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视角下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2015-03-31孙德冲
孙德冲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校长视角下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孙德冲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校长视角下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存在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社会方面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认识不足、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质量保证不够等4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4条提升策略,具体为:加强社会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认识;改革师范教育;严格把守教师入伍关口,完善教师补充与退出机制;增加农村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对校本教研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校长视角;农村教师专业素养;专业标准
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两个文件,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教师职业应具备的素质结构作出了规定。本研究基于2013年11月对甘肃省H县的调研资料,按照《专业标准》的三个维度的内容,从校长的视角下分析当前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提升策略。
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甘肃省H县北部、中部、南部各5所学校的校长,其中5所是乡镇初中学校、5所是乡镇小学、5所是村小(包括两个教学点)。调查方法为访谈法。访谈人数15人。
1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不容乐观
1.1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有待提高
1.1.1 职业理解与认识不足
很多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不足,认为教师不属于专业人员,职业认同感不强,一位初中校长说:“很多人为了有饭吃才考教师,并不热爱教师工作,把当教师仅仅作为混饭吃的手段。”并没有把教师当成是一种需要专业素养的职业。对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的不足,已成为大部分农村教师的通病,与《专业标准》的要求不相符合。
1.1.2 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不端正
《专业标准》在教学态度与行为方面对教师作了严格的要求,如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等。而校长们反映,某些教师把教育教学工作仅仅看成是为了完成任务,并没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与《专业标准》中的理念背道而驰。
1.2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欠缺
1.2.1 新入职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
很多新入职教师报考的都是语文和数学两大主科,小学报考英语教师的很少,以致农村小学英语课要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专任教师都不足,大都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一位小学校长无奈地说道,现在的状况是“学校急需的教师没人报考,语数教师却人满为患,只能教非所学的学科”。农村中小学教师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现象严重。这些教师并没有系统学习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必然导致学科知识的欠缺,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
1.2.2 老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
一位村小校长开玩笑地说道他们学校都是一帮老骨头,“学校有11个教师,其中8个是50岁左右的老教师,最年轻的是教导处主任,也接近40岁了”。这反映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老龄化的问题。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教师年龄结构老龄化会严重影响教师对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纳入与应用,突出表现为对通识性知识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应用能力的缺乏。
1.3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甚微
1.3.1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能力提升不明显
“关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贵校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对于这个问题,校长们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集中外出培训,二是让教师自我学习来提升。在外出培训方面,“高级别的外出培训机会少,即便是少数参加了外出培训的教师,也很少把培训讲到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上,何况大部分教师没机会参加外出培训,所以外出培训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能力效果并不明显。”一位校长这样说道。在自我学习提升专业能力方面,校长们坦言,效果更不理想,大多数教师会用教学工作繁忙为借口进行推脱。
1.3.2 农村学校中大学毕业的教师专业能力不高
农村校长们对当今大学毕业的教师并不满意。“大学毕业学生的教学水平比不上中师毕业的学生”,一位小学校长如是说。与以前中师毕业的教师相比,校长们抱怨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的教师的三笔字功底非常差,不能胜任体育、舞蹈、音乐、绘画这些课程,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做得也不够好。诚然,这与当前专业化趋势与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要求不相符合,但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村,校长对教师要能胜任多门学科的要求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2.1 社会方面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认识不足
校长们把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不高的原因主要归因于社会方面。中小学所学内容比较浅显,社会上很多人并不看重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理论水平与特殊能力,并不认同教师是专业人员。社会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认识不足导致了作为社会一份子的部分教师对教师职业也缺乏专业认识,出现了“混口饭吃”“上课是为了完成任务”等消极的工作态度,而持这种消极态度的教师大部分在农村学校,这些教师在职业专业性认识上的不足,对他们自身的专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这部分教师对工作缺乏热情,反过来又会恶化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负面认识。
2.2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质量保证不够
2.2.1 师范教育理念方面
为了提高办学层次,与国际接轨,中等师范学校被取消,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高学历不一定代表高素质。在目前条件下,高学历又高素质的教师也根本不可能大量进入农村学校。师范教育一味提高办学层次、强调与国际接轨、和世界同步发展的理念,忽视了中国自己的教育传统,忽视了农村教育的实际,尤其是西部农村教育的实际。
2.2.2 师范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的缺陷
师范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存在着其毕业生专业素养不能适应教育教学任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课程设置太注重理论知识,并且理论陈旧,枯燥无味,与教学实际不贴近;2)教育过程太注重学术,而轻实用;3)教学基本功训练不足。
2.2.3 师范院校对于学生的实习接收单位、实习指导、实习时间等安排存在问题
当前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实习安排存在的问题:1)实习地点主要安排在城市里面,并且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与大部分学生以后的就业情况不符。2)学生的实习一般是双导师,师范院校与实习接收单位各出一位指导教师,但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很可能没有学科背景,即使有学科背景,一位指导教师也不可能胜任指导“混合编队”(各种学科都有)的实习学生的重任。3)与实习接收单位的沟通存在问题。实习接收单位不重视,很多学校对实习学生不信任,致使实习学生在学校里面充当打杂的角色。4)实习时间短。师范院校对于学生实习的管理不到位,使学生实习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2.3 教师准入制度、补充机制与退出机制不完善
