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剩余价值率的估算:1995~2009
——兼论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2015-03-30姬旭辉邱海平

当代经济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生产性

姬旭辉,邱海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中国经济剩余价值率的估算:1995~2009
——兼论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姬旭辉,邱海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剩余价值率不仅反映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而且也反映了国民收入中资本收入与劳动报酬的初次分配状况。运用价值形态和价格形态两种计算方法,来考察中国经济1995~2009年的剩余价值率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根据这两种方法计算的剩余价值率都表现出明显的持续提高的态势,而造成剩余价值率提高的原因主要是工作日的延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超过实际工资的提高速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份额的相对下降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而通过延长工作日方式提高剩余价值率则是不可取的。

剩余价值率;价值;价格;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劳动生产率

一、引 言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它不仅反映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而且反映了工人新创造的价值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和比例。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分配的理论表明,产业资本家是剩余价值的第一个占有者,但不是最后的占有者。通过资本之间的竞争,生产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会转化为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而其中的一部分会转化为非生产部门的收入流。可见,产业资本生产的剩余价值是一切非生产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剩余价值率反映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资本与劳动报酬之间基本的分配关系。

虽然,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中指出,《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8即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主要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但由于我国当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报酬仍采取利润的形式,劳动者的报酬仍采取工资的形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仍然起主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抽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把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应用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①要提高劳动报酬,就必须重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因为,初次分配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民收入最终分配的合理与否。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问题,通过对剩余价值率、劳动生产率、实际工资率等经济指标的考察,来探讨劳动报酬份额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变化情况,并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个方面来分析剩余价值率变化的原因。

二、研究方法

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应用方面,马克思主义学者曾试图运用各种方法计算剩余价值率。然而,对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剩余价值率到底应该采用价格量计算,还是应该采用价值量来计算,学术界并没有达成一致。支持用价格量来计算的代表性学者有Moseley,他认为,应该用经济中可观测到的价格量来计算资本,《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的标题是“货币转化为资本”,这就意味着马克思的资本概念首先是用货币定义的。[2]27~31支持用价值量计算的代表性学者置盐信雄,他认为,用可观测到的价格量计算的剩余价值率即“(增加值—工资)/工资”并不是马克思所定义的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应该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来计算。只有当每一种商品的价格都与其价值保持同一固定比例时,或者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只存在一种消费品的情况下,用价格计算的“(增加值—工资)/工资”才可能与“剩余劳动/必要劳动”相等。[3][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Shaikh则主张将两种计算方法融合在一起,分别采用价格形态和价值形态来计算资本及剩余价值率,从两个角度来看待它们的变化趋势。[5]本文借鉴Shaikh的观点,用两种方法计算剩余价值率并分析剩余价值率的特征及变动趋势。

1.价格形态的剩余价值率

社会经济活动可以分为生产性与非生产性两大类,前者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活动,后者则属于非生产性活动。据此,将投入产出表作如图1所示的划分。②

投入产出表是根据价格编制的,通过调整可以计算出价格量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即:

生产和交易部门一起实现的总价值是TV,不变资本是生产和交易部门的产品投入到生产部门的中间投入部分Mp,可变资本V*是生产部门工人的工资Wp,剩余价值S*是总价值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之差,即生产部门消耗掉的非生产部门的“产品”Mu、交易部门的工资Wt、生产部门和交易部门的利润之和。那么价格量的剩余价值率

2.价值形态的剩余价值率

置盐信雄是第一位提出用价值量计算现实经济生活中剩余价值率的经济学家。根据马克思有关剩余价值率的劳动时间的表述即“剩余劳动/必要劳动”,置盐信雄提出了如下用价值量计算剩余价值率的方法:

其中,T是劳动者每天的劳动时间,Bi表示劳动者每天收到并消费的商品i的数量,ti是生产每单位商品i所需要的直接和间接劳动之和,也就是商品i的单位劳动价值。那么,∑Biti代表劳动者为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即必要劳动,(T-∑Biti)代表剩余劳动。公式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每单位商品i劳动价值的ti,置盐信雄则是利用投入产出表的直接系数,将单位商品的劳动价值表示为直接消耗的劳动时间与间接消耗的劳动时间之和,再运用矩阵运算求出ti。

