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化倾向现象探讨

2015-03-31甘启颖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5期
关键词:功利化学习动机大学

甘启颖

(文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化倾向现象探讨

甘启颖

(文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动因。当代大学生片面追求眼前的个人利益与社会需求的快速结合,学习动机功利化倾向日趋严重。急功近利的功利性学习既有显性的个人危害和教育伤害,更有隐性的潜在社会危机。面对当前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化倾向,高校需要强化人文主义的大学理念,回归高校教育的本质要求,将理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化

1 学习动机与功利化倾向的形成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动因,是激励、指引、维持、调节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1]。学习动机的功利化倾向作为一种现象的存在,随着西方享乐主义的声名鹊起而引起教育学者的关注,功利主义理论、功利道德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期待价值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体系相继提出。

在我国自古以来关于学习动机的论述中,《论语·子张》曰“学而优则仕”,《千字文》曰“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可见,学习中的世俗功利主义思想在我国历史悠久,根深蒂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寒窗苦读与美女和金钱直接画上等号,这就是古代典型的“读书实用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激烈冲击,当代大学生学习功利化倾向只不过是古代社会“读书实用论”在新时期的变型。

认知理论认为,当环境中出现新奇的外部刺激时,人所产生的倾向性反应就是最原始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够使人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轨迹。功利化学习动机的产生,就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而趋利避害,以功利原则为基点,急功近利只为追求片面的现实利益而被动学习。

2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化倾向的危害

功利性学习蕴藏着危机,既有显性的个人危害和教育伤害,更有隐性的潜在社会危机。大学的本质职能是培养造就高级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卢梭提出、杜威升华的“教育即生长”观点认为,教育就是个体的健康发展而非外在功利性力量的强加。从大学教育的对象出发,功利性学习最直接的受害者是学生。只注重实用性、技术性的学习内容,导致大学生个体畸形的单项发展。大学生只为谋求个人利益而努力迎合社会的即时需求,必然导致理想信念的淡化,道德水准大幅滑坡,自我发展缺乏传统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素养。功利性学习倾向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逃课和作弊,导致大学正常的运行秩序出现混乱[2]。对以后就业是否有用似乎成了衡量学习成效的唯一标准,高等教育的巨大规模和高昂投入与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形成鲜明对比,国家的教育资源出现浪费现象。高校本应互相支撑的各类专业学科结构失衡,基础理论学科的生态恶化严重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大学的文化精神对社会具有辐射作用,功利性学习让大学精神的凝聚激励导向功能不断弱化,追求真理、科学批判、发展创新等大学精神的丧失也会直接影响到社会与时代精神的沦丧。因此,提出并研究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化倾向的课题,对于大学生个体的综合发展、大学教育功能的顺利实现、大学人文精神的外向弘扬、提升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当代大学生学习功利化倾向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激烈冲击,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逐渐受到世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片面追求眼前的个人利益与社会需求的快速结合,学习动机的功利化倾向日趋严重,急功近利的学习态度、追求立马见效的思想理念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通病。

3.1 学习倾向偏重于实用性技能,对学科专业的选择功利化

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当代大学生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出路就有自己的考虑,考上名牌大学、争读热门专业成为潮流。填报心仪的大学和中意的专业,最根本的出发点是大学能否录取的可能性,还有就是今后的就业考虑。社会竞争加剧,就业率、考研率、薪资待遇等含金量较高的数据,是指导考生和家长进行综合权衡之后进行最后抉择的参考。在对现实进行考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学校的总体教学评价,研究专业的发展前景,展望今后的市场就业率,斟酌今后的薪资待遇等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3]。这本无可厚非,毕竟教育就是一种高额的投资,需要考虑其投入和产出。然而这样的结果却逐渐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大学教育成为就业的垫脚石。

3.2 时间分配偏向于实用性课程,对学习内容的确定功利化

对基础理论和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不重视,学习内容偏重于功利化的实用知识技能。哲学、文学、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无人问津,金融、网络、外语、物流、法律、计算机等实用知识技能却趋之若鹜。比如必须选修的“马列毛邓三科”课程,大部分学生持消极的学习态度。认为这样的知识除了考研需要用到就没有其他用处,对于此类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往往不愿主动学习。除了在课堂上能够融入到专业学习,课后时间很少用于专业知识学习。他们把大量时间放在了实用性较强的知识技能学习上。在大学校园普遍出现了“逃课一族”,逃课率较高的是思政类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这其实就是大学生在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实用知识技能比较后所进行的学习时间的功利性再分配。

