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中求变,凸现语文时代精神——2015年高考试卷评析及2016年备考启示

2015-03-31宋亚科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答题试卷命题

宋亚科

(大连教育学院 高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稳中求变,凸现语文时代精神
——2015年高考试卷评析及2016年备考启示

宋亚科*

(大连教育学院 高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2015年全国15套试卷呈现出稳中求变、凸现语文时代精神的基本特点,试卷结构和命题形式以稳定为主,材料内容与主题鲜明弘扬了时代精神;同时,试卷中的微变,体现出高考命题思路的开拓与创新。2016年的高考语文备考仍然要重视教材上基础知识的积累,强化能力训练,举一反三;课堂教学要少讲答题模式,多呈现解题思路。

高考;试卷评析;微变;备考;时代精神

2015年全国共有高考语文试卷15套,试卷结构基本稳定,试题类型基本一致。15套试卷稳中求变,凸现了语文时代精神。其中两套全国新课标卷的难度、卷面阅读量,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难度上,I卷略大于II卷;除了I卷上的文言文阅读略少于II卷之外,II卷上现代文阅读和选作题中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量则要比I卷多出500字左右,所以均衡视之,两套试卷实际阅读量大体相当。试卷变化之处不多,主要体现在命题思路的变化与题型的微变。其他自主命题试卷亦是,此处不再赘述。

一、试卷结构和命题形式以稳定为主,材料内容与主题鲜明弘扬了时代精神

现代文阅读。从取材来看,以历史文化类题材为主。新课标I卷以宋代的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为论述对象,以述为主,介绍了宋代新的信用形式以及新的信用工具出现的原因和影响,使人对当今社会的信用与诚信产生反思。新课标II卷以艺术审美中接受美学为对象,论述了艺术作品需要经过读者的理解才能更具艺术生命之光。重庆卷以传统技艺为论述中心,四川卷以两汉的经学发展、分类和对后世的影响为线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学相关问题。从题型来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辅助以少数试卷上的主观笔答题。

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基本以人物传记为主,但也不排除古代“浅易”型的其他选文。新课标I卷的《孙傅传》选自《宋史》,新课标II卷的《来护儿传》选自《北史》。北京卷中《吕氏春秋·去私》选文、重庆卷和湖北卷的两篇序体文、福建卷的书信、浙江卷的《太平州学记》、天津卷的三则有关墨子的材料等,虽不是人物传记,读起来并不难。古代诗歌方面,课标I卷是一首唐代五律,课标II卷是一首唐代七律,是典型的诗歌材料。其他自主命题的试卷中也基本都是诗词。从考查内容看,主要还是围绕着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情感和诗句艺术特色的评析三个维度进行命题的。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从材料的选取范围来看,新课标的两套试卷都是中国当代小说作品,题型和考查点都很稳定。新课标I卷的小说是《马兰花》,以现实又平凡的生活中的小人物为核心,塑造了两个女主人公朴实善良、善解人意,为人诚信的高贵品质。II卷的小说《私塾老汪》中的老汪温和善良又不失儒雅,诚挚率真,东家老范大度友善、识大体的品质也同样很鲜明,这些小人物形象正是彰显了当今社会品质和时代精神。其他自主命题的试卷中,只有浙江卷、安徽卷、江苏卷和上海卷等四篇小说,其余试卷都是散文。实用类文本方面,两套全国新课标试卷的材料传主都是近现代史上的中国人,每个传主的主传之后,都会有2至4则相关链接,主题内容多以爱国精神相关。I卷中朱东润敬业、勇于担当和钻研的精神是当今社会中普通劳动者优秀品质的折射;II卷中国难当头,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爱国志士戴安澜战死抗日前线,以身殉国。其爱国之心跨跃了党派、国界的界限,从而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忱。北京卷是由三个材料组成的实用类的长文本阅读,材料的阅读量基本与新课标卷相当。

