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5-04-01李建国于东明
徐 玢 李建国 于东明 郭 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50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卒中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较高,为7%~22%。重症病房的脑卒中患者肺炎的发生率、病死率及难治性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其发生率高达21%~52.1%[1]。 SAP 导致医疗费用增加、住院天数延长、家庭护理费用增加。由于重症患者的急诊滞留现象越来越严重,各三级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的卒中患者病情较神经重症病房患者病情更为严重,SAP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本研究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EICU 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EICU 中SAP 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对SAP 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 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均经头颅CT 或MRI证实有急性卒中病变;②脑卒中发病后72 h 内入院;③住EICU 时间>24 h;④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lasgow coma scales,GCS)<10 分。 排除标准:①24 h内出院或者死亡;②既往有明确的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及发病前有肺部感染。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8 月~2013 年8 月我院EICU 收入的脑卒中患者172 例。 其中男112 例,女60 例,年龄18~86 岁,平均(57.5±11.7)岁。 SAP 的诊断标准:卒中发生后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新出现或进展性肺部浸润性病变,同时合并2 个以上临床感染症状:①发热≥38℃;②新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胸痛;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啰音;④外周血白细胞≥10×109/L 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同时排除某些与肺炎临床表现相近的疾病如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等[3]。
1.3 观察指标
①基础状态:年龄、性别、慢性呼吸道疾病史、糖尿病、吸烟史;②卒中相关因素:卒中部位(大脑半球、小脑或脑干)、性质(脑出血、脑梗死)、入抢救室时GCS 评分;③纳入研究的影响因子:入院时胸部X 线示心影增大,肺部疾病;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示外周全血细胞计数、血糖水平;有无过鼻饲、制酸剂、预防性抗生素、镇静药物、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等治疗史。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筛选出P <0.05 的单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172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82 例发生SAP,发生率47.7%。 SAP 组患者年龄较高、糖尿病、卒中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史的比率较高;脑卒中部位发生在小脑和脑干的比率较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较差、鼻饲治疗、抑酸药物应用、预防性抗生素使用、镇静药物使用及呼吸机应用的比率均较高(P <0.01)。 见表1。
2.2 EICU 脑卒中患者发生SAP 的危险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危险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卒中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史、卒中后意识状态评分差、鼻饲治疗、使用胃黏膜保护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镇静药物使用及呼吸机应用是EICU 脑卒中患者发生SAP 的危险因素。 见表2。
表1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单因素分析[n(%)]
表2 EICU 脑卒中患者发生SAP 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及常见病,卒中患者早期的主要死亡原因有颅内血肿扩大、缺血性卒中进展、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形成,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与继发的各种并发症相关,包括肺部感染、肺栓塞、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4]。SAP 可显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提高病死率,是影响卒中转归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5]。 研究表明促使卒中后SAP 的发生机制是多方面的,卒中后的中枢神经功能缺损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急性应激反应则引起肺损伤,另外,卒中后可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变化,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这些均参与SAP 的发生[5-6]。而合并有慢性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卒中后更易并发肺部感染。
误吸是引起SAP 的重要发病机制,与卒中后吞咽障碍和意识水平受损密切相关。误吸是指口咽或胃内容物被吸入喉或下呼吸道,可使口腔定植菌吸入而引起细菌性肺炎,包括显性误吸和隐性误吸[7]。卒中的部位和体积与SAP 的发生密切相关,当卒中累及一个以上的供血区时,患者的意识水平明显降低,而后循环卒中除了导致严重的意识障碍,还直接影响患者吞咽及咳嗽反射,导致误吸发生率的增高。另外,双侧及多发性脑梗死常导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减少神经递质多巴胺的产生,从而导致舌咽、迷走神经和颈部副交感神经节感觉神经纤维释放的神经肽P物质减少,引起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减弱,从而导致肺部感染风险增高。 昏迷患者呼吸道保护反射减弱,卒中早期存在胃轻瘫及排空不良,由于重症卒中患者需要鼻胃管置入,影响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关闭[8],且卒中患者脑水肿高峰期常发生颅内压增高致频繁呕吐,增高误吸风险。重症卒中患者合并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 由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跨越了鼻、咽喉这一重要屏障,气道自身防御功能受损,加之吸痰、鼻饲等操作,使细菌易于侵入而致下呼吸道感染[9-10]。 因此,本研究结果显示,既往卒中史、卒中后意识状态评分差、镇静药物使用及气管插管是EICU 脑卒中患者发生SAP 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抑制P 物质和缓激肽的降解,从而增强咳嗽反射,减少隐性误吸,预防肺炎发病[11-12]。
