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生态化培育——基于“导师+项目+团队”创业模式的分析
2015-03-30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戴凯西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戴凯西
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对于学生优质创业、以创带就的高校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高职创业教育的生态化,重点是对高职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以及主要生态因子的培育进行分析,这对于构建生态化的高职创业教育体系,关注创业教育中诸要素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生态化的内涵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物资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的统一体,是生态学的功能单位。”构成生态系统的各项要素即为生态因子。创业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美国Katharine Dunn 于2005年提出来的,她认为创业生态系统即创业主体和各生态因子之间通过信息传递、能量流动、激励带动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基于该维度,创业教育生态化是通过优化培育影响高校学生创业的各项因子,将这些因子链接成一个生态系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职教育生态化培育的关键不仅要从宏观层面建构创业生态系统,更要从微观层面加强培养各生态因子。
二、“导师+项目+团队”创业模式的生态化分析
1.模式解读
“导师+团队+项目”创业模式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立足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在创业教育实践中逐渐探索出来的高职学生创业生态化模式。概言之,“导师+项目+团队”创业模式就是高职学生在创业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由体验创业实现真实创业的创业教育。
2.“导师+项目+团队”创业模式的生态化分析
(1)构建了“导师+项目+团队”完整的生态系统
高职创业系统是否生态化运作,关键看其在高职创业教育中能否保持生态平衡,实现高职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导师+项目+团队”创业模式从系统化视角完善地呈现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生态运行机制。该模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实践运行中通过“物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相互作用保持系统生态平衡运作,实现学生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运作过程中,该模式主要通过如下三种机制保持创业学生与各生态因子之间的信息传递、能量流动更具实效性。
①融合机制
“导师+项目+团队”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求指导教师将教学和科研深度融合,通过教学发掘研究视角,通过研究促进教学。同时,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度融合,“导师+项目+团队”创业模式更加注重理实合一的创业教育,教育过程中“更偏重创业实践活动,最大亮点是以项目为载体,实现理论的实践化,使学生在‘真刀真枪’中体验创业,从而增加学生的创业经验和创业知识。”
②开放机制
“导师+项目+团队”创业教育模式在导师的选择、项目的创新、团队的建设等方面无不体现开放原则。该模式突破传统创业教育机制的束缚,不拘一格地选聘人才,发挥导师引、传、帮、带优势,注重学生创意创新项目孵化。团队的建设更是采用开放机制,团队中成员间的专业、能力不尽相同,互为补充,可以是跨系、跨专业、跨年级的学生。
③互动机制
“导师+项目+团队”创业模式较之其他创业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互动机制。该模式中,导师与学生互动,传递创业信息,孵化创业项目;学生与学生互动,探讨创业项目的落地实践;团队与团队互动,相互学习借鉴,互相鼓励,公平竞争。
(2)注重对主要创业生态因子的培育
①注重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项目+团队”创业模式非常注重对导师队伍的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已有导师的培养,注重导师创业教育经验的积累和科研能力的提升。该院每年都会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指导,导师之间也会相互学习借鉴,提高自身的创业教育科研能力。二是注重导师力量的扩充。每年学院都会扩充导师队伍力量,吸纳创业导师力量时不拘一格,广纳人才,导师队伍既有学院的教学科研精英,又有校外成功企业家兼任创业导师。三是注重对导师的发展性评价。对导师的评价更多地表现在关注教师对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作用,通过导师对立项项目进行的实践规划与指导加强导师的动态性管理。
②注重以创业项目为载体
除了创业导师进行专门的创业指导外,高职学校还应具有具体的创业项目作为载体,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学会创业技能,提高创业素养。以项目为载体,对整个高职学校创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了传统创业教育中纸上谈兵的做法,强调创业实践,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理实合一的创业项目实践,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二是实现了创业项目的落地实现,为学生真实创业打好基础。2009年是该院“导师+团队+项目”创业教育模式启动的第一年,共有34个项目获得立项,6年下来项目立项数已达400余项。
③志趣于发展型的团队建设
从创业团队的建设来看,学院更加注重团队的合作学习,志趣于发展型团队培养。从培养方式上来看,与传统的导师制相同的是注重导师的指导作用,不同的是更加注重依靠团队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育能力。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彼此需要,这种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成长,团队培养优势突显。从培养内容来看,涵盖了创业发展规划指导、创业项目孵化、创业项目开发、创业精神培养等内容。
三、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生态化培育的启示
1.高职院校要为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化教育提供条件
高职院校在高职创业教育生态化培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创业教育中要担当起应有的责任。为此,高职院校应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提供政策环境支持,制定完备的高职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从创业教育生态化的视角着眼优化创业教育的政策环境,通过激励政策引导创业生态因子的积极性。
同时,高职院校还应为创业教育生态化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友资源库、整合校友企业家信息、成立校友基金会为高职创业教育提供资金和资源帮助。
高职院校还可以面向社会开设资助高职创业渠道,全方位引入社会资源支持高职学生创业。当然,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科研优势,组成专门的研究团队,为学院的创业教育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整合主要创业生态因子,结合学校实际创新创业实践模式,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突显教育实效。
2.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构建高职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高职院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从影响高职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外部影响因素而言,高职院校应做好服务管理工作,为学院创业教育提供便利,协调好各职能部门,为学校创业教育提供智力、资金、资源等的支持。同时,就创业生态系统的内部影响因素而言,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基地,制定创业教育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培养主要创业因子,优化创业教育实践。
3.注重对主要生态因子的共同培养
生态因子是影响高职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重要因素,对生态因子的培育不仅要做到对每一个具体的生态因子进行培育,还要注重对主要生态因子的整体关注,即不仅是对单个因子的培育,更要关注多个因子之间的良性互动对整个创业生态化的影响。
因此,在高职创业教育生态化培育中,一是要注重对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与管理,选择富有创业教育经验和科研实力的教师担任导师,同时注重对导师的培养和激励;二是要注重对创业项目的培育,以项目为载体的创业教育针对性更强,“学用结合”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更突显育人的实效;三是注重对创业团队的培育。培育创业团队可以将有意创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大家团结协作,提供创业智慧,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共同发展,通过集体的智慧和能力突破创业困难,改变个体创业势单力薄的局面,协同创业,保证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
[1]刘振亚.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
[2]曾 剑,陈小影.“导师+项目+团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立与运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类专业创业教育的探索[J].创新创业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