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说中学地理教师自我发展的基本路径

2015-03-30江苏扬州邗江蒋王中学江苏扬州225126

地理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学作业教育

罗 定(江苏扬州邗江蒋王中学, 江苏 扬州 225126)

例说中学地理教师自我发展的基本路径

罗 定
(江苏扬州邗江蒋王中学, 江苏 扬州 225126)

摘 要:中学地理教师的自我发展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师专业成长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实践证明:构建梦想、广泛阅读、高端交往和专业写作是自我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地理教师;自我发展

有位作家曾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绝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如何实现自我发展?从教20多年来,笔者的体会和实践主要有:

一、梦想——为自己挖口井

梦想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它是美妙的,也是神奇的。唤起个人执着追求;使民族昂首超越,飞速向前。歌德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有伟大的目标,与达到伟大目标的决心。只要不失目标地继续努力,终将有成。”爱因斯坦说:“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1990年,我参加邗江区的通讯员培训会,当时邗江文教局邀请了姜堰的王友传老师做讲座,他讲得头头是道,神采飞扬,甚是羡慕,当时我就有了一个想法:我也要争取办这样的讲座。从那时起,我有了新的梦想。

开始实现这个梦想是1993年,因为高考取消了地理,地理教师在高中的地位就变得有些“低人一等”。到了1994年评中级职称,我虽然教了5年高三,教学成绩不俗,但申报职称上需要的材料却有些欠缺,当然评不上。这时《为自己挖口井》的文章触动了我: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座山之间有一条小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上的和尚去挑水,却没见到对面山上的和尚。第二天、第三天……第三十天也是一样。右边山上的和尚想:“朋友可能是生病了。”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那座山,发现朋友正在庙前打拳,一点也没有生病的迹象。“你已经30天没下山挑水了,你可以不喝水吗?”左边山上的和尚指着身旁的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都会抽空儿挖这口井。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了水,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练我喜欢的拳。”

于是,我开始了“为自己挖井”,在忙碌教学和管理(任学校的团委书记、后任政教主任、教务主任)的同时,每周都安排三到四个晚上阅读与写作。

二、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

阅读的重要性每位教师都明白。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名教师应该经常阅读三种书:一种是教学教育理论方面的书,这是作为一个教育者从事教育的基础;一种是名人的传记作品,用以提高自身修养;还有一种就是心理学方面的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方面的书,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发展特点,更好地进行教学。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扬州市教科院长辜伟节先生说:“看教师办公桌上的书和杂志就能知道教师的科研层次。”

我的阅读是:理论书籍属于“营养大餐”,需选读、慢读、常读;普通报刊属于“野味杂粮”,可随读、快读、粗读;教育报刊属于“精神主食”,要必读、精读、研读,主要有《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文汇报》《人民教育》《江苏教育》《上海教育科研》《教学与理论》《中国国家地理》《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等;此外,有时我

到图书馆还翻阅他学科杂志如《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生物教学参考》。

读多了就会发现,中小学教学与管理是隔行隔山不隔理;同时又悟出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道理所在。

三、交往——人伴贤良品质高

2000年江苏省高考第一篇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中的“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几乎每年都在不同场合引用,说给我的学生和朋友。原江苏省教委副主任、教育学会会长周德藩曾讲“作为教师不仅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交天下友。”

古语“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把它改成“听君一席话,胜读‘几本’书”。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听专家、学者、领导讲话可以受益。一场讲座能有一两句话会给你留下很深刻的影响。2000年8月,我在苏州聆听了朱永新教授的《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可以说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教师如果只教好学生、只在好学校工作,他的阅历和经历是不值得称道的!”回到学校后我答应了领导的要求,从条件较好的瓜洲中学到薄弱学校六圩中学任副校长。

2011年我在浙江参加长三角校长论坛,听到这样一句话:“方向错了,少小越努力,老大越悲伤!”如同我们常讲:天道酬勤!其实未必。埋头拉车需要,但更需要抬头看路!2013年元月我在北京参加全国生命教育研讨会,三天时间就得到了肖川教授讲的两句话:“一句是‘好人一生平安’,我们祈望坏人更要平安”,因为一个人的破坏能力远远大于建设能力!另一句是:‘天道酬善’——鼓励人们做好人、做善事!”我曾在《中国教育报》写过《相聚得言皆有益》一文说明我的观念。

