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疆金矿地质特征

2015-03-31张戈红

地球 2015年11期
关键词:角砾熔岩闪长岩

■张戈红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探究新疆金矿地质特征

■张戈红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河南郑州 450000)

结合最新地质成果,重点对索拉克萨依铜金矿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物质来源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指明找矿方向。

若羌索拉克萨依铜金矿成因浅析

1 区域地质特征

本区位于阿尔金北缘断裂与红柳泉断裂夹持地段,区内断裂构造发育,阿尔金北缘断裂、红柳泉断裂呈EW向横穿全区。区域上出露一套海相中浅变质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主要为中远古蓟县系塔昔达坂群斯米尔布拉克组,岩性为灰绿、黄灰色变质砂岩、石英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绿泥石片岩夹石英片岩、泥灰岩、结晶灰岩,部分地段为安山岩、玄武岩、角砾熔岩、英安岩等。太古界米兰群混合片麻岩、麻粒岩和大理岩。岩浆岩活动以古生代晚期最为强烈。以中-酸性侵入活动为主,空间分布受阿尔金断裂控制,构成近EW向分布的岩浆岩带,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等。其中石英闪长岩与区内铜、金矿化关系密切。区域动力变质作用较强,常见糜棱岩、碎裂岩和构造角砾岩等,与金、铜成矿关系密切。中低温热液蚀变主要与断裂构造有关,常见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孔雀石化等与铜金成矿有关。区域上已发现有红柳沟西铜矿点、红柳沟金铜矿点、索拉克铜金矿点、祥云金矿、盘龙沟金矿点、大平沟金矿等多个金属矿床、矿点。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蓟县系塔昔达坂群(JxTx)斯米尔布拉克组(Jxs)、下二叠统(P1)及少量第四系,岩性相对简单,主要为蚀变安山质角砾熔岩、安山岩、蚀变英安岩等,斯米尔布拉克组角砾熔岩段(Jxsbl)是矿区内主要赋矿层位,该层中岩性极为破碎,岩石中发育较强的褐铁矿化。矿区内主要控矿构造为F6、F7断裂,总体呈EW向展布,长数千米,其性质为韧性挤压剪切带,控制着区内金、铜矿化带的分布,剪切构造带附近挤压破碎带较为发育,常伴有石英闪长岩脉、贯入充填,热液蚀变强烈。矿区内除石英闪长岩外,中酸性岩脉分布较多,有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石英闪长玢岩,多沿破碎带裂隙贯入。

3 矿床地质特征

研究区内铜、金矿化带呈EW向展布,总长2.0km,宽约200~400m,由破碎蚀变岩、石英闪长岩、碎裂状安山质角砾熔岩组成,索拉克萨依铜、金矿中AuⅠ-2、AuⅠk-4、AuⅠ-5号金矿体及CuⅠ-10号铜矿体均产于该矿化蚀变带内。

3.1 矿体特征

3.1.1 AuⅠ-2号金矿体

位于矿化破碎蚀变带西端,矿体走向近东西向。矿体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展布,倾向变化不大,总体倾向南,倾角50°~65°,主矿体地表控制长200m,厚0.95~6.36m。赋矿岩石为蚀变碎裂岩、石英闪长岩,金品位(0.3~3.29)×10-6,平均品位约1.2×10-6。

3.1.2 AuⅠk-4号金矿化体

位于矿化破碎蚀变带西端,矿体走向近东西向,矿体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展布,倾向变化不大,总体倾向南,倾角变化较大约31°~67°。主矿体地表控制长120m,厚0.50~2.08m。顶板为安山质角砾熔岩,底板为石英闪长岩,矿体赋于碎裂安山质角砾熔岩中,金品位(0.68~1.09)×10-6,平均品位约0.71×10-6。

3.1.3 AuⅠ-5号金矿体

位于矿化破碎蚀变带东端,矿体走向近东西向,矿体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展布,总体倾向南,倾角50°~60°,主矿体地表控制长90m,厚度1.0m,矿体顶板为石英闪长岩,底板为碎裂状安山质角砾熔岩,金品位(0.57~1.82)×10-6,平均品位1.11×10-6。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对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以及《水浒传》等进行简要介绍,并引导学生进行个别章节选读,结合学生兴趣进行章节讲解,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小学生对我国历史各个时期的军事、政治等产生一定了解,通过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来实现传统文化素养的全面培养。