2.3.1 教师准入制度的不完善
教师准入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1)教师资格认证门槛过低[1]。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无法体现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考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等,需要机械记忆的多,实际教学中需要的知识少。教师资格认证门槛过低,一些没有受过系统师范教育的人也能获取教师资格证书,有成为教师的可能。2)没有体现阶段专业性。小学和中学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大同小异,忽略了各教育教学阶段对教师的不同要求,没有体现阶段的专业性。
2.3.2 教师补充机制的不完善
教师补充机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教师补充方式的单一性上。在实行的教师补充政策中,农村教师补充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公开招聘与特岗教师这两种方式,略显单一。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容易造成紧缺学科教师岗位没人报考,而饱和的学科教师岗位报考人数扎堆的现象。而特岗教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但补充的力度不足,访谈中校长反映学校特岗教师的数量很少,并且特岗教师存在走马灯式情况,流失现象严重,并没有形成长效的补充机制。
2.3.3 教师退出机制的不健全
实行教师退出机制的目的是将一些不能胜任的教师清退,但在教师考核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教师评价的科学标准,难以对不能胜任的教师作出科学鉴定,即使作出了鉴定,由于各方面原因,将教师辞退的情况也不多。在访谈中了解到,由于学校难以补充新教师,所以一些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没有被辞退。还有一些学校老教师太多,这些老教师虽有丰富的农村教育经验,但大部分缺乏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难以与时俱进。由于考虑到补充新教师的困难,以及考虑到老教师的年龄、教师退出后的安排等问题,这些老教师依然活跃在讲台上。
2.4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有名无实
对于农村学校教师来说,高级别的外出培训机会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校本教研是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的农村学校中,校本教研有名无实,教研室形同虚设。如下案例很好的反映了这一问题。
案例:B小学是位于H县中部的一所乡镇小学,在访谈过程中问到该校有没有教研室,该校校长以不太肯定的语气说有,但当被进一步要求讲一下平时是怎样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时,该校校长说:“哪有什么教研活动啊,我们是有教研室,但从来没用过。”访谈结束后,我去看了一下该校的教研室,发现在教研室的门上贴了一张大大的封条,是2013年暑假时候贴的,至今都没撕去。
3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3.1 加强社会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认识
3.1.1 加大“教师是属于专业性人员”观念的宣传力度
国家应大力宣传“教师属于专业性人员”的观念,可以通过发传单或讲座的形式告诉人们教师职业需要有专业性知识的人去担任,而不是随便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教师。提高社会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认识。
3.1.2 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标准》解读培训
校长们说很多教师不知道国家颁布了针对教师专业素养的《专业标准》,这使得很多教师不能按照《专业标准》的内容来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有必要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标准》的解读培训,让教师清楚明白地了解国家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这样教师才有提升专业素养的意识,自觉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2 改革师范教育
3.2.1 定向培养面向农村学校的中小学教师
在访谈中发现,老校长们对中师教育的怀念溢于言表。现阶段全面恢复中等师范学校可能性不大,但是可以考虑在高等师范院校里定向培养面向农村学校的教师,这些班的定位方向就是为农村地区培养师资,培养基本功比较全面、扎实,工作踏实、勤恳的农村教师,培养教师对农村社会的亲近与热爱之情。
在这些定向班里,要给予学生以优惠,比如全额免费,并包分配,提供适当的奖学金;学生与学校、政府签订合同,保证毕业后到农村任教3至5年[2];学生走上教师岗位后,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等。
3.2.2 加强师范教育中专业基本功训练,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走上讲台
师范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多开设专业基本功训练的课程,平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上讲台,在实际教学情境中训练学生的教学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技巧的农村教师,避免出现“大学毕业生的教学水平比不上中师毕业学生”的类似抱怨。
3.2.3 加强对师范生实习制度的管理
加强对师范生实习制度的管理,要从四方面来进行:1)实习接收单位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安排,不能只局限在城市里面。2)对实习的学生要按学科进行分组,每组师范院校方面至少安排1名有学科背景的指导教师。3)与实习接收单位要沟通好,保证每位实习学生有充足的上讲台的机会。4)延长实习时间,拒绝走马观花式的实习。
3.3 严格把守教师入伍关口,完善教师补充与退出机制
3.3.1 建立教师资格证书试前审查制度
当今有必要建立教师资格证书试前审查制度,对即将考取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首先要严格审查其是否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对于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的人员,必须组织其去指定的教育机构或高等师范学校参加半年至1年的师范教育培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农村新入职教师的质量。
3.3.2 完善教师补充与退出机制
农村教师补充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公开招聘与特岗教师这两种方式,以前者居多。校长们表示他们非常欢迎特岗教师政策,但是补充力度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并没有特岗教师,且流失现象严重。国家与教育部门应加大农村学校的特岗教师补充力度,并且制定一系列政策防止特岗教师的流失,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
对于教师退出机制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标准,杜绝滥用职权现象。2)实行离职补偿制度。对经批准辞去公职自谋职业的人员,可一次性发给相当于本人若干年基本工资的退职金[3]。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除退出教师的后顾之忧。4)完善教师退出制度的法律法规,确保有法可依。
3.4 增加农村教师培训机会,加强对校本教研的引导与监督
农村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不多,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大农村教师外出培训的次数。更重要的是,县级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实施情况的监管力度,保证每所学校有专门的教研室,并且定期对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情况进行检查,包括校本教研活动时留下的书面资料、学校教研活动负责人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汇报、观摩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等。保证每所农村学校都能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1] 周晔.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现实问题的基本判断[J].现代教育管理,2011(7):62-65.
[2] 钱理群.农村教育的理念与理想[J].教育文化论坛,2010(1):5-12.
[3] 靳晓熙.论中国社会改革的渐进路径--从经济体制改革透视政治体制改革[J].经济论坛,2004(16):150-152.
(责任校对 晏小敏)
20141202
2013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资助项目(2013A-008)
孙德冲(1988- ),男,山东淄川区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农村教育研究。
10.13582/j.cnki.1674-5884.2015.05.010
G635.1
A
1674-5884(2015)05-0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