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三个自信”转化为“三种力”

2015-03-30江国志

党政干部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三个自信定力引力

○ 江国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是党团结率领人民经过90多年坚持不懈地追求、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使命,是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三个自信”的最新实践。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常态、新要求下,着力把“三个自信”转化为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定力、引力和创造力,是不断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新要求。

一、着力把“三个自信”转化为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定力

定力是坚定“三个自信”最本质的要求。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如果不始终坚定“三个自信”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局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时代命题和战略抉择,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败。把“三个自信”转化为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定力,就是排除一切干扰和阻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

一是要真信。目前,不少党员领导干部对“三个自信”的认知还停留在文件上,停留在讲话中,停留在囫囵吞枣的文章里,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对“三个自信”没有真信,就不可能坚定地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因为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是“三个自信”具体的时代指针。做不到真信的关键是对“三个自信”没有独立地思考和消化,也就是没有通过独立思考把“三个自信”融入到自己的骨子里、血液里、灵魂里。有人说当今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石油,不是水,也不是人才,而是人的独立思考。因此,要做到真信,就要切实提高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地把“三个自信”的来龙去脉、主要内涵、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等逐一思考清楚,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只有独立而清醒,才能坚定而自信。

二是要真践。清醒不易,践行更难,且行且清醒。如果说清醒地认知“三个自信”不容易,那么在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实践中践行“三个自信”就更不容易。我们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很高,认知能力也很强,对“三个自信”也能正确理解,但践行“三个自信”的能力和水平并不高。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中并不鲜见,不愿践行、不会践行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邓小平早就说过:“不干,一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如果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实践,说自己如何坚定“三个自信”,谁也不会相信你。要做到真践,重要的是要有干事创业的主见,有主见才会有定力。事实证明,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持具体工作的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主见,就会有动摇,就会有争论,就会有折腾,轻则影响工作进展,重则造成重大失误和损失。

三是要真斗。要增强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定力,就要同怀疑、否定、攻击“三个自信”的言行作积极斗争。正义不压倒邪恶,正义就得不到弘扬;坚定推不倒怀疑、否定和攻击,坚定必然会被撼动。国内外不希望甚至破坏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力量不小,怀疑、阻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大有人在。敢于和善于同不坚定或破坏“三个自信”的言行作斗争,尤其要把怀疑、反对或破坏坚定的力量消除在萌芽状态,不能让其形成势和场,一旦形成气候,损害极大,纠正颇难。所以,要在敢于斗争中尽早地削弱敌对力量,要在善于斗争中尽早地变消极因素为支持坚定的力量。

二、着力把“三个自信”转化为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引力

引力是“三个自信”与生俱有的根本属性。“三个自信”所包含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世人瞩目,其解决人类发展难题的科学性、优越性、有效性越来越让世界认同。但“三个自信”的引力不会自动转化为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引力。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将“三个自信”转化为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引力的责任。

一是要执着向往。执着向往不是今天一个向往,明天又一个向往,它是确定一个明确向往后就不再动摇。这种执着的向往能激发心灵深处的内生引力,并且这种引力是能动的、持久的。美国著名作家凯瑟琳所著的《妈妈银行里的存款》中“银行存款”的引领作用,就充分说明执着向往的巨大引力。所以,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对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宣传教育、工作谋划、目标制定、有效实践和阶段成果等,使广大干部群众对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充满向往,进而自觉地参与到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中来。

二是要扩大民主。“三个自信”是民主的结果,也需要在民主实践中坚定。不少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善于民主,或者民主不够,亦或选择性民主,久而久之,凝聚力、引领力越来越低。很多群体性事件之所以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但民主的渠道不畅、群众意愿表达受阻是重要原因之一。许多群体事件本身并不大,与聚集参与的绝大多数人无关,最终却酿成损害严重的重大事件,有的还被敌对势力所利用,实际上多数人都是借机发泄不满,助推了事件的升级。正所谓民主的引力无穷大,不民主的损害力更惊人。所以,领导干部要在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中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干部群众在民主中加深对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理解,增强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信心。