置盐信雄的计算思想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所继承。Wolff首次构建了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马克思经济学变量的一般方法,Wolff计算剩余价值率的思路与置盐信雄非常相似。[6]Wolff首先利用投入产出表的劳动投入系数与列昂惕夫逆矩阵计算出单位产出的总劳动需求向量(λ=I(I-A)-1),然后利用单位产出的总劳动需求向量将工人的消费、资本家阶级的消费转化为劳动价值量,二者的比率即为剩余价值率。Shaikh修正了置盐信雄对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的划分,同时指出Wolff在计算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时混淆了生产者价格与购买者价格的错误。Shaikh提出的方法是,通过单位产出的劳动需求向量与生产性劳动者的消费向量计算必要劳动时间,即可变资本的价值量。

记(生产性部门)单位产品j的劳动价值量为λj,生产单位产出j所需的劳动时间为Lj,Aij是生产单位产品j所需要投入产品i的数量,Xj是j产品的总产出。那么单位产品的劳动价值量满足:λj=Lj+∑iλi·Aij

用行向量λ和L和矩阵A分别表示劳动价值量、单位产出的劳动时间和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那么上述公式可以写成矩阵运算的形式:

现实的投入产出表是价格表而非实物表,可以获得的是单位价格产出所需劳动时间和直接消耗系数,它们与实物量的关系是分别代表商品i和商品j的生产者价格。Shaikh证明了λ*=L*(I-A*)-1,λ*是价值与生产者价格比率的行向量将价值与价格的比率和生产性工人的消费向量相乘,可以得到再生产工人消费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即可变资本的价值量。生产性工人总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差,是剩余劳动时间,即剩余价值。计算价值形态的剩余价值率的关键在于价值与价格的比率λ*和生产性工人消费的生产者价格向量。

根据公式χ*=L*·(I-A)-1,表1计算了中国各生产性部门产出价值与价格的比率。③农业部门的价值与价格比率远高于其它部门。这与Bangxi Li的研究结论一致,农业产品的价格与其价值相去甚远,农业部门产品与其他部门的交换严重不对等。[8]另外,食品、饮料和烟草业,纺织业,皮革和鞋类生产业,木材业,制造业、资源回收业,建筑业,餐饮住宿业,教育业这8个部门的产出的价值与价格的比率高于平均值,同其他17个部门相比,这些部门产出的价格“低于”同比例的价值量。

将生产性工人的消费品向量与λ*相乘可以得到可变资本的价值量。投入产出表中最终使用栏里只有全社会的消费,并未区分工人消费和资本家消费,需要对生产性工人的消费向量进行估计。④投入产出表是根据生产者价格记录的,λ*是劳动价值与生产者价格的比率,计算可变资本应使λ*与生产性工人消费向量的生产者价格相乘。然而,投入产出表最终使用栏的消费是按最终购买价格记录的,因而,要估计出生产性工人消费篮子的生产者价格向量。

图2第二行是投入产出表最终使用栏的消费,第三行是新构造的生产性工人的消费,设生产部门有k个,交易部门有m-k个。假设工人没有储蓄,那么生产性工人的消费总和(CONWp)i等于其工资Wp。假设不同阶层消费方式同质,有:

那么,将消费栏每个元素(CON)i乘以可得生产性工人的消费向量CONWp,CONWp前 k个元素组成的新向量就是生产性工人消费品的生产者价格向量(CONWp)p,通过V=λ*·(CONWp)p=即可求出可变资本。

生产性工人消费品的生产者价格向量构成可变资本的商品篮子,将其简记为(X1,X2,…,Xk),将构成剩余价值的商品篮子记为(Y1,Y2,…,Yk),将价格量的Xi和Yi分别与λi相乘即可得到价值量λiXi和λiYi。把构成可变资本的商品篮子比例记为Xi/X1=αi,构成剩余价值的商品篮子比例记为Yi/Y1=βi,那么,价格形态的剩余价值为:

价值形态的剩余价值率为:

如果构成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商品篮子比例相同,即αi=βi,那么价格形态的剩余价值率和价值形态的剩余价值率相等,都可简化为Y1/X1。由此可见,剩余价值率的价格形态和价值形态的差异来自于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商品篮子构成的差别。

