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游戏主义的消解
2015-03-31刘亚平宋泽亮
刘亚平 宋泽亮
(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 400054)
警惕游戏主义的消解
刘亚平 宋泽亮
(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 400054)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网络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传播观点的主要平台之一,据CNNIC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在相对宽松的网络环境中,各种非主流的社会思潮乘机兴起,特别是以游戏主义为代表的非主流社会思潮,传递着讥讽崇高、沉迷享乐的价值观。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这就要求我们对游戏主义进行严厉而富有逻辑的批判,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此类思潮的严重危害,避免受其侵害。同时弘扬主旋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游戏主义;消解
1 游戏主义的解构
荷兰的文化史专家赫伊津哈对游戏是这样定义的:“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它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有规则的活动的并且对游戏者具有一定的约束力。”[1]在他看来,游戏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自由性。你可以在各种各样、形式纷杂的游戏中自由选择任一种来进行尝试,不受外物的干扰,随心所欲;第二个是虚拟性。你所选择进行的任何一种游戏都是一种虚拟的尝试体验,这种虚拟体验让你免除现实世界中各种物质与精神的束缚和羁绊,是你在人类追求自由本能驱使下构建的一个虚拟世界。你只需遵守这个虚拟世界的规则,便可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第三个是追求感性愉悦的极致性。游戏的本质如席勒的“本能说”所言,而游戏的虚拟性恰好可以使你全身心的体验在现实社会中不曾满足的生活和欲望,满足你的各种极致的感性享受。
本文中的游戏主义定义是与游戏及其三个特点分不开的,即把游戏无限扩大化:扩大其自由性,像对待虚拟世界一般的对待现实世界,随心所欲的、自由的选择尝试,无视一切法律和规则;扩大其虚拟性,混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将全部现实事物都看成人所能主宰的、所能选择尝试的虚拟情境;扩大其追求感性愉悦的极致性,只要是能获得直接快感的,不论其是否低俗、荒诞,都可以拿来享用。最终扩大为用游戏精神和游戏态度来对待所有事物,扩大为一种现实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终成游戏主义。
游戏主义约兴起于20世纪90 年代,在西方社会信仰危机、道德危机的背景下,同时得益于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游戏的大规模开发,在新世纪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它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以游戏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现实的、传统的一切,通过对其的颠覆、讥讽和戏虐来获得自己感性的极致愉悦享受。游戏主义虽然没有系统的政治主张和逻辑推理,但它无处不在的普遍性和似是而非的迷惑性,对传统主流价值观的解构丝毫不弱于自由主义等思潮。它的存在和传播,给院校教育、经典传承以及人们的价值标准都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主流价值观混乱,崇高信仰迷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弱化。
2 游戏主义的两大主张
2.1远离社会实践
在游戏主义者看来,现实生活的本意表现出从肉体到精神世界的一种大虚空,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场游戏的构成。而对待一场场游戏,这个命题就不那么沉重、压抑了。或调侃戏虐,或荒诞不羁。这些都只是在自我在迷失精神家园前提下,在理想道德标杆轰然倒塌后,在自我欲望达不到现实满足的重压时,自我选择麻醉地对待人生这场游戏的些许态度。在人生这许多场游戏中,重要的是游戏态度,重要的是在场场游戏中及时行乐。
正如席勒所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人。”[2]游戏主义者不仅强烈虚无哲学、道德、文学等形而上的学科,连科学这种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学科也难逃伐诛,统统视为语言游戏,现实世界的一切尽在游戏之中,完全割裂了与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
2.2重视自我感性的极致享受
游戏主义过于追求和强化个体感性体验诉求的满足,标榜诋毁崇高、淡化荣辱的价值观念。为达到极致的自我感性享受,主张虚无道德,冲破一切已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否认一切传统道德,让人们形成一种狭隘的思想观念——凡法律未明令禁止的都是合法的,无关道德价值标准,无需进行道德审判,只有消灭道德才能获得极致的自我感性享受。为达到极致的自我感性享受,主张把讥讽崇高、戏虐经典、颠覆传统等当作时尚和高雅,把一切都放到自我感性享受的天平上加以衡量。
游戏主义过于追求和强化个体感性体验诉求的满足,标榜极端实用利己的价值观念。游戏主义者信奉自我选择原则,即认为利己是人性的本能与事实,每个人是否得到极致的感性享受、怎样得到极致的感性享受,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人们在选择达到哪种、怎样达到极致的自我感性享受时,应像游戏虚拟世界似的,不应受到其他任何的干涉。为达到极致的自我感性享受,主张总是做对那些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放弃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和付出,把实现自我的利益作为首要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甚至不惜恶意践踏法律的尊严,追求“娱乐至上”。为达到极致的自我感性享受,主张放逐崇高的理想信念,失去了精神寄托转而不择手段地追求浅层次的物质享受、感官上的刺激和满足,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地位和荣誉。
