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隐形资源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导性研究

2015-03-30辽宁医学院继续教育分院王苏妍许晓梅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隐形隐性育人

辽宁医学院继续教育分院 王苏妍 许晓梅

现今对于隐性教育资源的研究与运用已然成为了教科研领域中的一个前沿课题。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新的教育观、知识观、资源观不断受到认可、研究和应用。隐性资源充分弥补了显性资源的不足,对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挖掘与充分利用各种教学隐性资源成了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教学中要使隐性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应用,需改变观念,加深认识;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并依托网络环境,构建隐性资源平台。无论是其主导思想,还是其主导内容和主导能力,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冲击。因而,在自媒体时代下如何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巩固和加强其主导性是广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认为充分挖掘高校隐形教育资源,实现自媒体与隐形教育资源的优势融合,是突破当前困局,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一个有效出路。

一、高校隐形资源的内涵及特点分析

资源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各种客观存在形态或存在物。从资源的形态看,它有动态、静态和显性、隐性之分。随着知识观的改变,隐性知识、隐性课程备受关注,隐性资源因此也成为教学极为宝贵的财富。在教学中,隐性、动态的资源涉及人力资源、环境资源。因此,所谓隐性资源,可以理解为个人或小组/团队在一定情境的教学或学习中积累获得的知识,包括教学或学习的经验、心得、体验等。人们对教学资源的认识有一个较复杂的过程,从以媒体资源为中心到以课件资源为中心,再到以网络课程资源为中心,隐形有以下几个特点:

1.隐含性。显性资源是比较直接的、公开的表明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但隐性资源是隐蔽在一定的活动和周围的环境中,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暗示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一定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隐性资源不及显性资源的强制性和外来性,但更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2.丰富性。隐形资源是大学生自己通过体验观察有意或者无意中获得某种知识和经验,而显性资源会受到时间、场所和教学工具等资源的影响,所以隐形资源可以利用的资源非常丰富,可以摆脱了教育者对教育因素的控制,而且这种丰富性适应了大学生自身需要和特点的差异性。有人曾经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比作一座冰山,那么显性资源就是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隐性资源则是水下面隐而不露的大部分。

3.间接性。隐形资源是通过情感、意志、兴趣等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作用,使大学生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的目的。甚至是通过有计划地实验或者解题来获得逻辑的理解和语词的记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相反它是通过学生无意识的情感体验。所以,隐形资源的教育方式是间接迂回的。

4.长久性。显形资源通过强制性的外在灌输达到教学目的而隐形资源往往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同化、接受和顺应来潜移默化地起作用,因此隐形资源教育的效果要更加持久和稳固。

二、高校隐形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作用

1.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方式的有效性。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讨论和社会调查为辅,发挥的是显性资源的作用。在自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观点和思潮都在大学生群体中自由传播,各种价值观念影响和冲击着大学生的头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方式不再掌握唯一的话语权,大学生在道德观、价值观、学习观上的选择出现多样化和主动化,但他们因为涉世不深、判断力不强,很容易偏离我们主导的方式而选择错误的价值取向。高校隐形资源由于涵盖物质、制度和精神等诸多层面,覆盖面广,涉及资源多,可以时时和处处发挥它的“润物”作用,不仅可以填补显性教育资源辐射的盲区,还能以其自身特有的方式净化自媒体环境,弱化自媒体信息给大学生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方式的有效性。

2.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内容的思想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理论成果。但自媒体中海量的五花八门的信息如同潮水不断地涌进大学生的头脑,挤占马克思主义优秀理论成果的空间。高校隐形资源,无论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意图的建筑、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等物质形态,还是蕴含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师生的目标追求、价值体系及道德情感等精神形态,在作用方式上不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晓之以理”,而是悄无声息地进入学生的内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和深化思想,即“动之以情”,从而达到知、情、意的统一。所以,高校隐形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大学生抵制自媒体平台上传播的那些浮躁的、表华的东西,而且还能极大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内涵。

