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中国家吸引低碳外国投资的效应与对策分析

2015-03-31周海燕

对外经贸 2015年1期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摘要]近年来气候问题正越来越阻碍世界经济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保护气候安全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目标。在此背景下,低碳外国投资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发展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在是否积极鼓励发展低碳外国投资方面,发展中国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充分分析低碳外国投资的利弊之后,才可能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低碳外国投资;GHG排放;发展中国家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1-0057-04

[作者简介]周海燕(1972-),女,浙江江山人,高级经济师,现任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开放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跨国经营与管理。一、低碳外国投资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一)低碳外国投资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气候变化问题正日益凸显,已成为国际范围内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引起了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共同保护气候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因此,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国际社会应本着合作精神,共同推动传统的高温室气体(GHG)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目标的现代集约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外商直接投资既是主要的碳排放者,但同时也是低碳生产的投资者。跨国公司通过股权(直接外资)和非股权参与方式,向东道国转让技术、做法或产品,从而大大降低这些国家的自身活动和相关活动及对其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所产生的GHG排放量,低碳外国投资还包括为获得或使用低碳技术、工艺和产品而进行的外国直接投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关注和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相关因素的综合作用为发展中国家将“绿色和负责任”要素融入其外国投资促进战略提供了机遇。当前许多跨国公司也将可持续发展问题融入到企业战略中,因此,只要有正确的政策引导,跨国公司就能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发挥巨大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型。

(二)低碳外国投资的迅速发展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09年可再生能源、循环及低碳技术开发制造三大领域的低碳FDI大约为900亿美元,对东道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在2009年全球吸引FDI最多的目的地中,中国跃升至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的跨国并购比例也从2007年的26%上升到了2009年的31%[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07年)预测,仅为了保证2030年GHG排放水平维持在目前水平,全球每年就需要增加2000亿—2100亿美元的投资。由于在假定及实现目标方面所采取的方法不同,Stern(2009年)的预测高达12万亿美元。联合国贸发会议每年都会对最大的跨国公司及其在未来两年内的投资计划进行调查。2010—2012年以大约240个跨国公司为基础,对气候变化引发的投资进行了调查。尽管调查不是主要关注气候问题,因此相关发现应被当作是说明性的而非结论性的,例如,回复调查的所有行业中大约45%的跨国公司表示,东道国GHG减排需求和政策都考虑了他们的计划;31%的跨国公司进行了跨国收购,以获得与减排有关的技术和其他创造资产;32%的跨国公司在外国投资中自己开发与GHG减排有关的技术、专有知识和技能。这些发现在不同行业中有所不同,比如,在化学和化学产品行业回复调查的37%的跨国公司中,气候变化所引发的投资在其总外国投资中的份额存在有限(占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5%-10%)、重大(10%-20%)和非常重大(20%以上)之分,而制造业整体的平均水平是30%。跨国公司在运输、存储和电讯行业中的同类份额是40%,而在所有服务业中是32%。

鉴于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大约等于当今国内固定资本形成总量的15%,因此,无论选择哪一个数字,低碳外国投资都将构成总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外国投资更新运营和价值链中的技术和工艺程序,跨国公司能够降低全球GHG的排放,还能够提供低碳产品和服务。

