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日库勒铜矿床地质特征
2015-03-31贺小鹏
■贺小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伊日库勒铜矿床地质特征
■贺小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文章通过矿床地质研究,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研究表明,伊日库勒铜矿床矿化体产于岩体接触带,围岩蚀变具有分带性,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与复式岩体中晚期花岗斑岩有关。综上所述,该矿床属于与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
新疆乌恰县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特征
1 区域地质特征
(1)地层。测区地层分布广泛,发育较齐全,沉积类型较多,特别是中、新生代地层发育较好,古生物丰富。各时代地层沿走向延伸较稳定,岩性组合变化不大。根据地层发育情况、沉积类型和沉积建造、古地理特征、古生物群面貌、大地构造位置、区域断裂的分布特征以及与构造有关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分别以吉根断裂、空贝利-木扎令断裂为界,分为中南天山地层区南天山地层分区、塔里木地层区和昆仑地层区西昆仑地层分区。塔里木地层区以艾希太克-休木喀尔断裂、乌赤别离山口-阿克彻依断裂为界,分为塔北地层分区、塔里木盆地地层分区和塔南地层分区。
(2)构造。区域构造十分复杂,其基本构造格架主要由北西、北东东和近东西向塔里木古基底断裂构造和帕米尔突刺状弧形构造(俗称构造结)组成。帕米尔突刺状弧形构造由前弧地带的推覆构造和侧翼的走滑断裂带组成。西半部分属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中亚诸国;东半部分位于我国境内,从北向南由外帕米尔弧、北帕米尔弧(西昆仑山)和南帕米尔弧(喀拉昆仑)3条弧形构造带组成。北西向的断裂带以塔拉斯-费尔干纳右行走滑构造带为代表,北东东向构造带有中天山缝合带,近东西向构造带由一系列推覆构造、逆掩推覆构造和褶皱冲构造组成。
(3)变质作用。区域变质岩是详查区内最为发育的变质岩石,主要变质作用类型为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和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其它较少。主要岩石类型有轻微变质岩类、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角闪质岩类、长英质岩类、大理岩、磷灰石岩等九大类岩石。
(4)区域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①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布格重力异常表现为一条向南凸的弧梯度带,与莫氏面的起伏十分吻合,盆地与造山带为数十千米的异常梯度带,存在一个地壳或上地幔内部的结构变异带,该带曾发生过剧烈的构造变动,因而引起了莫氏面的剧烈起伏变化。地壳上部与深部岩石圈之间的构造差异,与该地区可能发育壳内或壳幔之间的拆离-滑脱构造有关。地幔上隆与碱性基性岩浆活动相吻合,表现地幔柱活动。②区域地球化学特征。通过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在区域上沿成矿带圈出2个Hg-Sb-As-Cu-Bi-Zn-Ag-Au组合异常,一个分布在伊日库勒铜矿详查区范围,另一个落在伊日库勒铜矿东南部。异常范围很大,面积可达50km2,显示出具有较高的贵金属和多金属成矿潜力。
2 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勘查区出露的地层为中新统克孜洛依组(N1K)及第四系。详查区内地层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倾向北北东。①中新统克孜洛依组(N1K)。中新统克孜洛依组(N1K)按岩性特征分为3个岩性段,详查区仅出露第二岩性段,现叙述如下:中新统克孜洛依组第二岩性段(N1K2)在详查区内为一套沉积岩,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深灰色钙质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砂岩等,倾向北东,倾角52-67°。该岩性段砂岩中局部赋存有规模不大的顺层产出的铜矿化体,是本区成矿的主要含矿层。②第四系:冲洪积、残坡积物。分布于详查区干河床的底部及汇水盆地中,主要有砂、砾、粘土及少量化学沉积(盐碱等)。
(2)构造。详查区内地层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为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北北东,倾角61°-72°。断裂构造不发育,岩层局部有褶皱现象,层理发育清晰。
(3)围岩蚀变。详查区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铁矿化,含矿层普遍孔雀石化,由矿体向外依次发育黄铜矿化、孔雀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
(4)地球化学特征。伊日库勒铜矿异常区出露地层为中新统克孜洛依组第二岩性段(N1K2)的一套沉积岩,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深灰色钙质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砂岩等。地表孔雀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蚀变带在异常详查区内呈东西向出露。异常范围与伊日库勒详查详查区内Ⅰ、Ⅱ、Ⅲ、Ⅳ、Ⅴ、Ⅵ、Ⅶ、Ⅷ号蚀变带位置相吻合, 为明显的矿致异常,Cu异常范围覆盖在矿带之上,走向与矿带走向一致,经地表工程揭露,在该异常范围内孔雀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蚀变带中已圈出Ⅰ、Ⅱ、Ⅲ、Ⅳ、Ⅵ、Ⅶ号铜矿体。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的围岩及夹石
矿体主要产于中新统克孜洛依组第二岩性段(N1K2)中,含矿岩性主要为蚀变型砂岩,围岩为中细粒砂状结构,岩石呈厚层状、块状构造,矿体顶底板岩石均为钙质砂岩,致密、坚硬,硅化强。
在坑道中有夹石,呈透镜状,厚2-3米,岩石呈灰白色,中粗粒砂状结构,与含矿岩层及矿体顶底板岩石一致。
3.2 矿床(共)伴生矿产
矿床主要成矿元素为铜,无其它伴生有益组分可达综合利用质量分数要求。铜品位不高,品位变化较稳定。其它元素含量达不到综合利用质数要求或甚微,无综合利用价值。
3.3 控矿因素
(1)含矿层位。含矿层位是属于中新统克孜洛依组第二岩性段(N1K2),含矿岩性主要为蚀变型砂岩,为一套含少量酸性-中酸性的火山系碎屑的化学沉积岩和陆原碎屑沉积岩,主要岩性为灰绿、深灰色钙质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砂岩等。
(2)沉积古地理。中新统晚期伊日库勒铜矿床为一小型洼地,为含矿层(中新统克孜洛依组第二岩性段(N1K2)地层)提供了较好的沉积环境,在该洼地内由于地形的差异,又分布有一系列小的次级洼地,后经褶皱变形作用形成沿走向分布的化学沉积层十分厚大地段,有利于成矿物质的沉淀和初步富集,每一厚大部位对应相应的矿产集中区。
(3)构造活动。详查区顺层次级断层是多期活动的复式构造,显然它改造了矿源层,使矿化元素活化迁移并进一步富集成矿。
[1]曾佐勋,樊光明等.构造地质学 (第三版) [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2]姚凤良,孙丰月等.矿床学教程 [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3]乐昌硕.岩石学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F416.1[文献码]B
1000-405X(2015)-11-28-1
贺小鹏(1978~),男,2008年毕业于长安地质大学,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质矿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