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伤CT 复查前后肝脏密度变化分析

2015-03-30安力龙葛会莲王琴张丽珍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胰腺胰腺炎肝脏

安力龙 葛会莲 王琴 张丽珍

(1 安国市医院影像科 河北 安国 071200;2 曲阳县第二医院内科 河北 曲阳 073100;3 定州市人民医院 河北 定州 073000)

急性胰腺炎主要由创伤、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胰腺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以及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急性胰腺炎往往伴随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而肝脏损伤是急性胰腺炎导致的最常见胰外器官并发症。由于肝脏不同功能、状态下CT 值变化差异较大,为此,本文主要探讨急性胰腺炎导致肝脏损伤时其CT 值和密度变化差异,以为临床检查评估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1]。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如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12 年6 月2014 年6 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伤患者150 例,男75 例,女75 例,年龄30 ~65 岁,平均年龄(47.3 ±1.6)岁,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胰腺炎各50 例。

纳入标准:①患者结合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经全身检体、全腹CT等影像学检查和血生化检查,并经对症治疗后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伤;②患者符合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伤常规治疗适应症,并经治疗后缓解;③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和目的,符合知情同意原则,愿意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慢性肝炎、肝脓肿、肝癌等肝脏和胰腺疾病;②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障碍、脑血管疾病异常等内外科基础疾病,基础条件较差。

1.2 方法

所有研究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1.3 分级标准分为轻度胰腺炎、中度胰腺炎和重度胰腺炎,各50 例,分别由我院消化内科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和重症护理,所有患者入院治疗2 周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急性胰腺炎和肝损伤症状缓解。本研究分别于患者入院治疗时和治疗后2周痊愈时行CT 检查,比较二者肝密度变化。

本研究采用"飞炫CT 机"(Philip MX 16 - slice),层厚5mm,层距5mm,特殊病例可调制2mm,扫描范围包括膈顶至肾下极以下水平,CT 图像观察窗位300 ~350HU。选择肝脏最大层面,避开血管、胆管等结构进行肝脏CT 值测量,选取直径2cm 并有代表性的的三个区域分别测量其CT 值,求三者CT 平均值即为该患者CT 参考值。同一患者复查时CT 值检查平面与入院时检查平面最好保持一致。正常人群肝脏CT 值约为50Hu,较脾CT 值高约8Hu。故测量时可与同层面脾脏CT 值比较,等于或低于脾脏CT 值即可确认肝脏CT 值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1.3 急性胰腺炎分级标准

本研究根据Balthazar 急性胰腺炎CT 分级标准判断急性胰腺炎炎症范围,并结合胰腺坏死程度计算Balthazar CT 严重指数(CTSI),实现急性胰腺炎分级。炎症程度评分:健康胰腺,0 分;局部或弥漫性胰腺肿大,1分;胰腺周围脂肪内条片状异常信号,2 分;单一或界限不清的浆膜腔积液,3 分;2 个或多个、界限不清的浆膜腔积液,或胰腺周围存在气体,4 分。胰腺坏死程度评分:无坏死,0 分;坏死程度<30%,2 分;坏死程度30% ~50%,4 分;坏死程度>50%,6 分。CTSI 为炎症评分与坏死评分之和:轻度胰腺炎:CTSI 0 ~3 分;中度胰腺炎,CTSI 4 ~6 分;重度胰腺炎,CTSI 7 ~10 分[2]。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 软件,所有数据均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比较,P >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表1 可知,各种损伤程度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伤患者治疗前CT值密度均低于正常水平,经治疗后CT 值密度均显著增高,分别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即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伤患者具有较低的肝脏密度和CT 值,经治疗可升高并恢复正常水平。

表1 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后肝脏密度变化比较

3.讨论

急性胰腺炎发病主要机理是多种因素导致胰腺消化酶自身消化的急性炎症反应,由于血液循环和局部侵袭,不仅导致胰腺自身损伤,同时可造成肝、肺、肾等器官的损伤,甚至伴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肝脏作为急性胰腺炎最早受损的胰外器官,可进一步导致肝功能障碍和衰竭,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对肝功能的及时评价不仅有助于了解肝脏本身功能状态,同时可反映整体治疗效果优劣,为治疗计划的调整提供宝贵的反馈信息。

本研究调查统计结果证实胰腺炎伴随肝损伤可导致肝实质密度减低,且与急性胰腺炎病情和肝损伤程度呈负相关,伴随肝损伤程度的增大,其CT 值和密度越低。伴随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的好转,其水平逐渐增高并趋于正常水平。本结论经科学统计分析证实,因此,针对大多数患者可通过肝CT 检查粗略评估患者预后好坏。

由于急性胰腺炎导致肝损伤后密度降低,故本研究结论的临床应用须同脂肪肝、肝炎等本身表现为CT 值和密度降低的疾病相鉴别,排除上述干扰方能科学有效的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3]。

[1] 赵宇红,胡军,冀一帆.急性胰腺炎继发肝脏损害的多层螺旋CT 表现[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5(4):255 -257.

[2] 陈维亮,雷继晓,李善杰,等.肝脏体积和密度变化对急性胰腺炎肝脏损伤的诊断意义[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6):481 -482.

[3] 安力龙.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伤26 例CT 复查前后肝脏密度变化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9):2185 -2185.

猜你喜欢

胰腺胰腺炎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肝脏里的胆管癌
加州鲈肝脏养护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IL-17A促进肝部分切除后IL-6表达和肝脏再生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