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否成为我国外贸规避汇率风险的机制

2015-03-30杨碧琴霍伟东

当代经济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汇率跨境人民币

杨碧琴,霍伟东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成都611130)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否成为我国外贸规避汇率风险的机制

杨碧琴,霍伟东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成都611130)

我国政府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的目标是为帮助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比重较低、业务分布和区域分布结构失衡、相关配套设施不齐全等问题。我国政府应鼓励出口使用人民币结算,进口维持外币结算,扩大境外人民币业务,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池,同时应提供更多的人民币投资产品,以满足境外人民币需求,支付从中国进口的货款;政府应在市场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制度性地推动人民币在更大境外区域履行国际货币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汇率波动风险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但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才对人民币“走出去”战略采取了积极主动态度。为保持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正常发展贸易往来,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4个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2009年7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出台,为人民币发挥国际贸易结算功能提供了制度保障。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国内试点地区扩大到20个省市,业务范围扩大至经常项目所有业务,境外地域扩大到全球。

我国政府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政策的目标是帮助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促进贸易便利化。近年来,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波动范围不断扩大,人民币兑SDR汇率方差由2007年1季度~2008年2季度的0.0077扩大到2008年第2季度至2009年第2季度的0.033,波动幅度扩大3.29倍。2012年第2季度,人民币兑SDR的汇率波动范围骤升,这是因为自2012年4月16日起,我国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到1%。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银行的现汇买卖差价与当日中间价之差由2%扩大到3%,这使得我国外贸处于更大的汇率风险暴露环境之中。

我国出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备受各界广泛关注。舆论普遍认为,出台和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顺应了国内外市场的客观需求,能显著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当下正值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行五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是否真正显著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该政策是否按照最初的市场预期,成为我国外贸规避汇率风险的有效机制?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该如何巩固已有成果,将该政策向纵深推进?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又何在?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

二、文献回顾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是否有助于我国外贸规避汇率风险,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便利化,首先要看汇率波动是否对我国外贸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目前,学界对此问题尚未达成共识。霍伯(Hooper)和柯尔哈根(Kohlhagen)最早研究了汇率波动对贸易量的系统性影响。他们认为,汇率风险增大会降低进出口商的交易需求,因为绝大多数贸易合同从订立到完成都要间隔一段时间,无论以哪一方货币进行结算,汇率不确定性都会影响交易主体实现预期利益,受损方会因此降低交易需求,汇率波动加剧会挫伤国际贸易。[1]也有实证研究认为,没有证据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系统性联系。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风险规避效应和贸易促进效应进行了广泛研究,所得结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肯定我国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取得成绩的同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表示担忧。比如,李婧认为,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并没有达到预期政策目标;[2]汪洋认为,在市场对人民币保持升值预期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大力推行跨境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将使国内进口企业无法利用人民币升值减少实际支出,同时也对中国出口竞争力提出了挑战;[3]李艳丰认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一方面增加了我国外汇储备资产风险暴露头寸,另一方面造成了我国货币当局和境内进口企业承受福利损失。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以进口支付人民币占绝对比重的人民币结算与其说减少了中国企业的汇率风险,不如说是减少了境外企业的汇率风险。[4]第二类是强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帮助我国企业节约汇兑成本、规避汇率风险方面具有积极效应。比如,陈红泉认为,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利于我国外贸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从而提升我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5]姚鹏、正惠认为,中国同东盟国家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利于扩展我国外贸市场,促进贸易便利化,进一步发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互补效应。[6]

通过上述文献梳理我们可以看出,大量考察汇率波动与贸易流量关系的实证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结论。实证分析通常对样本区间、模型设定、汇率波动的代理变量和考察对象高度敏感。中国长期以来患有“浮动汇率恐惧症”,但针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如何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量的研究依然比较零散。有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帮助我国外贸规避汇率风险的研究虽屡见笔端,但又多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即便运用了计量分析方法,也常常出现诸如样本容量不足,分析方法不够严谨等问题。[7]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2004~2013年20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的经济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各地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实证考察各地区进出口总额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反应方向和反应程度;同时,通过引入时间虚拟变量,实证考察各地区对外贸易额在2010年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之后是否显著增加。

