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2015-03-30吴展宏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0期
关键词:校本评价学校

吴展宏

(湘潭市第一中学,湖南 湘潭411100)

“校本课程开发”引发了世界性的课程改革。20 世纪末,我国的教育改革从教学方法改革转向课程设置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从国家层面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政策保证。

校本课程的准确内涵是什么?校本课程有何价值?校本课程开发该怎样进行?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笔者拟对我国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进行探讨。

1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

20 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校本课程开发,王伟廉最早向人们介绍了“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改革”[1]。钟启泉提出在课程开发中学校应该起创造性作用,第一线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崔允漷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课程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2]。王斌华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是教师参与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评价的过程[3]。吴刚平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依据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等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4]。洪志忠认为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教师和学生应参与课程决策[5]。

纵览我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以2003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2003年以前,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数量较少,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以质的研究为主,主要采用思辨和经验总结的方法,所起的作用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启蒙;2003年开始,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多了起来,研究方法也开始多样化,调查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新方法被广泛运用[6]。这种态势一直延续下来,只是近几年更侧重于实践了。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改变了人们对课程的观念,使大家意识到了学校、教师在课程设置和开发中完全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但其不足也很明显:其一,一些理论仅仅是对国外理论的简单介绍和机械移植,缺乏自己的东西,创新不足;其二,一些理论尚停留在纯理论阶段,与实践没有什么交集,因为那些研究者很少进行实地调查和试验,像崔允漷教授那样指导并参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且获得成功的不多。

2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

第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况。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最先在华东沿海展开,如上海市大同中学、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在20 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探索。1997年起,华东师大的部分课程专家开始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深入中小学进行具体指导,催生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爆发。2007年上海市仅在高中基地学校中开设的校本课程就达1 246 门,出现了数量多(有的学校达上百门)、涉及面广(学科知识、技能、综合实践)、形式多样的局面;江苏锡山高级中学、南京师大附中、上海大同中学、苏州中学走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前列[7];内陆省市则相对较晚,动作较慢,效果不明显,在开发的深度与广度上与沿海省市相差甚远,很多学校还陶醉在实践课、课外兴趣活动、第二课堂的开设中。我国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总趋势是:兴于沿海,盛于沿海,由东向西渐进。

第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综合众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学科知识型。这种类型多围绕中学各学科知识进行深化、细化、提高,有的重在基础知识、有的侧重竞赛指导,目的是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了解更深、更全面,如《初级英语听力》《数学知识拓展》《魅力汉字》等。其二,应用技能型。这种类型强调的是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运动技能、动手能力等,与职业学校的课程有点类似,如《汽车维修》《自行车修理》《机器人活动》《乒乓球基础》《数码摄影基础》。其三,实践活动型。这种类型往往在教室外、学校外进行,如演讲辩论、戏剧表演、工艺制作、民俗调查、企业参观、社会调查、野外地质考察、社区服务等。

3 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开发意识淡薄、专业发展程度低。由于长期受旧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仍然是教学质量,是升学率,开发校本课程对提高升学率没有直接帮助,而且需要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精力,因此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情普遍不高,总是过多地强调困难,不愿参与,即使参与也是被动的,抱着应付的态度。据范蔚、郭寿良对川、渝、云、贵四省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认为自己缺乏足够的时间精力、缺乏相关的资料、缺乏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术、缺乏规范的评价的教师分别占到被调查者的76.5%、64.1%、62.8%、50.1%[8]。教师中还普遍存在一种认识偏差,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教师编教材,将校本课程开发简单化,使校本课程开发在课程类型及内容选择的范围上被严重“窄化”。我国教师培训体系长期以来偏重学科知识培训,缺少课程知识培训,很多教师在这方面甚至是空白。在这种条件下,教师对课程的独立判断无从谈起,其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创造性严重不足,这些都制约着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二,重自我开发,缺乏合作精神。从开发主体看,校本课程开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学校自我开发,一种是合作开发,各有特色,缺一不可。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长期以来极力倡导教师个人风格,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喜欢单打独斗,以活动的成功或者成绩的优异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不同一般。这种意识延续到校本课程开发中就导致了教师的孤军奋战,闭门造车,拒绝合作。作为课程开发的组织者——学校更多地考虑自身的独特性和独享性,过高估计学校和教师的开发能力,忽略了合作开发。

第三,重学校和教师,忽略了学生。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教师为主,但并非将学生排除在外。一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都没有学生的参与,学校考虑的是学校现状、能力,教师考虑的是自身特长,唯独缺少对学生课程需求的了解,忘记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课程、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学生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不规范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第四,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匮乏。很多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缺乏资源,不知可以用什么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近几年一些学校和教师将目光转向了本地资源、社区资源、本土文化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等,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其实,以校史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因为校史资源是一所学校独有的,最能体现学校的独特性,学生也容易认同。苏州中学就围绕校史开发了《苏州中学》《紫阳书院》《百年苏中》《激情岁月》[7]。笔者所在的湘潭市一中也陆续开发了《潭中百年》《潭中历史三字歌》《天南地北潭中人》《百年潭中 杏坛名流》等读本,开展了“扎根潭中——湘潭市一中植物志”的课题研究,学生反应积极。

第五,缺少相应的评价。不用考试是一些学生乐于选择校本课程的重要原因,这也折射出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缺乏相应的评价。不考试并不意味着不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追求的是“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是否实现了这个目标自然应该有一个准确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由授课教师给学生一个分数了事,而是要吸纳更多的人员参加,包括教育管理机构、学校校长、任课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其家长甚至社区人员等;评价内容不仅仅是看学生学懂了没有,还应该包括对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对学生与教师的评价、对开发过程与开发成本的评价、对课程科学性的评价等。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当然是重要的,但更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9]。

4 应对的策略

第一,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学校绝不能简单地交给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任务和指标就完事了,或者开发成功后对开发校本课程的相关人员论功行赏。要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必须进行顶层的整体设计,要有专门机构,要有整体规划,要聘请专家参与,要组织实施,要开展评价。特别是要统筹安排,引导教师加强合作,避免各自为战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第二,做好师资培训和对校本课程资源、条件的评估。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专业素养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开发校本课程首先必须解决教师的问题,要对教师开展各类培训,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培训。培训既要有理论的培训,更要有实例的分析,有专家的具体指导。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一所学校必须对本校的教育资源、开发条件进行科学的评估,使校本课程开发在科学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中必须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脚踏实地,决不可攀比,也不可追风。

第三,了解学生及家长的课程需求。课程需求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学生没有兴趣,再好的校本课程也失去了价值。做好学生课程需求分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先行环节,要在开发校本课程前对学生、家长及社区的需要开展调查研究,以确定校本课程的项目及其内容。

第四,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校本课程是一种充分彰显学校特色的课程,开发时,学校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围绕学校的环境、优势资源、人文历史、教学传统、办学特色来进行,形成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

[1]王伟廉.课程研究领域的探索[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2]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5]洪志忠,崔允漷.怎样理解新课程下的校本课程开发[N].中国教育报,2008 -06 -06(5).

[6]赵丽,范蔚.十年来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与展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0):98 -102.

[7]阎衡秋.我国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概况文献综述[EB/OL]. (2012 -04 -20)[2015 -03 -10]. http://wenku. baidu.com/view/69b0027f1711cc7931b716a9.html.

[8]范蔚,郭寿良.川、渝、云、贵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4-59.

[9]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 版),2003.

猜你喜欢

校本评价学校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