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教学之弊
2015-03-30杨多文英黄均霞
杨多文英,黄均霞
(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湖南 长沙 410205)
从“微课”一词的提出到“中国微课元年”不过几年的光景。毋庸置疑,微课从其开发理念、资料类型、资源结构和应用领域来讲,比传统教学资源更具优势。但由于微课的发展历史极短,发展还不成熟,在现今的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多的弊端。
1 加重教师和学校的负担
微课最核心的组成要素是“微型教学视频”。虽然教学视频录制门槛相当低,制作的过程难度并不大,但对教师却提出较高的要求。
对此,笔者首次试验制作一个简单微课视频,体会颇深:第一,上手慢。软件多是英文,难以理解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和性能;若PPT中插入了视频,会出现黑屏现象;鼠标点击发生移动时,屏幕会跟着移动并放大。对于这些情况一时半会难以处理。第二,极容易出错。稍有不慎,某个环节一出错就得重新再来,前功尽弃;第三,对周围环境的要求高。必须绝对安静,否则会录入很多杂音,影响视频质量;第四,耗时大。为求精准,第一次50 秒的录制仅配音一项就耗费了3小时!后来熟悉了一些,用其讲解5分钟的PPT,仍旧耗费3小时。除此之外,文件导出也不容易,一个5分钟的视频得导出10 多分钟。做一个微视频尚且如此,那么一堂课究竟需要制作多少个微视频才算合适呢?所以,做一堂好的微课,撇开理念和内容不说,还是个技术活儿,更是个浩大的时间工程。这无疑加重教师负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
除了微视频的制作外,学校还须有呈现微课的载体。微课需要电脑与网络,每个班级必须配备电脑,安装相应的软件。若使用翻转课堂,学生还需要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或手机。这些硬件设施应该由谁来提供呢?如果是学生自己携带,或许会违反学校的某些规章制度;如果是学校提供,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尤其对于缺乏计算机教学设备及经费的学校来说,负担沉重,难以长期贯彻实施。
2 割裂课本知识间的整体性
微课是微型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教学时间较短、内容少。教学微视频一般为5~l0分钟。其次,资源容量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只有几十兆左右。再次,结构不完全。是单个视频组合成的课堂。由于上述特点,导致微课拥有一些不可弥补的缺陷:知识点划分得过细,缺少知识呈现的宏观意识,学生容易形成对知识点学习和复习时只注重个别,不注重整体的观念;直奔主题,只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很难弄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难以明晰知识间的连接和过渡;缺乏完整的课程结构,使知识点变得零散、破碎,学生难以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结构构建,不利于记忆。
正如郑小军所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因为微课授课时间短、容量小、结构不完整等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同时拥有孤立、零碎、信息割裂等致命弱点,利用微课进行学习,学到的知识零碎、割裂、不成体系”[1]。这种学习方式是否又是我们长期所倡导的高效课堂呢?
3 难以测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实施微课的过程中许多老师担心一个问题: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控下,学生会不会自觉地去看那些微视频呢?虽然单个科目需时不多,以每个视频10分钟计算,完成测评15分钟(用于巩固知识和发现问题),完成一个科目需耗时25分钟;总数以7个科目来计算,需耗时175分钟,将近3个小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持久学习时间是多久?对于寄宿制的学校学生来说,有多少可行性?
微视频制作的好坏,也关系到学生学习主动性。但一些老师制作的微课又进入另一些误区。一是把微视频做成了课堂实录。一些教师把微课理解成课堂实录,依旧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回答问题,只是学生的人数减少了(10人左右)。二是将传统课堂压缩成微视频。一些老师就将PPT 快速播放录制成视频或将传统课堂中思考、自学和互动环节统统去掉,把内容压缩在10分以内,成了“浓缩课堂”的形式。三是忽视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干扰因素。有些老师过分注重微视频的背景、音质和录播画面的精美。有一个讲三角函数的歌曲微课,取材新颖,但其所使用的背景是个美女(十分性感),大家的注意力多被美女吸引。这些误区,要么使微课犹如“新瓶装旧酒”,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么使其变成为引起学生兴趣而喧宾夺主的噱头,实质性作用不大,效果不理想。
4 加重学科发展不平衡性
微课在不同的学科之间,发展也是极不平衡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参与在各科目中的效果不一。不同的学科有其特殊性,有些学科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如数学(解题型)、物理和化学(实验型)等,用简单的微课便可轻松指导学生操作;有些科目与学生有现实距离,学生参与的程度较低,如历史(基本上是过去的史实,难以被带入情境)、政治(经济学、哲学需要人的思维和理解力),可操作性低;有些科目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及时反馈,如英语口语(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全程参与,不断纠正发音),使用微课不但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反而让课程变得更加枯燥乏味。二是学生思考在各科目中体现的程度不同。理科科目需要逻辑思维,推理可以独立完成;文科类的科目,更多需要思辨思维。缺少了学生的参与,缺少了学生的讨论,微课也只是变相了的“满堂灌”,与传统课堂无异。
笔者曾观摩长郡中学举办的微课大赛,参赛的科目也是解题性和实验性强的科目——数学与化学,为什么没有文科类的课程呢?文科类微课难以对传统的课堂有实质性的突破。长此以往,微课在其领域发展快。相反,可操作性低的课程使用微课教学,发展艰难,加重学科发展的不平衡。
综上,作为一种新媒体、新技术和新事物,微课的优势虽然明显,但其弊端也不仅限于上述这些。也正因此,微课在短时期内难以迅速取代传统课堂,达到全国普及。然而,在信息时代发展下,课堂的信息化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微课的发展必然会使传统课堂受到巨大冲击。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将知识内化,找到微课发展的弊端,加以改进,才能将一切可利用的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中,从而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
[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