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5-03-31秦丽楠刘金华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学院培训

秦丽楠,刘金华

(大连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办公室,辽宁大连116021)

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秦丽楠,刘金华*

(大连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办公室,辽宁大连116021)

课程建设是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新时期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以科学规划、严格程序、评估引领、项目管理等为核心内容的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实践,有利于实现教师培训目标、提升培训质量、落实教师专业标准、丰富课程理论,进而提升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实践;思考

课程是教师培训的载体,是培训理念、培训政策、培训模式的集中体现。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十二五”教师培训的内容更加丰富,培训方式更为灵活多样。教育部于2012年2月颁布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这是国家层面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依据。此外,课程是实现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师培训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建立开放、灵活、多元的课程体系也是学院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服务教育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教师培训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中小学干部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教学类课程。[1]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课程,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等的总和,是一种综合性课程。体现出以树立科学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支持教师学习为目的,以改进学校工作为目标,以研究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导向,以选择多种形态知识为载体的特征。

课程建设是依据课程和管理理论,促使课程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等各环节有机转化、动态展开的过程。如何立足实践,开发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培训课程,构建内容全面、理论体系完整、实践案例丰富、地域特色鲜明的培训课程体系,成为各级各类培训机构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内容。

从2011年开始,大连教育学院结合教师培训需求,科学整合资源,坚持“立足优势、凸显特色、关注需求、多元开放”的原则,遵循“研训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的思路,积极探索区域教师培训课程的构建。

一、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的实践

1.顶层设计,科学规划

课程建设以项目制方式进行,从2011年起正式实施。项目组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教师教育工作经验,广泛调查研究,借鉴其他兄弟院校课程建设经验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集体智慧,制定《大连教育学院“十二五”课程体系建设规划》《大连教育学院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大连教育学院课程开发指南》《大连教育学院课程开发标准》《大连教育学院课程开发流程》等十几个基础文件,建立学院和系统两级领导、院级挂牌督办、跨部门组建工作团队的项目运作方式,健全年初发布开发计划、月份督办工作进程、季度例会总结工作得失、年度总结课程开发情况的良性工作机制。科学严密的顶层设计,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使学院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平稳起步,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全市500多名培训者共研发770余门文本课程、96门网络课程和32集微课程,形成涉及干部、教师各级各类培训39个培训资源包,初步形成层次多样、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地域特色鲜明的干部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开发任务。

2.严格程序,保质保量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职后培训课程在结构体系设计、思维逻辑安排上都不同于以“学科为中心”的职前培训课程。传统的课程理论无法指导课程开发,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课程质量。项目组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程序、严格管理,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水平。按照每门课程从申报到审批至少要经过两轮大纲审核与两轮文本审批,每一轮审核、审批工作都采取主审、副审交叉审阅,尽可能避免认知偏差和主观臆断,确保审批质量。严格的课程审批程序,规范而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使课程在文本的规范性、内容的科学性上都有较大的保证,为培训工作提供了丰富而又高质量的资源。

3.评估引领,强化应用

课程开发不仅要组织研发培训课程,还要思考如何促进培训课程在培训项目中的应用,发挥培训课程的效益,为此,项目组制定了《大连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干部培训课程使用指导意见(修订稿)》,明确了培训课程的使用要求。各教师培训中心依据学院总体要求和培训项目实际,以课程为中心设计培训方案,在培训过程中进行课程推广和课程评价。据统计,大连教育学院课程培训使用率接近70%。边开发、边实施、边评价的课程开发路径,为培训者丰富完善培训课程提供了指导,为项目组课程体系建立提供了依据,也使项目组更加重视内容上的集约性、框架上的集群性和体系上的完善性。

4.项目管理,科学实效

区域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建设实践是一项运用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理论,指导区域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管理的系统性工作,涉及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各个环节,既有课程建设理念的思考与探索,课程开发工作的设计、组织方案、管理办法的建立与完善,也有课程开发策略、技术和评价管理流程、方法的研究与探索。这些环节的有效落实需要项目管理制度来实现,因此,以项目运作的方式研究基于问题的区域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是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形成科学高效的培训与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基于此,“十二五”启动的课程建设工作一直作为院级重点项目审批立项,项目制运作保证了课程体系建设管理团队和开发团队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高效务实。

