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指导
2015-03-31常桂红
常桂红
(大连市中山区青云小学,辽宁大连116001)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指导
常桂红*
(大连市中山区青云小学,辽宁大连116001)
合作学习,是发展学生个性与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中“议”与“展”两个环节又是合作学习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点针对这两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指导。
一至三年级;数学教学;合作议展
合作学习,是发展学生个性与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也是非常常用的数学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展示的机会,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既可以独立自主学习,又可以满足交流表现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对于一到三年级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都比较欠缺的低年级的学生,如何指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1.合作学习小组人数的确定
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因此进行合作学习的重中之重就是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由于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还非常有限,一般将采取“同伴合作”——即由同桌两个人组成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学生逐步适应并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经验,逐步接受了这种学习方式,再结合本班具体情况向3人、4人小组过渡。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课桌有多长》一节课时就可以采用3人小组,教学二年级《分香蕉》一课时,就可以尝试采取4人合作的小组形式。教学一年级《认识图形》一课时,需要对物体进行分类,由于物体比较多,也可尝试采用4人小组。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才能逐步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生才能逐步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2.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确定
可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搭配。在分组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性格、性别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1]。这样构建合作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能保证学生之间互助合作,以优秀生带学困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组间同质又能够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公平竞争,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经过一段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重新分组,使学生感到新鲜,激发合作欲望。
可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搭配。在分组时,教师还可根据本课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搭配。例如在教学三年级《里程表一》这节课时,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先独立模仿书上的线段图来画线段图,并根据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最后同桌两人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说一说自己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什么这样列式,自己是怎么想的。如果这次小组成员的搭配是组内异质的话,势必会发生学习好的学生做完之后,学习弱的学生可能还没有理解数量关系这种情况,因此本节课,教师可采用同质分组以及分层教学的形式。在学生独立完成环节,重点点拨能力弱的小组,使其理解数量关系,独立完成任务,能够在接下来的合作交流环节有话可说。再如在教学三年级《什么是周长》一节课时,在描边线和测量周长时,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对逻辑思维的要求不高,因此那节课,可采用异质分组。
二、重视培育学习小组
1.培养小组长
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并且在合作中能一直围绕着学习任务开展探究,一个好的小组长是必不可少的。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协调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教会组长在小组学习时进行合理分工,将难度小的问题留给学习能力弱的成员,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并且要训练组长适时调控,组织小组成员始终围绕问题开展学习。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获得锻炼的机会,可让学生轮流当组长。但对于一年级学生,可以采用1号同学说,2号同学听,2号同学操作,1号同学观察、评价,然后换位进行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听说锻炼。
2.培养小组成员听、说、查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特别是组长,看看老师在讲解时是如何讲清思路的,是怎样把方法讲明白的,组长在讲的时候也要尽量这样去讲,并且要避免重复地讲。组长给组员讲时,组员要认真倾听,要听思维的过程,可以复述给组长听;组员给组长讲时,组长更要认真倾听,对组员的讲述要作出必要的补充和纠正。在互查的过程中要做到细心、负责,对有争议的问题要经过合作研究后再作出决定。
3.关注学困生
学困生由于基础差,表达能力弱,心里明白却在语言和行为表达上不到位。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有要表达的欲望,并且会表达。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行为表达能力,多给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教授三年级《什么是周长》一课时,就应给予学困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桌两人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必须要两个人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展示时,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就会讲解自己是怎么测量的,表达能力弱的学困生就会主要负责动手操作,这样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展示锻炼的机会。另外,为了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规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语言表达的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如在教授一年级《上下》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出示“我是这样摆的,我把( )放在了( )的下面,把( )放在了( )的上面,把( )放在了中间”这样的语言框架,有了这个语言框架之后,学生一下子就知道如何去表达,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模仿这样去说话。
三、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
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作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时,要精选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方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并且保证学生合作的必要性。那么,什么样的学习内容适合合作学习呢?
