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蔗糖产业链降本增效对策研究
2015-03-31梁毅劼曾艳华
梁毅劼 曾艳华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广西蔗糖产业链降本增效对策研究
梁毅劼 曾艳华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文章研究广西蔗糖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分析发现广西蔗糖业链各环节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制约因素,由此建立切实可行的机制,提出广西蔗糖产业降本增效对策建议。
蔗糖产业链;成本效益;降本增效
蔗糖产业是广西的优势支柱产业,多年来,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糖生产基地,在保证国家食糖有效供给和维护国家食糖安全方面地位举足轻重,同时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受蔗糖生产成本上升和国外低价糖冲击等双重冲击,广西糖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广西蔗糖产业链的发展情况,找出蔗糖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广西蔗糖产业链各环节存在问题提出降本增效的对策建议,为促进广西蔗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广西蔗糖产业链各环节及发展情况
1.1 广西蔗糖产业链的构成
蔗糖产业链的纵向结构包括甘蔗育种、甘蔗种植、蔗糖加工和蔗渣综合利用、蔗糖及相关副产品销售流通等环节。产业链横向结构更多是企业间形成的企业联盟与竞争关系[1]。下面主要从蔗糖产业链纵向结构各环节的发展情况进行简单介绍。
1.2 广西蔗糖产业链的发展情况
(1)甘蔗生产环节
包括甘蔗育种及种植,此环节是蔗糖产业的起始环节也是蔗糖产业发展的基础所在,承担着甘蔗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对糖料蔗产量的提高及品质提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自1992年开始,广西种植面积、产蔗量和产糖量连续居全国第一,2013/2014榨季全区甘蔗种植面积达1610万亩,食糖达产量855万吨,种植成本为440元/吨,虽然本榨季甘蔗总产量略有增加,但由于收购价格下调,农民种甘蔗总收入有所下降。新台糖22号甘蔗品种已占到全区甘蔗面积近70%,不少蔗区甚至占95%以上,我区甘蔗生产正面临着品种高度单一化和长期连作造成种性退化加速等严峻问题。目前,部分本应翻种甘蔗的耕地已改种了水果、木薯等其他农作物。
(2)蔗糖加工环节
蔗糖加工是蔗糖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加工成品糖的质量、效率直接关系着我区蔗糖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区拥有日榨能力在万吨以上的糖厂23家,产糖量超过10万吨以上的企业18家,从事制糖行业人员达12万人。积聚了贵糖、南塘等33家制糖企业(集团)103家糖厂。亚硫酸法工艺糖厂占我区糖厂的96%,由于其工艺技术的局限性,导致糖品质量不是很稳定。加工生产除了白砂糖、赤砂糖等初级产品外,拓展了原糖、精制糖、绵糖、多元糖、低聚糖等深加工产品。
(3)蔗渣、滤泥的综合利用
此环节是实现糖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前提。甘蔗经过初加工产生的蔗渣、废糖蜜、滤泥等蔗糖副产品进行再加工利用。例如,蔗渣除了用来制浆造纸,还通过生物发酵生产木糖醇、阿拉伯糖、食用酒精、兰姆酒、乙酸乙酯等其他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新产品;糖蜜经过发酵提取酒精后,可作为肥料还田;滤泥可加工成有机肥料;此外,蔗叶、蔗尾、蔗梢是畜牧业、食用菌的好原料。目前,广西已形成两条循环产业链:甘蔗—制糖—糖蜜—酒精—酒精废液—复合肥和甘蔗—制糖—蔗渣—制浆造纸、发电—废液碱回收—再利用。广西糖业综合利用率仅为25%,综合利用水平虽然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实现糖料蔗“榨干吃净”的差距依然较大。
(4)蔗糖及其副产品运输销售环节
销售环节是产品存储和售卖的过程,蔗糖及其深加工产品通过流通销售,实现价值增值。自中国入世以来,随着食糖进口配额的增加和关税率的下降,加上中国食糖生产成本较高,国外低价糖大量进入国内,导致国产蔗糖大量积压,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广西食糖价格已由2010年的7500元/吨下降至目前的 5100元/吨,远低于挂钩联动销售价格每吨6580元的水平,广西制糖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2 广西蔗糖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居高不下的制约因素
从广西蔗糖产业链的发展情况来看,广西糖业经过多年发展,在生产规模、生产技术水平、综合利用程度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然而,生产成本过高致使广西蔗糖业处于“大而不强”的窘境,影响我区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下面具体分析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居高不下的制约因素。
2.1 主要制约因素
