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经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015-03-30许烜
许烜
(湖南农业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的交流日益增加,对外贸易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高等院校经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经济视野和扎实的专业素养的知识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在21 世纪初,国家教育部就指出高等院校要有效利用外语教学手段开展双语教学的工作,以培养学生在国际社会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所以,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1 农林院校经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农林院校实行双语教学能有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首先,双语教学可使学生通过英语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动态,有效获取专业知识。高校经管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掌握经济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国际交流的能力。开展双语教学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合作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目前我国高校经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已逐渐开展起来,但在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非常低,只有不到20%的比例,难以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的复合型人才,在贸易和金融领域往往形成人才需求的缺口。其次,双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促进教学相长。
2 农林院校经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现状
第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1]。双语教学对专业老师的学识水平和外语交流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首先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其次应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能用英语进行流利的表达。师资力量一直是双语教学的重要构成主体,经管类专业的老师往往在英语的表达能力上有所欠缺,而外语老师虽然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但在经管类专业知识上却是一片空白。目前,虽大多数高校尽可能地选取英语基础较好的教师或是留学归国的教师来担任双语教学工作,但绝大多数双语教学的老师仍缺乏实践经验,无法贴合实际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这对于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等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而言,仍是一个制约瓶颈。
第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首先,双语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以满堂灌为主,多数学生只一味地记录笔记,没有较好地融入课堂,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只能滥竽充数。所以,目前的双语教学只体现采用了英语的教学手段,但在教学大纲和课件等方面并没有进行调整和改革,这就使得双语教学变成了外语教学。其次,经管类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中课时量偏低,专业老师难以全面讲授知识点,多数时间都花在解释和翻译英文的课程内容上,往往是课堂的教学语言发生了变化,而教学内容却大量减少。再次,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改革没有联动起来,课堂评价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同时,由于部分专业老师的英语水平有限,只能在教案编写完后由英语老师进行翻译,并由英语老师负责上课,上课的形式类似于照本宣科,学习变成了填鸭式教学,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教材选择的困境。农林院校专业课程双语教材的选用还处于摸索时期,尚未形成规范的教材体系。首先,大都是将国外教材简单翻译成英文,并未按照市场经济的特点进行相关的改良。其次,教材内容倾向于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操作的知识点。而对经济管理学科而言,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能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操作内容的缺乏也成为选择双语教材的一大困境。多数学校选择教材的具体做法综合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英文原版教材。英文原版教材能较好地突出专业知识的权威性,但原版教材往往价格较高,给学生带来一定经济负担[2],而且原版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也存在一定差距,并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经管类专业的的发展。二是选择国内的“十二五”规划教材。由老师选择适合的章节,将中文内容翻译成外文,再制作成双语对照的课件,进行双语授课。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省教学开支、减轻学生购买昂贵外文教材的经济压力,但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双语教学效果,双语教学流于形式。
3 农林院校经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3.1 教学模式的创新
首先,在课程选择和课时安排上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专业基础课进行双语教学时,英语讲课的比例应达到30%以上,对理论知识的的专业术语应加强解释和强调的力度,强化学生对关键名词的理解,为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打下基础;引导学生多阅读经典原版读物,平时收听经济时事新闻和英文访谈节目,拓展学生接触英语的频率,在生活中更多地运用听说技能;经管类的核心基础课如宏观经济学,英文原版教材中的知识点有一定难度,可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3]。教学中,如英文使用比例过大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排斥双语课程。高年级开设的双语课程以英文讲授为主,英语在双语教学课程中占比40%,个别专业课程可适当聘请外教,同时引导学生接触一些专业性的英文期刊,在前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其次,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和案例式的教学模式。依据课程特点,可创设一个良好而宽松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进行思考、分析及讨论[4];可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采用大量的图片、视频以及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解决实践问题;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推行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思维。
3.2 双语教师的培养
首先,完善师资培训机制。双语教学有别于普通教学,双语教师不仅需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能运用英语备课和授课。以国际贸易专业的跨国公司经营课程为例,双语教师一方面要熟悉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要将其与国内教材进行对比,在授课内容编写上结合中国国情以及高等教育背景。同时,英语备课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因此,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如可聘请外教讲学,介绍国外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可开展国内外教师教学研讨会,可聘请外资公司的管理人员开设讲座,可委派教师参加公司的实践活动等。
其次,推行中青年教师海外进修计划。给国内理论功底较高的国贸教师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鼓励专业教师通过申请各种基金项目出国进修学习,为双语教学储备师资力量[5];根据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特点,结合开设双语课程的要求,拨出专款经费资助教师到国外名校进修学习半年至一年,要求其回国后开出一门双语课程;增加对留学归来教师的引进,并对引进教师进行集中的理论课知识培训。
3.3 注重教材的选择
教材直接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效果。英文原版教材理论性较强,且往往结合国外的经济实践,配有大量丰富的案例,在英文的语言表达上也十分规范[6]。对于专业基础较好的经管类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原版教材。教材涵盖的知识点应尽量全面,版本年代最好是较近。教材是蓝本,运用案例教学不能抛开教材,案例教学是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实践。选取的案例要与时俱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案例可使枯燥的知识点变得形象生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要点。
经管类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生刚刚接触双语教学可能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可选择中英混合的教材,即选用原版教材,但有配套的中文教材作为参考。又如微观经济学课程,大学本科阶段选用初级微观经济学的原版教材,其中数学分析偏少,难度普遍接受;研究生阶段则选用中期微观经济学的原版教材,基础知识偏少,数学分析较多。
[1]胡金焱,綦建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大学教学,2008(4):42 -45.
[2]董鸿飞.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3(17):161 -164.
[3]丁丽红.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误区的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1(2):107 -109.
[4]许宏晨.中国高校双语教学七年回顾[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4):84 -88.
[5]潘振良,谢普会.高校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职责的思考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8):3 -6.
[6]龙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3(3):282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