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2015-03-30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沙尔利格中心小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创新能力大学生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沙尔利格中心小学 珠 娜

“思维着的精神”被恩格斯赞为地球上最为美丽的花朵,这种精神的实质便是人类不绝的智慧,将思想化为行动,就是人类的创新能力。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市场竞争逐渐加剧,要想增强我国的竞争实力,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创新型人才的支撑。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摇篮,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提升其创新能力,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竞争实力,还能够提升国家的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能够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当今世界格局中,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分析,其科技实力雄厚,科技人才层出不穷,新型科技产品的不断问世凸显创新型人才的作用;然而,从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看,其生产力低下,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群体的思维依旧局限于自身的发展中,究其原因便是创造力的不足。从世界市场的竞争中不难看出,拥有创新型人才将使一个国家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更为强大的竞争实力。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种种约束性因素的存在致使我国很难在短时间内赶超世界发达国家,从而也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将科技完全转换为生产力。因此,“科教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素质教育”的逐步落实,是我国当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出发点,以强化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

2.能够使我国更好的应对当前科技发展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正式向人们宣告,以知识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已经降临,只有将知识不断的应用于技术创造中,才能推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创新型人才力量的支持。从美国发展历程分析,其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发展强大,便是因为重视科技创新,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当前,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依旧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出口对象,而美国高科技出口产品占据了整个制造业的40%以上;因此,从当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形式上看,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实力;在出口贸易形式的转变下,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至关重要。因而,只有不断地强化民族的创新精神,才能使我国各个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问世,才能在创新的过程中获得竞争的优势,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3.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必经之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教育界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教育行业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传统教育理念下,其培养人才的模式具有很大的劣势:只注重学习成绩,以分数为教育指标的教育思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方面的注重知识的传授,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学生在此种教育体制下,各方面发展不平衡。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育主体要落实这一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完善自我的重要阶段,只有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意识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从而落实到行动上,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更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4.是迎合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学教育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确保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合理运用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知识为基础,只有学生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能够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并能够主动积极的吸收自己所需的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效实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时代的发展使社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与发展需求,面对社会的挑战与压力,大学生只有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紧紧把握住时代发展的主动权。

二、当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所遇到的问题

1.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五千年的历史文明长河,在养育了华夏代代子孙的基础上,也使国人的思想受到了束缚。尤其是儒家思想,从诞生至今一直作为我国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思想影响深远。儒家的“中庸”之道,主张人们在认识与解决问题时要采取不偏不倚且折中适度的思想,这种缺乏深入分析的思想在实践的过程中,从根本上束缚了国人创造力的发挥[3]。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虽然需要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但更需要国人的创新能力,需要国人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培育不断创新的民族文化,以崭新的民族精神面对世界。

2.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局限。中国的传统教育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其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以取得好的考试成绩。这种以成绩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教育思想,严重束缚了中国学生的全面发展,死记硬背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模式,从而导致“高分低能型”人才屡见不鲜。也正是这种按部就班思维的牵引,致使中国学生严重缺乏创新精神,在学校依赖教师、在家里依赖父母、学习依赖书本理论,当走向社会无人可依时,致使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心理情绪,处于止步不前的境地,致使大学生缺少奋斗激情,这种局面将严重制约社会的发展。而高校在实行教育的过程中,依旧延续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开发、实践能力得不到拓展,在此种境遇下,何谈创新能力。

3.当代大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当代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极为欠缺,心理发育不够健全,这就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创新的能力。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大学生参与认知的过程,而整个认知过程又受大学生心理发育状况的制约。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其自尊心强,但是又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作支撑,缺乏责任心,且受挫抗压能力弱,缺少理性思维等,这些心理因素都制约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当前大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要将大学的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国家间竞争方向在转向科技的过程中,创新型人才成为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发展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民族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提升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与此同时,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而现代职业教育也要求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职校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以专业课程为基础,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以知识为基础;因此,大学期间的专业课程设置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基础上,并对其所具备的知识进行专业性、系统性的拓展,从而使大学生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系统。在此基础上,要对大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全方位的衡量,将没有太大必要开设的课程,以及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进行改革,逐渐将实践课程加入其中,以使大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第二,将实践课程作为重点加入到大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不断深化与发展,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为了使大学生更好的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具备探索求知、开拓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在理智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寻求新的解决途径,这就是创新能力的表现之一。第三,将实践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以知识储备为基础,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理论,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经验,以弥补理论上的不足;因此,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会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形成完善的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实现发现学习的教学方式。针对当前以成绩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教育思想,要坚决打破此种教育理念的束缚,促进中国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从而培养出学生之前严重缺乏的创新精神。尤其是面对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讲,其学习的主观积极性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践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推行发现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首先,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积极性,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我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在此种理论指导下,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其思维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而与此种理论相对应的便是机械化学习方式,这种传统教育体制下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承载着教授知识的主要任务;而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被动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主观积极性,机械的吸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根据教师的固有思维,实现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发现学习方式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按照固有思维进行授课,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铺好所有的路,以使学生顺利的掌握知识,避免学生遇到困难、多走弯路。但是,实际上这种教学思维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缺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无法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动积极性,从而将自身束缚于教师的思维中,无法实现自身的突破。因而,在构建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实现发现学习的教学过程,将会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创新精神。这也要求高校要积极地为实现这一教学模式创造条件,创新教学方式,在循规蹈矩的路途中,为学生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3.将学业方面的评价与实践方面的评价相结合。将大学生学业方面的评价与实践方面评价相结合,能够有效实现大学生的平衡发展,从而为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所谓学业评价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的成绩,通常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考试这一方式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说并非是阻碍性的因素,学校教育必然要对理论知识有系统的评定,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但是,评价的结果通常都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及教师教学的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讲,很多科目的考评确实需要这样的方式,才能确保教学的质量;但是,并非所有的科目都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要求高校要充分结合当前大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根据课程的实际需求,改变当前“考试为唯一”的教学评价模式,从而使学生突破标准答案的束缚,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思想基础。与此同时,实践表现评价的融入创新了高校的评价体制,并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塑造了良好的空间。实践表现评价的标准要根据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判定,包括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等,并将这一系列的内容进行具体评价,在学期末或者结业时,给出综合性的评价。在开展实践表现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析学生每次实践课程的效果,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从而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的发挥效果,并作为重点评价内容列入到实践表现评价中。将学业方面的评价与实践表现方面的评价相结合,能够有效督促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具备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下,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动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要求高校要将大学的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从而完善大学的课程内容设置,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与此同时,高校要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实现发现学习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在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带着探索求知的欲望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高校要创新考核评价体制,将学业方面的评价与实践表现方面的评价相结合,在促进当代大学生平衡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1]李才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3.11

[2]李晋炬,马志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

[3]张 俊.论国家创新体系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0.05

[4]王 辉,程建军.浅谈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04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创新能力大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