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西煤田北李井田上下煤组煤质特征对比分析研究

2015-03-31高华

科技与创新 2015年4期
关键词:煤质

高华

摘 要:对比、分析和研究了北李井田上下煤组显微煤岩组分、工业和化学元素等,结果表明,上下煤组的煤质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二者的工业用途也不相同。2号煤层可以作为炼焦配煤和良好动力用煤,而9+10号煤层因为灰分、硫分高、难洗选,其焦炭质量和工业利用价值都有所下降。

关键词:煤质;显微煤岩;煤质特征;工业用途

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4.085

霍西煤田南部北李井田贮存有山西组和太原组含煤地层,其中,山西组主要可采煤层为2号煤层,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为9+10号煤层。由于二者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聚煤规律和形成时代的先后等因素不同,所以,上部山西组2号煤层(上组煤)和下部太原组9+10号煤层(下组煤)的煤质有较大的差异。而煤质的差别直接关系着煤层的工业利用价值和可行性开发。同时,分析了上下煤组不同的煤质特征,有利于煤层的对比和分析。

1 井田地质概况

井田位于霍西煤田襄汾矿区西部,区内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寒武系中上统、奥陶系下中统、石炭系中上统、二叠系下上统、三叠系下统、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下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另外,区内还伴有燕山期火成岩侵入。井田位于临汾—运城新裂陷的中北部、洪洞—临汾凹陷的南部,受区域构造的影响,断裂构造也在发育,区内广被新生界地层所覆盖。受区域构造的控制和影响,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走向NW、倾向NE的单斜,地层倾角3°~8°。在此基础上,中南部发育有一组向东倾伏的宽缓褶曲。

2 煤质特征对比分析

2.1 显微煤岩特征

通过区内钻孔,对2号、9+10号煤层进行显微煤岩组分鉴定,鉴定结果如表1所示。依据显微煤岩类型分类标准(GB/T 15589—1995),可将该区2号和9+10号煤层显微煤岩类型划分为微镜惰煤。

2.1.1 有机组分

2号煤层:镜质组含量变化在66.8%~75.0%之间,平均值

为71.9%;惰质组含量变化在12.7%~18.9%之间,平均值为15.1%;壳质组含量变化在2.5%~3.0%之间,平均值为2.8%.镜质组以均质镜质体为主,其次为基质镜质体;惰质组以半丝质体为主,碎屑体较少。

9+10号煤层:镜质组含量变化在58.8%~59.2%之间,平均值为59.1%;惰质组含量变化在20.1%~21.2%之间,平均值为20.5%;壳质组含量为4.0%.镜质组以基质镜质体为主,其次为均质镜质体;惰质组以半丝质体为主。

2.1.2 无机组分

2号煤层以黏土类为主,含量变化在8.7%~14.3%之间,平均值为11.1%.它主要呈分散状,部分为浸染状、充填状等。

9+10号煤层的黏土类含量较高,含量变化在14.3%~20.1%之间,平均值为18.0%.它多以分散状黏土类为主,另外,还有一部分分布在基质镜质体中。该煤层有时呈条带状出现,也有一部分充填在丝炭的胞腔内。其中,还有少量的硫化铁类,含量变化在1.0%~2.2%之间,平均值为1.6%.

2.1.3 镜质组最大反射率

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2号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为1.23%,9+10号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为1.28%. 结果表明,2号、9+10号煤层的煤化程度相当于焦煤阶段,与煤的化学分析结果吻合。

综合化学和煤岩学各项指标,区内各煤层均属第Ⅳ~Ⅴ变质阶段,其煤化程度应属中等,为中等挥发分、强黏结性的中煤阶煤。煤的变质作用类型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

2.2 煤质化学性质

2.2.1 工业分析

2.2.1.1 水分(Mad)

2号煤层的原煤水分为0.20%~2.00%,平均值为0.95%;浮煤水分为0.34%~1.38%,平均值为0.75%.9+10号煤层的原煤水分为0.38%~0.90%,平均值为0.60%;浮煤水分为0.37%~0.85%,平均值为0.56%.

2.2.1.2 灰分(Ad)

2.2.1.2.1 原煤灰分

2号煤层的原煤灰分为9.72%~25.23%,平均值为19.89%,是特低—中灰,属于低灰煤;9+10号煤层的原煤灰分为16.27%~

33.90%,平均值为25.80%,是低—中高灰,属于中灰煤。

2.2.1.2.2 浮煤灰分

2号煤层的浮煤灰分为6.82%~11.21%,平均值为8.38%;9+10号煤层的浮煤灰分为6.48%~12.89%,平均值为10.12%.

2.2.1.2.3 挥发分(Vdaf)

2号煤层浮煤挥发分为24.13%~27.30%,平均值为26.00%,属于中等挥发分煤;9+10号煤层浮煤挥发分为22.23%~27.77%,平均值为25.45%,属于中等挥发分煤。

2.2.2 元素分析

在区内2号、9+10号煤层浮煤中,碳(Cdaf)均值为87.34%~88.93%、氢(Hdaf)均值为4.39%~5.50%、氮(Ndaf)均值为1.10%~1.51%、氧(O+Sdaf)均值为4.22%~4.47%,几种元素的变化都不大。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碳含量高,挥发分降低,氧、氮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氢含量也随煤化程度的增高而略有降低。

2.2.3 有害元素

2.2.3.1 硫(S)

2.2.3.1.1 全硫(St,d)

2号煤层原煤硫分为0.40%~0.65%,平均值为0.47%,属于特低—低硫分煤,一般为特低硫分煤,变化不大;9+10号煤层原煤硫分为2.91%~4.16%,平均值为3.71%,属于中高硫—高硫煤,一般为高硫煤。

2号煤层浮煤硫分为0.40%~0.51%,平均值为0.45%;9+10号煤层浮煤硫分为1.61%~3.52%,平均值为2.76%.2号煤原、浮煤含硫量变化不大,9+10号煤经过洗选后,脱硫率为26%.

