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应对
2015-03-30马玲玲
○ 陈 华 马玲玲 周 斌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和金融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客户在线提供具有创新精神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由于其具有支付便捷、参与广泛、透明度高、信用数据丰富等优势,已经开始对传统的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影响。近年来,以在线支付、大数据、云计算和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第三方支付、阿里贷、P2P、线上融资、网络保险、移动支付等新名词层出不穷,它们给传统金融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来势汹汹,商业银行必须主动适应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融合,加快转型步伐,创新业务和服务模式,与互联网金融实现双赢。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业务领域
目前互联网金融已基本形成三大业务领域,即在线支付、线上融资和网络理财。
在线支付主要以第三方支付为主,其实质是一种信用中介服务,通过在买卖双方之间设立一个中间过渡账户,实现汇款资金可控性停顿,如支付宝、财付通等,这是对互联网金融的新布局。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止2013年2月初,已有200余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牌照。根据易观智库 Enfodesk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2013年3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企业互联网收单交易额规模达到150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6%,这使得银行逐渐从支付结算的前线倒退到了第三方清算的后台,而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新兴的综合金融平台,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由于小额贷款的成本较大,回报率不高,且操作过程繁琐,一直以来银行对于这方面的业务很不重视,因此在传统的贷款模式中小额贷款存在着空白。而线上融资作为基于电商平台和电子商务信用的新兴融资渠道,在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下,通过运用云计算,深度挖掘客户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累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映射为客户的信用评价,向通常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群体发放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贷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阿里巴巴金融,其推出的阿里小微贷支付宝信用支付以及新兴的P2P贷款融资平台,为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小微企业提供可持续性的小额贷款,金融从数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不断日新月异,网络理财投资功能越发显著。以支付宝的余额宝为例,它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不限投资金额,不限投资期限,哪怕1块钱都可以随时转入账户,随时购买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这就规避了目前理财产品动辄十几万或者几十万的进入门槛,而且由于其门槛低、风险小、收益高,可随时提取变现消费,因此吸引了众多没有足够经济能力与理财经验的投资者参与到金融交易中。而以人人贷、拍拍贷、宜信为代表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网络借贷平均年收益率10%-20%,最高可达30%,极具诱惑力,而且投资门槛低,实现了小额资金投资理财欲望与小额借款者融资困境的直接匹配,成为互联网直接融资模式的雏形。
(二)互联网金融的比较优势
1.交易信息相对对称。传统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获得投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息成本较高,收益与成本不匹配。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人们可以利用“云计算”原理,将不对称、金字塔型的信息扁平化,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通过将大量的信息集合到一起,利用搜索引擎的筛选分类功能,提高信息检索和产生结果的速度。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搜集信息,能够较全面了解一个企业或个人的财力和信用情况,降低信息不对称。同时由于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扩展了信息传播途径,一旦对方发生违约,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通过公开违约和降低评级信息等方式,增加其违约成本。
3.支付方式便利。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模式已有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等多种模式。支付方式以各大银行的开户存款为基础,通过移动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所构成的移动支付手段实现在线付款下单,真正实现了支付交易的全过程电子化。而网上支付也由传统的支付网关模式到卡通模式再到快捷支付模式,商家和客户之间的支付由第三方来完成,方便、快捷,成本更低。
4.资源配置去中介化。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方式。供求双方的资金信息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发布,不再需要通过银行或交易所等中介机构,便能寻找到合适的交易对象。因为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方便地查阅到交易对手的交易记录及信用等级等相关信息,找到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与风险分散工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分析数据,全面、深入掌握对手信息,实现完全公平合理的交易,使得交易过程完全透明化,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去中介化作用明显。
5.交易成本大大降低。银行直接融资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很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银行与客户签约成本、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成本、贷后风险管理成本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方运行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联系和沟通,并可以实现多对一或者一对多、多对多的同时交易,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价以及风险管理也主要通过数据分析来完成,交易双方在信息收集成本、借贷双方信用等级评价成本、双边签约成本以及贷后风险管理成本等极小。
