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知足 知不足 不知足

2015-03-30李树望

党政干部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党政干部做官当官

○ 李树望

党政干部在做官、做人、做事的从政过程中,其心态、态度应是把“做官要知足、做人知不足、做事不知足”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这三者相连、相应、相促、相一体,其作用、价值就大了。在这里,做官要知足是原则、本分;做人知不足是精神、动力;做事不知足是境界、操守。不过,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要用心灵去体会,用智慧去把握,用行动去实践,把责任举过头顶,把名利踩在脚下,把百姓装在心中,把本色进行到底,人生就显得精彩,品德就显得靓丽,事业就显得红火,前程就显得辉煌,为人做事就会被人民群众点赞。

一、做官“要知足”,在于提升官德品质

一个人官位有高低,权力有大小,俸禄有多少,对名利得失在于“要知足”。何谓要知足?顾名思义,就是心内满足,也就是懂得珍惜生活,懂得感恩不错失任何欣赏美的机会。由此可见,知足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人们洞悉事物以后正确取舍自我行为的理性、智慧和态度。有了满足、知足感,人生便会多一些从容、多一些达观,知足常乐。所以说,知足,能使人心态平静、安详、豁达、超脱、乐观。古人的“布衣桑饭,可乐终生”是一种知足的典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中蕴含着诸葛亮知足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尽显陶渊明知足的悠然;沈复所言“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了对知足的真情实感;曾国藩认为人生一切都“不宜圆满”,以免乐极生悲,名其书房为“求阙斋”,体现了知足的智慧;林语堂说半玩世半认真是最好的处世方法,不忧虑过甚,也不完全无忧无虑,才是最好的生活,流露了知足的幽默,更显做官知足的人生价值。在历史上,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以身徇道不苟生,道有光明照万古”,都是身在官位而知足以奋斗所建丰功伟绩。

人生活在世上,都是在自觉不自觉地书写自我。写得好与坏,写得厚与薄,写得平庸与精彩,全看自己如何运笔。当官有了对官位的知足,就有了对国家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而不辱使命。做官、从政,正是靠这种使命感的驱使,才有科学家为我们实现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才有思想家为我们描绘的“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的蓝图。要知足显示出了党政干部是人类社会发展最为坚定、最为神圣、最为崇高的意念。

现在,有些党政干部对当官从政不是“知足”,而是“不满足”,这些人在职位上总是看着别人的高,在权力上总是看着别人的大,在金钱上总是看着别人的多,在二奶上总是看着别人的美。其结果由“不满足”走向了贪污、腐化、腐败。要使党政干部在官位上“知足”,就要加强官员们的品质建设,把官员的事业观、为民观、公私观、价值观、政绩观确立起来、树立牢固,这不仅要作为人生态度,更要作为一种文化品位;不仅要作为做人风格,更要作为一种道德建树;不仅要作为个人情怀,更要作为一种政治风采。

权力是一种责任,不是组织对个人的补偿;是一种义务,不是捞取个人好处的资本;是一副担当,不是安逸享乐的温床。职务进步有尽时,工作进步无止境。仕途一时荣,事业千古事。党政干部应追求干大事,而不是当大官,应当珍惜群众的好口碑,而不是个人的权位。要淡化“当官”意识,强化公仆意识;淡化“权力”意识,强化责任意识;淡化“神秘”意识,强化服务意识。还要耐得住寂寞清贫,“任他水尽山穷处,牢抱冰心耐岁寒”。做官“位为民正、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欲为民节、情为民系、业为民创”。

二、做人“知不足”,在于增强官德品位

老子曰:“罪莫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惨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做官要知足,但做人要知不足。为什么强调做官要知足,做人要知不足,因为在官位上不知足,就会只想着当大官,不愿做事情,出现只想当官不愿做事。而在做人上“知不足”,就会总看到自己对人民的责任没有全部尽到,对所属使命没有做到完全担当,对党和人民有一种愧对感、内疚感,从而找出差距,加倍努力,埋头苦干,把工作干得好上加好,精益求精。是大山就有高度和坡度,是江河就有宽度和深度,是人就存在错误和不足。做人“知不足”,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来不得半点“自满”,相反,时时感到“知不足”。