三是要为民谋利。坚定“三个自信”的全部意义就是不断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不断为人民谋取更多利益。正因如此,全国人民才始终聚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共同奋斗。在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过程中,领导干部要把为民谋利放在首位,干任何工作,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更不能与民争利。需要特别重视的是,不仅要为民谋物质利益,更要为民谋精神利益,切实把维护群众精神利益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当前和今后群众的许多需求并不再是金钱和物质所能解决的,更多的是需要精神利益解决,比如尊重和尊严的需求问题。

四是要善于担当。担当是自信的应有之意,坚定“三个自信”必然要求敢于担当。一名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其凝聚力、号召力和所在集体的战斗力都会更强大。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会遇到很多问题、困难和挑战,只有领导干部敢于担艰、担难、担险、担苦,群众才会紧紧跟随,共同奋进。需要强调的是,领导干部不仅要敢于担当,更要善于担当,有智慧的担当,感召力会更大。

三、着力把“三个自信”转化为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创造力

“三个自信”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程中不断创造、创新的结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就是在“三个自信”中党和人民迸发出了卓越的创新创造力。当前,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依法治国面临诸多考验,许多领域许多问题都有待突破。要扎实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必须在坚定“三个自信”中创造性地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

一是要鼓励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创新和创造,梦想本身就是创新创造的重要源泉,梦想中有智慧,梦想中有动力,梦想中有创新创造的真经。领导干部要鼓励本单位本部门的同志有追求、敢追求,并且主动为他们实现追求出主意、想办法、创造条件,特别是当他们的追求与现在的工作不一致甚至有矛盾时,只要有助于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大局,哪怕他们要跳槽,都要积极支持,这是检验领导干部胸怀和真支持还是假支持创新创造的试金石。有一些领导干部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或多或少的本位主义思想,实际上限制了创新创造。只有每个人努力为梦想而奋斗,才能更好地发掘他们的创新创造潜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才能创造性地推进,中国梦才能在创新创造中得以实现。

二是要善用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是千千万万人的事业,需要共同参与创造。领导干部要大胆用人,尤其要善用疑人,甚至用反对者,使各路人才都能施展创新创造的才华。使用与我们志趣、思路一致的人,与我们一道创新创造,我们都能做到。但使用可疑的人、与我们意见不相同的人、反对我们的人,与我们一道创新创造,则很难做到。但历史证明,惊人的创新创造往往不在同一战壕的战友身上,更容易产生在不同意见者甚至是反对者身上。这就需要我们有肚量、有胆量、有方法。敢于和善于发挥各种人的积极作用会产生裂变式的创新创造活力。有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树立权威,一言堂,一支笔,一手遮天。殊不知,权威是有了,单位却一潭死水了,所属人员话都不想多说,哪来的活思想,创新创造从何谈起。还有一些领导总认为自己比谁都高明,形式上组织各种收集群众创新创造的意见,但最终都得按他的意见办。这种环境怎么创新,何以创造。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创新创造,千万不要忘记“真经在民间”的道理。

三是要大胆容错。失败是成功之母。容许失败应该是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特别是对创新创造这类从没有经验教训的事情更应容错。但长期以来,我们对此做得并不好,有些方面做得很不好。所以,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敢于放手,不怕出错,重要的是要研究制定容错纠错的有效机制,让人不怕出错,又能很好纠错,把犯错纠错转化成创新创造的正能量。卫星上天、原子弹爆炸、嫦娥奔月、蛟龙捉鳖和亿万次计算机等,都是在容错纠错中创新创造的结果。容错可以营造轻松活泼的环境。在轻松的环境里,人的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创新创造的活力更易迸发。

(作者系湖北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副巡视员)

(责任编辑 楚 朴)

猜你喜欢

三个自信定力引力
涵养宠辱不惊的定力
基建的“定力”与“发力”
行政行为公定力研究之学术梳理
引力
感受引力
对“三个自信”的认识
从“三个自信”看“四个全面”
A dew drop
增强政治定力 担当发展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