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制定
2015-03-31李岩
李 岩
(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大连116021)
浅谈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制定
李 岩*
(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大连116021)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不能够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教学目标,呈现教学目标的制定步骤及实例分析,帮助一线教师学会制定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制定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方面,这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能够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既是教师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保证课堂优质高效的前提。但多数物理教师往往在备课过程中更注重教学内容的准备,而忽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忙着“低头赶路”,忘记了“方向和路线”比“速度和时间”更重要。因此帮助一线教师学会制定教学目标很有必要。
一、正确认识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评审、下校听评课等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教师从《教师教学用书》或者《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摘抄教学目标。甚至有些教师在授课前根本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他们认为讲完规定的教材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这些问题说明教师不能正确认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实现的目标,它预示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学生经历每一节物理课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知识、方法、能力、情感四个方面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提升,那么教学目标就是这四个方面的教学结果和程度的具体预设。教学目标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的主观预测。往往有些教师容易把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相混淆。实际上,课程目标是整个课程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很难实现一步到位。而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落实到每一课时教学中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相对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下位概念。要想制定科学、明确、可测量的教学目标,首先要研究课标中的条目,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再进行阶段性的分解。
教学目标的功能有很多,最主要的两个功能分别为定向功能和评价功能。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对教学进程起着导向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才有了明确的思路,教学定向正确,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学目标是检测学生学习结果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要评判教学活动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教学要求,基本的标准是教学目标。当教学目标确定后,可以以此为基础设计标准参照测试题,检测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1]。
二、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1.了解制定依据
制定教学目标应考虑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三方面,初中物理教师制定物理教学目标也要遵循以下三步。第一,研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物理课标》)。课程标准是呈现学段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把教学要完成的基本任务规定为课程目标,而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物理课标》为依据加以全面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要能在课程标准中找到依据。第二,分析和处理初中物理教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深入研究教科书,把握教科书的编排体系,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根据教科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特点,合理有效地确定教学目标,以逐步落实课标中相应的目标要求。第三,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基础、心理特点等。教师要结合学情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
2.明确目标分解
目标分解是教师对课程内容自身的逻辑性、系统性的再认过程。通过分解,宏观抽象的课程目标落实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使师生能在全局上把握学习内容。《物理课标》的科学内容中逐条细化了各部分知识对应的课程目标,可将这些细化的课程目标分为终结性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然后再分解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中去。例如,《物理课标》中提到“3.4.2知道电压、电流、电阻。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2],其中“知道电压、电流、电阻。理解欧姆定律。”是终结性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体现了“过程性要求”,即要求在教学中采取实验探究的方式,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激发探究兴趣,提升探究能力。在《物理课标》的认知性行为动词表述中有“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了解”指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大部分知识属于这一层次。“理解”则是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要领会所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现象和问题。也就是说,要全面完整地掌握知识的内涵、外延,并常以“计算”的形式解决对应问题。而“认识”介于“了解”和“理解”之间,一般是理性的全面科学认知。在目标分解时,要真正明晰行为动词的内在含义,并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情,确定对应课时的教学目标。
3.掌握目标表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认为教学目标可用可见的行为来表示,以使教学效果能清楚鉴别。编写教学目标比较常用的是ABCD法,即教学目标是由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行为标准(Degree)四要素组成。行为主体指实现教学目标时学习行为的执行者,应是学生而非教师。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条件一般包括环境、设备、信息等有关因素,例如,“通过实验”“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等。行为动词用来描述学生在实现教学目标时的确定行为,认知性行为动词如“了解、认识、理解”等,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如“会、会测量、会选用”等,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如“经历、关注、养成”等。行为标准是指预期的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如“理解欧姆定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等。
三、教学目标的实例分析
以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的第二节《密度》为例,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实例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首先分析《物理课标》中内容表述——“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从中可以得出:实验是密度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对“密度”这一物理概念的认知性水平层次是“理解”。再结合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可知,密度是第一个要求学生达到“理解”程度的物理概念。学生经过机械运动、声、热、光的学习,在物理知识、方法、能力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作为密度的新授课,预设的教学目标应在原来基础上循序渐进,不能急于追求一步到位,故应将认知程度从“理解”降到“了解”。因此,知识目标可设定为:(1)知道密度的由来、定义、公式和单位,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2)会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如果采用学生探究实验的教学方式进行,则应再添加技能目标: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初中物理的知识体系来看,密度既是学习比热容、热值等物质的属性概念的基础,又为学习压强、功率等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概念打下了基础,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值定义法是一种建构概念的理论方法,因此基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学习方式应采取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维度应以实验探究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本节课的探究问题较为明确,猜想、设计实验环节都相对简单,故侧重的探究能力重点在于分析与论证这个环节上。在分析与论证的过程中,通过各组质量与密度数据的比值分析,得出结论。建议给学生小组分发不同种类的物质,注重渗透实验结论的普遍性思想,最后通过图像分析,利用比值定义法,建构“密度”概念。因此,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表述为:(1)通过分析与论证过程,会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2)通过对表格数据、图像的比较分析过程,体会运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往往是学生经历长时间的物理学习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仅经历一节课的学习,比较显性可见的是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习热情,师生的互动程度。所以在每节课的物理教学中都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等。学生经历密度概念的建构,要引导他们形成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以致用的热情。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表述为: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基于课程标准来制定初中物理教学目标,能够确保教学目标更为科学有效,期待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加明确教学目标的内涵与制定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周晓红.教师学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4-2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责任编辑:知然]
On Setting Teaching Objective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on the Basis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LI Yan
(Center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Education,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China 116021)
In the practice of physics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ome teachers do not know enough about the teaching targets,and can not make scientific teaching targets.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the paper presents the steps and examples of sett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o help teachers learn to setting teach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tandards;teaching objectives;setting method
G633.7
A
1008-388X(2015)03-0044-03
2015-06-12
李岩(1983-),女,辽宁鞍山人,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