二、低碳外国投资减少东道国的GHG排放的途径

全球气候变暖作为大气中GHG日益增多的结果之一,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冰层融化以及极端天气活动日益剧烈和频繁等。大多数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气候变化不有所减缓,那么结果将是惊人的。尽管一些具体影响仍不确定,但似乎可以明确的是,全球变暖将显著增加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的风险,从而对人类产生影响。我们几乎不太可能用经济方法来合理确定当气候变化得不到减缓时的影响,因为这涉及长期的横向和高度主观的判断。但是,由于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对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的潜在可能性,全球更应提倡尽早采取有力措施以减缓气候变化。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长期地减缓气候变化,主要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当务之急的一个道德问题。一定程度的全球变暖及其相关影响已经不可避免,因此,需要采取充分的适应措施。适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主要与饱受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处理其自然灾害问题有关,向受影响国家中较穷国家提供资金和重要技术援助是必须的。另一个不同但相关的问题是,需要关注减缓气候变化的一些经济和发展政策的应有之意。低碳外国投资可以以多种方式潜在地减少东道国的GHG排放,从而促进东道国向低碳经济转型。首先,低碳外国投资可以通过引进减少GHG排放的低碳程序来升级跨国公司的运营过程及其全球价值链上相关公司的运营过程。尽管在母国进行该类型的投资时,工厂需要对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但在国外投资时,仅涉及到技术向东道国经济体的传播。外国资本通过升级跨国公司的现行运营以及新投资,来对低碳程序进行投资。具体途径为:1所有行业和部门的公司原则上可以转向使用GHG排放较少的投入(投入替代物)。2公司可以改变程序以消耗较少的特定投入。3公司可以改变程序以减少相关排放。4公司可以尝试用一种低碳方式循环使用或处理运营时所产生的废弃物。在价值链或其他网络中,公司也可以要求供应商、工业用户或其他合作者也升级至低碳程序,作为其转向低碳投入目标的一部分。在这些情况中,公司还可以在创造新技术方面向合作者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或联盟。其次,跨国公司可以在使用方式方面(不仅仅是在制造方面)创造或推动低碳产品和服务。不过大多数低碳产品和服务都需要使用者改变行为和需求模式,不同经济体对这些产品的需求不可能一样。在出口导向型外国投资对贸易产品进行投资的情况下,即使100%的产出都被出口,该投资也可被认为是低碳的,因为在全球层面上减少了GHG排放。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重新改造东道国地方独立公司和其他组织的GHG排放程序来提供低碳技术服务,这可以使公司对其自身经营和业务进行升级,用新知识重新包装并实现新市场的开拓。此外,低碳外国投资的流入还可以填补东道国发展低碳产业的资金空白,跨国公司凭借其拥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管理经验且雄厚的资金实力承担起投资低碳产业的高风险,从而促进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调整。endprint

目前,对低碳技术服务的外国投资规模可能仍然不是很大,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但公司越来越多地提供这些服务的趋势却在日益明显,使得确定低碳外国投资的规模和范围越具复杂性。由于缺乏绝对的衡量标准,以及投资类型和特定背景的不同,对低碳外国投资的确定和衡量并不是直接的。跨国公司可以使其所拥有或经营的设施减少GHG排放的同时,还可以影响其价值链中的GHG排放量。比如,跨国公司可以说服或支持东道国的供应商转向低碳技术,以减少与跨国公司投入相关的GHG排放,同时,跨国公司还可以帮助其客户减少经营中的GHG排放。与当地公司相比,跨国公司通常可以更好地为其供应商和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在国际价值链的背景下,其更可能这么做。跨国公司在减少GHG排放方面比当地供应商和客户更加先进,可能会使这些当地合作者相应地修正其技术。此外,低碳经济不仅与生产活动有关,同时还与人们的消费模式也有很大关系[2]。低碳外国投资能够通过向东道国提供在消费过程中更加低碳的产品和服务,引导东道国的市场偏好,从而满足其终端用户对低碳产品的需求。

三、发展中国家推动低碳外国投资发展的利弊效应分析

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挑战生产和消费方式以满足减少GHG排放的要求,同时还要抓住快速发展的新市场所创造的新增长机会。全球层面结构性变化进程为输出增长提供了新机会,因为随之应运而生的是对某些自然比较优势的重新估价,以及迅速发展的有时被称为“环保商品”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为创造附加值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低碳外国投资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生产能力和出口竞争力的扩展和升级。但是,这些投资也带来了经济和社会风险。