1.实践性活动内容
实践性活动内容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责任分工,需要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才能顺利完成,并且实践性的活动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探究性以及开放趣味性,是作为合作学习的首选内容。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课桌有多长》一课,学生用测量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时,一个人完成有困难,需要有人监督测量的过程是否准确,有人及时地记录数据,这时候就必须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测量,既训练了学生准确测量,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能力。再如在教学三年级的《什么是周长》一课,测量树叶的周长,树叶是弯曲的,需要用绳子和软尺才能测量,一个人测量很难完成,因此同桌合作完成就简单多了。
2.操作探究性活动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的不稳定性以及它们的认知规律,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等操作活动来探究理解新知。如在教学二年级《分香蕉》一课时,要香蕉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应该怎么分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用小棒代替香蕉来分一分,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内化平均分的含义。再如一年级《认识图形》一课,让学生在小组内将收集到的物体进行分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分一分这样的操作过程,学生理解内化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3.重视争议性的内容
当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出现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可以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如在教学《什么是周长》一课时,对大象和小鼹鼠爬的路线是否一样长的判断上,有的学生认为一样长,有的学生认为不一样长,教师不必马上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进行了一场小小的辩论,在辩论中,使学生明白路线是一样长的。可见,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
四、合作学习“议”的环节的有效设计
1.问题分解,分工明确
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合作学习要求,要让每一个学生了解合作学习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按怎样的程序去做,具体的任务都有哪些。关于分工,教师可将具体分解的任务交代清楚,落实到小组中的哪个成员身上,可以指导小组长进行分工安排。尤其是需用学具操作的活动,一定要交代清楚学生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明确地提出要求。例如二年级《课桌有多长》一课,教师可明确地将问题进行分解,如先讨论选择什么测量工具。然后进行测量。测量之后,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测量的。在测量的过程中,一个人测量,一个人监督,一个人记录。学生明确了合作任务之后,小组长很快地进行分工,测量任务既快又高效地完成。并且在交流中,学生始终围绕着“自己组是怎么测量的”这一探究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展示演练。再如一年级《前后》一课,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来内化“前后”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明确了同桌合作的任务要求,一个人摆,并边摆边说,另一个人听,评价。然后换位进行,这种分工明确、操作简易的合作学习学生较感兴趣,并能顺利地进行。
2.必要的示范
低年级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上经验和技能都是比较欠缺的,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有一定难度的游戏性、练习性的小组合作学习,还不能通过教师的讲述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那么此时教师就应先做出示范,给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活动模式,让学生明确如何合作。如一年级《上下》一课,需要同桌两人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一个人说条件,一个人猜。如果教师单纯地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学生在接到这一任务时可能会不知所措,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可以请一位比较好的学生和她一起进行一次合作,教师说条件,学生猜,然后再交换任务。经过这次示范,学生对如何进行合作就非常清楚了。
3.充足的时间
合作学习一定是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与他人交流的个体需求之后进行的。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有了坚实的交流基础,才会使合作学习有成效。否则,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自主学习,对问题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解就开始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势必会导致部分学生被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所以,在合作学习前,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
再者,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也要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每个小组都进行了充分的合作交流,否则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4.教师的有效参与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看有没有按照小组合作的要求去做,做到了什么程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纠偏,把偏离了讨论主题的小组成员拉回来,还可以指导合作的技巧,关注消极的学生,帮助他们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合作情况及时地完善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五、合作学习“展”的环节的有效指导
合作学习展示环节是学生将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现给大家的环节,也是锻炼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一定是小组全体成员在进行充分的展示演练的基础上,合作进行展示的。在展示中,组长要有开场语和结束语,并且贯穿整个展示过程,这点,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训练培养。并且,二、三年级学生经过训练之后,可以进行分工展示,也就是组长把各自的任务分配下去之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达成共识的成果展示出来。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还不具备分工展示的能力,因此在展示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合作展示,一个学生说,一个学生动手操作。当一个小组在展示时,其他组不得打断,如果需要补充完善,要先组内完善,然后再进行其他组的补充。那么在补充环节,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如“我补充、我纠正、我提醒、我质疑、我评价”等。
展示环节,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倾听要求,不能出现像“请同学们仔细倾听”这样泛泛而不具体的倾听要求,要让学生知道,我在听的时候,要具体做什么,听什么,如在教学《什么是周长》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倾听要求:请同学认真看,他们是如何合作的;仔细听,他们在测量的过程中有没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或者是有没有你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学生在倾听时,就有的放矢,也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六、捆绑式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
在课堂交流中,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的,那么在评价时,就应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只停留在个人层面,而是组内每个同学都好,才能使整个小组得到很高的评价,学生个体的表现直接影响着整个小组。并且,小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而应该发挥它互帮互助学习的本质,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本组成绩较差的学生,使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共同进步。所以捆绑式的评价应用于学生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学习中。在评价时,可以采取组际间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睁大眼睛去发现发言小组的长处,要宽容他们的错误,要用真诚的态度去鼓励、赏识他们在展示活动中每一个闪光之处。
小组合作学习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喜欢,教师肯定。这种学习方式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与此同时,学生乐于表达,乐于思考,乐于合作,乐于质疑,遇到问题能够主动求助,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作为教师,就更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继续深入探索研究小组合作学习。
[责任编辑:阅文]
Guidance on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
CHANG Gui-hong
(Zhongshan District Qingyun Primary School,Dalian,China 116001)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develop students’persona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It is a learning style which is advocated in the new curriculum,and it ca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knowledge and cultivate students’cooperative consciousness.In terms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the two parts of“discussion”and“extension”are the important par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Therefore,in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the teacher should focus on the two aspects of the students’cooperative learning.
grade one to grade three;mathematics teaching;cooperative discussion and extension
G623
A
1008-388X(2015)03-0030-04
2015-09-05
常桂红(1984-),女,辽宁庄河人,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