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五常”在校园文明建设中的魅力
2015-04-01张玉丽
张玉丽
摘要:本文论述了“仁、义、礼、智、信”的内在深刻含义以及“仁、义、礼、智、信”在现代社会所折射出的新的时代内涵,阐述了“仁、义、礼、智、信”在校园文明建设中的体现,重点阐述了“仁、义、礼、智、信”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形式的结合,为校园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仁、义、礼、智、信;校园文明;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53-03
传统文化中的“五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至今仍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北大教授陈晓明说:“传统文化是中国生存发展的精神底蕴,它存活在中国人的心里,存活在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言行中,存活在人们的精神信念和价值关怀中。它首先通过教育来传承,通过社会中的人们的自我修炼来提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理论体系中,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形成和人格培养与塑造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在新的信息时代下,价值观形成中存在价值判断标准模糊、诚信缺失、道德行为失范等现象。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构建当代大学生国家责任意识、正确诚信观、金钱观、进取精神、正确交往观念等,是目前道德教育的重要意蕴,也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向。
一、“仁、义、礼、智、信”的内涵
“仁、义、礼、智、信”的提出,离不开三位圣贤。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被认定为做人的原则,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仁”的内涵很广,核心可以简单理解为爱心。“仁”字,从人从二,解释为人们互相依存,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因此,“仁”的基本含义主要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义”,儒家学者认为应该将社会整体利益置于个人私利之上,主张“义”以为上。“礼”,重点在于礼仪、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正所谓“不知礼,无以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对“礼”这方面格外注重。“智”,是“知”的后起字。“知”是“智”的古字,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才能叫“智”,也就是“知”。而且真正的“知”、“智”,一定是真理,一定是真象,也一定不会偏离道德仁义。“信”,从人从言。《说文解字》说,“直言曰言,论难曰语”。也就是说,心里有什么直接表白才叫言,而推理辩论诘问的话应该叫做语,即信的本意是真心诚意、专心不移。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
二、“仁、义、礼、智、信”新的时代内涵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中的非常的重要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被认为是人们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仁、义、礼、智、信”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较高的概括。“仁、义、礼、智、信”的精髓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对于塑造国民性格、培育中华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面对新的时代,更应该用科学的思维和进步的态度审视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其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1.“仁”——以人为本,人性关怀。“仁”在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当今讲“仁”,其核心思想主要是“仁爱”,主要内涵包括仁爱、宽容、平等、善良、和谐。在校园文明建设中,和谐、仁爱的氛围是根本。师生间互敬互爱,同学间团结协作。温馨祥和的氛围才会更好地推动整个校园文化的进展,进而能为校园活动的缤纷多彩提供环境保障。
2.“义”——公平正义,坚守原则。“义”的基本内涵是美善、公平、正义、适宜,也就是一个社会里广大群体达成的一种共识,共同应该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是社会的法律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培养大学生正义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树立“义利兼顾”的价值取向,提升道德境界具有一定意义。在校园活动中融入相关法律常识方面的活动,有助于大学生这个“准社会人”这一个角色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法律伴我成长”主题教育活动、远离毒品宣传教育活动、维护大学生权益的相关活动等,都能很好地诠释“义”的内涵。
3.“礼”——恭敬尊重,礼仪文明。“礼”对于社会整体而言,“礼”是一个社会中道德文明程度的直观表象;对于个人而言,“礼”则是个人思想道德水准与内涵的外在表象。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借助“礼”的含义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我们仍可以借鉴“礼”的标准,继承古代优秀利益的精华,结合现代社会文明的新的价值取向,进而打造出属于我们当今时代所需要的新的礼仪文化。不讲礼,不遵守礼的规范,就不能成就事业。在校园文化中,“礼”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文明礼貌、尊重理解、秩序友爱等方面。
4.“智”——崇尚知识,追求真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美德即知识”。如果能将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建立在科学知识和真理的基础之上,那人类安身立命的道德基石或许会更加坚实而深厚。在当今迅速发展的国际环境下,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尤其重要。高校要培养的合格人才,不仅仅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的人才,更应该在雄厚知识体系下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真正的学以致用,创新思维,进而创造社会价值。而现在的校园文化活动,过于片面地强调了知识,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当今讲“智”,主要应是崇智求真,勤学敏思、明理力行、求真创新。
5.“信”——忠于职责,诚实守信。“信”的道德内涵比较丰富,比如诚实、信任、信仰、崇奉。现今社会一直倡导的诚实守信,是在倡导言行一致、信守承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传统道德中的诚信与现代社会的诚信的有机结合,进而维持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比较得到关注的是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比如各类考试纪律的宣传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诚信与感恩教育。
三、“仁、义、礼、智、信”在校园文明建设中的体现
高校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并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使命。中国传统文化是唯一能够延续几千年而没有中断的文化,被全世界人民所认可,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具有全面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1.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能够引导规范、约束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德育的核心便是常说的“仁、义、礼、智、信”,因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五常”教育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教育着学生,从而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不拘泥于形式与内容,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尤其是“90后”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开展丰富多彩与形式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果活动的开展没有贴近大学生的特点、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主题教育的开展取得的效果必定会不尽人意。高校应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校园文化氛围中筑牢爱国意识,深刻理解“仁、义、礼、智、信”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2.“仁、义、礼、智、信”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的开展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高校应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校园文化可以说是融学术性、思想教育性为一体的活动。温馨、祥和、开放、有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系的道德教育,正是“仁、义、礼、智、信”的有效形式的再现。“仁、义、礼、智、信”教育在校园文明建设中的成果体现为:①“仁”表现为温馨祥和的校园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师生互敬互爱,同学间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整体上呈现出爱的气息。②“义”表现为:广大青年学子们在德育价值取向上,认识到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行为处事中不以一己私利为重。在高校中,社会实践活动非常重要,而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正是“义”的体现。③“礼”表现为:以建立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明建设中表现为:孝敬谦孝,文明礼貌,能够熟知并恪守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事,建立法制观念,从而保证校园文明建设有序开展。④“智”表现为:勤学敏思、明理力行、求真创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将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不断探索,寻求真知。只有将智慧很好地发挥,才能使“仁、义、礼、智、信”更好地转化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道德观念,进而树立社会的道德新风尚。⑤“信”表现为真诚信实、践诺履约、敬业尽责。诚信是古代道德和现代文明共同推崇的,是社会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诚信主题活动、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校校风、学风的树立和巩固,从而有利于社会不良风气的扭转,有利于建立和谐、安定校园。
3.从“民族精神”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的历史,孕育了让我们无比自豪的民族精神,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但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我们并不能一味继承,而是要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因而要求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仅要弘扬时代主旋律,更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打造出全新的时代规范,培养出理想信念坚定、勇于进取、自强力行、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大学生。
4.“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华丽变身。传统文化追求“做学问先学做人”及“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充分体现,是新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引领。因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高校中倡导师生共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创建新的校园文明良好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5.“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与“中国梦”的完美结合。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发展积淀的产物。“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是开展“中国梦”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雄厚理论基础,“中国梦”是在“仁、义、礼、智、信”思想高度上经理论实践而结出的硕果。
总之,在校园文明建设中,应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寻找优秀文化的切入点,并将其余时代相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仁、义、礼、智、信”在校园文明建设中,犹如一朵奇葩,魅力四射,不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参考文献:
[1]何家义.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3).
[2]黄伟年.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J].传承,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