食糖成产成本主要由糖料蔗进厂成本和加工成本构成,其中进厂成本(收购价)占食糖生产成本七成以上,是决定食糖生产成本的关键。因此广西蔗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根源在种植生产环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品种结构单一,新品种研发滞后。新台糖系列品种种植面积大、周期长,导致糖料蔗病虫害日趋严重,抗寒抗旱等抗逆性和宿根性差,单产不稳定,生产风险大;二是单产水平低,广西甘蔗生产设施和生产条件仍比较落后,甘蔗受干旱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单产低;三是糖料蔗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我区糖料蔗种植以传统小面积散户方式为主,户均种植面积 0.2公顷左右,与先进产糖国比较相差较大,仅是泰国的1/10、巴西的1/15、美国的1/20,没有形成规模效益,种植成本偏高;同时,播种、除草、培土、施肥、喷药等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特别是甘蔗收获机械化尚处于试验阶段,生产劳动成本高。四是广西山多林多,蔗地-糖厂的公路没有完全实现水泥、柏油路,造成原料蔗运输不便,运输时间延长,导致入榨甘蔗新鲜度差,糖分损失大,从而增加
了食糖的成本。
2.2 次要制约因素
(1)蔗糖加工
一方面制糖加工环节产品仍以初级产品为主,综合利用和蔗糖加工没有形成产业化批量生产,整个广西甚至全国,蔗糖深加工及下游相关产品的研发水平较低,跟不上蔗糖产业发展形式需要,大部分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形成产业化项目少。另一方面制糖企业加工能力低,规模小。广西的制糖企业经过改制后,虽然日榨糖能力有所提高,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我区的制糖工艺与国外制糖企业相比,产糖量、吨糖质量、效率等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这也是我国蔗糖价格下不来,国际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在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方面,虽然已有一些企业进行,但由于我国消费观念不同,精制糖产品销售量很少,主要用于高档消费,如高档食品、咖啡消费。由于价格较高,消费量有限,所以精制糖生产企业都是以销定产,均没有满负荷生产。此外,糖厂设备利用率较低,由于我区早熟甘蔗品种不多,且甘蔗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甘蔗榨季过于集中,致使糖厂机械设备只在榨季运转利用,平时处于闲置,导致资源大大浪费,制糖成本提高[2]。
(2)蔗渣、滤泥的综合利用
蔗糖废产物综合利用率低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缺乏统筹规划。我区年榨蔗量近7000万吨左右,约产生废糖蜜250万吨、蔗渣(折绝干渣)800万吨和数量不少的滤泥。因为缺乏对制糖产业链中各种产品进行经济效益、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深入对比和科学论证,所以,全区对制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物如何实现最经济、最有效、最高附加值的利用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全盘考虑。另一方面是综合利用水平不均衡。尽管糖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但是企业间发展极不平衡。目前,蔗糖废料综合利用做得较好的贵糖股份公司综合利用率达到70%。但是,大部分企业综合利用率很低,有的甚至为零,综合利用潜力远未得到发挥。此外,综合利用的资源仅限于企业内部,没有形成跨企业规模化综合利用企业和企业集团,既制约了综合利用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也影响了我区糖业综合竞争力。
2.3 其他制约因素
(1)受国际市场糖价冲击,导致国内糖价低。在2013/14年榨季,由于低价进口食糖的冲击,国内糖价一路走低,目前新榨糖的价格维持在 4500元/吨左右,广西的甘蔗收购价格受此影响,下跌到440元/吨,蔗农收益严重受损,种蔗积极性受挫。
(2)“入世”后食糖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进口压力增加。由于我国原糖进口关税偏低,进口糖商利用国内外价差,大势进口谋利。再加上走私糖和快速发展的国内淀粉糖等竞争性产品的冲击,对国内糖价造成极大的打压,国内糖价大幅下跌,给广西糖料蔗产业带来严峻挑战。
(3)我国的糖业政策保护程度低。食糖一直未能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享受与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相类似的扶持政策。甘蔗的农产品社会净收益率达0. 86,仅次于苹果和烤烟,而在有效保护率上,甘蔗是最低的,到 1997年甘蔗的有效保护率仍为负数,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蔗糖有效保护率有所上升,但仍旧远远比不上其他农产品[3]。此外,各国为了稳定国内市场,在高度保护糖价的同时,制定了完善的调控措施,如美国的补贴政策、欧盟的生产配额政策、泰国的出口调控政策等。而我国食糖市场开放度高,调控手段有限,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直接传导至国内市场,造成国内生产和价格频繁波动。
