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机动车使用状况与绿色低碳校园
2015-04-01刘少良,罗明迪,韦晓,徐迪,王静,刘民,
刘少良,罗明迪,韦晓,徐迪,王静,刘民,金光日,乌云娜
摘要:建设绿色大学是高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将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思想融入大学文化中,落实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期更好地培育高素质的绿色人才。本项研究通过对大连市金州新区高校机动车使用状况的走访调研,收集了五所高校师生的问卷信息并进行了整合与分析,为建设绿色低碳校园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全面推进绿色校园建设。
关键词:高校私家车;绿色校园;环境保护;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2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引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2013年初,北京、上海等多个一线城市陷入雾霾天气的困扰,使得空气质量下降,PM2.5等大气质量指数备受关注。近几年来,海滨之城大连市的空气质量也有所下降,雾霾天气日益频繁。形成雾霾天气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是其中的因素之一。资料显示,高校校园里的机动车数目不断增加,不仅仅存在着环境问题,而且还存在着安全隐患。当前,“生态文明”与“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重点关切的问题,为了营造绿色低碳校园氛围,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在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应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视绿色校园的规划与建设,以期从根本上提升人们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认识。为此,本项研究主要针对大连市金州新区高校的机动车使用状况展开问卷调查,并提出改善现状的可行性建议。
一、调研对象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走访了位于大连市金州新区的大连民族学院主校区(开发区)、大连民族学院分校区(金石滩)、大连大学、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鲁迅美术学院、大连艺术学院为代表的六所普通高校师生,汇总了大家对目前校园机动车使用方面的真实看法。
二、调研方式
依据客观性、全面性、时效性原则,面向教师和学生分别设计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向上述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及教师共发放问卷593份,成功收回全部问卷。其中教师卷94份,有一份因数据不完整视为无效;学生卷共499份,全部有效,抽取样本300份。高校教师的调查变量包括:教师年龄段分布、私家车排量统计、校内以及市内机动车的使用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对校园环境改善的可行性建议等。在以高校大学生为对象开展的问卷调查中,将大连民族学院主校区(开发区)、大连民族学院分校区(金石滩)、大连艺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鲁迅美术学院、大连大学等六所大学分为六个样区,每个样区含有30种以上专业,其调查变量包括: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了解程度、近期市内雾霾天气与私家车使用之间的关系、对校园停车场规划是否合理以及具体的改善建议、对于改善校园内的环境问题提出的合理改进意见等。
三、结果分析
1.高校大学生的观点与认识。下文中,DLNU(1)、DLNU(2)、DAC、SYCM、LAFA、DU分别代表大连民族学院主校区(开发区)、大连民族学院分校区(金石滩)、大连艺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鲁迅美术学院、大连大学。
表1表明,在调查的各个高校的大学生中,有近50%的人认为校园内的私家车数量“还可以”,只有极少数人对校园内的私家车数量“不清楚”,说明大学生对校园内私家车的使用程度还是比较关注的。
表2中,有140人认为雾霾天气与私家车“有很大联系”,有135人认为“有一点联系”,认为“无联系”的只有5人,有19人对此“不清楚”。表明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雾霾天气与私家车尾气的排放有很大关系。
由表3看出,仅有36人对PM2.5“比较了解”,有183人对此“了解一些”,而78人表示“不清楚”。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并不是特别关注。对于校内私家车对校园生活造成哪些不便这个问题中,38人认为是“安全隐患”,37人认为“造成环境污染”,28人认为“带来交通不便”,还有个别学生认为“带来噪声污染和其他不便”。这说明校园内的私家车需要严格的管理,保证校园内学生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
2.高校教师的观点与认识。
表4得出,车辆拥有者以中、青年居多。
表5表明,教师车辆的排放量大多在1.0~2.5L之间,而在此区间内,排量在1.6~2.5L之间的又占有大多数,说明教师现在使用中的车辆排量偏高,这给校园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建议教师购买小排量的轿车,同时政府应对购买小排量车者给予适当的补贴,对高排量车实施高排高收费政策。
由表6看出,对于校园停车场规划的调查中,有近40%的人认为“合理”,其余则表示“一般”、“不合理”、“不清楚”等,更准确的说明了对于校园停车场的规划,学校有关方面还需要改善以及加强管理等工作。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系统方面建设校园停车场,提高学校的安全质量。
四、建议
1.合理规划校园,采用科学的绿色的机动车管理与出行方案。建设以行人、非机动车为主,与机动车分离的校园慢行交通系统;校园停车场应与师生活动区域分开,发展机械化和立体化停车库;建设借助信息化教育和管理手段的智能化、数字化的校园,将基础设施及其功能、信息综合集成到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中,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及图像通信传输等多媒体的综合布线系统,通过中央管理系统实现对进入校内的机动车进行远程监控。
2.加强绿色教育,促进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的实践活动。建立学校交通管理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持续、广泛、有效地开展宣传教育,提升师生的环保素质,从源头上净化交通环境。
3.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建设绿色校园及绿色智慧型社会。政府应有计划地控制私家车的增长和使用频率;对日益增长的私家车可实行数量控制和分区域、分时段限行,减缓高峰时间段的拥堵情况;不断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使城市公共交通在发展、通行、资源配置使用、财税政策优惠、出行选择等方面实现优先投入。
4.加强政府在环保车型研发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并引导国内汽车企业到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设立研发机构,鼓励收购国外的研发机构,加大海外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利用全球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加速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赶超。机动车生产商应对机动车增加排气净化的附加装置,使用高能点火装置,应用废气循环利用等技术,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参考文献:
[1]中华征信所.市场调查手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57-76.
[2]汤杰.市场调查与预测[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36-214.
[3]龚金科.汽车排放污染及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56-164.
[4]李克国,魏国印,张宝安.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263-322.
[5]蔡凤田.汽车节能与环保实用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72-192.
[6]施金龙,吕洁.应用统计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3-45,244-255.
[7]卢冶飞,孙忠宝.应用统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3-79,112-159.
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学院环境科学与技术校本课程建设;大连民族学院生态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通讯作者:乌云娜,博士,教授,从事环境生态学方向的教学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