3 游戏主义的现实危害
3.1诋毁崇高、淡化荣辱的思想蔓延
游戏主义歪曲传统历史、戏虐经典、讥讽崇高,刻意夸大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把颠覆一切当做时尚和获取噱头的手段。其看似是一种来自人民内部自嘲自娱的草根文化,是随意而为的游戏人生态度,魅惑性的外表使其具有极强的煽动性和误导性,使人们在不经意间受其渗透和毒害。
例如,游戏主义利用人们对新奇事物,如“戏说经典”、“新解名著”等的津津乐道,将其诋毁崇高、淡化荣辱的虚无主义思想化入其中,以戏虐般的手段嘲讽民族精神和恶搞英模人物,颠覆我国的优良传统,诋毁崇高,甚至不惜以丑为美,崇尚低俗:诸如黄继光堵枪眼是假的,那枪早就被人打飞了;董存瑞是被人骗了才留到最后,不得已才舍身炸碉堡的。以上的这些说法很多很多,这是当今国人一种调侃英雄、解构崇高心态的缩影。
马克思指出,人能够按照普遍的客观规律进行创造生产。人类社会高级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必定是以追求真、善、美为主流文化的社会。游戏主义种种观点,恰恰是丑、怪、畸被推崇,低俗庸俗被追逐,不仅会使全社会审美趣味下滑,还会使社会风气沉落沦丧。普通大众长期受这些错误思想的浸润,必将弱化人民对理想信念的孜孜追求,弱化对民族精神的理解认同,弱化荣辱是非的界限,其危害程度不可谓不大,危害范围不可谓不广。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广大人民是非标准的判断,更为甚者,甚至会使人民对我国的旗帜、道路产生怀疑,严重危害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地位。
3.2理想信念动摇、进取意识弱化的思想蔓延
游戏主义把正统来调侃,把严肃来取笑,以玩世不恭的态度看待一切。若把这种放浪形骸的思想带到生活、工作中,将造成广大人民群众理想信念动摇,忧患意识弱化。
游戏主义信奉“游戏人生”“、不要活得太累”等享乐主义思想,讲潇洒、图享受,精神虚无,不思进取,斗志衰退,得过且过。广大人民群众长时间受这些虚无主义观念影响,将丧失奋斗目标,模糊价值取向,弱化战斗精神和牺牲奉献意识,工作责任感缺失。
4 警惕游戏主义的消解
4.1重视社会实践
首先,重视社会实践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毛泽东的 《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3]其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改造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三种,特别是生产实践,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味地循着游戏主义虚无的路线,远离社会实践,沉迷于一场场虚拟的游戏中,只会使社会停止进步,甚至走向灭亡。
其次,重视社会实践对人的存在的作用。马克思曾说,实践是“证明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成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虚假的游戏主义世界和实践的客观物质世界是完全对立的,远离社会实践、荒诞戏虐一切的人,要么不存在,要么走向非人存在。
4.2树立知荣辱、尚崇高的思想境界
诋毁崇高、淡化荣辱思想是游戏主义的重要主张之一。其主张对道德和崇高理想持否定态度,刻意淡化荣辱的是非界限。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肯定了道德的承继与进步、崇高存在是历史的必然,是不可逆的前进过程。马克思主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认为人类道德遗产具有历史的前后承继:某个时代的道德内容不仅包含着之前历史时期的部分道德原料,而且当下道德内容也必将是新的道德产生的原材料,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马克思主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得出了人类社会关于道德、崇高的发展大体上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进程相一致的科学结论。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进步、崇高存在的总趋势表现在:道德、崇高不间断的引领促进个人精神的进一步完善,逐步摆脱兽性,靠近神性;道德、崇高在社会生活中,影响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关于对道德、崇高的理解和认识在不断加深;道德、崇高在调节的社会心理、个人行为的方法在不断改善。理论与事实证明,游戏主义中诋毁崇高、淡化荣辱的思想是极端错误的。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它起着否认的、消极的作用。因此,对此种思想必须给予深刻的批判,引导大众明辨是非、荣辱的界限,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继承优良道德传统,重塑崇高理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3坚决摒弃极端实用利己思想
极端实用利己思想是游戏主义的重要主张之一。其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游戏人生的消极态度对待人生,以达到极致的自我感性享受为思想、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对这种资本主义损人利己、只顾个人的腐朽思想进行了深刻而又富有逻辑的批判。
首先,马克思始终认为,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因为是在任何社会中,个人利益的实现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物质文化条件和设施。在此需作几点说明:第一,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压迫的自由人联合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归根结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4]个人作为社会有机整体的一份子,只有自觉维护好社会利益,个人利益才能得到最终的实现和满足。第二,决不意味着人民群众的个体利益被“淹没”在社会利益之中。如果没有对人民群众个体利益的尊重与维护,社会利益往往就会失去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与号召力。必须在实现好社会利益的同时,切实解决好人民最现实、最迫切的个人利益诉求、利益关切。