(4)蔗糖价格联动机制不完善
广西自1999/2000榨季开始探索实行蔗糖价格联动机制,但目前,广西的糖—蔗联动政策是“只能向上联动,不能向下联动”的糖蔗价格挂钩联动的单一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受2014年初受霜冻雨雪灾害影响,甘蔗不同程度枯死造成糖分降低、产量下降导致糖价上涨,联动蔗价也在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增加。糖价的高涨势必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又导致糖价回落,加上宏观调控的不确定性,蔗糖生产存在潜在的市场风险。虽然有糖蔗价格挂钩联动机制,但政府管制下的甘蔗收购不仅使得管制成本高,蔗价也难以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获得平衡,且在资源配置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进行的大环境下,由政府主导的价格形成机制将因有悖于其行政职能转变而难以发挥作用。
3 广西蔗糖产业链降本增效对策建议
广西蔗糖业发展归根结底是降低生产成本、控制支出、建立切实可行的机制、措施和手段,加工企业的节本增效、降低流通费用等问题。下面针对蔗糖产业链各环节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3.1 甘蔗生产环节
改善糖料蔗生产条件,提高糖料蔗生产水平,降低进厂原料蔗成本,是我区糖业提高竞争力最主要的途径,也是广西糖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是甘蔗良种的改良更新。以广西筹集财政扶持资金建设的50万亩高产高糖糖料蔗试点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糖料蔗良种选(繁)育,提供多元化品种支撑;设立政府专项研发基金,以少量的资金和明确的政策指向,鼓励有条件的科研单位或企业加大投入,积极进行甘蔗品种创新与相关基础研究。所设立的专项甘蔗育种经费,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二是加快土地整合,实施规模种植,在确保农民土地权属不变的基础上,鼓励农民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小块分散的土地交给专业生产合作组织或制糖企业统一生产经营,集成推广现代种植管理技术,形成一套适合广西蔗区种植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甘蔗高产高效种植管理技术集成体系,提高甘蔗生产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加大甘蔗产业机械化的普及率,政府应加大对甘蔗生产机械技术研究的科技投入力度,并对蔗农使用甘蔗机械化生产实行一定补贴,推动甘蔗生产的机械化,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四是改善糖料蔗生产条件,大力加强蔗区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甘蔗生产条件,切实保障蔗区道路通畅。
3.2 加工工业环节
(1)加快推动对现有糖厂的改造升级,规模较小的制糖企业改造为原糖生产企业,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制糖企业改造为专业精炼糖企业,着力推进“二步法”制糖工艺技术,生产附加值较高的精炼糖产品,并逐渐培养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2)围绕我区已形成的两条制糖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推动糖业生态建设,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大制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开发力度,加快推进糖料蔗生产燃料乙醇或其它化工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探索蔗叶内含活性成分提取物的抑菌、提高免疫力、抗癌等功能,挖掘糖蜜酒精废液和蔗渣的高值化利用技术[4],重点推进蔗渣生物质发电、朗姆酒产业化和糖果休闲食品产业三大工程。
(3)加快对制糖生产过程中的压榨、澄清、蒸发和煮糖等技术改造,淘汰小型、效能低等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大先进高效率新技术和新设备,利用自动化、数字化技术改造现有的生产工艺,提高单工序以及全过程自动化控制水平和信息化水平[5]。
(4)鼓励和引导骨干制糖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通过制定地方产业政策,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和严格环保规定等措施,引进战略投资者兼并重组落后企业。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共同发展,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
3.3 食糖销售流通环节
(1)制糖企业销售专业公司将取代传统的食糖流通商,成为食糖市场的主要经营者和流通的主要渠道[6]。制糖企业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媒介建立商务信息平台,有效实现信息宣传、商品交易、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等。
