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承德县八里营南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2015-03-31张志民闫玉城

地球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变岩硅化黄铁矿

■张志民 闫玉城

(河北承德 067400)

河北省承德县八里营南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张志民 闫玉城

(河北承德 067400)

勘查区位于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承德拱断束大庙穹断束东端,北部有丰宁--隆化深断裂穿过,南部见有姑子沟--娘娘庙断裂,矿区受这两大断裂影响普遍发育有近东西、北西、北东向三组次级断裂。区内主要有沿丰宁--隆化深断裂及其两侧分布的燕山期陆相火山--热液型银、金、铅、锌、钼多金属矿产和产于荒地穹丘混合花岗岩中的蚀变破碎带蚀变岩型多金属矿产。矿产较为丰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因此研究本矿区的地质特征对本区的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次级断裂热液型

0 前言

自1958年以来,先后有地质航测大队901队、河北省区测二队、河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区测分队、河北省地质调查院、华北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大队等在此区域做了大量地质工作。大致查明了矿区内基本的地质特征,圈定了Ⅰ号矿体,矿体形态复杂,金的品位较高。原五一四地质大队在老硐中取样8件,经化验分析,Au最高品位69.40g/t;最低品位2.70g/t;平均品位18.72g/t。

1 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区域内矿产丰富,主要矿产有Ag、Pb、Zn、Au、Mo等,分布于八里营附近的矿区有,姑子沟Ag矿,横道子Au矿,刘营Ag、Pb、Zn矿,烟囱山Ag、Pb、Zn矿,蹬上Mo矿及宝隆Mo矿,五道河Au矿,柳条沟Au、Mo矿及二道沟Au、Mo矿等,大多数属成型矿床,对于本区找矿有很大指导意义。

2 矿区地质概况

2.1 地层

区内迁西群经混合岩化而形成的斑状混合花岗岩大面积出露。混合花岗岩、均质混合岩也均有出露。

斑状混合花岗岩,岩石呈肉红色,中粗粒花岗变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块状构造。一般结晶粗大,普遍见有钾长石大斑晶,外观与斑状花岗岩近似。

岩石成份:微斜长石20-30%,条纹长石10%,斜长石20-30%,石英25-30%及少量的黑云母、角闪石、磷灰石等组成。斑状混合花岗岩是本区金矿成矿母岩。

新生代第四系全新统在详查区呈带状沿河流及阴坡、沟谷分布。厚度约0.5-50米,主要为冲洪积砂、砾石、卵石层,含砂亚粘土、砂质粘土层。

2.2 构造

勘查区内的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构造为北西向断裂构造破碎带,如工作区北东部F1断裂带,即Ⅰ号矿化蚀变带,矿区南西侧两条斜列式闪长玢岩脉也是沿北西向构造充填,另还有数条平行次级含金构造裂隙。

F1:含矿断裂蚀变带,长度650米,宽度0.4-1.0米,走向316°,倾向北东,倾角70°-78°,构造带内充填构造破碎蚀变岩,主要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及少量黄铜矿化、金矿化。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不发育,只在矿区局部见有一些零星的脉岩,有闪长玢岩脉、煌斑岩脉及辉绿岩脉,规模较小,对矿化体产出形态没有影响。

2.4 矿体地质特征

2.4.1 矿体赋存特征

矿体主要赋存于碎裂蚀变岩中,碎裂蚀变岩主要以硅化为主,硅化脉。石纯净,局部呈烟灰色,脉中多见绿泥石化,星点状及线形条带状黄铁矿化,黄铁矿化条带多无延长,黄铁矿化粒度较细晶形不好。硅化脉边部多见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碎裂岩,与硅化脉平行出现,宽度多在1-10cm。碎裂蚀变岩与花岗岩界线清晰,宽度多在0.5-1.0m左右,产状40-50°∠80-85°。