三、实证分析

1.我国对外贸易模型设定

传统的进出口贸易函数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1)式表明,d地区GDP和人均GDP增加有利于增强d地区的出口能力,f地区GDP和人均GDP增加会提高f对d地区产品的进口需求;e表示直接标价法下d地区货币对f地区货币的实际汇率;f地区相对于d地区商品价格pf/pd提高,说明d地区产品比f地区产品更具比较优势,d地区的出口将会增加;实际有效汇率e波动加剧会削弱d地区的出口额。

假设进出口商都是风险厌恶者,汇率剧烈波动将会削弱他们开展对外贸易的意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够有效规避汇率风险,为我国外贸企业提供通关、核销等方面的贸易便利。由此本文提出两个关键假设:一是各地区实际有效汇率波动越大,对进出口额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二是自从2010年6月20个地区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来,各地区进出口额显著提高。

由于我国经济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特征,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进出口能力普遍较高。较早的对外开放政策和地缘优势也使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较之中西部地区更为发达。因此,我们将区域虚拟变量引入我国对外贸易模型当中。

根据上文对各变量的分析和假设,本文把我国对外贸易模型设定为如下(3)式:

2.构建地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2008年和2009年我国20个试点地区的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高达94.63%和95.18%,本文以这20个试点地区为样本,研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的汇率风险规避效应和贸易促进效应,能充分反映该项政策对我国外贸的整体效果。

学者们一致认为,科学、准确地测度一种货币的有效汇率,是进行汇率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工作的基础。[8]名义有效汇率没有反映物价因素,考察其经济影响的意义大打折扣,且名义汇率在解释国际贸易相关问题时往往具有不稳健性。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各地区宏观经济所造成的冲击往往具有非对称性。本文沿用赫希(Hirsch)和海金斯(Higgins)提出的以主要贸易伙伴货币为一揽子货币的方法构建试点地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9]为了减少数据搜集和整理工作,同时又不失代表性,我们将各地区对外贸易伙伴按所占份额从大到小的筛选原则,选取前15大贸易伙伴作为计算各地区人民币REERI的货币篮子。

本文的样本区间之所以选取在2004年之后,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选取2004年之后的经济数据可以避免因中国入世可能造成的结构性影响;二是,计算地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需要。理论上,要构建一个地区货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基期应选择在该地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那一年,但现实经济生活中完全意义上的国际收支平衡几乎不可能。[10]通常认为,当一个地区的贸易差额占GDP的5%以内时,该地区国际收支就可视作基本平衡。[11]1999~2004年期间,我国贸易差额占GDP的比重维持在2%~3%之间,因此,选择以2004年作为计算各地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基期具有合理性。人民币REERI的计算公式为:

式(4)中,ERREIit表示t时期地区i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ERREIi0表示基期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上文已经指出ERREIi2004取值为100;Ejt和Ej0分别表示t期和基期以贸易伙伴j货币表示的人民币价格。REERI数额变大,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分别表示t期和基期地区i和地区j的CPI指数之比为贸易权重。据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各地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3.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和相关检验

本文各变量的数据来源说明如下:(1)各地区的进出口总值、GDP、人均GDP、CPI数据来源于各地区相应年份的统计年鉴;(2)各地区贸易伙伴的GDP、人均GDP、CPI数据来源于IMF网站WEO数据库;(3)人民币和各贸易伙伴货币对美元汇率来源于IMF网站外汇数据库、维基百科网站和其他投资讯息发布网站;(4)各地区和贸易伙伴的相对价格之比以CPI之比作为代理变量。为了统一不同货币之间的购买力平价,各地区GDP、人均GDP、贸易伙伴GDP、人均GDP为PPP下的经济量。各变量的基本数据特征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各经济变量的样本观测值未出现明显异常值,这表明样本数据初步符合统计质量要求。

