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探究

2015-03-31董文杰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目标

董文杰

(大连市沙河口区第八幼儿园,辽宁大连116021)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探究

董文杰

(大连市沙河口区第八幼儿园,辽宁大连116021)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区域活动开展得是否有效,是否受幼儿欢迎,依赖于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否合理。

区域活动材料是幼儿游戏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幼儿依赖材料建构活动,教师通过材料将教育意图自然地传达给幼儿。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材料是幼儿和知识之间的中介,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是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保证。没有材料,活动将无法进行。

当前大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一些教师对大班幼儿的行为缺乏观察和了解,对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把握不够全面,评价不够准确,缺乏有针对性的分析,材料投放比较随意、盲目、杂乱,带有主观色彩,脱离教育目标。大班幼儿已初步具备根据自己意愿形成某种偏好的倾向,他们更希望在相对自主的活动环境中展示个人的风采,为此,大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讲究策略,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一、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每种材料的投放,教师都要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不断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大班幼儿喜欢探索空间,材料投放可选择带有正负极的磁铁、平面镜、放大镜、面粉、酵母粉、弹性不同的物品、有刻度的天平、正方体和长方体立体分解纸盒、故事情节拼图等探索性强的材料,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和探索。教师要适时添加材料,组合材料,保持材料幼儿的探索兴趣,为幼儿创造性的学习带来更大的空间与挑战。大班幼儿能够用语言讲述画面内容和故事情节,会用多种活动表达对作品的感知与理解,因此,语言区材料形式应丰富多样,包括有故事情节的图书、图片、头饰、手偶,以及科普类读物等,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多种形式的故事讲述。美工区与表演区可有机结合,由幼儿自主参与活动和选择材料,教师引导美工区的幼儿利用废旧报纸和细铁丝制作衣服,表演区的幼儿根据衣服进行服饰搭配和展演,两个区域相互配合,积极想象,大胆创作,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

过难和过于简单的材料都不利于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材料要依计划投放与变更,材料投入要有目的、有计划,不能把材料一次性全投入进去,也不能过于频繁地变更新材料,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

二、渗透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

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其本身特性及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方面的发展。区域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目的是使学习活动更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真正实现幼儿的个体建构与自主发展,因此,材料投放要渗透教育目标,根据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投放,保证每位幼儿的操作机会,并帮助幼儿完成学习目标。例如,科学区活动教育目标是引导幼儿感知物体震动后发出声音,因此教师可投放锣、三角铁、铃鼓、积木块、塑料瓶、硬币、杯子、铃铛、钥匙、小尺、梳子等材料,引导幼儿尝试探索这些物体震动发出的声音,鼓励他们将发现记录下来并与同伴交流分享。材料投放还要讲究层次性,如剪纸活动,教师可先在区域中投放大量彩纸,引导幼儿学习剪纸,从“随意剪纸”到“剪粗条纸”到“剪细条纸”到“剪曲线条纸”,再从“剪报纸”到“剪吹塑纸”到“剪卡纸”,最后升级到剪布,难度不断增加,幼儿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将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区域材料投放除要考虑上述因素外,还要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实现区域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影响的最大化。

[责任编辑:惠人]

猜你喜欢

幼儿园区域目标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我们的目标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