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在改革中不断蜕变的高校体育教学

2015-03-30李鹏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分析问题对策建议体育教学

李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2

摘 要 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三个深层次问题入手,通过提出课程设置改革,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法和评定标准重设,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体育教育理念更新,强化体育师资建设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来不断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分析问题 对策建议

一、引言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前苏联凯洛夫体育教育理论在我国盛行;随着时代的变迁,凯洛夫体育教育理论的弊端随时间过渡已显现无疑。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后三十年,整个体育教育系统,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大的调整,但收效甚微;仍没能突破凯洛夫体育教育理论根深蒂固的影响。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高校体育教学如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俨然已成为时代课题。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几个深层次分析

(一)忽视互动性教学,片面追求教育过程的技术性手段

在我国高校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灌溉式教学现象严重,这种“注射式”推入教学,忽视学生的接受力,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方法论;它没能厘清学生受体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片面强调老师的教学掌控性。还有教师对教学技术过分重用,直接导致忽视理论的学习。再者,刻意追求学生学习表现的普遍性,忽视学生的个性价值,导致教学成果的机械性成绩。众所周知,高校体育教学中过分苛求运动动作技术的掌握,导致体育教育成为“为技术而技术”的教育;其会导致学生的手脚常遭束缚,刻意的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时代脱节

现行高校体育教材和体育教学结构没能与时代接轨,是不争的事实;最直接的体现是,其繁复陈旧,手段过时,刻板又理论见解少,理论教学学时少。深究原因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没能制成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体系,教材内容乏善可陈,体育教学手段设置沿袭竞技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模板,以致专业和教学无法区分;在教学方法设置上,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的创造学习,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所客观存在的个性体;在考核方式上,照搬竞技运动的考核办法,致使学生难以掌握,厌学情绪严重。

(三)脱离教学目标,设置单一考核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考核只设定为学分制的过与不过,片面用分值来衡量,其本质上为了考核而考核,忽视考核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特质,导致考核脱离教学目标。实践中,考核方法的单一,致使绝大多数体育教师以技评、达标来评定学生成绩,考核结果仅仅能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在反映学生体育课的学习情况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常常是形成学完一项考核一次,并且“一考定乾坤”,致使体育教学没能有效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影响了体育教育功能的发挥。

三、高校体育教育深入改革的思考

(一)深入开展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

目前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大学三年或者四年的体育课程进行分开设置;如设置第一学年或者前俩学年为体育理论教学学习阶段;第三学年或者后俩学年开展实践教学课程。再者,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的配备以及学生本身的体育基础,可设置第一、二学年的体育理论课程为必修科目,第三、四学年的体育课程以体育兴趣班形式呈现,供选择,以给学生选择的空间,促使学生身心个性的培养。

(二)构筑科学的体育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

针对高校体育教材的改革,把教材的实效性作为大前提来提高;更要体现时代性,在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上,充分考虑大学生生理、心理的显著特点;把不断增强体质,不断提高能力,实现兴趣作为重点来锻炼和培养。教材要注重培养让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而形成引导。要在扩充体育教材内容面上下功夫,使教材能够满足不同地域和不同爱好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客观需要。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教学成果和优秀理论为教材选材所用,同时把竞技体育里形成的优秀的教学理论和案例融入教材;继承和弘扬传统民族体育精神,关注教材的时代性,努力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材系统。

(三)改革教学的考核方法和评定标准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成绩评定体系具有明显滞后性。因此,有针对性的开展定量评定,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定量的教学评定标准,对提高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副作用”。在考核的标准上,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指标的差异性,要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纳入到量化考核的范畴,以体现出公平性。在考核的目标设定上,要突出高校体育教学是趋于培养迅速的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在考核的形式上,应突出“重健身、淡竞技、重参与、淡应试”四个意识;注重采用笔试与口试,抽题与自选题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第三或者第四学年的体育俱乐部兴趣体育学习课程,课程的学习考核,应含有技术、比赛、身体素质三个基本考核面;在形式上,可统一采用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考核办法。这里的绝对评价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应当达到的效果,其以考试和比赛的名次进行最终评定;而相对评价是指根据课程结束后的成绩,同刚进入体育俱乐部时的原始成绩所进行的比较[1]。

(四)培养大学生树立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诚然,自我国本世纪推崇全国社区体育以来,大学生在离开学校后,理论上有大量机会从事体育锻炼和接触体育的机会,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在离开学校后,接触体育的机会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成反比。由此,在校期间对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显得迫切而又必要。在校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要重点培养他们的体育技能和兴趣,由此来激发他们锻炼的信心,使其终身受益。终生体育的概念是让其体育锻炼贯穿一生,包含了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多个环节,他具有统一性、完整性和连贯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当然,在构筑学生终生体育锻炼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几点关联因素:首先是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学专业与体育锻炼的联系点;其次是培养掌握未来从事工作所可能相连的运动项目和技能;第三是努力打造和巩固走向职业生涯后,所应具有的体育锻炼的毅力和适应外界客观环境变化后的综合体育锻炼能力。不可否认,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是体育教育应有的核心价值。

(五)不同角度构筑与时俱进的高校体育教育理念

针对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创新,首先要有足够的胆识和魄力;我们应该看到,当前体育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意识萌动和现实变革的需要。同時,理念的更新要结合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注重与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相结合;在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支撑下,逐步完成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意识。终生体育锻炼是二十一世纪先进的体育理念和体育常识,是学校体育教育观念更新和改革发展的理论依据。在日常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树立体质教育和技术教育的理念,把终身体育思想在日常教学思想进行融会贯通[2]。

四、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高校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战略性选择,功在当下,利在春秋。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任何的改革,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从改革二字就可见其端倪--改革,首先在改,其后为变革,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看到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带来的裨益的基础上,更要看到改革所带来的阵痛;但无论如何,要树立将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推向纵深的决心。

参考文献:

[1] 施文敏.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7):170-171.

[2]沈雅雯.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大学生培养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137-138.

猜你喜欢

分析问题对策建议体育教学
试论在拖动电路安装实训中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方法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性研究”
结合口语大赛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