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哲学意蕴

2015-03-31

大连干部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总体布局整体要素

罗 健

(江苏理工学院 思政部,江苏 常州 213001)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意蕴,深入把握这些哲学意蕴,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五位一体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系统整体性

马克思指出社会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1]604。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具有“机体”的特性。社会有机体内部总是由各个细胞、各种器官、各类组织按照一定次序建立起来的有层次的严密系统。社会系统整体性表明:一方面,社会各种要素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契合,共同决定着社会整体状况。从功能运行来看,要素是系统整体制约下相对独立的部分,社会系统具有不同于所构成要素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社会内部构成各要素的差异性是有机性的前提,没有差异性也就没有有机性。“系统要素分析离不开差异分析,在系统理论看来,差异就是系统,在系统中某一要素与系统整体的关系,该要素与其他要素的关系,都体现该要素所具有的差异关系。”[2]相对于社会有机整体来说,各类要素形成多个结构子系统,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同时,任何一种社会要素功能发挥都需要其他要素的配合、协调,不同社会要素在功能上可以互补或者矫正。这就是说,社会中的任何要素都不可能是完全独立的,都必须视为整体中联系的环节。各种要素功能的互补、协调才能保障并不断促进社会有机整体的运行,失却或轻视每一种要素的功能,对社会有机整体都有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有机体一定程度的紊乱。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组成要素和部分、部分和整体之间相互作用、渗透、制约和转化过程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局部结构的形成完善及其功能的有序运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鲜明地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系统整体性,包含着“整体与局部”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五位一体建设,一方面意味着应更加注重社会发展整体联系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契合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更加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总体布局的性质,“总体布局作为一个整体,它具有的质是扬弃了各组成部分的具体的质以后形成的新质。”[3]50五位一体建设的整体性功能大于其中任何一种建设的功能。把握好总体布局要求着眼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各项制度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4]通过全面的改革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全方位建设,进而形成整体性合力,更好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进程。另一方面意味着应更加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具有的特殊结构、遵循的特殊规律、发挥的特殊功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是保障社会健康运行的合理性前提,每一领域在社会合力推进中占有无法替代的地位。要通过改变、创造、完善各领域的系统结构,使要素间连成不同的系统,产生不同的功能。

五位一体建设的系统整体性还包含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一方面既要做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性;另一方面又要求在一定阶段、一定时期做到某一方面的重点建设,在全面建设的前提下推进重点建设。没有全面建设的合力推进,就无法保障并持续推进重点建设;没有一定时期的重点建设,也就失去了推动社会阶段性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表明,物质生产在整体性生产中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4]只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化,物质生产的主导性地位都不会发生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不能发生改变。但另一方面,由于整体建设中各方面建设具有特殊功能,全面中的重点建设是具体的、历史的。在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需要重视其他建设的重要作用,反对经济的“线形决定论”。应该承认,传统发展方式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建设而在现实中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而言相对落后,这样既严重影响社会整体的发展进程,也影响到经济建设质的提升。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速,各种生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也将不断发生变化。一是精神生产的地位在日益上升,精神生产的独立性作用越发凸显,同时精神生产同其他生产日益结合,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充分重视科技、文化建设,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二是社会关系生产作为生产的中介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其他各种生产的有效实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需要加强政治、社会建设,促使社会关系生产同其他生产相适应、相协调,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性建设。

二、五位一体蕴涵着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性

马克思认为,社会总是处在不断运动的状态。社会有机体一开始并不具有亘古不变的结构和特性,相反有着自身萌芽、生长、发展的变化过程,具有“生命”的运动性。社会有机体的运动性与开放性是紧密联系的。一是社会系统对于自然环境的开放,社会与自然环境总是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二是社会系统层面的相互开放,一个社会系统如果离开了与其他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其自身也将无法生存和发展。社会有机体的变化发展不仅是各个部分孤立、分散的变化发展,更是社会有机体各个组织结构相互连接、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协同整体的动态演变。系统要素是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但从要素到功能必须通过结构的中介。一方面,社会具有横向结构,横向结构是一个由众多的方面、部分、层次和环节联结而形成的关系整体。另一方面,社会具有纵向结构,纵向结构具有历史结构、现实结构与未来结构,它们具有衔接性、连贯性、发展性。一定阶段的社会结构具有其历史前提、现实基础与未来发展方向,历史结构对现实结构有一定的惯性制约,社会现实结构是对历史结构的继承改造,未来社会结构是在现实结构中孕育和生成的,是社会现实结构的延伸和继续[5]239-264。社会横向与纵向之间的结构及其功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促进的。一个特定社会发展的进程,取决于一定时期社会横向结构及其功能的协调性、适配性、平衡性。没有社会横向结构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也就没有社会纵向结构有序的演进动态;而社会纵向结构的变化、发展方向又从根本上制约着横向结构的状态,社会纵向发展的客观性要求对社会有机体适时地进行横向调整、优化与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鲜明地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性,包含了“平衡性”与“动态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既有横向上的系统结构,也有纵向上的系统结构,“每个纵向系统和横向系统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于是垂直的、纵向的系统关系与水平的、横向的系统关系相互结合就构成了总体布局的层次性网状结构。”[3]51从横向上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内部及其之间构成横向上的系统结构,社会结构的合理性决定社会功能的合理性。只有在总体上保持横向上的平衡的、协调的状态,才能保持社会各方面的功能耦合与释放,从而推进社会纵向有序的演进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现实的社会状貌已同改革开放前有很大的差异。在结构的调整转化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之间并不是完全绝对的均衡关系,而应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注重轻重缓急、主次分明、先后有序。“在进行总体布局的建设中,必须深入研究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它们的变化发展决不是绝对均衡的,从而真正把握住经济、政治、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诸方面的复杂运动关系。”[3]51从纵向来看,社会结构是不断生成的,社会关系结构不断地处于再生性和转换性的动态过程之中。从这个角度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之间又构成纵向的系统结构。当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转型与变迁,从深层次看,这实际上就是社会结构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是社会结构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许多新的矛盾产生,一些矛盾严重束缚了横向结构关系的调整,同时也影响到纵向结构关系的演进、更新。这就需要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通过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全方位的改革以及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调整并完善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关系,促使社会关系结构不断更新、丰富、升级,使得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同经济建设能够做到在更高层次上的协调完善。在五位一体动态建设过程中,只有保持横向结构的平衡性、协调性以及纵向结构的承接性、发展性,社会机体才能稳步、有序地向着全面性地方向生长。