6.风险定价简单。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现在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被大大淡化了,很多都已经被互联网及其相关的软件技术所替代;市场参与者更加大众化,互联网金融市场交易下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更加普惠于普通老百姓。不管是企业家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金融交易,这种更为民主化而不是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模式,将风险定价等各种复杂交易大大简单化,更易于操作。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一)对商业银行盈利方式的挑战
利差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而互联网金融在第三方支付和社交网络信贷方面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直接对商业银行的收入优势造成威胁。支付宝的升级版——余额宝门槛低、赎回快、风险收益稳定,而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与货币基金收益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使得人们更愿意将闲置的零钱放在余额宝里理财;同时,支付宝、快钱等推出“信用支付”业务,分流了银行信用客户;以宜信、人人贷为代表的P2P网络借贷也正在与银行分割中小微企业及个人的借贷领域。另外,第三方支付极大地威胁着基于银行支付功能而衍生的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阿里巴巴全面渐次布局金融领域,涵盖支付、小贷、担保以及保险,并代售基金、保险等传统银行领地。宜信则从网贷中介,经历了第三方理财再到财富管理的发展之路,至今已获得保险和基金代销牌照,服务内容涉及到保险、股权投资、信托等领域。
(二)对商业银行融资功能的挑战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全球首家互联网人人贷(P2P)公司—Zopa于2005年3月诞生。这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建立的融资平台,作为贷款者可以在Zopa网站上列出可以提供资金的金额、利率和计划出借时间;而作为借款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自由寻找自己需要的金额和合适的利率。同时,在这一平台上还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组合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融资的效率。目前我国已经有拍拍贷、阿里小贷等多家互联网公司介入人人贷互联网融资平台领域,且业务规模增长迅速。这种融资方式成本低、流程便利、信息相对对称,不需要通过银行就能轻松满足融资需求,深受草根阶层的拥护,已经对传统商业银行一手揽储、一手放贷的传统融资业务经营模式形成冲击。
(三)对商业银行支付中介的挑战
互联网在线支付是基于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通讯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传输的货币价值的结算方式。在线支付模式进一步加速了金融脱媒,这颠覆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商业银行是主要支付中介的地位。目前,例如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能为客户提供收付款、机票与火车票代购、水、电、煤气等代缴、自动分账、转账汇款、代理保险和基金、代购彩票等各项结算和支付服务,与商业银行传统支付业务形成有力竞争。
此外,云南银行业不断加大薄弱环节的金融投入力度,涉农和小微贷款增长显著,截至今年9月末,云南省剔除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4900.22亿元,同比增长10.20%,超过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38个百分点。近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助力云南省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是云南金融业的一大要务。银行业加大投入金融精准扶贫力度,贷款保持稳定增长。截至9月末,云南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854.68亿元,比年初新增189.25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4.94%。同时,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科技贷款均明显提升。
随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发行量不断扩大,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由2010年的10858亿元升至2012年的38412亿元,其中,第三方支付所占据的份额达到近8成。按此发展趋势,未来几年,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金额将迎来爆炸性增长,其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挑战将进一步加剧。
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关系定位:合作多赢
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二者是竞争合作关系,合作多赢。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带来了冲击,但是想要彻底颠覆金融业还为时尚早。互联网金融应找准自身的定位,加强与银行交流合作,优势互补。
(一)互联网金融无法替代商业银行的原因分析
1.互联网金融本身存在问题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网络技术安全存在很大漏洞。据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有84.8%的网民遇到过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总数达4.56亿人次,包括个人资料泄露、网购支付不安全等。在这些网民中,遭受不同形式损失的占77.7%,产生经济损失的占7.7%。其次,互联网金融的金融业务风险意识不强[1]。由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不能确定小型企业的融资是否真正是企业需求,无法求证企业的可靠性,不能有效保护投资者规避风险。最后,互联网金融缺乏相关配套的政策和法律,处于无监管机构监管的“真空”状态,因此金融环境较为复杂混乱。
2.商业银行的优势
首先,只要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控制通胀的职能继续存在,银行体系作为调节市场经济、传导宏观政策的主渠道功能就不会变更。其次,商业银行资金雄厚、认知和诚信度高,拥有在结算、清算、信贷等领域完善的信息基础构架以及覆盖全国范围的庞大物理网点,能够帮助其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机构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冲击。最后,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严格管制和市场进入的限制,减少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从根本上说,互联网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致命冲击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于法律许可,即能否获取银行牌照。事实上,因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具有沉淀资金、信用卡套现、洗钱、欺诈、冲击实体货币等风险,行业内加强对其监管的呼声很高。
(二)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竞争合作之路
1.两者融合有利于突破瓶颈
