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种游泳姿势的运动员选材对比
2015-03-30应斌曹娇妍
应斌 曹娇妍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2
摘 要 本文章主要根据不同游泳姿势与不同游泳距离,在运动特点以及选材侧重等方面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有技术的对比、用力方向的对比、身体形态的对比、供能系统的对比。从而解释为何当今泳坛,某些优秀游泳运动员能够兼顾多项,而某些运动员则只能偏重一项的普遍局面。
关键词 运动员选材 蝶泳 仰泳 蛙泳 自由泳
现代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运动选材已经成为竞技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三大要素之一。运动选材是指用科学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将应选者的天才因素测定出来,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预测出他们未来的运动能力。
而游泳作为奥运会的第二大项,其运动项目之广早已不容忽视。不同的项目有着不同的特性,在这些特性中有些是相通的,而有些则是相排斥的。同在一个游泳池里的两位奥运会冠军由于项目的迥异,其身形、体能、肌肉都可能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游泳运动员也不再是普遍所想象的有着倒三角的身形,流线型的肌肉,高挑的个头等等。对于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距离,都需要选择不同的人才。
一、四种泳式的技术特征与选材
(一)自由泳
自由泳的基本技术特点是,人体俯卧水中,头肩稍高于水面,游进时躯干绕身体纵轴适当左右滚动,两臂轮流划水推动身体前进。手入水后划水路线呈S形,呼吸与划水动作协调。当臂用力划水时,利用水流在头两侧形成的波谷吸气。其动作结构比较合理、省力、阻力小,是当前世界,速度最快的一种游泳姿势。
选材:身体偏高,人体成倒三角比例,腿部略显细长,手臂长而正拉力大,腿肚子小,踝关节灵活。
(二)蛙泳
人体俯卧水面,两臂在胸前对称直臂侧下屈划水,两腿对称屈伸蹬夹水,似青蛙游水。每次先划手与后蹬腿,划手与蹬腿之间必须配合一次头部抬出水面的呼吸,此为一个整动作循环。当泳员完成蹬水,并集中使身体成为一直线。他将保持这滑翔姿势短暂的时间,然后当他感觉速度减慢,另一划臂循环开始。
选材:协调性与节奏性好,腿部有爆发力和耐力。
(三)仰泳
人体仰卧水面,身体自然伸展,头与肩稍高于下肢,身体成较好流线型姿势。游进时,两腿上下交替踢水,身体随两臂劃水动作绕身体纵轴转动,转动的角度在45°左右,臂入水后,躯干向入水的同侧方向转动,并借助前移速度直臂向深水处积极抓水,同时通过转腕,使臂内旋,形成有效抱水动作,促使人体前进。
选材:身体偏高、手臂关节灵活而反拉力大,肩部柔韧性强。
(四)蝶泳
1935年,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对游泳规则作了补充规定,允许蛙泳运动员从空中向前移臂,这也就是蝶泳的前身。也可以这么说蝶泳是从蛙泳项目中孕育而出的。但是两者技术本身却几乎有着天壤之别。然后蝶泳的速度快,也在不久就脱离蛙泳,形成了今天的蝶泳。
蝶泳的手入水点在两肩的延长线上,以大拇指领先,斜插入水。入水后,肩、肘前伸,两手沿曲线向外、后、下方抓水并开始做第一次蝶泳打腿。两手分开到肩宽时,屈肘,加速划水。两手分开到达到最大宽度后,手臂转为向内、向上和向后推水并做第二次蝶泳打腿,手臂上抬时保持高肘屈臂。划水出水后,手臂在肩的带动下经空中向前移 臂,准备入水、移臂一般以低、平、放松的姿势从两侧前移。手臂结束向内划水时,头露出水面吸气,移臂时头还原入水。如此为一个整动作。
选材:全身协调性好,上肢手臂力量与腰肌力量要强。
二、对比四种泳式的技术特点与选材偏重
(一)自由泳与蝶、仰泳之间的对比
从技术特点上来看,自由泳与蝶泳仰泳之间既有相似,又有不同。不相同的是三种姿势的抱水动作。自由泳和蝶泳抱水需要的是手臂在胸前的正拉力,而仰泳则是手臂在脑后做屈手向后下方的反拉力运动,但当抱水动作结束转换到推水动作时,三种姿势几乎又是同样的。
在打腿动作上,自由泳与仰泳都是双腿上下浮动,进行交替性打腿。而蝶泳则是双腿同时下压,成海豚式前进。