3.3 学习动机注重实用价值产出,对学习效果的衡量功利化

一切以今后的就业工作和职业发展为出发点,为顺利入职获得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与技能,成为当前大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动机。大学生拿出必要的时间对付专业课程,其它课程只要能够及格拿到学分就满足了,更多的学习精力放在努力获取外语、计算机、普通话、会计师等时兴的职业资格证书上。有的依靠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外兼职赚取外快,迅速并有效地把知识技能转化为自己的收入。比较能够说明大学生学习动机注重实用价值产出的实例是毕业论文,目前大学生为完成毕业论文抄袭成风,东拼西凑的复制粘贴是完成论文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凸显急功近利的倾向,只是将学习作为赢取物质目标的手段,重视对于个人利益、实用价值的追求,为实现个人价值片面追求投入产出比。

4 高校矫正大学生学习功利化的对策建议

4.1 回归高校教育的本质要求,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是给予教育对象发展自己的能力,人之所以受教育,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完善人格和充实精神生活。高校作为高等知识传播的场所,教育的目的是知识创造和真理引领,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面对世俗功利思想的冲击,大学首先要明确高校教育的本质要求,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大学是一个国家精神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学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不去考虑市场经济对实用人才的需求。但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应该而且必须坚守它的独立精神,在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同时,鄙弃浮躁社会中的功利化风气,明确大学教育的本真,回归到大学教育引领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正轨上。不仅要重视实用知识技能的教学,也要关注基础认知知识的传授,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建设人才。

4.2 强化人文主义的大学理念,引领大学生的道德和理想实践

蔡元培先生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百家之学府也。”在他看来,大学应该是社会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式,而不应该是当前社会生活的缩影。大学精神表现的是理想信念、气势状态、精神意志,是人体生命、活动、成长的根本。大学没有大学精神的理念,培养的大学生就没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缺乏昂扬的气势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诚如蔡元培先生所说,大学不仅要产生思想、知识、学问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给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道德和理想指引。“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未来。”现代大学不仅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还要为他们的社会实践提供行为模式和人文关怀,将道德理想转变成强有力的行动典范。高校应该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理念,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赋予大学生完善自我知识结构和独立人格的能力,在接受人类文化遗产、社会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陶冶他们的情操与个性。

4.3 重视高校管理理念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和科研,管理对象所围绕的中心就是教师和学生。管理不是对人的束缚,而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高校应牢牢把握“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来立德树人,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科学发展的管理机制。优化管理资源配置,夯实应用基础理论学科,构建以文理为基础、以应用型学科为主导、以教师教育为优势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加大教学投入力度,扎实开展教风、学风、考风建设,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建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规章和工作机制,形成富有成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合理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办法,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科研、教学、学术氛围,减少甚至避免来自学校的功利化科研项目。教师能够为人师表,真正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学生远离功利化[4]。

4.4 理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面对大学生学习功利化的倾向,要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寻求大学生可以接受的新的德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而自觉抵御功利主义不良思想的侵蚀。以能力培养为素质教育核心,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参与学科创新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深化应用型人才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推行多样化的学业考核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鼓励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深入探索加强校风、学风和考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注重对学生的学涯、职涯和生涯设计的指导和规划,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扎实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知社情、广见闻、增知识、长才干、强责任。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从社会需求出发,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把专门性教育和渗透性教育结合起来,着力构建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人才培养体系。

[1] 张奇.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 李会转.大学生功利性学习调查与危机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37-39.

[3] 邓辉平.大学生学习功利化的心理机制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20-23.

[4] 葛秀玺.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化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3(7):79-80.

(责任校对 莫秀珍)

20140805

甘启颖(1981- ) ,女,壮族,云南文山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基础心理学研究。

10.13582/j.cnki.1674-5884.2015.05.048

G641

A

1674-5884(2015)05-0156-03

猜你喜欢

功利化学习动机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大学求学的遗憾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