二、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的思考

1.课程建设有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

课程是培训的载体,培训目标是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课程有效性的最终指标,因此,教师培训课程要依据目标,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立足实际、基于需求组织编排,每开发一门课程都需要慎重思考其内容与培训要实现的目标间的关系。例如,5年以下教龄的高中新教师,针对其教学经验不足,对概念教学、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把握可能出现困惑和问题,我们开发了高中各学科新教师系列化实践课程,如《高中数学课堂有效导入的策略》《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面对教学设计的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高中美术教材分析例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等;针对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训目标,我们通过《科学设计课堂教学时间》《教学的有效设计》等理论课程,再辅助《怎样说课》《校本研修操作实务—课例研究》《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等实践操作性课程,不仅让学员教学设计的理论知识得到提升,还帮助其体验、习得课堂教学设计技能。基于此,教师培训课程的研发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是教师培训机构达成培训目标的必由之路。

2.课程建设有利于培训质量的提升

教师培训要以实施培训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目标,教师培训课程质量直接影响培训质量和水平。教师培训应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典型的教学案例为载体,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实践性课程资源是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并以促进教师行为转变为最终目标。提升培训质量的课程要求目标与内容匹配、内容与对象需求对应,而教师培训课程的实践性特征恰好符合这一要求。学院现已开发的七百余门课程中,70%的课程都属于实践性课程。此外,网络课程及微课程开发、精品课程推选等,创建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效益和质量。

3.课程建设有利于教师专业标准的落实

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是落实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途径。模块化、系列化的培训课程有利于教师专业标准的落实。教师培训课程指南主要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准绳,培训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也是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师专业标准中也包含了“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这一基本学科专业知识。因此,教师培训课程有利于教师专业标准的达成与落实。

我们在组织各类委托培训中,重点关注培训对象职后培训的实践性特征,通常会设计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实践研修等模块的课程。知识拓展模块课程的目的是让学员的专业知识得到更新和拓展;能力提升模块课程的目的是让学员能发现问题,并寻找应对策略;实践研修模块课程的目的是让学员的行为得到改进,做到学以致用。再如:在具体学科研修活动中,依据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我们建立起课程模块群,模块群中有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下又包含一系列课程,构成课程体系,系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保证培训的实效性。例如,《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科知识模块要求,“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而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尤其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以来,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对其中的基本思想认识模糊,不清楚基本思想的内涵以及基本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更不清楚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为使教师更好适应课改新环境,落实专业标准要求,我们设计了“小学数学基本思想的教学研究”这一模块课程,其中包括《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抽象思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推理思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模型思想”》等系列课程,同时辅助《从“双基”到“四基”的教学—三大基本思想在教学内容中的体现》,既帮助教师从理念上认识数学基本思想的内涵与意义,又能让其在教学实际中加以运用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落实教师专业标准要求。

4.课程建设有利于课程相关理论的丰富与完善

课程论作为教育学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等的理论与实践。实际上,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循环过程;是一项运用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理论,指导区域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管理的系统性工作,涉及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各个环节,既有课程建设理念的思考与探索,课程开发工作的设计、组织方案、管理办法的建立与完善,更有课程开发策略、技术和评价管理流程、方法的研究与探索。这些正是课程论关注和研究的内容。此外,培训课程的建立和完善还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教师培训课程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进一步拓宽教师培训研究的视角和领域,为教师培训工作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平台。

5.课程建设有利于提升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大连教育学院学院党委高瞻远瞩,提出并确立了“开放化”的办学理念、建立“科学化”的标准体系、构建“特色化”的课程体系、打造“专业化”的工作团队、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形成“本土化”的服务基地、搭建“现代化”的服务平台和完善“精细化”的管理体系等八个方面的建设任务。课程建设作为示范性重点工作项目,是学院落实“十二五”规划、丰富办学内涵、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大连教育学院作为培训机构在区域教师培训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已有的干部、教师培训系列的39个课程包基础上,结合新增课程,基于对象需求和培训实际,不断细化完善课程系列,现已建立起满足区域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及各级各类培训需求的主题式、序列化、模块式和开放化课程体系。因此,建立基于需求、立足职场、分层分类、特色鲜明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为学院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丰富的资源储备。

[1]余新.教师培训师专业修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39.

[责任编辑:惠人]

On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Teacher Training Curriculum

QIN Li-nan,LIU Jin-hua
(Teacher Education Office,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China 116021)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building the modern education service system,and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promoting the regional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The practice of regional teacher training curriculum with scientific planning,strict procedure,assessment and guidance,and project management as its core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eacher training goals,the improvement of training quality,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criteria,the enrichment of curriculum theory,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mpetition of teacher training agencies.

regional;teacher training curriculum;practice;thinking

G451.2

A

1008-388X(2015)03-0004-03

2015-07-08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14CB105)

秦丽楠(1984-),女,辽宁大连人,讲师。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学院培训
初等教育学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学院掠影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