根据上述方法能够估计出可变资本的商品篮子,由于剩余价值的组成比较复杂,而且有一部分剩余价值被转移到其他部门,因而很难准确估计出构成剩余价值的商品篮子。剩余价值可以通过生产性工人的总劳动时间减去可变资本的价值间接求出。

三、中国经济剩余价值率的估算:1995~2009

表2和表3列出了中国经济价值形态和价格形态的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不论从价格形态还是价值形态来看,在1995~2009年间都有了显著提高,根据价值计算的剩余价值率,从1995年的0.94上升到了2009年的1.74,提高了1.9倍;根据价格计算的剩余价值率,除了在1995~1996年、2003~2004年、2007~2008年三个区间经历3次微弱的下降外基本保持上升,总趋势从1995年的1.44增加到2009年的2.35,提高了1.6倍。

从表2、表3可以看出,价格形态的剩余价值率和价值形态的剩余价值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具体而言,价格形态和价值形态的剩余价值率在1995~2009年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是3.5%和4.5%。根据图3折线图的走势,剩余价值率的变化率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价格形态的剩余价值率增长率和价值形态的剩余价值率的年均变化率在1995~2003年间分别是4.0%和4.2%;在2003~2004年间分别是-0.2%和1.1%;在2004~2007年间分别是5.1%和8.8%;在2007~2009年间分别是1.4%和1.3%。

马克思将剩余价值生产分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种基本形式,与此相应,剩余价值率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工作日的长度、实际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剩余价值率可能通过延长工作日、降低实际工资或提高劳动生产率,或者通过三者的结合来加以提高。[9]从工作日的长度来看,生产性部门的劳动者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从1995年的6.5小时提高的2009年的7.8小时(图4,纵轴单位是小时)⑤,其中,1996~1998年间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有所下降,1999年之后工作日长度连续十年大幅增加。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来看,工作日长度的增加是剩余价值率提高的一个因素。

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来看,剩余价值率受到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工资的影响。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和是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剩余价值率体现了新增价值的构成情况。剩余价值率提高意味着新创造价值中可变资本占比减少,生产性工人工资的增长率低于新创造价值的增长率,也就是劳动生产率。新创造的价值(记其价格量为VA*)与以西方主流经济学为基础建立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GDP含义相似。笔者认为,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GDP,由于在其核算中不加区分地把非生产性的经济活动或者价值的转移都记录在内,因而并不能体现经济体实际的产出水平。同样地,用GDP与所有部门劳动时间的比率衡量劳动生产率,同样混淆了生产性活动与非生产性活动,因而也不能用来衡量一个经济体创造新价值的生产率水平。劳动生产率应该用生产性部门新创造价值VA*与生产性部门劳动者的劳动时间(Hp)的比率来衡量。

分别用GDP平减指数(PGDP)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PCPI)除新增价值VA*和生产性部门工人的工资,可以得到新增价值的实际量和实际工资。二者分别除以生产性部门工人的劳动时间Hp,可得劳动生产率y和实际工资率wp。将剩余价值率分解如下:

剩余价值率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性工人实际工资率的相对水平,当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快于实际工资率的增长速度时,剩余价值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工资率的计算结果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工资率在1995~2009年间都呈上升趋势。劳动生产率从每小时创造6.9元的实际价值量提高到21.2元,提高了2.1倍;实际工资率虽然一直在提高,自1995年的每小时2.8元增长到2009年的每小时7.2元,但总体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生产率。2002年是一个分界点,2002年以前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0.66元/小时,在2002~2009年间,平均每年提高1.38元/小时;实际工资的增长速度在2002年以前每年提高0.16元/小时,2002年以后每年提高0.46元/小时。从相邻两个年份的增长率来看,除了2003~2004年间、2007~2008年间实际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之外,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都大于实际工资的增长率,这也就导致了剩余价值率除了上述两个年份之外都处于上升趋势。

剩余价值率的分解式中的另一个因子是GDP平减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比率,这个比率在1995~1999年间提高了13%,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提高幅度小于GDP平减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相对较慢的提高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人购买消费品付出的货币量,降低了再生产工人的可变资本的提高速度,从而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劳动者消费模式的变化也能对剩余价值率产生影响。表4列出了1995年和2009年劳动者消费篮子中占比最高和变化最显著的几个部门的情况,邮电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服务业这三个部门在劳动者消费篮子中的份额增加最显著。构成劳动者消费篮子的最大份额的“农林牧渔业”和“食品、饮料和烟草业”这两个部门产品的价值与价格的比率,2009年显著低于1995年,也就是说,用同样的价格量能购买到包含更多价值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同价值可变资本的货币价格量,对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有一定正向影响。