动态平衡性还包含着坚持“有序性”与“开放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意味着一定时期社会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强调社会发展的有序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离开现实和超越社会的发展进程和实际阶段。“在一定时期,必须考虑生产方式这一基本结构对社会机体的决定作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调整改革需要依据社会机体的同构性、依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依据生产关系的成熟程度逐步推进,既不能过快,又不能延缓,需要做到循序渐进。”[6]因此,五位一体建设必须依据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依据实际循序渐进地推进。另一方面,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意味着社会系统结构的开放性,强调社会的动态发展性。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及相互间的互动规律,在实践中必须保持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根本的和谐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处理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彼此开放和相互联系;又要处理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党的建设全局的关系、与小康社会建设全局等方面的关系,特别要求我们应保持全球视野,把总体布局建设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与和谐世界建设紧密联系起来。

三、五位一体包含着社会发展旨向的人本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本身处于一个由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马克思说:“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他将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上,这种有目的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也正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主体性的现实体现。社会主体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不断创造条件以在更高水平和更完善的社会有机程度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有机体的发展、社会有机程度的提升,社会人的主体性即自由自觉的活动就表现得越加充分。马克思指出,人的发展与社会的有机程度是一致的即社会主体与客体是相互统一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189人的发展状况受着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同社会整体的有机性程度紧密相关。社会的有机性主要指构成社会各种要素、环节、关系之间的协调性、适配性、整体性,尤其是社会与人的发展之的协调性。在社会发展实践中,个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于全面有机体的形成。“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联系和观念联系的全面性。由此而来的是把他自己的历史作为过程来理解,把对自然界的认识(这也作为支配自然界的实践力量而存在着)当做对他自己的现实躯体的认识。发展过程本身被设定为并且被意识到是这个过程的前提。但是,要达到这点,首先必须使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成为生产条件,不是使一定的生产条件表现为生产力发展的界限。”[7]只有人类形成真正的共同体、形成人类有机体,才会带给人的全面性发展并获得充分的真正的自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鲜明地体现了社会发展旨向的人本性,包含着“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从主体角度看,虽然社会个体无法改变社会的总体状态,但所有人的实践活动成为社会合力的组成部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需要所有人的合力推进。当然,在社会合力中,既存在推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动力或者说主要的正能量,但也存在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动力甚或负能量。社会主体的状况对社会整体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意味着只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形成全体人民群众的人际合力,才能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另一方面,从客体角度看,社会有机程度影响着人的发展状态。社会有机程度不仅以社会本身的整体发展为依据,同时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判断社会有机程度最为根本的标志。社会有机体最为根本的功能是为了实现人的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05,社会有机程度的不断提高才能日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实践中只有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建设,增强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化,提升社会有机程度,才能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旨向的人本性还意味着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存在着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性。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有机体直接功能发挥是不一样的,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是有差异的。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人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对立的方面,社会的发展并不必然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片面性的社会只能造就片面性的人,而片面发展的人的实践活动又不利于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甚至导致社会有机程度的降低。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速,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也在逐渐增强,但是社会全面发展程度相对于人的发展需求还有很多差距,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如过去我们片面重视经济建设,强调社会的“单一性”,必然强化了人们的功利性,造成人们对于眼前或局部物质利益的追逐,由此也进一步影响了社会的整体进步。从价值取向上来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具体包括:从“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按照物质生产、经济发展规律办事,讲究经济发展的适度目标,大力提升社会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充分重视政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满足人们对民主政治的诉求,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重视文化建设,加强精神生产,引导、适应并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多方面的需求;充分重视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管理的进步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充分保障人们的社会、生态合理权益。总之,通过“五位一体”建设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彰显“以人为本”。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乌杰.系统辩证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264.

[3]周杨.系统思维视域下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解读与建设[J].系统科学学报,2014(1).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3-11-13(1).

[5]宋一夫.二重结构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夏东民,罗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的结构要素及其优化——基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视域 [J].江苏社会科学,2012(5):117.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2.

猜你喜欢

总体布局整体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城市新区综合管廊总体布局研究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