语言文字应用。相对稳定的有成语的使用、病句、补写题、图文转换题等题型,成语的使用从2014年开始,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变成了选成语填写,但仍是选择题,考查的重点也无变化。病句题是对六种常见错误类型的辨识。补写题以一段200字左右的语段为蓝本,让学生补写出其中的三句话来,主要考查学生整体阅读思维力与表达能力。图文转换以邮票主体图为对象,考查学生抽象思维与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全国15卷试卷中,除了北京、四川、福建和上海四个自主命题试卷中没有这一题型外,其他试卷中都有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广东卷与天津卷甚至出现了非常类似的图形对象。

作文。今年15套试卷为材料作文一统。材料或来源于生活,或来自对生活的思考。新课标I卷的作文材料来自于5月8日湖北高速交警发布的真实案例,是先于法律的道德上的一次呼唤,能引导学生树立现代道德观和法律意识。II卷以三个不同职业者的不同贡献,从侧面反映社会发展中创新、敬业和热爱生活的主旋律和正能量,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综上所述,今年新课标的两套试卷从结构到命题形式,都是比较稳定的,材料内容突出了这个时代的积极、向上以及健康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今改革社会发展中的正能量,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重新审视的趋势。

二、微变——体现了高考命题思路的开拓与创新

今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的主要变化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代诗文的阅读。第4小题变为对材料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考查,反映出命题者对课标的重视。《课程标准》中说,学生通过选修教材的学习,“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二是语言文字运用。今年15题一改前两年排序题而变为单一语句的选择填空,命题形式发生了微变。其他自主命题的试卷中,微变特点也很明显,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与文言文阅读主观题目定型与数量的增加,北京卷《侍坐》因标点不同而解读不同的理由阐述,重庆卷、福建卷、浙江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最后一道题为主观笔答题。

除此之外,今年的两套新课标试卷还有一些变化值得注意,如关联教材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和鉴赏的变化。I卷古代诗歌阅读第8小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II卷文学类文本——小说《塾师老汪》的阅读题(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北京卷古代诗歌鉴赏更具有这种特点:诗歌为苏轼的一首《醉翁操》,明显可与欧阳修《醉翁亭记》发生关联,果然,16题在考查对词解读能力的选项中,以前教材中王维的《山居秋暝》、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成了关联的对象。19题更是将欧阳修描写琅琊山四时的景色作为参照,考查与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再有上海卷第13题,对照教材上学过的词,选择“这首词的词牌应是什么”的考查,将教材内容无形地迁移进来。除这些形式之外,还有对名著导读这一教材内容的考查,如北京卷微写作的第①个选作题、浙江卷23题对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的考查。再如作文,I卷作文要求中有“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面写一封信”的指令限定,II卷中也有“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的“权衡与选择”的要求限定。这些的限定,虽然有束缚学生写作的嫌疑,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则能更好地发挥试题引导功能,使学生作文限定在体现思维力这一范围中,更好地甄别学生的说理论证的能力和综合的思维能力,客观上提高了试卷的区分度。北京卷虽也算是材料,但是15套试卷中唯一命题的作文,其效果类似于II卷中的变化。

三、2016年高考命题趋势的预测及备考建议

稳中求变是语文高考命题的总趋势。“稳”体现试卷结构的稳定性,体现了命题还会以考查语文六大思维能力为主。从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二选一)等四个方面考查学生阅读能力;从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等两个方面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变”是指命题形式的变化,变的题量不大,而且其变化也要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精神。