其次,马克思从不否认正当的个人利益,相反,对个人利益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是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利益思想的逻辑起点。在马克思看来,从事历史活动的人首先是现实存在的人,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个人利益具有历史先在性和逻辑先在性,个人利益在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是共同利益形成和发展的天然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的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5]片面的只讲集体利益而不要个人利益,一味强调个人利益应当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甚至把个人对自身利益的合理追求等同于个人主义而加以排斥和反对,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的,使人民对集体利益有情感的排斥、逆反心理,大大降低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影响力和认同力。
最后,马克思主义持坚决反对意见的、真正要批判的是游戏主义中自私自利的极端实用利己思想。它全然不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将其抛诸脑后,反而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来考虑,把是否获得自我的极致感性享受作为衡量一切行为的准则,在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选择矛盾中,完全丧失了对集体利益、长远利益、精神利益的崇高追求,彻底的丢弃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价值尺度和标准,极端错误地理解和处理利己与利他、集体与个人、长远根本利益和眼前正当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游戏主义者自私自利的极致,便是为了达到自身的极致享受,甚至不惜损人利己,做出违法犯罪的勾当,严重的损害了法律的神圣与尊严,跨越了游戏的底线,必将得到法律的严惩。
只有深入理解、辩证对待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才能在多元利益的矛盾选择中,抵制游戏主义中极端实用利己主义的侵袭,做出科学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1] 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6:2.
[2]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79.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82-283.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5.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39.
Alert to digestion of the game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etwork has become the public access to information, spread a view of one of the main platforms, according to CNNIC's latest statistics, as of December 2014, the scale of China's Internet users reached 649 million, Internet penetration rate was 47.9%. In a relatively relaxed environment of network, all kinds of non mainstream social thought to cash in on the rise, especially in the game of doctrine on behalf of the non mainstream social thought, passing sarcastic lofty, indulge in pleasures of value view. In August 2013, comrade Xi Jinping stressed: "to put online public opinion work a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work". This requires us to play a strict and logical criticism of the game, so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really understand the serious harm of such ideas, to avoid being infringed. At the same time, promote the main melody, and consolidate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the Marx doctrine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Gamism ; digestion
D432
A
1008-1151(2015)07-0195-03
2015-06-10
刘亚平(1989-),女,山东淄博人,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组织管理;宋泽亮(1989-),男,河南安阳人,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