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向低碳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两个主要挑战:一是调动所需要的资金和投资;二是收购、产生和传播相关技术。尽管如此,未来国际气候变化体制仍然是有待于协商一致,因此各国需要仔细审查推动低碳外国投资是否是其利益所在。如果采用该战略很可能会有利于改善生产程序,有利于新技术和产业的兴起。较早采用该战略的国家所拥有的其他优势还包括:跨越至新的清洁和环保技术;取得先发制人的优势;拥有具有优势的竞争能力以及关键行业的相关出口机会。向低碳经济转型,可能会产生许多共同受益者,包括与特定部门相关的利益;更加严格的建筑准则所提供的安全保障;通过能源多样化和能效提高所实现的能源安全;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积极影响;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国际资金和资源所产生的机会等。在全球经济的需求方面,负责任消费者群体的增长,以可持续为导向塑造消费者偏好的民间社会团体的崛起,表明低碳产品和服务市场将日益增长。发展中国家通过鼓励低碳外国投资,可以将全球需求模式的这些变化作为出口机会。同时,低碳外国投资的增长所带来的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可增加民众对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需求(洁净的环境也是一种“正常”商品),收入或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能力去关注生活中的其他福利,比如更好的环境质量等[3]。

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低碳外国投资的过程中,必须将许多可能的劣势或问题与上述利益进行权衡。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生产的目的是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更高效的生产程序来寻求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以降低其生产成本,因此可能会无情地排挤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公司,尤其是那些经营效率、产出和质量仍然较低的公司。在相关后果中,这一点可以减少东道国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产生市场支配地位和限制性商业实践的可能。由于监管和机构组织刚刚发展,市场狭小,当地公司正在兴起,因此发展中国家面对大型跨国公司及其潜在的反竞争实践时将特别脆弱。与此相关的一个危险是发展中国家将可能高度依赖跨国公司技术及其所销售的商品和服务,但与外国技术许可和费用相关的特许成本却非常昂贵,并且会对竞争力产生消极影响。此外,由于国家和跨国公司之间的知识不对称,还可能产生其他风险。一个例子是操纵转让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在其公司内部的跨国交易中固定商品和服务价格,目的是确定在特定地点的利润(及资金)。上述因素综合起来可以导致产生重要的社会成本,从失业到降低重要服务的负担能力,和/或降低税收基础。这些后果很可能会严重冲击最不发达国家或者其他脆弱的国家。在推动低碳外国投资时,政策制定者必须权衡利弊,一方面是经济增长方面,另一方面是环保、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面。

必须强调的是,1997年在《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上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是各方围绕各自利益斗争和妥协的结果,它首次以法律的形式量化了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是世界上遏制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国际协议[4],但它并没有向发展中国家施加有关气候变化政策的义务。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机制,从根本上说,是发达国家要偿还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欠下的历史责任账单,必须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5]。而发展中国家则可以自由选择其是否希望发展低碳经济,如果希望发展,发展到何种程度。对这种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适用的政策,以及有效使用低碳技术的可能性,各国可能都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政府对其国家低碳外国投资的潜在影响以及推动低碳外国投资的愿望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还需要强调的是,实施低碳政策不是一个或者/或者的选择,而是具有不同意义的连续选择。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在所有这些问题之中,必需考虑的事实是,在很大程度上,许多低碳外国投资是渐进性的而非革命性的。外国投资者通过采用更加高效的生产方法,取得了相对于一般商业情况的进步,从而成为低碳投资者。因此,各部门在吸引传统形式外国投资的努力中,可以对一些吸引传统外国投资固定政策进行一定的变形或改编,从而对其引入低碳内容。这种低碳外国投资的改编形式可以被证明对投资者和东道国都是有利的,因为其通常可以提高能源效能,减少废物,更加有效地使用投入,从而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但是,为了发展新的特定低碳商业机会,比如可再生能源或者运输或建筑的效能模式,发展中国家需要制定专门的政策。当选择促进低碳外国投资时,各国需要制定政策在使低碳外国投资积极影响最大化的同时,使其潜在的消极影响最小化。各国必须根据其特定国情在不同程度上予以实施,以便达到以下目标:获得新的商业发展机会,包括在出口方面;增加生产能力;鼓励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从而减少传统形式外国投资的碳足迹;在其他发展目标方面取得进步。endprint

