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发展之民生价值探析

2015-03-30司红波沈艳马文锋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育部江苏南京007南京林业大学综合门诊部江苏南京007江苏大学体育部江苏镇江0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康民生体育

司红波,沈艳,马文锋(.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育部,江苏南京007;.南京林业大学综合门诊部,江苏南京007; .江苏大学体育部,江苏镇江0)



体育发展之民生价值探析

司红波1,沈艳2,马文锋3
(1.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育部,江苏南京210037;2.南京林业大学综合门诊部,江苏南京210037; 3.江苏大学体育部,江苏镇江212013)

摘要:体育不仅从教育分支角度可理解为一种针对体质进行训练的教育行为,更是一种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项综合因素的社会活动。针对体育综合性和联动性的社会属性,重点探讨体育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体育;民生;小康

1 作为综合性社会活动的体育内涵

一直以来,“体育”这一概念的语义学定位让所有人都将其理解为教育的分支,是一种针对身体的教育,是以运动生命科学为科学理论指导,通过专业的训练手段对人体质的各项指标,诸如身体形态、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度等进行强化并达到不同阶段水平的过程[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体育的内涵也随之扩大,并逐步成为了一种极具综合性和关联性的社会活动,包含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大众休闲运动、体育事业与产业、体育文化、体育锻炼、体育法律政策等丰富内容。

与此同时,体育所产生的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并扩大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体育所产生的众多价值里,最为广泛、最为深入的价值莫过于体育的民生价值。在当前打造民生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国家开始高度重视体育事业、产业的作用,同时体育本身也在不断促进国民经济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系统内涵,并通过融入经济杠杆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2 体育与民生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

民生问题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一个闪耀的社会发展建设的亮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虽然民生问题看似与体育关系不大,但如果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体育所起到的潜在作用重大且深远。

2.1体育之“学有所教”

这种作用是最直接的,因为狭义的体育也属教育分支,自然是首先惠及教育事业。可以说,体育是通过“育”所遵循的普遍规律和通行方式,对“学”的主体,即受教育对象进行认知层面上的提升,即通过对体育知识的普及,从而将关于人体生理结构的正确认识在人脑中构建,从而使人们获得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深刻认识,从而以全新的思维深度思考生活方式本身。以激发学习的手段让人们掌握更多更科学的运动方法和训练方式,从而使得身心健康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促进。

2.2体育之“病有所医”

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这一数据意味着平均每天约超过1 600人因劳累引发疾病离开这个世界。全民健康的观念已经从以“治疗为主”转变为“预防为主”,在这其中,体育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长期进行合理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发生的几率[2]。

中国传统的养生体育和中医药学也有很深的渊源。比如体育——武术和导引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大部分是来源于中医。而武术、导引与中医的共同目标也就是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武术界有一句谚语:“拳起于易,理成于医。”这句话体现了武术理论与中医药的密切联系。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运动与“病有所医”密不可分。另外体育对于医疗事业的支持也是比较显在的,毕竟体育有强身健体、休闲养生功能。而且体育也可通过其特有的产业形态嵌入一些诸如康复医院、康复治疗中心等医疗设施和实体系统之中发挥其独特的教学作用[3]。而对体质各方面指标的恢复作为体育的应有功能,则是通过运动处方这种独特的“药方”,对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的医治、康复做科学的指导,从而构成“病有所医”的重要实施路径。

2.3体育之“老有所养”

在我国目前的养老方式中(子女赡养、国家赡养、老人自养),体育则是在老人自养这种方式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即体育通过可普及全面的大众体育锻炼方式,用以降低、缓解老年人的发病率,提升老年人整体的体质体能,从而达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效果,从这个意义来说,体育是通过对老人自养这种方式的科学化合理化影响而优化民生建设的。