3.2 矿石特征

矿石类型。金矿石按赋矿岩性,可分类为蚀变岩型金、蚀变安山质角砾熔岩型金。铜矿石按赋矿岩性,可分类为蚀变安山质角砾熔岩型铜、蚀变石英闪长岩型铜。

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半自形粒状裂隙充填结构,环带状交代结构。矿物特征。矿石中已查明金属矿物有十余种,与金、铜成矿有关的主要有自然金、铅锌矿、褐铁矿、磁铁矿、绿帘石、绢云母、阳起石、孔雀石、黄钾铁钒等[4]。

4 控矿因素分析

4.1 地层岩石含矿性

结合统计数据可知,矿区内金矿化主要产于蚀变石英闪长岩、破碎带、碎裂蚀变安山质角砾熔岩中,其次产于蚀变安山岩、安山质角砾熔岩中,说明矿区的火山活动及后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为矿区内铜、金成矿主要物质来源。从区内各岩石中金的含量丰度、含金样品的比例及金矿化的分布,初步确定金的含矿母岩为石英闪长岩,铜的主要含矿岩性为闪长玢岩。

4.2 构造控矿

研究区内压扭性分支断裂较发育,构造应变强烈,构造活动具有长期性和多期性。构造活动中岩石的破碎变形促使岩脉及含铜、金变质热液上升,而碎裂岩和糜棱岩的开放性构造形变,为变质热液、岩浆热液的运移与循环提供了通道,也使富含硫化物矿物质的含矿热液在构造裂隙中与围岩进一步交代,形成了硅化、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及金矿化,最终聚集构成细脉状或细脉浸染状矿石。后期构造热液作用进一步叠加形成了铜、金矿化体,并沿断层蚀变带分布,反映了构造破碎带对成矿和储矿的控制作用。

研究区内铜矿化主要产于蚀变石英闪长岩或蚀变碎裂岩中,少数斜长花岗斑岩脉及其碎裂岩见黄铜矿化,而蚀变角砾熔岩、蚀变安山岩、蚀变玄武岩中铜矿化蚀变较弱,可见铜矿化对岩性有一定的选择性,反映出火山作用后期中酸性次火山岩体或岩脉自身携带有一定的矿物质。金矿化主要产于蚀变角砾熔岩、蚀变安山岩、蚀变玄武岩或蚀变碎裂岩中,其次产于蚀变石英闪长岩中,除单独成矿外,也是铜矿化的伴生元素,说明金比铜分布范围和来源均较为广泛。

5 矿床成因初步探讨

5.1 成矿物质来源

经取样分析,斯米尔布拉克组的火山角砾熔岩、英安玢岩,蓟县纪的闪长岩和石英闪长玢岩等,铜、金含量多比背景值高,以蚀变闪长岩中最高;花岗闪长斑岩铜、金含量比背景值低。矿区内蓟县系斯米尔布拉克组中金、铜含量远高于区域背景值。可判断蓟县系斯米尔布拉克组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矿区内石英闪长岩脉分布较广泛,其金、铜的平均含量在0.11× 10-6、281×10-6,远高于区域背景值,石英闪长岩在局部地段可单独构成铜金矿化体,可见岩脉的侵入为成矿提供了大量金、铜来源。

5.2 成矿热液性质

从测定结果表1中可知,矿区内矿石δ34S主要介于2.5‰~6.2‰,平均值4.87‰,极差8.3‰,表明矿区内硫的来源属于壳源流,具有壳源硫的特征,硫源主要来源于上地幔,硫源是均匀的,表明矿床环境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稳定。

区内矿石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铅锌矿、褐铁矿、黄铁矿,未见硫酸盐矿物,说明成矿热液未发生较强烈的硫同位素分馏作用。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5)-11-76-2

猜你喜欢

角砾熔岩闪长岩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准层状岩溶角砾岩特征及其成因*
内蒙古林东普通球粒陨石的角砾特征
四川得荣新州辉长闪长岩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天津蓟县晚元古代冰碛岩的发现
泰国普龙矽卡岩型铜金矿床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及意义
拉萨地块西段尼雄地区早白垩世晚期花岗闪长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泡泡熔岩灯
离开熔岩岛
闪长岩在双层碎石封层中的应用
熔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