四、发展中国家消除低碳外国投资消极影响的政策

各国政策制定者必须正确权衡低碳外国投资的利弊,在大力引资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制定适当的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和社会政策,来克服低碳外国投资的潜在消极影响。当发展中国家在低碳外国投资的帮助下向低碳经济转型时,可能会产生大量的调整成本。挑战有很多,特别是从短期来看,最主要的挑战是,如何支持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低碳外国投资。对这些问题进行适当评估,从而提高对低碳外国投资所支持的低碳战略机遇和挑战的理解,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该评估还可以帮助相关机构设计可行的监管和应对措施。

有效的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和社会政策,对于处理本地公司被排挤的挑战,以及所伴随的对外国低碳技术供应商的依赖,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产业政策可以有效增强本土企业能力,降低对外国公司和技术的不当依赖,同时帮助国内公司抓住低碳增长的机会。在面对技术先进的跨国公司进入市场时,这个问题变得尤为尖锐,必须谨慎把握。在发展中国家有融资途径的前提下,其可能考虑在国内公司起步阶段为其低碳选择提供补贴以作为支持。一个有效的竞争政策框架,将有利于控制垄断的出现,防止低碳投资者滥用市场主导地位。从短期来看,社会政策也可以帮助缓解就业压力和避免社会不良后果的出现。例如,再培训措施可以帮助工人适应新的职业要求,推动其向新兴产业岗位转移。从中期来看,需要开放经济增长的新领域,这通常需要不同的并且更加熟练的劳动力,从而对教育制度和相关政策有着一定意义。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的是要具有一定的政策空间和灵活性来确保实施最适合其特定背景的国内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尊重每个国家都有根据自身国情和优先事项来确定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政策空间。同时,在这个背景下,要避免自上而下的解决方案,鼓励自下而上的解决方案,这被证明是有益的。

五、进一步的思考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市场失灵的结果:生产要素的部分使用成本为社会所承担,而非由控制潜在活动并从中受益的经济体来承担,因此,GHG排放成为了生产和消费的一个“外部”影响。缺乏使GHG排放者支付足够高价的机制,导致了对大气的过度使用。校正这一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用政策进行干预,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排放者制造过多的GHG排放。新世纪低碳经济的兴起向跨国公司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不仅因为跨国公司在广泛的国际业务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还因为它们最有能力创造和传播技术,且最有条件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需要的资金[6]。发展中国家能否参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设计全球气候政策。低碳外国投资应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为投资动机,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技术、为减排投资提供资金、为某些可能遭受收入损失的国家提供补偿等。在全球限额和交易制度框架中,如果能对排放权进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分配,那么国际排放权交易制度可以作为一个新的融资机制,对GHG公共减排项目所增加的官方发展援助以及低碳活动中的外国直接投资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投资低碳经济——解读《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J]国际经济合作,2010(8):10-15

[2]赵晓莉,熊立奇FDI对东道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J] 国际经济合作,2010(8):16-18

[3]赵玉焕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4):183-192

[4]刘军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合作机制的前景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0(1):108-113

[5]高翔,徐华清“经济大国能源与气候论坛”进展及前景展望[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6(4):301-306

[6]申益美低碳外国投资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经贸导刊,2011(3):62-63

(责任编辑:郭丽春)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反贫困的路径分析
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依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交易征税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
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原因及形成机制
网络环境下发展中国家新型业态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金融服务贸易的可能性
经济发展和PPP制度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影响
远程高等教育中的信息通信技术应用
金融开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