四、总 结

不论是从价值形态还是从价格形态计算,中国经济的剩余价值率在1995~2009年间都表现出明显地持续提高的态势。分析剩余价值率的提高需从两个方面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来考察: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来看,在1995~2009年间我国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平均工作日长度增加了20.2%;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来看,劳动生产率在1995~2009年间提高迅速。虽然实际工资也有所提高,但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远远超过了实际工资。另外,剩余价值率的变化还受到消费者价格指数提高速度慢于GDP平减指数、劳动者消费模式的改变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剩余价值率代表了全社会新创造价值中资本所得与劳动报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反映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份额的持续下降。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我们同样要从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及剩余价值率提高的原因来看待剩余价值率提高所反映的经济现实。中国1995~2009年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份额的下降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对于造成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份额下降。这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必然性。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导致全社会创造出的新价值量越来越多,为了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必须要把大量的价值量用于再投资和积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报酬份额的提高。另一方面,工作日的不断延长(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导致的剩余价值率的提高。但这却属于不合理成分。我国劳动法明文限制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但实际上近年来劳动者的加班情况在许多部门已成常态,通过延长工作日来提高剩余价值率,从而提高资本所得并降低劳动报酬份额的方式,不仅违背了马克思提出的通过自主的、自觉的劳动实现人的自由的原则,而且也不能有效推动劳动生产力的发展。

注 释

①见观察者网,http://www.guancha.cn/politics/2013_11_15_186020.sht.

②赵峰、姬旭辉等对Shaikh,A.M.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国民经济账户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构建了从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框架,具体方法请参考其文章的第二部分和Shaikh,A.M.(1994)第3章。参见赵峰、姬旭辉,冯志轩.国民收入核算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8);Shaikh,A.,A.Tonak. Measuring the Wealth of Nations: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National Account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③WIOD提供的投入产出表中间流量以美元记录,这里计算的λ*是单位美元产出的劳动价值与美元价格的比率,以不同种类货币计算并不影响比率的结果。

④Wolff(1975)通过使工人的消费总和等于工资总和,将投入产出表的消费划分为工人消费和资本家消费,这里暗含了工人没有储蓄、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篮子相同、劳动力的价值等于劳动者购买的消费品的劳动价值的假设。参见Wolff,Edward N.The Rate of Surplus Value in Puerto Rico[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5,83,(5):935-950.

⑤将每年生产部门的工作总小时数除以生产部门的工人数,再除以每年的工作天数得到每个劳动者的工作日长度。自1995年开始,国务院规定开始实行双休日工作制,全年法定假日为104天,1999年开始国务院规定法定公休日和节假日延长至114天,因此1995~1998年间、1999~2009年间每年工作天数分别按261天和251天计算。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Moseley,Fred.The Falling Rate of Profit in the Postwar United States economy[M].London:Macmillan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1991.

[3]置塩信雄.剰余価値率の测定[C]//日本一桥大学経済研究所.経済研究:第10卷,1959.

[4]Nobuo Okishio,Takeshi Nakatani.A Measurement of the Rate of Surplus Value in Japan:The 1980 Case[J].Kobe University E-conomic Review,1985,(31):1-14.

[5]Shaikh,A.,Tonak,A.Measuring the Wealth of Nations: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National Account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6]Wolff,Edward N.Unproductive Labor and the Rate of Surplus Value in the United States:1947-1967[J].Research in Political Economy,1977,(1):87-115.

[7]Shaikh,Anwar.Ricardo,Marx,Sraffa:The Langston Memorial Volume[M].London:Verso,1984:43-84.

[8]LI,Bangxi.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ructural Problems in China’s Economy[J].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2014,(2):139-150.

[9]保罗·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95.

责任编辑:黎贵才

F014.392

A

1005-2674(2015)06-013-08

2015-04-02

定稿日期:2015-05-20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4XNH044)

姬旭辉(1988-),男,河南平顶山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经验研究;邱海平(1962-),男,湖北云梦人,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生产性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