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修辞能力的广西外宣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15-03-31

大众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广西理论人才

曾 薇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基于修辞能力的广西外宣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曾 薇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在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文章分析了广西对外宣传翻译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以提高修辞能力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方案;西方修辞反映出国际言语交际活动和传播活动的规律,对如何提高广西对外宣传翻译队伍的质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翻译人才的模式构建有重要的意义。

修辞能力;广西外宣;翻译人才培养

1 引言

2011年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后称“《要求》”)中对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做了制定,这一培养目标的制定是结合了对社会需求的考察和翻译行业的专业特点而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对之前翻译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要求》中不仅提到了语言、文化、思维等对于一般外语人才要求掌握的能力,更进一步提出翻译人才应“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这些能力归根结底是一种修辞能力。因此翻译人才培养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能够机械地进行双语或多语语码转换的“机器”,更是存在于社会语境中的“修辞调节师”。西方修辞学中“成功劝说”和“有效交际”给予教师的启示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应该而且必须重视对翻译专业人才,特别是外宣翻译人才修辞能力的培养。

2 广西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现状

迄今为止,我国已有105个高校本科翻译专业,翻译专业硕士点的数量也增加到269个。国家对翻译专业人才的需要还在逐年上升。在广西的20多所本科院校中,仅有5所高校开设翻译本科专业,3所高校有翻译专业硕士点。同时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首府南宁和广西“走去出”的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大批符合区域社会发展的外宣翻译人才,而广西高校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这一紧迫的需求。同时我国翻译人才培养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尚未能形成一套系统而科学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多年以来我区外宣翻译多依靠“进口”外援,使得我们的人才培养刻不容缓。由于西部省区各个区域发展存着较大差异,广西应该依托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东盟博览会带来的良好契机,发展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对外宣传,并在翻译培养中切实落实这一发展要求,即努力为广西地区培养出一支能够向世界传播一个全面而正确的广西形象而不是误读的广西的本土外宣翻译队伍。

3 基于修辞能力的广西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的理论根据和目标

3.1 理论根据:对外宣传与修辞能力

对外宣传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它是以海外受众为对象,向世界宣传介绍中国的一项大众传播活动。从现代修辞学上看,对外宣传是对国外或其他地区受众通过一切有效的象征手段(主要是言语活动),有目的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传播的说服行为。外宣翻译人员是外宣翻译活动的主要实施对象,肩负着准确、公正而又客观反映我国立场、方针和政策的重任,维护着我国在世界视野中的形象。近年来,外宣翻译中借鉴相关理论有功能翻译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关联理论,构建主义理论以及传播学理论视角等。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广泛讨论了外宣翻译的原则和策略。这些研究的成果也广泛运用于我国外宣翻译人员培养和训练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进入全球化信息爆炸的时代,对外宣传工作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之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对外宣传的范围不断扩张,中国需要更多“好的宣传”,高素质外宣翻译人员十分缺乏;另一方面,各个高校翻译专业遭遇“冷遇”,毕业生往往缺乏思辨能力、逻辑能力、创新能力、言语交际能力等各种修辞能力。这对我们高校翻译专业教育敲响了警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在专业教学中存在着“语言训练为主”“重视语言技能而轻视语言创新”等问题。通过对中国知网中搜索发现,关于修辞与语言学习的文章数量虽不占少数,但大多主要集中在教育中的修辞,讨论的多是修辞格等修辞技巧。而从修辞能力即修辞对人的思辨以及逻辑能力等方面来对语言能力进行分析的并不多。此类论文多集中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小学教育,以及大学英语教学中修辞技巧的渗透及其作用。部分文章重点分析了修辞对语言学习某一个方面,比如阅读,词汇或者写作的影响。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修辞能力对语言学习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语言教育(中小学英语语文,大学英语,对外汉语)中修辞学的运用,如,郑艳晶(2012),李丹丹(2011)等等,他们主要从矛盾修辞法,逻辑修辞手段,对比修辞,交际修辞以及美学修辞等方面对语言教育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语言学习者的接受度及语言能力;(2)从广义上研究修辞与教育的关联,如,张春泉(2003)等。当前此类研究缺乏以语言接受者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研究,需要从受众的出发点出发进行修辞素质对其语言能力的影响。在修辞与翻译学习和教学的研究中,针对修辞能力发展而非修辞技巧的著述并不多,此类研究多集中在翻译中的修辞意识、受众意识,如,陈小慰(2012);对翻译的作用,或者译者的思辨意识,逻辑思维等对翻译的作用,如,刘加媚(1996)。以上研究多以修辞的某一单一层面上对翻译或翻译学习的讨论,缺乏多层面地深入探讨。同时目前还没有就修辞角度在宏观层面上对广西外宣翻译人才的语言训练进行相关的研究。

