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地区燥证研究调查报告

2015-03-31周波等

医学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发病规律宁夏

周波等

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宁夏地区燥证的发生规律,为今后宁夏地区燥证病因和防治研究提供证候学依据。方法 根据中医临床燥证诊断标准和现代流行病学方法设计宁夏燥证调查量表,对宁夏地区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五市进行实地抽样问卷调查,并用聚类分析进行样本间证候类型比较,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燥证的发病规律。结果 宁夏地区燥证由24个症状构成,其中主要症状有5个,变异症状有6个,特性症状有5个,其他症状有11个。燥证发病程度:固原市>吴忠市>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各市间差异相对不大。结论 宁夏地区燥证是以燥邪为主的自然环境因素引发的地域性综合病证,外燥为其主要证候,不同地区及不同民族居民所患燥证其兼证各具特点。

关键词:宁夏;燥证;发病规律

燥,是中医病因学说中的重要概念,涉及五运六气、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药性理论等诸多方面。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燥"的论述,其后通过历代医家的继承与创新,使中医学"燥"的理论内容和临床积淀日益丰富。外燥即秋月燥气,行令于秋分之后,小雪以前。燥气为病,称为"秋燥",具有明显的时令性,故喻嘉言谓"秋伤于燥"。燥气清肃,内应肺气,所以燥气为病,起初多见燥伤肺卫的病理。若迁延不愈,即可以内传入里,其病势演变与转归,亦与其它温病大体相同。本研究旨在比较系统地整理和总结历代医家关于"燥"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梳理中医学"燥"的学术源流,阐明中医学关于燥的基础理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对宁夏地区5个市随机的847例24个症状的调查,根据中医临床燥证诊断标准,确定患有燥证的病例149例,研究宁夏地区五市燥证的发病规律。

1.2方法

1.2.1调查对象 选择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5 个地区作为宁夏地区燥证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采取整群随机方法抽样,根据调查测算,宁夏地区燥证患病率为17.6%。调查>16岁有能力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的城乡常住居民( 居住时间至少5年者) ,排除神智欠清或语言障碍理解障碍及不合作等原因而不能有效完成答卷者。

1.2.2调查方法 调查工作主要集中在周末和寒暑假进行,时间跨度从2011年年底至2013年年底,主要以本科生和研究生为调查员,且尽量安排调查员调查其居住的地市周围的居民。采取 问卷量表形式,量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燥证症状、六淫症状、现患疾病、饮食习惯、烟酒史、心理素质测试、气质类型测试、体质类型测试等项目。本文统计资料只取其中的一般情况、饮食习惯和燥证症状。燥证症状量表参照西北地区燥症症状的诊断标准,并结合《温病学》[1]和《中医病因病机学》[2],得出宁夏地区燥证的诊断标准,依症状有无、轻重分为 0、1、2、3、4 共5级设计并实施调查,调查问答与量表填写由调查对象个人和调查员配合完成。

1.2.2.1中医临床燥证诊断标准 通过对西北地区燥证的诊断标准分析,以及结合《温病学》和《中医病因病机学》,得出宁夏地区燥证的诊断标准,以此作为诊断燥证的依据。

1.2.2.2症状体征分类 A主要症状:①口干;②唇干;③咽喉干燥;④目睛干涩、目赤;⑤肤燥脱屑。B变异主症:①牙龈肿痛;②鼻孔干燥、鼻衄、鼻痒、鼻塞、喷嚏;③口渴;④咽喉疼痛、咽喉不畅、咽如物塞、咽喉痒;⑤胃中灼热;⑥皮肤瘙痒、风疹痒疮、皮肤干裂、皮肤失润泽、脱屑、面生褐斑。C特性症状:①喉痒干咳、喘逆气急;②心烦不宁、急躁、易怒、不耐思虑;③腰膝酸软、胫酸、易疲乏;④性欲减退;⑤精神迟滞、多梦、睡不解乏、健忘。D其他症状:①头晕头胀、耳鸣;②尿短赤 ;③头晕;④手足麻木;⑤手足心热;⑥纳呆易饥或/胃中嗜杂;⑦便秘;⑧恶心干呕;⑨胸闷胁胀、胁腹酸痛;⑩舌红苔少;○11脉细涩或濡。

