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职物流专业项目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5-03-30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 孙 婷
一、前言
为了满足市场提出的新要求,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将物流专业课程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然而,由于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和教学计划的不合理,造成物流专业的毕业生选择工作岗位与职业不对口,并且用人企业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反馈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如何保证中职教学实效,促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实现操作能力的提升,是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现针对目前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为课程改革提供若干参考建议。
二、创新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
1. 优化课程结构。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充分体现物流职业的定向性,保证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岗位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课程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就业形势,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设置应该具备系统性,尊重学科与行业之间的衔接性。学校可以在结合自身物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企业调研,听取专业人士意见,这样才能保证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做到工学结合。
2.转变教育理念。要适应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知识层面上的灌输,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促使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能够为用人企业所认可。此外,在进行职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时,教师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物流职业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的有效转变。同时,应该充分考虑物流操作人员的岗位需求,优化学生的理论、技能和素质结构,在教学内容中有效融进创新型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3.丰富教学手段。物流专业课程本身具有显著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保证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践能力也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而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硬件作支撑,完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设施尤为重要。学校可以根据物流专业需求,配备一定的物流软件实训室和物流技能操作实训室。例如,设置专门的手持终端仓库管理系统和设备,根据仓库与配送中心模型,开设模拟超市货架区、货架储存区、电子标签分拣区、POS 机收银系统等,让学生更好、更直观地认识货物入库、储存、出库、上架、收银等一系列呈现。此外,学校也要拥有自己的特色物流教学软件,可以搜集某些免费试用软件或企业为校企合作提供的软件等。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可以租借物流设备较为先进的实训室,保证学生实操课的教学实效。最后,学校要尽量为学生构建同一个利用交流互动的教学环境,如教室在布局课桌椅时,应该布置为圆桌形,这样更便于学生的课堂交流。
4.加强校企合作。学校要提高职业教育实效,单靠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资源来成长与发展。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校在企业工作岗位需求或用人标准的指导下,科学确立培养目标,合理调整专业定位,保证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学校以企业资源为载体,鼓励学生在企业岗位上实践学习。相反,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保证了企业可以从学校获得优质的物流专业人才,体现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链接性。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要保证教学改革实效,关键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师有过硬专业知识功底的基础上,做到教学手段灵活与教学经验成熟,真正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物流专业人才。因此,可以从教学手段、方法、实训等层面制定教师培训计划。确立教师技能考核制度,定期考核教师的职业技能,提高教学不断提升自我的意识。此外,学校应该面向教师开展多样化的各级技能大赛,提高教师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在寒暑假期间,主动到企业一线进行学习,熟悉工作流程、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积累教学经验。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物流专业专项学习培训,组织教研工作,促使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分享。对此,学校也可以开展专门的教师讲座,邀请物流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操作指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物流专业本身具备应用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过程中,充分尊重专业特点,注意市场最新动态和新需求,以就业形势为导向,在结合自身发展实况的基础上,深化物流专业课程改革,实现教学模式创新,大力培养优秀的技术型人才,提升我国的经济文化实力,保证我国长久发展的生命力。
[1] 崔 媛.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技术与教育,2010
[2] 吴春一.对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设[J].物流技术,2010
[3] 陈伟明.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有效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