修辞不仅仅只是语言艺术,它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当中,在人类世界中无处不在。培养修辞能力的传统在东西方都由来已久。中世纪的欧洲大学主要教授“修辞”“逻辑”和“语法”三门课程,他们认为修辞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我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通过“游说”(即修辞),来传播知识和学说。因为具有修辞能力的人能更好地发挥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更容易适应社会生活。良好的修辞能力有助于人们使用有效的论辩手段,合理安排组织信息,以最能被他人接受的方式传递出去,最终影响他人思想并引导其行为,而从本质上看,这种能力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们在社会生存的必备能力之一。可以说修辞能力的培养是继往开来的实践,适合任何时代、任何文化背景。当前美国的大学面对各专业大学生都开设有修辞和言语交际课程,通过提高修辞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相形之下,虽然我国研究学者如黄源深(2001)、胡曙中(2004)、刘亚猛(2004)、鞠玉梅(2008)等都先后提出过以西方修辞思想指导外语专业人才创造性言语活动的设想。但是,目前广西区内本科高校外语教育尚缺乏对培养具备修辞能力的外语翻译人才的重视,利用现代修辞学和言语交际学理论构建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尝试尚未得到证实和实施。

3.2 广西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目标

在党和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和翻译专业本科教学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提出培养适合广西区域特点的外宣翻译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即在高校外语翻译教学中融入提升外宣翻译人才的修辞能力的教学理念,从而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借鉴西方修辞学的理论(特别是劝说机制、受众理论、同一理论和情景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对传统外语翻译教学思路进行整合,取长补短,将培养既能娴熟掌握外语翻译业务技能,又在国际传播中能正确宣传、准确阐释、精确解读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高校外语翻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借鉴西方修辞模式来指导外宣翻译教学活动以形成具备较高修辞能力的外宣翻译队伍是在传统翻译教学方式和目标上的革新和探索,同时在增强中国(广西)在西方受众中的影响力和亲和力,特别提高西方世界对广西民族文化的认可度,推进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具有现实意义。

4 培养模式的创新和策略

4.1 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外宣翻译人才培养中引入现代修辞学的理论和实践视角,通过提高外宣翻译人员的修辞意识和能力,探讨如何掌握外宣翻译实践中有效的劝说与交际策略和方法,拓宽了外宣翻译研究和修辞学的视野;其次,研究将广西两所地方高校本科翻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弥补国内外宣翻译人才在地方培养模式研究的不足。再次,研究采取跨学科整合和多元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既有理论联系实际,又有理论与实例的实证分析,在研究方法论上也有所创新。

4.2 培养策略

从“人本主义”出发,借鉴亚里士多德的修辞诉诸三模式、修辞劝说的受众中心论、佩雷尔曼的选择、在场与交流理论;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比彻尔的修辞情境理论;广义修辞学互动交流理论等现代修辞学理论,探索以提高修辞能力为目标的翻译教学内容、原则及策略,展开适合广西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的翻译教学新模式的教学实践,本课题组对广西两本科院校翻译专业本科一二年级新生生进行试验研究,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开展:

其一,梳理现代修辞学和翻译教学相关理论,找出现代修辞理论和翻译教学的契合点并且得出基于修辞能力培养外宣翻译人才新模式的初步设想;

