秋后起,别树一帜,……诗拟六代,兼涉初唐。湘、蜀之士多宗之,壁垒几为一变。”刘世南认为王闿运“在诗学上主张汉魏六朝以至初唐”[6](P463)。

第二种观点以沈其光为代表,认为王闿运取径汉魏六朝至三唐。其《瓶粟斋诗话》云:“湘绮才大而思精,寝馈汉魏六朝诸刁家集,于乐府、歌行、宫体、山水之作,无所不拟。穷源竟委,迄于三唐,屹然为晚清一大宗。”[7](P11194)

第三种观点则以林庚白、钱仲联等为代表,认为王闿运的诗学取向为宗法八代衍及晚唐。林庚白指出王闿运“五言律学杜陵,古体诗学魏晋六朝,亦坐此病”[8](P137)。钱仲联称王闿运“宗法八代,下及盛唐,与晚清‘同光体’一派分道扬镳”[3](P141),“古诗模拟汉魏六朝。律诗学杜甫,七律佳者学李商隐,为晚清湖湘派诗人的首领”[9](P420)。

通过上述考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王闿运的诗学取向当是宗法八代兼采四唐。所以钱仲联先生的论述最为恰切,可谓王闿运的异代知音。

[1] 汪国垣.汪辟疆说近代诗·光宣诗坛点将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M].长沙:岳麓书社,1996.

[3] 钱仲联.论近代诗四十家[A].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M].济南:齐鲁书社,1983.

[4] 萧晓阳.湖湘诗派研究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5] 王闿运.唐十家诗选(第五册)[M].蔡人龙抄本,1913.

[6] 刘世南.清诗流派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7] 钱仲联.清诗纪事[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8] 林庚白.丽白楼诗话[A].张寅彭.民国诗话丛编[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9] 钱仲联.清诗精华录[M].济南:齐鲁书社,1987.

[责任编辑 邱忠善 校对 邱忠善]

A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f WANG Kai-yun's Study of Tang's Poetry Anthology

HUANG Shu-fang

(The library of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Jiangxi 334001,China)

WANG Kai-yun was considered the leader of poetry school of late Qing, Han, Wei and Six Dynasties, and he flied his own colors in the poetry circle of late Qing dynasty. At present, in the academic world, there are a lot of discussions about his poetic theories and restoration ideas of Han, Wei and Six Dynasties, but hardly any focus on his study of Tang's poetry anthology. In fact, a systematic study of WANG Kai-yun's Tang's poetry anthology will not only help integrally grasp WANG Kai-yun's overall poetry study but also help fully understand WANG Kai-yun's academic process and academic thoughts.

WANG Kai-yun; Tang's poetry anthology; a systematic study

2014-12-21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诗学史研究”(13BZW069);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2012年)规划项目“清代宋诗学综合研究”(12WX21)

黄淑芳(1970-),女,四川绵阳人,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文献学。

I207.2

A

1004-2237(2015)01-0034-04

10.3969/j.issn.1004-2237.2015.01.008

猜你喜欢

选本诗选评点
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选本意识
——现代新诗选本研究综述
中国京剧选本之“选”与比较研究(1880—1949)
中国古代戏曲选本概念辨疑与类型区分
书评点讯
涂光雍诗选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蔡显江诗选
李仲元诗选
雷默诗选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