由于区块链是区块以链的形式连接在一起,每一个区块的块头都包含着前一个区块的交易信息压缩值,这就让从第一个区块到当前区块链相连接紧接着再一起组成了一条长链。如果在不知道前一个区块交易压缩值的前提下,是不能生产当前区块的,因此新的区块形成是在指导上一区块的交易压缩值,即任一区块是按照时间顺序跟随在前一个区块之后。

2.4.2 矿体特征

已经查明的Ⅰ号矿体赋存于F1断裂构造蚀变带中,矿体产状受断裂构造蚀变带控制,由矿体向围岩局部呈过渡或界限清晰。地表控制长度650m,厚0.4-0.5m,走向316°,倾向北东,倾角70°-78°,呈连续脉状,有分支复合现象,矿脉变厚部位达0.8-1.0m。通过对前期竖井的重新编录采样,结果显示:Au品位1.2-12.0 g/t,矿体厚度0.4-0.6m,矿脉在延展和延深方向上连续性较好,具有一定规模。矿化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以及绿泥石化等。

2.5 矿石质量特征

矿石以含金蚀变岩和含金硅化脉体为主,氧化矿石颜色为黄褐色、黑色、未氧化矿石呈浅灰色,碎裂结构一它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细网状、条带状及脉状构造。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褐铁矿、少量方铅矿、黄铜矿、孔雀石等,自然金以微细颗粒<0.01mm包裹在黄铁矿、黄铜矿颗粒中。非金属矿物为石英、高岭石、钾长石、绢云母等。

2.6 矿体围岩及夹石情况

由于矿体明显受断裂构造及蚀变矿化带控制,矿体近矿围岩主要为产于断裂蚀变矿化带内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的蚀变岩。由矿体向围岩过渡形式是:金矿体→矿化蚀变岩→蚀变岩→混合花岗岩。

本区已控制矿体多呈透镜状及脉状产出,厚度相对稳定,不具夹石。

3 矿床成因

金矿化体严格受构造控制,近矿围岩蚀变强烈,金矿化不均匀,厚度、形态均不稳定,围岩为混合岩化花岗岩。金在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不断析出,沿岩石裂隙渗透浸染,同时沿岩石破碎裂隙成脉状充填交代成矿。矿床成因初步认为属混合岩化热液充填型成矿。

3.2 矿床成因探讨

通过工作,初步总结控矿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岩性因素:古隆起(荒地穹丘)中大面积分布的混合花岗岩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区调资料表明,角闪斜长片麻岩在混合岩化作用下,形成混合花岗岩的过程中,有金析出,并进入到混合岩化残液,参与成矿。

(2)构造因素:呈北西向展布的压扭性断裂截切了本区的片麻理构造,有利于含金残液向断裂带运移,而压扭性断裂的挤压带为金的相对富集沉淀,提供了一个半封闭的空间。

(3)蚀变因素:比较单一的硅化,粘土矿化蚀变,反映了含金残液与动力变质产物化学性质极为相似,彼此间没有剧烈的反应,只是随着温度的慢慢降低,而缓慢的重结晶生成新的矿物组合。因而,使银金矿、自然金呈较大的颗粒,以裂隙金的形式产出。金矿化不均匀,厚度和形态均不稳定。

4 找矿标志

本区的找矿标志是:在混合花岗岩区寻找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在破碎带内硅化、黄铁矿化较强的部位,是寻找金的富集部位。

[1] 《承德县八里营南沟金矿详查工作总结》,2010.

[2]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3]《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P624[文献码]B

1000-405X(2015)-11-13-1

猜你喜欢

变岩硅化黄铁矿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杨房沟水电站左岸拱肩槽f27断层蚀变岩特性及工程实践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金厂峪蚀变岩制备矿物釉的微观特征研究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某水电站蚀变岩遇水强度软化三轴压缩试验研究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植被覆盖区高光谱遥感影像上蚀变岩与蚀变矿物信息的提取
综合物探在找黄铁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