四、写作——绝知此事要躬行

写作至少有三大价值:功利价值、发展价值、享受价值。肖川教授说:“造就教师书生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李镇西老师曾经充满激情地说过,教育写作是教育与人生的里程碑,是一段生活的定格;是一种生命的凝固;是一份情感的珍藏;是一道理想的光芒;是一串记忆的珠贝;是一束青春的花朵……而当下,写作是很多教师的短板。每年的职称评审和三年一度的名师申报,许多教学业绩很好的教师都因文章问题“卡壳”,非常遗憾。对教师而言,基础和天赋都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你能否坚持和投入、积累。常听教师说“没东西可写!”事实并非如此,罗曼•罗兰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积累,教师写作的素材是很多的。当然,要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写!1993年开始,我从“为赋新诗强说愁”入手,从“豆腐干”写起,从“小儿科”坚持,从模仿移植走向独立创意,截止2013年已在《中国教育报》《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国教育学刊》《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江苏教育报》《扬州教育》等报刊发表200多篇文章(论文),多次获得江苏省“园丁杯”“蓝天杯”“五四杯”“师陶杯”等论文竞赛一、二、三等奖,其中有2篇论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转载。同时还帮助20多位教师改稿得以发表或获奖;先后10多次在江苏省高中校长培训班、扬州市地理骨干教师培训班、扬州中学集团树人学校、邗江区地理教师培训班、公道中学等会议或培训班上做学术讲座和经验介绍。我的写作方向包括:

1.源自教学交流

2007年11月期中考试后,我在检查评讲过的学生试卷时,发现一名叫童洁的学生在试卷的末尾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在你眼里3或5分没有多大区别,可是你要知道地理和语文、数学一样,是要计入总分的,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在班级可能相差几名,年级排名相差几十名!好多同学嘴上不说,心里怨你呢!”看了学生的话,我有点汗颜。尽管知道在批阅试卷时免不了一些差错,但因为怕麻烦,就在班上宣布“地理试卷上的几分来去,就别找老师了”。很多时候我是从教师的角度考虑,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从那以后,我改变了做法,每次测验、考试,哪怕只是0.5分,我也要帮学生加起来。学生很高兴,每次的评讲课听得格外认真,因为他们发现老师多扣分或少给分是可以要回来的。受这件事情的启发,我便开始利用作业和试卷与学生进行交流。我试着在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上增加,如“是计算错误还是未搞懂?”“上课你听了吗?”“你做这次作业花了多少时间?”等一些让学生回答的话语。起初,有些学生回答,有些学生不回答。于是,凡予以回答的,我都给予表扬或感谢……我将此写成了教育随笔,在《中国教育报》(2008.11.15)(约1000字)得以发表。然后我继续利用这一方式,记录下平常和学生交流的情况。到了2010年,我写成了3000多字的论文《收获

在无声交流中——利用作业与试卷与学生交流的实践与思考》发表于《地理教学》(2010.13)。

2.源自教学改革

2005年江苏高中进入了新课程,我校地理组的同仁积极投入改革,围绕作业个性化的多样化和进行改革。之前我校的地理作业比较单一,新课程实施后我们借鉴其他学科和兄弟学校的经验,实现了地理作业的多样化,主要有:传统类作业、游戏类作业、展览类作业、讨论类作业、演讲类作业、调查类作业、自编地理题目作业、活动类作业、阅读类作业;在作业评价时实行开、闭卷结合的书面考核、编辑地理手抄报、地理科普知识宣传材料,设计环境公益广告、撰写地理调查报告或地理小论文、口试、课堂参与等形式。实验了一段时间后,我把它整理成《地理作业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尝试》论文发表于《地理教学》(2005.05),又被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5.07)转载。我们继续尝试,将新的经验进行总结写成《新课程中的作业》发表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11)。

同时,我校地理组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对备课也进行了改革实践,对原先的备课规定和模式进行了修改、修订和试验,效果不错。于是我将此项改革总结成《高中地理“资源化+个性化”备课的尝试》发表于《地理教学》(2008.10)。

3.源自地理事件

经常发生的地理事件,一方面为地理教学提供鲜活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地理教师提供了时新的写作题材。

2001年4月1日至13日共发生了9起太阳风暴事件,在我国境内造成全天的电离层扰动,使我国短板通讯受到严重影响,纷纷时间通讯完全中断。我作为地理教师开始关注有关太阳活动的报道,并搜集相关资料,写成了《不可忽视的天文灾害》发表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07-08合期)。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域爆发地震和海啸,导致周边地区受损严重,近30万人丧生。我抓住这一事件在《扬州晚报》肖东编辑的指导下写成了《高中地理与地震、海啸》发表于《扬州晚报》(2005.01),在扬州市民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2005—2006年前后,全社会都在热议全球变暖,我也非常关注这一事件,并搜集相关资料,整理成《地球减缓之策》发表于《地理教学》(2006.08)。

