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 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03-30郝磊谷艳梅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肺叶螺旋肺部

郝磊 谷艳梅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0013)

早期中心型肺癌的病理改变部位一般于肺部支气管腔内,肺叶部、肺段的支气管[1]。肺癌早期尚没有出现癌细胞转移,但通常临床经验表明,大部分肺癌获得确诊便已经进入肺癌晚期,因此选择准确的检查手段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可防治病情的恶化发展,以利于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现择取2011.12 -2014.12 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80 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进一步探析多排螺旋CT 检查的诊断价值,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1.12 -2014.12 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80 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包括34 例女性患者,46 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35 -70 岁,平均年龄(52.18 ±5.28)岁。病程时间0.2 -2 年,平均时间(1.02 ±0.45)年。全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胸部憋闷、痰中带血、胸痛、咳痰以及咳嗽等症状。

1.2 方法

选择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的16 排螺旋CT 机,对80 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实施扫描、增强扫描,从胸廓入口逐渐至肺底。扫描参数:机器电压为120 KV;电流控制在90 -200mAs 左右;扫描层厚设定为7 mm;层距设定为7 mm;螺距设定为1.4 mm。首先,对患者实施平扫,然后根据1.9 mmol/kg 体重比,使用高压注射器输注适量的碘海醇,约在4.5 秒左右注射完毕,并对患者肺部实施增强扫描。重建间隔约为5mm;重建薄层约为1。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即为MPR)、容积再现(即为VR)、表面遮盖显示(即为SSD)等重建肺部支气管影像图[2]。观察并切实记录肺部病变的形态、部位等,同时与手术病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然后利用X2检验进行检验。当P 值小于0.5 时,说明试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80 例患者通过CT 检查显示,全部肺叶支气管病变情况,均可确诊为早期中心型肺癌,阳性率达100%。CT 检查与病理学实验结果的基本相符,差异P >0.05 不具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一 本组患者CT 检查与病理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表[n(%)]

3.讨论

早期中心型肺癌通常的病变部位于肺段或者肺叶支气管,肿瘤直径不超过16 mm,并且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为痰中带有血丝、咳痰、咳嗽等[3],同时伴有呼吸不畅通、胸闷气短,也可能出现发热症状。通常肺癌得到病理确诊时已经处于肺癌晚期阶段,大部分肺癌患者不能通过手术切除治疗获得根治。所以,早期肺癌患者及早接受诊断、治疗是防止肺癌病死率进一步升高的重要干预手段。CT 检查能够通过仿真内窥镜成像、多平面重建以及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重建获得患者的支气管腔、双肺的图像,得到准确的临床诊断。本次试验结果证实,通过CT 检查对早期中心型肺癌进行诊断,结果发现全部患者的肺段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均可以观察到,诊断阳性率达100%。对患者肺部肿块的大小、分布,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炎、肺气管腔内及支气管壁的影像学改变情况均可以很大程度的诊断出来,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性不明显。总之,通过多排螺旋CT 检查中心型肺癌的临床诊断率相当高,同时具有无创性,操作便捷,是一种实用价值较高的诊断手段。

[1] 张林,王成伟,方佳,等.螺旋CT 肺血管成像在中心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J].农垦医学,2012,27(2):13 -14.

[2] 张树雄.早期中心型肺癌16 排螺旋CT 的临床诊断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190 -191.

[3] 关闯.16 排螺旋CT 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价值[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2):64 -65.

猜你喜欢

肺叶螺旋肺部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旋风“螺旋丸”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