样本时间跨度为10年,因此我们需要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避免出现“伪回归”问题。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主要有LLC、IPS、ADF和PP四种方法,原假设均为“数据序列存在单位根”。当不同检验方法得出相悖的结论时,如果样本容量不大,更倾向于采纳IPS和LLC的结论;如果IPS和LLC的检验结论仍然相左时,IPS更适用于较小样本容量、不平衡面板数据及个体间包含异质性的样本类型,而LLC方法则更适用于个体间具有同质性的样本。[12]表2为各变量不同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考虑到本文样本数据的特征,当LLC和IPS检验结论相反时,我们采纳IPS的检验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tradei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而Dtradei则不存在单位根,因此tradei服从1阶单整过程。类似地进行判断,gdpi、gdppcp、rpi、voli服从0阶单整过程,gdpp、gdppci、ei服从1阶单整过程。原始数据服从1阶单整或0阶单整过程只是各变量存在面板协整关系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要作出精确判断,还应进一步进行面板协整检验。在对本文计量模型各变量的Pedroni检验中,panel v-statistic,panel rho-statistic接受组内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而panel pp-statistic和panel ADF-statistic拒绝组内不存在协整关系原假设。kao检验统计量的P值为0.0000,最终接受该面板数据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检验结论。

4.模型估计结果

由于我国各省市进出口影响因素存在较强异质性,因此,不适合建立混同效应回归模型。Breusch andPagan拉格朗日乘子检验统计量为489.19,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使用混同效应的原假设,进一步验证了各地区对外经济异质性明显的客观事实。因此,选择建立个体效应模型。个体效应又可区分为个体固定效应和个体随机效应,为了得到具有优良统计性质的估计量,必须首先确定面板数据的个体效应类型。通过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我们得到检验P值为0.4115,从而确定应该建立个体随机效应模型。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四、对实证结论的进一步解释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虽然试点范围扩大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迅速增加,但是,在我国各地深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这些问题反映出日益增长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当前中国外贸企业处于完全承担外汇风险为代价;另一方面,有些问题甚至直接阻碍了各地区贸易便利化,违背了我国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的初衷,阻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现规避汇率风险的机制作用。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我国对外贸易结算总量的比重仍然很低。试点以来,我国跨境贸易以人民币结算的比重迅速提高,2010年该比重不足7%,2012年超过8%,2013年约为15%,2014年迅速上升至25%左右。全球金融交易服务组织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简称SWIFT)2013年12月3日称,10月人民币已取代欧元,成为世界第二大常用贸易融资货币;在以信用证和托收为工具的贸易融资方面,人民币的市场占有率已由2012年1月的1.89%增至2013年10月的8.66%,成为仅次于美元的最常用贸易货币。2015年1月SWIFT发布数据显示,人民币已经取代加拿大元和澳元成为全球第五大最常用货币。但是,总体而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我国外贸结算总量的比重仍然偏低,在我国支付结算外币系统中,美元所占的比重高达90%以上,稳居绝对主导地位。人民币占全球支付货币市场的份额增长很快,但仍然只占2.17%的份额。

第二,人民币结算进出口结构失衡。虽然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增长迅猛,但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收付状况一直处于不均衡状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集中于进口业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行之初,进口人民币结算额占人民币结算总额的比重高达90.7%,此后这种不平衡状况虽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进口人民币结算占比依然为60%左右。人民币结算在进出口业务中的“跛足”状况使得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进出口商同时面临汇率风险。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背景下,外国出口商更愿意接受人民币,获得人民币升值溢价,而外国进口商不愿意付出人民币;二是,我国当前以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出口结构使我国外贸企业缺乏合同谈判权,只能被动选择对方提出的结算货币;三是,境外人民币存款不足,境外企业获得人民币的成本或难度较大。