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分析偏重于交易环节,额度偏重于微贷。通过交易信息判断贷款企业信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实时监控,实时处理,避免出现更大的贷款损失。但是,随着企业成长,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单靠网络小贷则难以满足其需求;只靠积累的信用和交易记录分析,而忽略对产品以及市场前景、行业风险的评估,易造成风险估计不足;很多小微企业是上下游关系,风险具有传染性。对于资本短缺、盈利渐薄的互联网金融而言,是否有能力提升安全和稳定性有待关注。因此,如果互联网金融单靠电商单兵突进,将难以突破瓶颈的制约。
2.两者融合有利于提高信誉水平
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的合作、博弈、创新,正打造出一个全新的金融生态链。相对于业务和技术的融合,互联网金融最难解决的是信誉的融合。银行代表着成熟的运营模式和强大信誉,许多客户正是鉴于银行的信誉,才青睐与之合作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如果互联网金融与客户之间出现交易纠纷或者偿付风险,与之合作的银行必定受到牵连。“亿佰购物”的关闭原本是行业正常的业态演变,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自然结果,但是却因与银行合作、涉及到银行信誉而变得复杂、难以厘清。方兴未艾的互联网金融必将经历一个业态变迁,才能最终形成一批实力强、有核心商业模式的平台,但其间的淘汰过程中,交融合作也意味着风险的交汇,银行应做好风险评估和预案。
3.两者融合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
由于互联网金融本身的局限性,其加速发展受到软性制约,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涉足的领域更多的是传统银行的补充。比如,P2P涉及的个人之间的借贷,阿里小贷涉及的小微企业贷款,这些正好都是银行没有或者很少涉及的短板。商业银行有完善的内控机制,信贷资源充足,而互联网金融有数据积累和挖掘方面的优势,二者合作,能使商业银行有更多的渠道去开展贷前调查以及监控资金流向,更好地控制风险,从而普惠广大人民和小微企业。同时,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深度整合互联网技术与银行的核心业务,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提高业务水平;互联网金融可以依靠商业银行创造金融新业务,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四、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对策建议
(一)以客户为中心,重塑业务流程
互联网金融思维的快捷、高效,正逐渐改变人们的消费、支付及生活习惯。商业银行应注重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建立客户体验指数,不断满足客户的个性化、专业化需求,真正实现从以银行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在再造业务流程方面,首先应将目标客户定位由大型企业逐渐下沉至小微企业;其次应简化业务操作方式、减少银行卡申请、贷款申请等审批环节,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最后应打破传统银行部门局限,充分整合客户多账户、多币种、多投资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投资偏好,从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优质金融服务。
(二)创新金融产品,构建新的价值网络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异军突起,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提供了更加简便和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介质单一化、功能多元化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利用互联网技术,商业银行应重新审视金融产品的设计理念,将“关注用户体验”、“致力界面友好”等利民理念创新融合进金融产品中。而且,为了有效应对如何在为客户提供更方便服务的同时获取相应的收益,商业银行必须构建新的价值网络,以重塑与目标客户及关联机构的关系,培育新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一方面可以成立新的组织实体,如建设银行成立电商平台——善融商务;另一方面可以与其他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如招商银行与HTC(中国)联合发布“招商银行手机钱包”,通过采用NFC近场支付技术推动移动支付领域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数据的挖掘和积累,提高技术水平
首先,商业银行应有管理性地放开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与海关、工商、税务等部门共享和互换数据,完善自身数据库;还需与互联网金融的数据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数据优势,做好数据搜集和积累,通过数据挖掘发现具有高附加值和低风险的增值业务。其次,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分层次的客户数据搜集、积累和运用机制,不断适应并创造客户需求,增加客户黏合度,拉近银行与客户的业务关系,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最后,商业银行需加强科学技术投入,在银行内部采用数据整合技术,并建立一个市场的细分系统和客户的人性化管理系统,实现金融互联网化。
(四)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实现双赢
商业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可以共享商户资源、客户信息和跨界人才,还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创造共赢的局面。对商业银行来说,借助互联网企业积累的海量交易数据库,发挥自身的风险管理优势,可以打造在线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在线融资服务,有效发掘新客户群,降低零售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和收益。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可以拓展自身业务,创造新的业务,增加利润来源的渠道。并且,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适应了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了二者在市场经济当中的优势,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2]。
(五)维护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互联网和金融业务的结合,在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创造了契机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新的风险点。政策层面,银行涉足互联网金融应遵循的行业规则和监管标准目前尚不成熟,监管体系尚在建立过程中,可能会对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操作层面,当前银行与新金融势力的合作模式下,合作方的信用状况、客户资源、管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合作的质量,尤其是银行基于合作所投放信贷的质量。上述两个层面所暴露出来的风险,要求银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稳步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在创新的同时建立起风险隔离机制和应对机制。
[1]谢平.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张三元.两种生产理论的当代阐释[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