俗话说“知足”难,“知不足”更难,难在既要勇于“知不足”,又要善于“知不足”。“知不足”是以全面认识自我为前提的,人往往否定自己、批评自己难,要全面认识自己更难。不能全面认识自我,就会使自己陶然于“一切良好”的思维方式中固步自封。知己不足,才会冷静、全面、客观地剖析自我、分析自我、看待自我,从而提升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做人“知不足”,这是拷问灵魂的“分水岭”,是检验党性的“试金石”,是折射思想作风的“多棱镜”,一个人的职位可能很低、很平常,事业很平凡,但在圣洁与高尚、无私与奉献中,传达出的美德和形象却是照亮人间的。这是旗帜,在人们心中飘扬;是灯塔,为迷茫的人们照亮前程;是标杆,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做人只有“知不足”,才能在主观上真正超越自我,实现跳跃式发展。只有“知不足”,才能准确发现自己的错误是什么、根源是什么,主动寻求超越自我的理想目标,找准自我发展的参照系,突破自我狭隘眼界,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做人“知不足”,这既是一种自律,更是一种自觉。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个人有了做人上的“知不足”,就会像先贤那样“吾日三省吾身”,以人为镜找差距,以事为例看不足,以己为训查过错。现在,有些党政干部,在做事上表现为:有心做官、无心做事,有心唯上、无心唯下,有心作秀、无心问效,有心浮夸、无心实干,有心揽权、无心担责,这一切都是违背做事知不足的。做事要讲官品,做人要讲风格,风格取决于品格、人格。有了做人的品格,其仪态透出的是内在修养高尚,其姿态显示的是内心修行崇高,使“大我”中有“小我”,“小我”不游离于“大我”,有了这种人生观,做人就不会雷声大、雨点小;处事就不会过了今天、不讲明天;干事,才不至于掺杂使假、坑人害己。老子告诉世人:“自见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代者无功,自夸者无长。”做人不知足的背后隐含着真正的大智大慧。

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认识到自己为党、国家、人民做的工作永远不足,有了这种精神、胸怀、志向,在个人处于低谷时就不会颓废,遇到困难时就不会退缩;一帆风顺时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理性、豁达、自重、睿智处世做事。雄心是成功路上的指南,信心是永不放弃的召唤,热心是成功者的胸怀,耐心是驱赶困难的利剑,责任心是迈向成功的必然。做事有了知不足的思维,就会形成一种对工作有用不完的执着力。当这种执著力永远处于“知不足”时,就会具备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就能创造人间奇迹。北山愚公的成功,在于挖山不止,感动了上帝。唐朝玄奘西行取经,历时10多年,途经百余国,行程5万里,在世界佛学史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生最幸福、最快乐的事,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执著地追求什么。”有了在做人上的“知不足”,便会有肯攀高峰的精神向往,也就会踏踏实实工作,艰苦奋斗、奋斗、再奋斗。

三、做事“不知足”,在于培养官德品格

人生就像一个皮球,无论如何滚去,总有在一个点上停止的时候。要把每一个点作起点,从此再起跑,延续下去,直指大目标。“不知足”是一种“情”,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不知足”是一种“责”,能促使自己担负内外任务;“不知足”是一种“勇”,能攻破困难险阻和克服新旧矛盾;“不知足”是一种“志”,能朝着大目标攀登事业高峰;“不知足”是一种“智”,能做到有条件上无条件创造条件也上;“不知足”是一种“闯”,能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勇创辉煌。党政干部如果在工作上、事业上“知足”,浅尝辄止,满足于“过得去”,那就会很快落伍,甚至被淘汰。

