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新常态下的教与学
——MOOCs时代的思考与实践

2015-03-31孙爱晶范九伦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与学公开课常态

孙爱晶,范九伦

(西安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1)

高等教育新常态下的教与学
——MOOCs时代的思考与实践

孙爱晶,范九伦

(西安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国高等教育同样面临回归人才培养的“新常态”,教与学的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教与学的时代特征,总结了MOOCs在国内外发展的历程,结合西安邮电大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以期有助于迎接MOOCs时代教学模式的挑战。

新常态;教与学;MOOCs

2014年11月9日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中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点:“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如何适应新经济增长方式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回归人才培养的“新常态”,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新常态”下高等教育证明其价值的压力与日俱增,譬如“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被反复提及,“为什么我们拿不到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为什么每年培养那么多学生,企业依然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名牌大学生杀猪卖肉的争议”等等,都反映出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期盼越来越高。

1 高等教育新常态下教与学的特征

2014年以来,国内各知名高校先后开展的教学改革,纷纷回归人才培养的主题。清华大学提出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40条,浙江大学今年的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颁给了“矿爷”——一位很有名气的微积分课教师。上海交通大学设立了卓越教学奖,同济大学的教改回归人才培养本位,通过教职聘任和薪酬杠杆,把最优质的师资引导到教学和人才培育上来。南京大学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培养,把选择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各个学校的改革体现出高等教育“新常态”的特点,规模扩张结束,内涵建设常态化,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政策逐步导向本科教学,教师考核、岗位聘任、绩效分配重视教学,学校评价突出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回归人才培养,大学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教与学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教、学生学来实现的,教是主导、主体是学生。如何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是:教师注重教了什么,忽视学生学了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不当。

影响教与学关系的因素很多,但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中教与学的影响愈来愈显著。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90后的学生是与信息科技紧密联系的一代,热衷使用各种各样的IT设备、网上冲浪、注重体验,习惯视觉信息丰富的环境,擅长图像文字声音编在一起,喜欢可视界面、流媒体,手机、笔记本电脑、PAD、博客、电子邮件、人人、维基、QQ、飞信、微信……,每天24小时期待信息的交流和娱乐。总之,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使信息量短小和碎片化,即呈现出微阅读的形式,使阅读多媒体化,即图像和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取代文字信息逐渐成为主流。

2 MOOCs时代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体现在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方面,即是发展的如火如荼的MOOCs。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MITOCW)项目启动,并迅速带动其他名校,掀起了开放教育运动。2003年受国外开放教育运动影响,我国启动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先后共建设了3 862门国家级精品课。2004-2006年国内一些开放资源组织如Core、OOPS、NCTU等积极引进和翻译国外开放教育资源,面向国内学习者共享。2009年可汗学院开启了以视频为主的教育新模式。2010年随着国外开放教育视频资源的完善和受可汗学院启发,网易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日均访问量超过150万。2011年10月,教育部宣布启动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计划十二五期间,分别建设1 000和5 000门。11月,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公开课同时上线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2012年是全球MOOCS元年,以Udacity、Coursera、edX等为代表的MOOCs平台携全球名校课程资源纷纷上线,并在开放资源的基础上,为学习者提供了课程系统学习的机会,12月,全国微课大赛举行。

2013年可以称为中国的MOOCs元年,2013年5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宣布加入edX,北京大学还加入了Coursera。日前,清华大学为edX提供课程2门,北京大学为edX提供课程4门,为Coursera提供课程6门。2013年6月,教育部首批120门优质资源共享课在爱课程网上线。日前,课程数为171门。201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宣布加入Coursera。之前,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成立,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联盟成立。在2013年9月的MOOCs高峰论坛上,北大、清华、复旦、浙大、南大、中科大、哈工大、西交大、同济、大连理工重大和上海交大宣布携手打造MOOCs共享平台。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课堂在线”在MOOCs平台上线,首批包括7门课程,其中,清华大学提供5门课程,北京大学提供1门课程,MIT提供1门课程。2013年底,北京高校微课程大赛顺利举行。

MOOCs的浪潮不仅席卷了高等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方面,2013年9月,结合MOOCs模式,人大附中启动“双师教学”项目,将远程授课与课后辅导结合。“双师教学”项目将采用MOOCs教学模式,进一步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网络平台上推广,惠及更多贫困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在人大附中的倡导下成立,迄今有4 000多所全国中小学加入,60多万名师生直接受益。

3 MOOCs时代的应对与实践

西安邮电大学是国家在西北地区布局的唯一一所邮电通信类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主要特色,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通信、电子领域。结合高等教育新常态的要求,学校将教学改革工作重点确定为贯彻落实“教研统一、开放办学、人文与科学并重”的办学理念,坚持“顶天、立地、治本”的原则,以改革增强动力,以创新破解难题,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课程建设中充分考虑MOOCs时代教学模式的特点,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譬如在主要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参考文献、教学资源库、考核方法等)上网开放的基础上,加强网络课件、微课程、授课录像、案例库、试题库、学术进展与学术前沿、创新方法研究等方面内容的建设,特别是要推荐相关课程的国内外优秀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验收要求中明确了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要求,经费保障与管理中也包含了网上教学资料的制作费,学校的信息中心开设了专门的教学视频网站,有专用的视频服务器。

MOOCs时代不仅使教学资源公开化和共享化,而且通过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让高校的教师从观众转变为参与者,从学习者转变为实践者,2014年我校的精品视频公开课《走近通信》成功上线了教育部的爱课程网站[1],同时,学校建设了《通信原理漫谈》等5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制作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通信原理》四门课程的100多个微课视频,50多个介绍实验仪器使用及学生科技活动的微视频,而且将这些微视频资源在学校的微信平台进行推送,吸引学生在手机终端进行在线学习。

在建设视频教学资源的同时,学校更加注重网上优质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在2014级的培养方案中,全校学生有6个必修学分通过学习网上的尔雅视频课程完成,多门课程的重修可以借助网上的视频资源,教师的教案中必须给学生提供相关课程的网络资源信息,教师开设新课程时,可以提交网上视频课程的学习计划并认可相应的工作量。

4 结语

MOOCs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掀起波澜,媒体用风暴、海啸、革命、颠覆来形容这个时代,并认为它将改变高等教育的形态及缩小教育公平的差距,欢呼者、疑惑者、担忧者、恐惧者皆有之[2]。面对MOOCs时代教学模式的挑战,我们需求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热情,结合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处理好个性化教育、规模化教学和自主学习这三者的关系,制订适合本校的教育模式和管理办法,实现高等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1] 孙爱晶,樊相宇,范九伦,等.地方普通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4(8):17-19.

[2] 李晓明.MOOC:是橱窗,还是店堂?[J].中国大学教学,2014(5):25-27.

(责任校对 龙四清)

20141228

2014年陕西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西安邮电大学校级教改专项“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3年西安邮电大学院级教改项目“地方普通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生教改项目“校企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研究与实践”

孙爱晶(1971-),女,陕西西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通信系统、混沌通信及高等教育研究。

10.13582/j.cnki.1674-5884.2015.05.020

G642

A

1674-5884(2015)05-0066-03

猜你喜欢

教与学公开课常态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