年龄作为一项独立预后影响因子而进入较多评分系统,如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等[13]。65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SAP 的发生率增高,年龄每增加1 岁,SAP 发生率增高2%[13]。 本研究也发现年龄≥65 岁的SAP 患者增加(OR = 3.191,P <0.01)。 高龄患者一般有生理性吞咽功能减退,这增高了误吸的风险。另外,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减退,呼吸道机械屏障作用减弱,黏膜纤毛摆动能力及清除分泌物能力下降,咳嗽反射灵敏度下降,增加了老年卒中患者SAP 的发生。 且老年患者多有肺纤维化和肺间质水肿,导致肺换气功能障碍,由于高龄,常合并有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多系统疾病,急性卒中后儿茶酚胺大量释放,易出现脑心综合征致心衰、肺水肿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使肺部感染发生率增加[14]。
糖尿病患者卒中后应激使升糖激素分泌增高,加之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往往不易控制,致感染后不易控制,住院时间延长。本研究提示,合并糖尿病是SAP 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可引起肺部微血管病变,肺弥散功能下降,导致呼吸道局灶性免疫功能缺陷。 血糖过高影响红细胞变形性和携氧能力,又可进一步加重肺部微循环障碍,使其易并发肺部感染[15-16]。有研究显示,血糖过高可抑制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影响抗体的形成,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不利于细菌的杀灭和清除[17]。 而且,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的生长,使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卒中患者常存在吞咽困难需要鼻饲,鼻饲患者出现误吸的机制包括:①食管上、下括约肌解剖结构完整性受到影响;②胃管的插入阻止了食道下段括约肌的收缩和关闭,增加了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的频率;③舌咽肌内收反射敏感性下降。 以上均使鼻饲患者易发生胃内容物返流和误吸,导致肺部感染[17]。 另外,卒中后鼻饲管错位误入支气管是喂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以导致SAP。因此,如果喂养过程中发生误吸或者怀疑喂养管移位, 应注意通过X 线检查核实喂养管位置。如患者存在幽门梗阻、胃瘫、食管反流或者误吸,可采用幽门后置管喂养的方式可以减少肺炎的发生。持续仰卧位会增加胃食管反流和误吸的风险,床头抬高30°~45°可以显著降低吸入的发生[17-18]。
由于急性重症卒中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高,常预防性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及制酸剂,制酸剂可碱化胃液,造成胃液酸度下降,减弱胃液杀菌能力,使胃内格兰阴性杆菌繁殖能力增强,通过胃逆蠕动增加口咽部细菌的定植,从而使细菌反流到口咽而被患者误吸进入下呼吸道引起SAP[19]。 目前,卒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动物研究及临床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因此,对于急性期卒中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仍然存在着争议[20-23]。 本研究结果提示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增加SAP 的发生。 有相似研究也提示,危重病患者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可造成机体的菌群失调,气道细菌定植,耐药菌株出现,肺炎发生率上升[24]。 最近的汇总分析表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确实能降低感染风险,但对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无显著影响[25-26]。 关于脑卒中预防性抗感染的不同研究结果,可能因抗生素种类选择、患者选择、抗生素剂量和持续使用时间的差别而不同,因此,需更多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2013 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联合发布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处理指南指出,常规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尚未发现获益(Ⅲ级推荐,B 级证据)。 因此,目前不推荐在急性卒中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对于怀疑存在肺炎的患者,应接受合适的抗生素治疗(Ⅰ级推荐,A 级证据)[27]。 对于重症脑卒中,尤其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存在躁动,常需要持续镇静药物应用。 镇静药物作用一方面可使患者减轻不适,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但另一方面,同样可抑制咳嗽反射,使气道自洁丧失能力,大量炎性分泌物坠积,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增加SAP 的发生率[28-29]。
综上所述,高龄、既往糖尿病、卒中史、慢性呼吸道疾病史、卒中后意识状态评分差、需要鼻饲治疗、使用胃黏膜保护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镇静药物、需要气管插管者是发生SAP 的危险因素,对于卒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上危险因素,降低SAP 的发病。
[1] Ingeman A,Pedersen L,Hundborg HH,et al.Quality of care and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stroke:a nationwide follow-up study [J]. Med Care,2008,46(1):63-69.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3.