其二,在整合现代修辞学理论和翻译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讨论在翻译教学内容中渗透修辞知识、进行修辞训练,通过提高修辞能力来观察在何种程度影响学生在外宣翻译实践中的行为和效果。

其三,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西方修辞学主要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外宣翻译的策略选择问题,并提出针对不同类型外宣语篇的翻译原则和策略。运用翻译实例和实践,在课堂上进行引入和介绍如“同一策略”“人格策略”“受众策略”等理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修辞习惯,让他们意识到语言学习不仅是外部形式上的,更应掌握语言运作的内部规律,让翻译的实践和学习落实到对西方修辞语境的深入解读上来,不断开发学生国际对接意识和语言创新意识。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意义在于:西方修辞学理论能为翻译教学提供一个可借鉴的理论视角。在外宣翻译教学中,现代修辞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系统操作性。培养了“既能执着于中国身份,又了解西方修辞内在工作观念和方式”的外宣翻译人才,不仅益于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外宣工作在国际对话中遵循共同认同的对话和交谈原则,打破中国与西方修辞实践的隔阂。基于修辞能力的教学方法,不但有助于培养更为适应国际要求的外宣翻译人才,对于翻译教师而言,其自身也是修辞实践者,掌握科学理性的论辩方法和言语传播技巧,才能更好地传授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5 结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对外交流的成败和对外宣传的效果。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翻译人才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下,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将成为一个重大命题。西方修辞学为教师揭示了西方言语交际活动和传播活动的规律,其对于促进现有的翻译教学工作的作用不可限量。

[1] Aristotle. On Rhetoric,translated by George A Kennedy[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2] Baghramian, M. Modern Philosophy of Language[M]. Washington D.C.: Counterpoint,1999.

[3] Burke,Kenneth. A Rhetoric of Motives[M].New York, 1950.

[4] Foss,Sonja K.,Foss,Karen A and Trapp,Robert.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Rhetoric (3rd ed.) [M]. Prospect Heights: Waveland,2002.

[5] George Campell.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 New York: Kessinger Publishing,2004.

[6] James A. Herrick, 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Rhetoric-An Introduc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7.

[7] Perelman,Chaim & L. Olbrechts-Tyteca. The New Rhetoric: A Treatise on Argumentation[M].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69.

[8] Werlich,E. A Text Grammar of English[M]Heidelberg: Quelle and Meyer,1982.

[9] 陈小慰.外宣翻译中“认同”的建立[J].中国翻译, 2007,(1):60-65.

[10] 陈小慰.汉英文化展馆说明文字的修辞对比与翻译[J].上海翻译,2012,(1):29-33.

[11] 鞠玉梅.修辞能力与外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J].外语界,2008,(6):47.

[12] 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M].北京:三联书店,2004.

[13] 谭学纯,朱玲. 广义修辞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1.

[14] 温科学.中西比较修辞论——全球化视野下的思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5] 温科学.20世纪西方修辞学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6] 袁晓宁.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J].中国翻译, 2005,(1):75-78.

[17] 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4):63-65.

[18] 仲伟合.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J].中国翻译,2011,(3):20-24.

The translator training mode for external publicity in Guangxi: a study based on rhetorical competence

In the Report of the Seven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the concepts of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the “go global “strategy have been proposed.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globaliz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for the translator training mode, and makes a translators’ training plan based on rhetorical competence; as western rhetoric has a strong explanation power for international speech communication and spread activies, it is proved that enhancing the rhetorical competence will b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translator’s translation competence for Guangxi external publicity and also be significant for producing qualified translators with a global horizon.

Rhetorical competence; external publicity in Guangxi; translators’ training

G64

A

1008-1151(2015)01-0127-03

2014-12-15

2013年度广西“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修辞素质与大学生外语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3C002);2014年度广西外语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修辞能力的广西外宣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XSKWY14-17)和“修辞与思辨:基于口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GXSKWY14-18)的成果之一。

曾薇,女,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广西理论人才
人才云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