2008年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后,我结合高考写成了《以郴州冰雪灾害为主题的地理试题》和《汶川地震入考题》发表于当年的《扬州晚报》《成才导报》及《考试报》。

荷兰被称为“郁金香之国”“风车之国”。2014 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见平和夫人彭丽媛与荷兰国王伉俪共同前往Keukenhof城堡,参加一个特别为他们举办的农业食品业技术的展示会,同时,展示会中还将举行一个特别的仪式:将有一个郁金香新品种以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的名字命名。读了这则消息后,我立即找出相关资料,写成《荷兰花卉甲天下》一文投向相关报刊。

4.源自课题研究

“十五”期间我主持了扬州市立项课题《面向21世纪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研究》,期中我撰写了多篇地理、环境科普文章和环境教育的论文,如《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发表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09);《垃圾发电焚烧催生新产业》(《环境》(2001.03);论文《初中环境案例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发表在《环境教育》(2010.06);《浅谈农村中学环境教育的策略》发表于《中学德育》(2002.01);《三所乡镇中学创建“绿色学校”的共同经验和特色》发表在《环境导报》(2003.14)……

2006年开始我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加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教师,扬州市教研员朱雪梅老师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发展性评价模式的研究》——主持子课题《高中地理档案袋的应用于评价研究》(2010.12),期间我写了多篇研究文章,其中《高中地理档案袋》发表于《扬州教育》(2010.03);《例谈高中地理课堂评价应关注的要素》发表于地理教学(2012.10)。

2011年我校向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新形势下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总课题组申报了《利用微型德育课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子课题获得批准。2012年2月此课题又被扬州市教育市教育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为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在此期间,我写成了《利用微型德育课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王德平)被收录于《生命校园——中国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一书(岳麓书社出版,2013.04)并获得了全国生命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同时,我还撰写了《蒋王中学:让课堂流动生命教育的律动》一文发表于《扬州时报》(2013.01)。

5.源自考察讨论

2010年5月,我随扬州市地理名师工作室到上海考察和交流,参加了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举行的上海市普教系统“双名工程”第三期地理名师论坛,主要由上海市地理名师工作室的5位成员和黑龙江哈尔滨三中的特级教师郭迎霞老师做主题发言。随后,上海市地理名师基地主持人陈胜庆特级教师、李功爱特级教师,专家组成员上海师范大学的江晔教授、特级教师赵才欣、特级教师向学禹等地理名师基地专家组成员作了点评。这次活动令我感触颇多,回来后写成了《有为有位》发表于《扬州教育》(2010.03)。

课堂巡视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特别是在学生练习、板演、合作讨论时,课堂巡视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在日常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堂巡视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或是“视而不巡”——执教者自始至终立于讲台前,只用眼睛扫视,甚至将视线投往教室外;或是“无为巡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执教者不停地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是“巡而不访”——执教者穿梭于学生之间,只关注课堂纪律,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因此,我校于2011年开展了“关于教师课堂巡视”讨论活动,我联系到自己的实践与学校同仁好的做法,写成了《重视课堂巡访,教学格外精彩》一文,发表于《地理教学》(2011.13)。

2012年,我们区教育局进行开展了“关于好课”的讨论活动,我也积极参与。什么样的地理课为好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一堂地理好课至少要有“四有”即“有地理、有趣味、有量度、有效益”,我搜集了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实践,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卢晓旭博士指导下,写成了《地理好课应“四有”》一文,在《地理教学》(2012.24)作为卷首语发表。

6.源自班主任工作

2005年1月,我给未通过江苏省2005年高考综合考试地理考试的23名学生补习,是我从教18年来从未遇到过的:第一天给他们上课,来了19个同学,5人不带笔、11人不带书,上课一点儿也不认真,全然不像高三的学生。于是,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可第二天、第三天23人虽来了仍有人继续不带书、笔,还有3人什么也不带,上课效果很不理想。与这些学生的原班主任交流得知:这些学生不但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而且学习态度很不端正,他们居然认为通过补考是为了家长和学校。难怪他们自己一点也不急,倒是父母老师着急,因为补考不及格他们将失去参加高考和获得高中毕业证书的机会。学校要求上课的老师们使出自己的“高招”: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让他们好好复习通过第二次考试。我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没有“强攻”而是“智取”,采用送笔送纸、帮借书、主动登门等办法,主动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诚心帮助他们、指导他们。一个有后,他们全部通过了补考,拿到了高考的“入场券”。因此,我将此写成《山不过来 我就过去》一文发表于《扬州晚报》(2005.03.02)和《教育导报》(2005.05.12),后被《给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选用。