1.2.2.3辨证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定为西北燥证:①4A,或≥5B,②3A加5B,或3A加4C,或4B加4C,或5B加3C,③4C加5D以上,或3C加6D以上,④≥7D。

1.2.3资料汇总分析 本次共调查847例,其中男性461例,女性386例;汉族482例,回族362例,蒙古族3例;城市居民367例,农村居民480例;银川市259例,石嘴山市107例,吴忠市124例,固原市228例,中卫市129例。

宁夏地区燥证症状多达24个,按传统中医理论加以辨证分类,至少可以辨析为24个单元证候,若再从中组成复合证候则十分繁复,不易实现,同时也难以符合客观症状发生的真实情况。因此,本文引入因子分析方法先对宁夏地区燥证症状进行计量学分组,然后据以辨识证候。课题组在宁夏地区燥证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即已发现,固原地区居民燥证症状不惟多发,而且较重。由于固原为宁夏地区燥证罹患情况最典型地区,故这一地区居民样本具有较强代表性;同时考虑城乡之间、不同民族及饮食习惯之间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会给分析带来较多偏倚,故选择计算5市之间燥证症状的标化率作为宁夏地区燥证症状计量学分组的代表样本。

2宁夏地区燥证主、兼证症状

2.1宁夏地区燥证主证 症状分组确立后,根据症状与证候的病机联系,对宁夏地区燥证进行证候拟合分类。口干、鼻干、咽干、咽痛等燥证的发生频率明显靠前,因肺开窍于口鼻,咽喉为肺之门户,均与肺卫相关,故拟合为一个证候,命名为肺卫孔窍燥证。因各症状均发生于肌表外窍,系由宁夏地区燥证主要病因外感燥邪直接侵袭所致,故将该证定为宁夏地区燥证主证。

2.2宁夏地区燥证兼证 宁夏地区燥证症状中的胃中灼热、纳呆易饥、便秘、牙龈肿痛等,属燥热犯胃所致,胃为阴土,喜润恶燥,燥邪侵袭最易伤胃,且燥易化火,伤及胃阴,故可见到胃中灼热、纳呆易饥等症状。龈为胃之络,燥邪伤胃,则可导致牙龈肿痛。胃的腐熟功能降低,进而影响到肠腑的传导功能,故便秘多见。综上所述,此证型为燥邪犯胃证,乃是宁夏地区燥证的兼证。

症状之心烦不宁、胸闷胁胀、急躁易怒、目干目赤等,属燥伤肝血所致。肝为刚脏,其性调达,燥邪侵袭易耗伤阴血,肝的调达之性依赖于肝藏血的功能正常,阴血耗伤,肝藏血功能降低,则肝的刚脏特点极易表露出来,故可见到胁肋胀痛,急躁易怒,烦躁不安等症,且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火性上炎,可见到目干目赤等证,正如《张氏医通》卷八曰:"目赤有三,一曰风助火郁于上,二曰火盛,三曰燥邪伤肝。"因此,燥伤肝血也是宁夏地区燥证的兼证。

症状之头晕头胀、手足心热、精神迟滞等,属心肾燥证。虽然燥邪袭人以肺胃津伤为主,但津伤日久必累计伤阴,导致肾阴亏虚见到手足心热,心肾失交心神失养见到精神迟滞等症。故心肾燥证也纳为宁夏地区燥证的兼证。

3讨论

燥证,是一类以津液减少,甚则枯涸为主要病理机制,以干燥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中医证候。宁夏地处祖国西北地区东部,属黄土高原地区,终年降雨量偏少,尤其是宁夏中部和南部旱情时有发生,因此,燥邪致病在宁夏地区十分常见。但宁夏的地域具有南北狭长、东西较窄的特点,回族和汉族饮食习惯的差异,故燥证的发生有一定的地区和民族差异性。外燥为主,兼有内燥是宁夏地区燥证的典型特征,针对宁夏地区燥证的主证和兼证,当酌选辛凉濡润、润燥利窍、滋养肝肾等法。总之,需从内外环境全面着手,方能防治燥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彭胜权,林培政.温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1.

[2]陶汉华.中医病因病机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编辑/张燕

猜你喜欢

发病规律宁夏
宁夏
宁夏
海拔900m地区魔芋软腐病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宁夏
小宁夏 大思维 “醒得晚 跑得快”的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