第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区域结构失衡。从我国境内分布地区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外贸大省(市)仍然是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主要地区,五省市占据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量的80%左右。云南、新疆、内蒙古、东北三省等边境贸易发达的省份,也存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小额大,大额小”的现象。从境外分布地区看,虽然截止到2012年末,与我国境内发生人民币实际收付业务的境外国家和地区已达206个,覆盖了世界91%的经济体,但是,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境外区域分布上呈现高度不均衡发展特征,人民币结算主要集中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2009年香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占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的53%,2010年该比重为74%,2011~2013年该比重稳居83%的水平。

第四,相关配套措施仍不齐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行之初,由于缺乏相应的出口退税配套政策,商业银行对具体的操作方式不甚了解,不仅使试点企业无法获得出口退税,还额外增加了出口报关成本,导致企业缺乏动力使用人民币结算。各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到位,六部委发布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这也抑制了外贸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积极性。①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和完善有关政策的通知》(银发[2013]168号),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流程,但是,执行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协调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构建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将该指数作为代理变量引入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各地区汇率波动对贸易流量的影响,进而考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作为我国外贸规避汇率风险的机制功能实现程度。实证结果有些出人意料:一方面,各地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显著抑制了对外贸易流量的增长,出于规避汇率波动风险而推行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理应对各地区进出口额有显著促进作用,然而事实却相反。分析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的问题,以此解释上述出人意料的实证结果又具备合理性。在分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人民币汇率长期保持升值趋势、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无法有效发挥机制功能的最重要原因。

企业选择跨境贸易以人民币结算本应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结果,只有符合微观主体经济利益的政策才可能具备坚实基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应该回归到帮助我国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这一政策目标,有鉴于此,我们认为相关部门和企业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努力:(1)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加我国企业在贸易合同谈判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力争将人民币作为贸易合同货币;(2)在当前人民币持续升值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结构失衡的背景下,我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应鼓励出口使用人民币结算,进口维持外币结算;(3)扩大境外人民币业务,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池,同时提供更多的人民币投资产品,以满足境外人民币需求,支付从中国进口的货款;(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推行应该尊重企业的自主选择,地方政府没必要将其作为一项政策任务完成,更不应将其纳入政绩考核体系,而应尊重市场的理性选择;(5)政府应在市场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制度性地推动人民币在更大境外区域履行国际货币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积极追求人民币的国际战略利益。

注 释

①比如,《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人行第1号公告,2011年1月)规定,地方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部门,与省外经贸厅协调,经其批准后,下发到市外经贸局并加盖公章即可。但2011年2月25日,商务部发布《商务部关于外商投资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又要求地方先要上报商务部。虽然这有利于加强审慎监管,却反映出相关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

[1]Hooper,P.and S.W.Kohlhagen.Th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Uncertainty on the Prices and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Tr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78,(4).

[2]李婧.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11,(2).

[3]汪洋.跨境贸易以人民币结算:路径选择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1,(2).

[4]李艳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问题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1,(10).

[5]陈红泉.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意义、问题与对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6]姚鹏,正惠.中国同东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基础及其效益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4).

[7]王盛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探讨[J].发展研究,2010,(7).

[8]陈学彬,王培康,庞燕敏.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开发和应用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9]Fred Hirsch,Ilse Higgins.An Indicator of Effective Exchange Rates[J].Staff Papers-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7,1970,(3).

[10]龙泉,刘红忠.人民币跨境结算回流困境分析[J].商业研究,2013,(7).

[11]巴曙松,吴博,朱元倩.关于实际有效汇率计算方法的比较与评述——兼论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J].管理世界,2007,(5).

[12]谷安平,史代敏.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LLC方法与IPS方法比较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9).

责任编辑:蔡 强

F832.63

A

1005-2674(2015)06-081-07

2015-03-18

定稿日期:2015-05-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JBK1307108);四川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项目(JBK130504)

杨碧琴(1987-),女,福建人,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融资学研究;霍伟东(1970-),男,重庆人,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汇率跨境人民币
怎样认识人民币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