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四联五举”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5-03-31梅刚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目前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我校在对本地区该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四联五举”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共定目标、共建专业、共构课程、共育人才、共评质量等五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医康复保健;四联五举;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1-0037-02

收稿日期:2014-10-30

作者简介:梅刚(1979-),男,河源市卫生学校讲师,医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学教育。(广东 河源/517000)

资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欠发达地区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批准号:2012YQJK18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亚健康状态,养生康复保健日趋重视。近年来,各级各类医院相继开设了康复科,各种养生保健企业也随之增多,康复保健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校从2009年开设了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养生保健企业培养的中医康复保健专业。

然而,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思路不够清晰、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等。因此,我校在对本地区该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四联五举”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推行“行政、学校、行业、企业”四方联动,“共定目标、共建专业、共构课程、共育人才、共评质量”五大举措。

一、四方共定人才培养目标

中共河源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卫生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大力扶持市卫生学校发展,通过邀请专家或与医学院校合作的方式,把市卫生学校建设成为全市卫生培训基地……”。学校在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迅速制定了《河源市卫生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以此为重要推手,积极推行“行政、学校、行业、企业”四方联动,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

近年来,学校在市教育局、市卫生局的指导下,在省卫生职教协会、市康复医学会等行业协会专家帮助下,在深入基层医疗单位和养生保健企业调研的前提下,明确了中医康复保健服务项目的要求和中医康复保健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同时,结合本地区该行业的实际情况,经多方论证,在职业技能培养目标方面增加了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康复与预防、运动损伤病人的康复与预防、颈椎腰腿痛病人的康复与保健、中医药膳养生等内容。

二、四方共同建设专业

近年来,在行政、行业、企业的指导和参与下,学校着力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提高专业建设针对性。如根据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设置,拓展了老年康复保健、社区康复保健、养生康复保健等专科知识。

二是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由于大众休闲体育的蓬勃兴起,体育运动损伤越来越多见,为此,学校增加了体育与健康、运动损伤与急救等课程,拓展了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使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培养的人才与目前康复保健市场的需求零对接。

三是积极拓展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与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技能型人才招生试点工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四方共同构建课程

在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积极成立了由行业、企业(医院)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等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已初步构建“一专多能、技证两兼”的课程体系,即“一专”指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多能”指毕业生能在卫生、残联、民政系统下属的各级医院的康复部门、老人院、特殊学校、康复器材公司、运动休闲会所等企事业单位工作;“技证两兼”指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例如中级按摩师、中级公共营养师、康复治疗士等。

目前,教师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的专业课程门数达4门,编写校本教材达6本,开发多媒体课件30学时、教学案例26个,全部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如图1所示。

四、四方共同培育人才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专业课程方案为载体,积极建立“开门办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育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推行“订单培养”模式。根据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合作开展订单培养项目;根据养生保健企业的人才要求,与广州扶元堂中医医院有限公司、鱼美人美容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专班。二是实施“杏林能手”执教工程。为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积极聘用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并承担专业课总课时百分之二十一的教学任务。

三是创新教学环境。本专业实训室按照医院或企业工作环境标准,实行全仿真建设,并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到医院或企业上课,实现“学堂亦是医院,病房也是课堂”的目标。

四是实施企业文化进校园工程。邀请行业先进人物和专家到校举行文化沙龙讲座,将企业(医院)文化引入校园,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和实习,加大企业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进校园的工作力度。

五、四方共建评价体系

为促进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学校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并采取多元化、分项目、扬特长的办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实行多元化评价。学校按照基层医疗机构和养生保健企业人才岗位的需求,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成立由学生、教师、家长和一线专家等代表组成的多元评价小组,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学习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进行科学评价。

二是实行分项目评价。学校改变传统的学期末、学年末或实习期满集中多项考核评价的办法,实行职业能力分项目评价,以便发挥评价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导向性。如,学生在校期间,学完“毫针刺法”之后学习“灸法”之前,对学生进行“毫针刺法”项目操作的考核与评价;再如,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在某一科室实习结束进入下一科室实习之前,对学生进行出科考核评价。

三是实行扬特长评价。注重发挥学生特长,对在社团竞赛、体育竞技、才艺比赛、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奖励学分,激励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康复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陈钙群.中职卫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13):26-27.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