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中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技术的应用研究
2015-03-31肖剑孙会敏
■肖剑 孙会敏
(安徽省测绘局第二测绘院 安徽合肥 230000)
地理国情普查中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技术的应用研究
■肖剑 孙会敏
(安徽省测绘局第二测绘院 安徽合肥 230000)
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技术是地理国情普查当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而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开展,也使得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技术朝着高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区域研究,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利用计算机人工交互解译、计算机自动解译、目视解译等方法对土地覆盖信息进行提取。通过试验和对比,三种解译方式各自具有独特的优缺点,解译区域的复杂程度、目标区域种类等因素,会对遥感影像质量和分类结果精度产生影响。因此在地理国情普查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利用。
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技术应用研究
0 前言
地理国情普查指的是对各个时期的基础测绘成果进行综合利用,通过现代测绘技术,对城镇、道路、地表覆盖、地标形态、沙漠、冰川、湿地、水系、地形等要素进行空间化、定量化、动态化的普查,同时统计和分析普查结果,对统计地图和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及时的发布。地理国情对过轻的描述和分析,是建立在地理的角度上,其研究特征是在地球表层的人文现象、自认生物的空间变化,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以此为内容,对各种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因素和条件进行综合性、整体性、宏观性的分析和调查。
1 地理国情普查中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技术的分类体系
1.1 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技术
在当前的地理国情普查中,所应用的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技术主要有计算机人工交互解译、计算机自动解译、目视解译三种方法。其中,目视解译指的是对图像的色调和色彩等影像特征和布局、位置、图形、纹理、阴影、大小、形状等空间特征进行运用,同时综合各类专题图、地形图等非遥感信息资料,遵从相关的规律,由表及里的进行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计算机自动提取和计算机自动分类使对遥感影像进行内业处理,通过对象的纹理特征、形状特征、光谱特征等,对提取规则进行相应的建立,从而实现对地表覆盖类别信息的自动提取。计算机人工交互解译是二者的结合,利用自算计自动提取技术对目标地物的形状、光谱等信息,按照影像特征进行提取。利用目视解译对形状破碎、光谱信息模糊的目标地物进行分析[1]。
1.2 地标覆盖信息分类
地表覆盖信息分类会对人工建筑、自然营造物等状况或属性进行反映,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相同。根据2013年国务院第一期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相关情况,所发布的相应指标内容中对地表覆盖信息的分类来看,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主要有一级类12个,二级类58个,三级类133个。这些类的代码和名称,都有特定的定义,来对分类体系进行参考,对三级分类进行利用。
2 地理国情普查中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技术的应用
2.1 目视解译法
影像的解译标志,也就是判读要素,它能够直接在遥感图像中对地物信息的影像特征进行判别和反映,主要包括图案、纹理、颜色、色调、阴影、大小、形状等。而在选定的试验区域中,地物种类较少,主要为林地和草地,在影像中,耕地、水体、房屋、道路等地物形状规则,但数量较少。通过对解译标志体系的建立,判读遥感影像,然后分类地物类别、提取地表覆盖信息。将目标地物分为14类进行了试验,分别为水面、砾石地表、堆放物、构筑物、硬化地表、无轨道路面、低密度低矮房屋、高密度低矮房屋、高覆盖草地、乔灌混合林、阔叶灌木林、针叶林、旱地等[2]。
2.2 计算机自动提取法
面向对象的多尺度信息提取技术,其关键和基础就是影像的分割。遥感影像的空间信息较为复杂,对于不同类别的微观和宏观地物特征,单一尺度的遥感影像分割难以有效兼顾。如果分割尺度较大,旱地、草地、林地等大面积的目标地物能够保留完整,但房屋、道路等小面积的目标地物将会被破坏。如果分割尺度较小,对象将会增多,数据将会冗余,分类效率就会降低。面向对象的分类模式主要有隶属度函数分类法和临近分类法两种,分别为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在分类之后,还需要经过局部边缘处理、重分类、合并对象等处理,才能得到理想的分类结果。
2.3 计算机人工交互解译法
从光谱上来看,在试验区域的房屋顶部,有灰色、黑色、白色、蓝色等,并且具有不规则的形状[3]。含有土、碎石、沥青的路面在影响中呈现黄色、青色、白色等较为复杂的光谱信息。路网稀松、中断,不适用于计算机自动解译。在试验区域当中,由于水体和旱地数量较多具有特征突出的几何形状,与相邻地物的光谱信息差别较大,可以采用计算机自动提取技术。在计算机人工交互解译当中,由于计算机和人之间需要反复交叉的进行工作,因此在数据衔接等方面,会出现一定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后处理。核查属性信息完整性和逻辑关系恰当性。
2.4 分类结果及精度评价
对于不同的地表覆盖种类、地形、影像质量、地区来收,适用的解译方法和相应的分类结果也有所不同,其中目视解译法适用于地形简单、地物种类少、破碎度低的区域;计算机自动解译法适用于地形简单、破碎度低的区域;计算机人工交互解译法适用于地形复杂、地物种类多、破碎度大、以及总体地物分类中,线形地物数量所占比例过大的区域[4]。其中计算机自动解译法对影像质量的要求最高,其次是目视解译法,计算机人工交互解译法对影像质量的要求最低。
3 结论
地理国情普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举措,而在具体的普查过程中,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技术是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有目视解译法、计算机自动解译法、计算机人工交互解译法这三种方法,根据实际地形、质量等方面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1]李琦.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地理国情普查信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D].吉林大学, 2014.
[2]黄霞,张静舒,何勇.地理国情普查中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技术研究 [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4,08:101-106.
[3]汤育红.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与国情要素信息的提取方法探讨 [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12:89-91+95.
[4]明红莲.谈面向地理国情监测的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方法 [J].城市地理,2014,20:99.
P2[文献码]B
1000-405X(2015)-11-125-1
肖剑(1979~),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