2.2.3.1.2 形态硫

原煤形态硫:2号煤层以有机硫为主,硫化铁硫次之;9+10号煤层以硫化铁硫、有机硫为主,硫酸盐硫含量甚微。

浮煤形态硫:2号煤层以有机硫为主,有少量的硫化铁硫;9+10号煤层以有机硫为主,硫化铁硫次之。

2.2.3.2 磷(Pd)

2号煤层原煤磷含量为0.006%~0.042%,平均值为0.019%,是特低—低磷分煤,一般为低磷分煤。经过洗选后,其磷含量为0.001%~0.032%,平均值为0.011%,是特低磷—低磷分煤。9+10号煤层原煤磷含量为0.001%~0.009%,平均值为0.006%,是特低磷分煤。经过洗选后,其磷含量为0.002%~0.005%,平均值为0.004%,是特低磷分煤。

2.2.3.3 砷(As)

2号煤层原煤砷含量<1-1×10-6,属于一级含砷煤。经过洗选后,浮煤砷含量降为<1×10-6. 9+10号煤层原煤砷含量<1-9×10-6,属于一至三级含砷煤。进过洗选后,浮煤砷含量降为<1-3×10-6.

2.2.3.4 氟(F)

2号煤层原煤氟含量为60-398×10-6,平均值为182×10-6,属于特低—高氟煤,一般为中氟煤。经过洗选后,浮煤氟含量为55-310×10-6,平均值为221×10-6.

9+10号煤层原煤氟含量为112-389×10-6,平均值为230×10-6,属于低—高氟煤,一般为高氟煤。经过洗选后,浮煤氟含量为78-368×10-6,平均值为250×10-6.

2.2.3.5 氯(Cl)

2号煤层原煤氯含量介于0.071%~0.138%,平均值为0.101%.经过洗选后,浮煤氯含量为0.062%~0.078%,平均值为0.068%,均属低氯煤。

9+10号煤层原煤氯含量介于0.046%~0.139%,平均值为0.085%. 经过洗选后,浮煤氯含量为0.018%~0.064%,平均值为0.047%,均属特低氯—低氯煤。

3 结论

3.1 煤质综合特征对比分析

煤质综合特征对比、分析结果如下:①区内2号、9+10号煤层的挥发分(Vdaf)和氢(Hdaf)含量相差不大。从总体情况来看,2号煤层要略高于9+10号煤层,它会随着煤层埋深而增大,煤的变质程度也在逐步加深,符合希尔特定律和煤变质的一般规律。②原煤灰分(Ad)由上至下总体呈增高趋势,2号煤层均值为19.89%,9+10号煤层均值为25.80%.由此可见,2号、9+10号煤层的浮煤灰分均值为8.35%~10.12%,变化不大。③原煤硫分(St,d)含量由上至下增高趋势明显,2号煤层均值为0.47%,9+10号煤层均值为3.71%.④2号煤层浮煤回收率均值为52.94%,属良等;9+10号煤层浮煤回收率均值为41.02%,属中等。从总体情况来看,浮煤回收率由上至下呈降低趋势。⑤2号煤层灰熔融性软化温度(ST)为较高—高软化温度灰;9+10号煤层灰熔融性软化温度(ST)基本为较高软化温度灰。⑥各煤层磷分(Pd)含量变化不大,属于特低磷分煤—低磷煤。

3.2 煤的工业用途评价

2号煤层为低灰、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强黏结、中等挥发分、高软化温度灰之焦煤和少量肥煤,浮煤回收率良等,可以作为炼焦配煤和良好的动力用煤。

9+10号煤层为中灰、高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强黏结、中等挥发分和较高软化温度灰之焦煤,浮煤回收率中等。由于其硫分含量高,需经过洗选降低煤中硫的含量。煤中硫的含量降低后,也可将其作为动力用煤。

4 结束语

总之,区内煤层属于炼焦煤,炼焦是最合理的加工利用方向。此外,也可将其作为动力、化工用煤。2号煤经过洗选后,可以作为炼焦配煤用。而9+10号煤因为灰分、硫分高难洗选,所以,焦炭质量低,经济效益差。

参考文献

[1]唐跃刚,程爱国,王海生,等.山西省太原组和山西组煤质特征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3(7):10-15.

[2]李霞.沁水煤田永和井田煤层煤质特征分析与评价[J].华北国土资源,2013(6):68-71.

[3]石彦强,孙鹏杰.西山煤田赤峪勘查区煤岩煤质评价[J].中国煤炭地质,2013(12):41-45,63.

〔编辑:白洁〕

猜你喜欢

煤质
煤质对燃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
浅谈回归方程在煤质检验中应用时应注意问题
浅谈煤质化验技术的应用及常见问题解决
基于煤质资料在选煤工艺选择的分析
岱海电厂热值校正系数增大后对锅炉指令的影响分析
黑龙江省东部老黑山煤田赋煤特征
主蒸汽温度低的几种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
浅析内蒙古煤质分布特征及利用方向
烟煤锅炉超温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