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嵌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2015-03-31戴宁
戴宁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徐州 221116)
高职院校图书馆嵌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戴宁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徐州221116)
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是社会与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图书馆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优势及对策,通过加强学校部门间合作,展示优秀文化成果,调整馆藏资源建设,营造人文环境,充分开发数字资源,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风的向好转变,改善了大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提升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了图书馆服务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图书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它是解决学会做人的问题。人文素质的形成是教育与生活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的目的在于规范,生活中他人的善言德行具有示范效应。尽管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科学基础、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的融合培养,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现实情况是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不令人满意。部分学生在学习目的上缺乏高远的成才志向;在学习态度上进取动力不足;在人文素质方面,追逐梦想与追求高尚情操的自觉性不够,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相对不足[1]。图书馆相对于课堂内开展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风的向好转变,引导大学生修身向善,提升大学生处世的能力,而且实现了图书馆服务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1 人文素质涵义及其重要性
1.1人文素质的涵义
“人文”一词,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2]。最早见于《易经·贲卦·彖传》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程颐《伊川易传》解释为:“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人文有精神教化、文治教化、有文明、文雅之义,标志着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更确切地说,人文包括一个人内在的人性或修养,以及培养完善此人性或修养的方式和手段。
素质是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它是指一个人的修养。《辞海》对素质的定义为:(1)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2)事物本来的性质;(3)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人文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3]。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文科学知识通过传授、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1.2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教育中一直存在着“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功利主义倾向,过弱的人文素质”的状况。当今社会的人才竞争是综合能力的竞争,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扩大学生的人文知识面,如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并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有修养的综合素质人才。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竞争力。
人文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对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人文素质是一个人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理想人格、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是贯穿于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情趣。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以唤醒学生的人生价值的自觉性和人的责任,培养学生思维敏捷、善于创新、追求自我的和谐发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关系到其对自身未来的把握和预期。
2 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现在的大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的人不多,自我意识过于强烈,缺乏团队精神和社会整体意识。看重个人利益的得失,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想问题、看问题。轻视体力劳动,缺乏奉献意识,索取欲望强烈。在遇到困难时多表现出茫然、焦虑、困惑和浮躁。自律性与责任感较弱,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不善与人沟通,又往往期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在学习生活遇到困难时,难以调整好心态,常常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容易对前途命运和人生目的、意义及人生价值的实现产生种种疑虑[4]。可见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至关重要。
3 图书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优势
图书馆与教学、科研构成高校的三大支柱。别林斯基认为“图书馆启迪人们的理性,陶冶心灵,以伟大之著作培养高尚的情操。”图书馆拥有着丰富的文献及电子信息资源、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优美的环境、人性化的管理与阅读服务、浓厚的文化气氛和学术氛围,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价值观念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道德情操的陶冶,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大学生与图书馆的接触是多方面的,图书馆利用自身的文献优势,引导学生对自我、对社会进入精神层面的思考,进而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健全的心理与良好的道德品质。图书馆高雅的人文环境具有润物无声的感性与知性魅力,能够净化心灵,唤起人们心灵中美的情感,从而塑造人们真、善、美的德行与品格。良好的人文环境还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人们在这种环境中,建立起和谐、信任、理解、互助的群体关系,增进集体感与荣誉感。图书馆人性化的制度,在客观上会形成一种“规范”和“约束”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宽容态度等,从而在道德品质,情感意志,价值判断,行为方式等各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5],有效地扩展课堂教育的形式,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图书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 图书馆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对策
我国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现代教育培养的大学生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创业能力的一代新人,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综合发展,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康人格的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职责。高校图书馆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4.1加强学校部门间合作 形成教育合力
高校领导层在开展素质工作时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全校上下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形成高校素质教育的合力。同时领导层要更加重视图书馆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图书馆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
多年来,高校图书馆与高校团委、学工处联系不够紧密。高校应设置一个以团委、学工处为主导,各院系及图书馆配合的学生素质工作组,让团委、学工部门统筹协调和部署图书馆的素质教育工作。首先,图书馆应能及时掌握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要求,从而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之中,如通过图书利用率、电子文献使用数据统计等服务,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其阅读倾向及心理状态,为团委、学工处有的放矢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提供咨询。其次,团委、学工处及各院系可借助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进行主题教育、演讲比赛、学习报告会、知识竞赛、学生作品展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有效地运用图书馆资源,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同时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学校各部门的全方位合作,可以形成立体、多维的育人大环境。
4.2调整馆藏资源建设 切合全面发展需求
图书馆开展育人工作的物质条件是要拥有充足的文献资源,内容健康向上、切合学生兴趣、品位高雅的书刊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起到巨大的引导作用。
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角度看,图书馆在以读好书为重点采购图书时,首先要加大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社会学等基础素质教育方面社科类文献的采购比例,优化文献结构,提高文献品位,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有思想、有深度的优秀书籍。其次增加特色藏书,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国家热门问题、本校办学特色及本地区经济文化特点,并配合学校的素质教育活动,建立特色书架专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并切实感受社会的变化,把握时代的脉搏,培养家国情怀。再次,在文献采购前,做好前期调查,吸引师生参与图书采访,确保所采购的文献是及时且针对用户需求的,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最后,图书馆要定期做好文献资源的剔旧工作,保证在文献资源及时更新的情况下,让学生在开拓知识面的同时,陶冶情操、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
4.3充分开发图书馆电子资源 营造网络育人环境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是由文献馆藏和虚拟馆藏构成的,虚拟馆藏包括各种电子资源数据库及共享资源数据库。当代90后大学生是伴随网络长大的,已习惯于数字化的阅读模式,有效开发虚拟馆藏,可以让读者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最大限度地接触优质资源,在提升专业素质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资源,充实服务育人的功能。图书馆可以在网页上开辟专门的社科人文教育板块,上传优质的视听资源如名家风采、杰出人物事迹、大众心理学、传统文化课件等供学生在线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图书馆在网页上设立在线咨询服务,以便实时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在网页上及时推出实时图书、期刊更新信息供用户选择,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以增强图书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开设网络论坛搭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平台,交流在学习生活中的心得体会,让学生的视野与胸怀在交流共鸣中得以进一步提升。
4.4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用户教育
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工作是通过图书馆员服务来实现的,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形象。馆员良好的精神面貌体现了图书馆的文化氛围,馆员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和高质量的业务能力,又具备了更高的典范作用,只有这样的馆员才能感染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人文关怀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精神内核,是以满足人的成长为目标。图书馆在尊重、引导和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需要的基础上,开展适应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活动,可以深化以育人为导向的人文素质培养进程,真正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图书馆开展导读活动,定期编制新书目录,推荐并指导大学生读好书,有利于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提高思想深度、塑造健康人格。利用图书馆的优势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讲座、心理健康讲座、读书节活动、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书展等活动,对于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开发潜能、协调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活动既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又在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学会做一个更加完整、更加丰富、更加理性与知性的人,学会做人与处世,把学生培养成有智慧、守法律、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实现对学生的行为塑造。图书馆以科学的管理、丰富的馆藏资源、浓厚的文化氛围、灵活的服务方式,使大学生得到爱心体验、悟到责任担当、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让学生体验到图书馆既是知识的宝库、也是精神文明的家园。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及至综合素质的目的。
[1]刘东锋.大学生群体生活态度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3):34-35.
[2]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辞海(1999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杜,2000:3473
[4]刘东锋.大学生群体生活态度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3):34-35.
[5]戴宁.高职院校馆员服务与育人互动,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59-60.
(责任编辑:兴安)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人文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功能设计与实践研究”(PY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