现代文阅读材料还会选取能够体现社会历史文化、科技发展等的论述文。在备考时,抓住高中学生在阅读这类文本时“从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作者的感情倾向和理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解”(《课程标准》)这一重点,将整体的阅读与观点的辨析结合起来,通读文本,梳理出文本的主要观点,分清并理解观点与观点、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答题时认真比对选项与文本原文的异同,冷静地识别命题的陷阱,就一定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材料仍然会以二十四史中的传记或以“浅易”型的文言文为主。在复习备考时,必修和选修上的古代文言文是复习的重点,学生着力要梳理和积累教材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以及比较典型的词类活用,积累教材上的古代文化常识,夯实基础,才能更好的应对高考。复习翻译时建议淡化翻译方法,通过翻译句前后的语境,先弄懂翻译句的大体意思,然后再逐字逐句进行解译,难点处要能够运用知识储备举一反三。如I卷第一个翻译句:“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其中的“死”字的翻译看似简单,其实较难。翻译时首先要看上下文的语境是:金兵入侵,大宋皇帝到金兵帅营议和(“钦宗诣金帅营”),结果去议和好长时间(“兼旬不返”,兼旬,二十日)也没有回来,最后“废立檄至”,钦宗被金人废置(“废立”),金人想要自己在中国称帝(“苟立异姓”),孙傅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哭着说了这句话;后来孙傅以死忠于大宋(“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死于朔廷”)。这些都是这句翻译的上下文,理解了上下文的语境意思,就不难弄懂翻译句的大意:我们的皇帝怎么能够被你们随便就废置了呢?我坚决不能让你们这样,我会以死捍卫大宋帝位。然后再逐字逐句进行解译,解译时就要运用自己储备的文言知识,举一反三地突破句子中的难点。如“帝中国”与“王汉中”、“死之”与“臣活之”的变通,“苟富贵,无相忘”的迁移;难点突破了,这句话的翻译也就自然而然:“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诗歌鉴赏的命题估计变化也不会太大,应该仍以唐宋时代的诗词为主。古代诗歌的鉴赏是历年学生备考的难点之一。主要表现在学生没读懂诗就草率答题或读不懂诗无奈答题。如II卷第8小题:“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答题前,先须通读全诗,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重点将颈联描写的内容和手法进行解读。颈联上句“树头蜂抱花须落”写树头上,蜜蜂抱着花蕊(花须)落下,什么意思呢?联系自己的生活,花蕊落在了地上,蜜蜂还在落下的花蕊上飞舞寻蜜,其中的“抱”字不就是拟人吗?不就是生动的描绘花蕊落下,蜜蜂随之而下的情态吗?再联系题干和注解的提示,不难理解晚唐正如这树头的花蕊,大势已去,而诗人正如这蜜蜂以身相随,就自然会和最后一句“拂拭朝簪待眼明”照应上,诗人拳拳爱国之心亦现其中。用这样的读诗方法去解读此联下句,也就不难理解了。答时简单地概括一下,抓住作答这道题时的两个关键点:细腻而新奇的绘景笔法以及“抱”“吹”二字的神韵,与标准答案就不谋而合了。

总之,对2016年备考,要重视教材内容,将教材内容作为积累整合的主要对象。备考的课堂教学要从两层面考虑,一方面教师要透彻地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内涵,熟悉高考语文的考查重点与难点,少讲答题模式,多给学生示范符合语文规律的解题思路;另一方面,学生尽可能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多挤时间练笔,提高表达能力。对将来在高考中出现的新题型,要冷静看待,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在明年高考中,方能凯旋而归。

Change Based on Stability and Highlight Spirit of the Times of Chinese Subject—— Analysis of the 2015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apers and the 2016Test Preparation

SONG Ya-ke
(Center of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Education,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China 116021)

Fifteen papers in 2015show changes based on stability,and highlighted spirit of the times of Chinese subject.Paper structure and propositional forms tend to stabilize,and material content and theme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at the same time,small changes of papers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setting test questions.The 2016college entrance exam preparation still nee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basic knowledge and strengthening ability training,and teachers should present more threads of thoughts instead of answering pattern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test paper comment and analysis;small change;test preparation;spirit of times

G632.479

A

1008-388X(2015)03-0064-03*

2015-09-10

宋亚科(1971-),男,陕西凤翔人,副教授。

阅文]

猜你喜欢

答题试卷命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下一站命题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