因此从运动选材角度上来看,这三种泳式的运动员往往是共通的,对身高、协调、体型等没有本质上的太大差异,通常能够把其中一种姿势做好的运动员,在另外两项上也会有不俗的表现。世界著名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与我国著名运动员吴鹏,都是代表性的例子。从项目的划分上来看,他们声称自己属于蝶泳专项的运动员,然而在实际比赛中他们蝶、仰、自、混样样都与其他专项运动员无异,不论是整体技术还是身体形态。
(二)蛙泳与其他泳式技术特征与运动选材的不同
在众多的游泳项目中蛙泳应该说是一个特例,它的运动方式与其余几项游泳姿势完全不同,因此也造成了蛙泳运动员与其他游泳运动员在选材上的差异。第16届奥运会后,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重新修改了蛙泳规则,取消潜水蛙泳,只允许在出发和转身后做一次长划水的潜泳动作,然后每个动作头部都要露出水面。于是水面蛙泳技术又得以恢复发展。
改为水面蛙泳以后,蛙泳腿的作用就得到了重视,而手臂的划水大多数时候是为了配合蹬腿的前伸以及呼吸的起伏,因此高水平蛙泳运动员,腿部的蹬腿力量以及动作起伏的节奏成为了比赛至关重要的武器。因此在蛙泳运动员的选材上,腰腿部力量,以及自身的节奏和协调性成为了运动选材的关键。而相比其他泳式的手部拉力,身高,体型等等,要求则不是那么明显。在这方面蛙泳世界纪录保持者,日本选手北岛康健,以及我国老牌泳坛常青树曾启亮都是很好的例子。
三、中长距离自由泳与短距离自由泳的选材差异
中长距离自由泳与短距离自由泳的基本技术原则是一致的,但是由它们比赛的距离长短不一,比赛的负荷也不相同,因此表现在技术上也就各具有一定的特点。
(一)中长距离自由泳技术特点
首先手在同侧肩沿线上入水,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入水角度,当臂入水后迅速滑下抓水,高肘划水。其次用力划水的时间较之短距离要偏晚。注重划水的节奏和动作的连贯性。最后虽然自由泳的快速交替性打腿对速度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快速打腿的同时也会消耗大量选手的体力作为代价。因此在中长距离自由泳中,为方便节省体力,大部分运动员多采用二次打腿,四次打腿或不规则打腿。
(二)短距离自由泳技术特点
首先手臂入水时靠近中线,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入水角度,臂入水后积极向前下方伸展,先屈碗,再屈肘,外旋内转形成高肘抱水。接著划水用力时间要早,注重每次划水的实效,在此基础上加快动作频率。最后选手需最少采用有力的六次打腿,甚至是八次打腿,来增加自身速率。并且吸气时转头要小。
(三)肌肉上的差异
由于距离的不同因此对于运动员本身肌肉及体能的要求则也大不相同。不同的肌肉在不同的运动中发挥作用,不同的训练侧重锻炼不同的肌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快肌与慢肌。
快肌和慢肌是两种不同的肌纤维类型,快肌又称为白肌或II型肌,慢肌又称为红肌或I型肌。从生理学特征来看,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收缩力量小,但持续时间长、不易疲劳。而快肌属于无氧代谢,通常表现为爆发力好。一般不存在单纯的快肌和慢肌,但每块肌肉中快肌与慢肌的分布比例是不同的。由于人体内的快、慢肌比例本身是固定的。
因此短距离选手与长距离选手必定在肌肉的表现形式以及反应上有着根本的差异。通常情况下中长距离自由泳选手的肌肉更显流线型,而短距离选手则比较偏向块状型。
四、结论
游泳是奥运会金牌总数仅次于田径的大项,拥有男女共32枚金牌,近年又增加了公开水域(1万米)项目。因此对于这个庞大的项目,选材也不应该再是以往的所谓身高、臂长、肺活量等基础性研究,对于不同项目不同姿势而言,都应该有不同的判定。针对各种项目与技术的不同,研究其运动轨迹以及特点,制定出合理的项目选材标准,是运动选材一直在发展的根本,也是未来游泳运动员选材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邓运龙.运动员科学选材现状与展望[J].四川体育科学.2001.12(4).
[2] 谭明义,江波.北京奥运会游泳获奖运动员参赛战术新特点[J].体育文化导刊.2009.6.
[3] 朱春燕,刘树军.对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探析[J].百科论坛.
[4] 纪纲.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优化及其训练学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第29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