2008年,我任高一班主任,当时班上共有72名学生,学生的位置难安排,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申请要坐到三、四排,大家知道学生座位在第三四排听课效率最高,而且受讲课老师的重视度最大。但教室里三、四排的位置就那么多,是不可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的。于是,有的通过家长,有的通过学校领导、同事等渠道向我提要求,弄得我左右为难,百思不得其策。为了稳定学生情绪,及时调整好座位,我在一次主题班会上,直言不讳地向学生陈述自己处理此事的难处,我说:“在座位调整问题上,我很矛盾。从感情上讲,我很理解每一位同学的心情,谁不想追求听课效益的最大化呢?可是眼前的问题是僧多粥少。第三四排座位总共只有18个座位,再加上人的高矮、眼睛近视问题,我难安排好同学们的位置。所以,今天我将此事摆出来。请大家提出一个折衷的或理想的方案来!我真诚地请同学帮我这个忙。我先说声谢谢了。”这一番真诚坦白讲话,赢得了学生的理解。于是同学们提出了各自的办法,如“女生在前、男生在后”“矮个在前、高个在后”“抓阄”……可又有同学提出反对意见,最后全班同学集思广益提出了“大块移动,个别微调”的座位方案——即每周按逆时针方向移动4组位置,有特殊情况的同学间相互微调。该方案不仅帮本班解决了这一“小困难”,而且此举得到了其他班级的效仿。因此我写成了《坦城布公排位置》一文发表于《扬州晚报》(2007.03.21)后被《德育报》(2009.09.07)以《学生帮我排座位》转载。

此外我还写了《你了解学生的强势智慧吗?》《瓦拉赫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班上出了失窃案》《“阴盛阳弱”现象透视》《与学生做朋友》等几十篇随笔、论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中学教育》

《中国德育》《中国火炬》《扬州日报》《新民晚报》等报刊。

7.源自学校管理

2000年开始我担任了副校长,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我注意观察和积累,写了一系列管理随笔和论文。

蒋王中学体育组2004年共有5名教师,一段时间是学校“较差”的一个教研组:由于各人定位不准,经常“同场竞技”,造成不少矛盾。后来学校领导帮助他们引入“错位发展”的理念:让他们根据各自的特长,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王老师专攻篮球、曹老师分管田径、陶老师研究相关体育竞技课题、李老师精通羽毛球、仇老师擅长足球。同道而不同艺,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在开展具体活动时,以一人为主,其他人共同参与。因为错位发展,各人的特长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利益矛盾冲突少,教研组显得非常团结,相关工作都做得很出色,受到市、区有关领导的表扬和兄弟学校同行的称赞。因此,我以此为案例写成了《教师“错位发展”好处多》一文先后发布于《成才导报》《教育导报》和《中国教育报》(2004.04.27)。在基础上我又写成《“错位发展”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一文发表于《学校品牌管理》(2005.04)。

2007年开始,我们学校推出了微型德育课的新德育工作范式。所谓微型德育课,是指以反映某一或某些具体的德育内容为中心而精心设计的一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心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等多方位渗透的多功能课型,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课”,它既有学科课程之形,又具备活动课程之功能,是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新生的、全新的德育课程模式,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其特点主要有:微小、广泛、自主、成型、适时、正向、时间短、切入点小,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在我校已收到很好的教育实效,并在区内外已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我将此活动进行了总结和思考,用了六个多月的时间九易其稿,写成《微型德育课,中学德育新“亮点”》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2009.11),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8.源自课程开发

目前我校正在进行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结合学校的实际,从开发背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成效等方面总结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写成3000多字的《扬起生命教育的风帆》论文被《2013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科研》(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录用。为学校获得扬州市2013年校本教研样本校、江苏省“师陶杯”组织奖做出了贡献。

9.源自家庭教育

女儿在上幼儿园时,一次学校老师让她回来学洗洗碗,她把要洗的碗筷搬从厨房搬到了卫生间,不用厨房的洗涤剂,而是用洗头的洗发液(当时没有漂柔、海飞丝之类)。我问她为什么?她告诉我妈妈用洗发液不仅让头发干净而且还喷喷香。孩子虽错了但善动脑筋的想法值得鼓励,我表扬了她后再给她讲道理。读一年级时,一次因为我和妻子外出学习,奶奶不知道要削铅笔,第二天下午同学在做作业她在玩,老师问她为何不写作业?她说“妈妈没给她削铅笔。”于是我把这两件小事写分别写成《犯错也表扬》和《教孩子学会求助》的家教短文,先后被《家教周刊》(1999.10.23)《大众科技报》《扬州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好家长》(2001.09)《教育文摘周报》(2001.02.14)等报刊刊用和转载。

(责任编校:覃丽灵)

猜你喜欢

中学作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来写作业
在多解中学创新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作业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