老人通过体育锻炼从事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增强体质,提高老人自身的健康水平从而减少或者减缓疾病的发生,进而减少老人的医疗费用支出。无论对老人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其次,在我国,每年都有大批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退休,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使老人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可以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也是对自己价值的再一次的体现。再次,老人还是家中的长者,其行为和思想影响着他的后代们。体育锻炼让人乐观、豁达,培养合作精神等等,老人的体育精神成为后辈们的榜样,对后辈们来说是很好的效仿对象,提高了我国体育参与人口的比例,符合国家“全民体育”的方针,对全民体育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体育作为一个极具关联性和综合性的社会性活动在庞大的民生工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从指导思想层面,就要顺应这样的认识,即体育在改善民生系统工程中,是必然从“边缘”走向“主流”的,也将更加自觉而主动地介入民生领域,并在以“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为着力点的民生工程的目标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当然,不可无视民生概念下的体育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因此要不断地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突围,通过体育与民生的结合,促进我国大众体育不断地提升质量,由体育大国逐步发展转型为体育强国,从而让体育真正地惠及大众、惠及全社会,并将终身体育的理念普及到社会各个领域,这也构成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伴随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民生体育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尤其是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需要这方面,体育则通过民生目标的实现和民生质量的改善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3 民生视角下体育事业发展价值新探

3.1体育事业在小康社会“民生工程”建设中的价值

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五位一体的规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模式上。其中,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表现为实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国民教育现代化普及化、确保充分就业、维护收入分配平衡、确保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加强社会和谐安定”,“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表现为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构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布局”等。小康社会建设从属于民生问题,是民生工程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而民生又是小康社会建成目标之一。小康社会的实现并不代表全部民生问题的解决和民生工程竣工,但却能够牵动民生意识不断走向自觉,民生工程不断趋于活力动态,民生质量不断走向高品质。在此过程中,就需要体育事业不断地培养和发现市场,让人群产生人际交往的粘性,形成一定的商业效应,并最终形成消费,带动整个民生产业链的不断发展。

3.2体育事业在当今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价值

体育作为一种综合性、关联性极强的社会性活动,通过其经济功能的发挥,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一种已经全面产业化了的形式,体育产业不仅表现出了对国民经济充分的促进作用,还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提供就业、加强融合机遇等方面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伴随着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加,体育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大,体育产业凭借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抢占市场的信号优势,成为了吸纳就业和社会资本并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获益的产业新贵。其次,竞技体育凭借着大型体育赛事而形成一种庞大、集中的“城市营销”效应,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例,任何一次申办机会,都能够让申办城市获得巨额的利润,包括赛事期间消费、招商引资以及深远的“后奥运时代”品牌效应。无论是大众体育、体育教育还是竞技体育,都能够凭借自身的特点与产业化的结合着力,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一个强大的动力源。再次,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是其核心问题所在,因体育产业的低耗能和技术密集型属性,在吸纳就业、促进融资、刺激内需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对产业结构的自觉升级,促进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份额,从而全面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另外,体育促进身心素质提升的效能,必然提升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和智力系统,从而有助于全面优化劳动者的素质结构。

3.3体育事业在当今政治发展目标中的价值

除了体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同样显著,尤其是体育的产业化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从而激发现代政府强化服务意识,在经济领域所提倡的公平竞争则进一步促进政治发展中的公平正义,从而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体育作为一种有着严格规则和规范的社会性活动,其自身对规范性、规则性和约束性的追求,也在政治发展领域强化了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价值意识,从而内在地强化了社会主义发展意识。体育作为一种以展现人的身心综合素质的社会性活动,自然要不断地权衡人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平衡,因此体育产业有助于强化人权意识,为我国政治发展注入“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做出贡献。

3.4体育事业在当今文化发展目标中的价值

体育是一种激发身心走向高层次统一的教育活动、科学活动和社会活动,因此体育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向导,激发人的精神面貌不断趋于健康、积极,从而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更是一个体育古国,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因此发展体育产业,能够提升民族体育的自觉,更加积极主动地挖掘民族体育的文化精髓,开辟民族体育现代化的全新路径。2008年北京奥运就将北京现代化、国际化的形象展现给世界,并将中华文明以绚烂的现代化手段向世界展示。在追求文化多元交流的目标下,通过体育赛事不断地交流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体育文化,从而在文化层面将体育理念的民族性传达出去,并引进先进的体育理念,这也是一种非常显性而有效的文化建设。

我国推行的全民体育政策对全民健康和国家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在我国民生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小觑。随着《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实施,大力推动全民体育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为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范金玲.大众体育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1) :111-112.

[2]周志彬,张雁群.体育运动与中医养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 :117-119.

[3]张永保,沈克印.体育强国目标下发展群众体育的路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2) :79-86.

(责任校对晏小敏)

作者简介:司红波(1978-),男,江苏丰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运动生理学、体育社会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体育局课题(ST13302143)

收稿日期:20150319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5.07.052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5)07-0161-03

猜你喜欢

小康民生体育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