3.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地位的权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地位的本质要求。但在自媒体迅猛发展的环境下,一些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如自由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在大学生群体中泛滥,其强度和广度不容忽视。在这样的形势下,隐性资源则能发挥它不受时空限制和覆盖面广的独特优势,借形式多样的有效载体,通过细致入微的“融情”和熏陶,把思想政治教育所主导的思想意识、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植入大学生心中,提高他们摒弃不良思想和价值观的自觉性,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来。

三、自媒体时代高校隐形资源的开发路径

1.挖掘专业教育中的隐形资源,构建“大思政”的育人理念。为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我们要抛弃“小思政”观念,树立“大思政”理念,按照中央16号文件倡导的充分发挥专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再只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更不能以“成才”教育模糊“成人”教育,在自媒体普及运用的今天,为了优化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专业课教师要擅长运用自媒体技术,如建立课程微博平台,可以收集大量与专业课有关的新观点、优秀学术成果、名师讲座和报告等补充到平台中,还可以就专业课教法、重难点知识及所蕴含的育人理念与学生展开平台互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还可以加大学习的吸引力,从而能更好地发挥专业课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挖掘校园文化中的两种形态的隐形资源,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从性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分为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两种。物质形态的隐形资源主要是指校园物质环境,是那些校园内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意图的校园规划、建筑规划和校园自然人文景观及校园生态环境,而精神形态的隐形资源主要是蕴含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及学校师生共同持有的目标追求、价值体系和道德情感等,主要概括为校风、学风、教风、班风等校园文化氛围和校园人际关系氛围。这两种形态的隐性资源积淀着一所大学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承载着真朴、博大、厚重的大学精神,是一种具有极强感染力的陶冶式教育的文化资源。它们能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对课堂灌输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能起到正向的巩固和内化作用。而且这两种形态的隐形资源的作用方式不同于课堂上直板的空洞说教,后者容易造成学生反感和抵触心理,前者是通过调动大学生的意念、想象和情感等非理性因素而发挥积极作用,更容易让学生在愉快的心理体验中接受某种思想和理论的熏陶。所以,在自媒体不断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当下,要充分挖掘这两种资源所蕴含的巨大潜在价值,进而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实效性。

3.挖掘教育者身上“无意”的隐形资源,发挥示范育人的作用。有学者从教育者的角度提出,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人格、品行、言谈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隐性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大学生热衷于玩微博、微信的时下,教育者就是要用好自媒体工具,在自媒体平台上把自身的仪表形象、行为举止充分地展示给学生,这样通过自身的“亲和性”来赢得学生的“情感场”,从而使学生乐意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者“无意”的熏陶,吸收教育者优秀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严谨的作风和向上的追求,最终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奇效。

4.挖掘管理制度中的隐形资源,增强制度育人的功效。隐性课程包括正式课程中的隐性德育课程、学校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学校的各项制度和各种仪式、教师的人格与其教学行为等四个领域。高校在隐性德育课程开发方面应该遵循创新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方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应着重开发教师中的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学科教学中的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隐性德育课程资源。高校管理制度是对课堂灌输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起着正向的巩固和内化作用的一种高效的育人载体。由此我们认为,高校管理制度的显性功能是管理,隐形功能也是本质功能则是育人。所以,健全高校管理制度,充分挖掘和发挥管理制度的育人功能,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和巩固其主导性的一条重要路径。

在自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发挥高校管理制度的育人功能就是要注重工作形式的创新,利用好自媒体技术增强和放大育人的效果。比如,可以通过学校官方微博将学校管理制度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公开,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让学生在体验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去体验“依法治校”和“民主参与”的观念,进而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遵纪守法习惯。

[1]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79.

[2]李烨红.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6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4]李锦红,宋刚,王青亚,熊钰.试论高校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形态[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1.

[5]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81.

[6]唐志为,胡建.新形势下如何发挥高校管理的育人功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134.

猜你喜欢

隐形隐性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隐形人
我变成了一个隐形人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0感无暇” 隐形妆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