(2)发挥价格调节基金蓄水池的作用,调节生产和供应。在糖价上涨时,征收部分价格调节基金,以备不时之需。当糖价下降,食糖价格与甘蔗收购价格出现倒挂时,及时利用基金对生产企业进行适当补贴,以稳定食糖的生产,避免因企业效益下降导致甘蔗款支付不及时等现象的发生。
3.4 政府政策支持
(1)自治区层面尽快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建立甘蔗育种经费专项,实施甘蔗良种加价政策,设立食糖价格调节基金,完善广西食糖收储制度,调整完善价格联动政策,制定和落实促进土地流转和集约生产、促进糖厂实行一体化经营、促进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和促进甘蔗种植合作社发展的政策。
(2)建议国家在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资金中设立糖业结构调整专项。中央每年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广西糖业发展规模制糖、深加工、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将糖料蔗收购列入政策性贷款支持范围。为保证农民交售的甘蔗款能及时兑现,建议国家将甘蔗收购贷款列入政策性贷款,由农发行统一安排,提供与糖料蔗收购量相匹配的信贷额度。
3.5 机制保障方面
(1)建立健全蔗农与糖业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首先必须确定科学准确的糖料蔗收购底价,进一步提高蔗、糖价格二次结算的透明度,以中立结构提供的榨季平均售价为参考依据,通过结合各企业的销售进度形成合力的结算价,确保蔗农利益;其次实行糖蔗购销合同,即“订单农业”,蔗农与糖厂签订包括有价格、质量、结算、付款等条款的合同,蔗农的整个生产与销售全过程,实现了契约化与信息化管理,达到糖企和蔗农利益的 “双赢”;最后,逐步改革现行的按甘蔗含糖分计价联动,使蔗农从提高甘蔗含糖分中获益,调动蔗农种蔗积极性。
(2)在全区全面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将干旱、霜冻、洪涝灾害等纳入保险范围,有效降低蔗农生产风险,推进蔗糖产业的健康发展。在甘蔗保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全程跟踪服务,及时了解和掌握实施中发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总结工作,积极探索农业保险的政企合作模式,改变单一、事后财政补助的农业灾害救助模式,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
(3)建立国家、自治区、市和县四级食糖收储制度,合理划分自治区、优势产区市县和非优势产区市县承担食糖收储数量、收储费用,调控市场糖价,维护各级政府、制糖企业和广大蔗农利益。
[1] 黄可人,王华.基于产业链整合的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7):57-60.
[2] 马改燕,徐学荣.对当前我国甘蔗产业发展形势的分析与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6):29-35.
[3] 任春峰.制约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6)102-104.
[4] 覃泽林,孔令孜,李小红,等.广西蔗糖产业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4,(12):195-199.
[5]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制糖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09]100号)
[6] 张珠峰.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制糖企业可持续发展[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9,(4):13-15.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cost reduction and yield increase of sugarcane industry chain in Guangxi
This presentation analyzed the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Guangxi Sugarcane industry chain and discovered the main restrictive factors of Guangxi sugarcane industry chain caused by various high cost aspects; from our research results, practical mechanisms can be established so that suggestions for evaluation platform and propositions for cost reduction and yield increase policy can be put forward.
Sugarcane industry chain; cost effectiveness; cost reduction and yield increase
TS24
A
1008-1151(2015)02-0189-03
2014-12-15
梁毅劼,广西大学商学院在读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