从哲学的观点看问题,当官的“知足”与做事的“不知足”二者之间是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知足与不知足,两者往往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无论是当官的知足还是做事上的“不知足”,都是一种人生的心态。当官的知足能使人安祥、平静、达观、洒脱、超然;做事的“不知足”能使人渴望、激情、拼搏、奋进、登攀。当官的知足,贵在知不可行而不行,做事的“不知足”,智在知可行而必行。如果知不可行而强行,必无功而返;如果知可行而不行,则会错失良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够知足地对待名利,又能不知足地对待事业,知足就会成为不知足的辅助和铺垫,不知足就成了知足的凝聚,这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升华。在这里,十分明显地说明做事“不知足”,是一种对官员品格的定义,这种品格就是人生有限而做事无限,也就是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并对做事要处处讲高标准、严要求,把事做到极致。

做事达到永“不知足”的境界,要将培养党政干部自身的官德品格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在成都武侯祠,虽然门楣上高悬着“汉昭烈庙”的金字匾额,供奉的主角显然是先主刘备,但老百姓因为“孔明治蜀,留有遗爱”,所以“敬慕孔明反胜昭烈”,仍以武侯祠称之。唐代诗人张继在诗中这样写道:“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各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恩。”由此可见,人有了“不知足”干事业的精神、情操、品格,虽死天地可昭,其精神日月可鉴;英名和功绩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人,要严于做事、勇于做事,把为人民服务做到白热化程度,就会留下美名、英名。做官是一时,做事是一生。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事是一生的必修课,做官是节点上的自修题。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党政干部在待遇上要“满足”,在做官上要“知足”,在干事业上要“不知足”。自觉地把工作岗位当“考场”,把行使权力当“考试”,把群众“口碑”当“考分”。要把时间花在学习上,精力用在事业上,心思放在工作上,智慧投在创新上。智力比知识更重要,素质比智力更重要,觉悟比素质更重要。担子越重,脚印越深;脚印越深,步子越稳。才华再高而不懂生活的智慧,也将一事无成;名声再大而不知人生的哲学,也会迷失自我;财富再多而没有人生境界,也将碌碌而终;地位再高而缺少思想的力量,也会流于平庸。

现在,有些党政干部身在领导岗位,在做事上拈轻怕重,多干一点就觉得自己受苦了,利益上斤斤计较,少拿一点就觉得吃亏了;提拔上横攀竖比,在提升上稍慢一点就觉得前途无望。良好的心态,表现在遇到好事不失态、得意淡然,遇到挫折不沮丧、失意泰然,遇到委屈不动怒、从容超然。在升迁上要与心态相关,与恒心相守,与事业相伴。鸟飞有影,兽行有迹;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个内心纯净的人,情趣一定高雅;一个行为美好的人,品格一定高尚。只有无悔的付出,才有无愧的人生;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事不避难,知难不难;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一个人可以没有丰厚的财富,但不能没有美好的心灵;可以没有显赫的职位,但不能没有向上的追求;可以没有理想的工作,但不能没有敬业的精神。做事“不知足”,要始终具有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挑战精神、“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超越精神。做事,没有最好,但求更好;没有完美,但求完美;没有极致,但朝着极致努力,我们就能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伟大!

知足者常乐、知不足者恒醒、不知足者奋进,这三者中,“知足”是心态、状态,“知不足”是清醒、求是,“不知足”是志向、动力。“知足”是为官之本,“知不足”是为官之明,“不知足”是为官之欲,三者构建为一体,形成“三足”鼎立,是官魂,也是官魄;是官体,也是官德;是官箴,也是官行;是官智,也是官艺;是官能,也是官品。党政干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要有大作为,就要对官位不论高与低,都要“知足”,时刻保持一份敬业、勤业、精业的热度;在做人上“知不足”,时刻保持不满足、不知足、不停足的态势,具有永争上游的力度;在做事上“不知足”,时刻保持刻苦学习、深钻业务、提高本领、与时俱进而开拓进取多做贡献的深度。总之,要把“三足”结合好、统一好、协调好、配合好,形成合力,成为“正能量”,进入新常态,就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大贡献。

猜你喜欢

党政干部做官当官
敬 佛
“做官”的目的是什么?
做人做事做官“十不如”
立心守正——做官不可“厚黑”
席子好厉害的
——吃饭、当官都和席子有关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等文中引用
党政干部的良师益友和理论家园
浅析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加强党政干部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大数据时代要增强党政干部新媒体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