[3] 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组.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2):1075-1077.
[4] Wilson RD. Mortality and cost of pneumonia after stroke for different risk group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2,21(1):61-67.
[5] 郭伟,张杰.关注卒中相关性肺炎[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3):191-192.
[6] 吕清泉,郭志强,乔莉,等.卒中相关性肺炎[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6):683-685.
[7] 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心血管护理委员会,周围血管病委员会和临床心脏病学委员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南[J].李海峰,岳耀先,王琦,等译.北京: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3,21(7):48l-516,564-605.
[8] 韩云飞,惠康丽,闫福岭.急性脑梗死的体积及部位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3):177-179.
[9] Ingeman A,Andersen G,Hundborg HH,et al. Processes of care and medical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J].Stroke,2011,42(1):167-172.
[10] Svendsen ML,Ehlers LH,Frydenberg M,et al. Quality of care and patient outcome in stroke units:is medical specialty of importance?[J]Med Care,2011,49(8):693-700.
[11] Kulnik ST,Rafferty GF,Birring SS,et al. A pilot study of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to improve cough effectivenes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neumonia in acute stroke: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Trials,2014,15:123.
[12] Teramoto S. Novel preventive and therapuetic strategy for post-stroke pneumonia [J]. Expert Rev Neurother,2009,9(8):1187-200.
[13] Hoffmann S,Malzahn U,Harms H,et al. Development of a clinical score (A2DS2) to predict pneumonia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Berlin Stroke Register and the Stroke Register of Northwest Germany [J]. Stroke,2012,43(10):2617-2623.
[14] 潘瑞华,库建伟.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4):76-77.
[15] Manukyan L,Boyajyan A,Arakelyan A,et al. Immun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ryoglobulins generated in stroke [J]. J Clin Immunol,2009,29(3):274-281.
[16] Siniscalchi A,Gallelli L,Malferrari G,et al.Cerebral stroke injury:the role of cytokines and brain inflammation [J]. J Basic Clin Physiol Pharmacol,2014,25(2):131-137.
[17] 茅新蕾,韩丽雅,黄向东,等.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2199-2201.
[18] 李琳,张临洪,徐武平.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风险评估[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6):684-689.
[19] 刘瑞华,王荔.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病原学特点[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1):53-54.
[20] Schwarz S,Al-shajawi F,Sick C,et al. Effects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 therapy with mezlocillin plus sulbactam on the incidence and height of fever after severe acute ischemic stroke:the Mannheim infection in stroke study (MISS) [J]. Stroke,2008,39(4):1220-1227.
[21] Westendorp WF,Vermeij JD,Vermeij F,et al. Antbiotic therapy for preventing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2,1:CD008530.
[22] Westendorp WF,Vermeij JD,Zock E,et al. the preventive antibiotics in stroke study (PASS):a pragmatic randomised open-label masked endpoint clinical trial [J].Lancet,2015,385(9977):1519-1526.
[23] Meisel C,Prass K,Braun J,et al. Preventive antibacterial treatment improves the general medical and neurological outcome in a mouse modle of strock [J]. Stroke,2004,35(1):2-6.
[24] Svendsen ML,Ehlers LH,Ingeman A,et al. Higher stroke unit volume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quality of early stroke care and reduced length of stay [J]. Stroke,2012,43(11):3041-3045.
[25] Harms H,Prass K,Meisel C,et al. Preventive antibacterial therapy in acute ischemic strock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PLos One,2008,3(5):e2158.
[26] chamorr A,Horcajada JP,Obach V,et al. The early systemic prophylaxis of infection after strock study:a rancomized clinical trial[J].Strock,2005,36(7):1495-1500.
[27] Jauch EC,Saver JL,Adams HP,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J].Stroke,2013,44(3):870-947.
[28] 纪风兵,卓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2,33(7):1029-1031.
[29] 张俞,葛晓麟,贡伟,等.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测因子[J].中国现代医生杂志,2012,50(2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