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语堂:我国早期英语教学的开拓者
——纪念林语堂诞辰120周年

2015-03-29杨仁敬

当代外语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林语堂英文教学法

杨仁敬

(厦门大学,厦门,361005)

林语堂:我国早期英语教学的开拓者
——纪念林语堂诞辰120周年

杨仁敬

(厦门大学,厦门,361005)

林语堂(1895~1976)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散文家、小说家和翻译家,又是优秀的英语教育家、音韵学家、词书编籑家和中文打字机发明家。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毕生努力向中国读者们介绍欧美文化,又向欧美读者们推荐中国文化,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开始重新客观地评价林语堂的得失,肯定了他在文学和翻译学方面的贡献,再版了他的许多中英文作品,并以各种形式对他加以纪念。几年来,全国各地召开了多次林语堂学术研讨会。

今年是林语堂诞辰120周年,我们想借此机会谈谈他对我国早期英语教学的贡献,以纪念这位名闻海内外的学术巨匠。

1.重视英语基本功训练,

大胆采用英汉比较法

林语堂一生曾从事英语教学多年。他热爱这个职业,在工作中锐意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受到当时外语界的关注。1916年至1919年,他在清华任英文教员,边教书,边充实国学知识。1919年7月9日,他与廖翠凤女士结婚,之后便带着她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1年2月他荣获硕士学位。接着,他入读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1923年9月,他荣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受聘北京大学英文系任英文和语言学教授,为本科生开设了基础英文、作文和英语教授法三门课,作为四年级学生的必修课。1926年,他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英文系教授兼教务长,后因支持该校学生运动,撰文批评政府,遭北洋军阀政府通缉,被迫南下福建,到厦门大学任文科主任和国学院秘书(刘炎生1994:243)。

到厦门大学后,林语堂给外文系本科生开设了语音和作文两门课。1927年,林语堂离开厦门大学去武汉,任革命政府外交部英文秘书,9月赴上海专事写作,10月起到蔡元培任院长的国立中央研究院任

从林语堂在北大和厦大任课的情况来看,他非常重视英文基本功训练。他教一年级语音课和作文课,这是大一新生的必修课,又教过四年级的语音、作文和英语教授法三门必修课。按现在的说法,英语基本功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林语堂的语音课包括听说两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英语正确发音、语调和会话。“作文”就是写作和阅读。由此可见,林语堂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十分注重听说读写,这完全符合英语教学规律。诚如北大知名教授李赋宁(1995:33)所说,“听和说的训练应放在初学阶段,而读和写则是提高阶段的主要训练方式。要把英语学好、学通、学精,必须大量阅读有内容、有深度的书刊,还必须落实到笔头”。对中国大学生来说,学习英语从语音入手十分必要,学会英文会话不容忽视,但不能停留在听说方面,要进一步向读写发展,才能学好英语。写作是学好英语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高度重视。林语堂这些想法和做法实际上奠定了后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意义重大。

在英语教学法方面,林语堂打破常规,独辟蹊径,收效很好,深受学生们欢迎(林太乙1994:61)。他在课堂上总是用渊博的知识和生动的讲解吸引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据曾在东吴大学念书的薛光前(1994)回忆,林语堂在组织英文课教学时总是采用与众不同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第一,上课从不点名,但学生极少缺课,其他班的学生也常来旁听,教室里挤得满满的,很有吸引力。第二,他的英文课从来不举行期终考等形式的考试。主要靠上课时对同学的提问和测试计分,十分准确公允。第三,上课时他总是笑逐颜开,笑话连篇,幽默百出。他总用简易英文讲解,采用的教材生动实用,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自由思考。完全不用填鸭式的方法,叫学生死记硬背。

应该指出,林语堂大胆采用了英汉比较教学法,摒弃了当时盛行的西方引进的直接教学法。这种直接教学法强调,在教中国学生学英语时绝对不许用一句汉语。此法在旧中国流行了20多年。一些来华任教的外籍教师都采用此法。此外,不少中国老师采用语法翻译法,也有许多人采用综合教学法。而林语堂从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破除对西方直接教学法的迷信,采用了英汉比较法,开创了我国早期英语教学的新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吸取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

1922年11月,当时的国民政府参照美国的综合体制,正式颁布新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的教学惯例便是从此开始的。英语是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必修课。当时,学校分为国立、省立、私立和教会办的几种。教材品种多,许多学校采用英美原版的英语教材。1928年8月,开明书店推出林语堂编著的《开明第一英文读本》。1929年又出版了林语堂的《开明英文读本》(三册)和《开明英文文法》(上下册)。1930年至1931年出版了《英文文学读本》(共二册)等。

经当时教育部核准,《开明英文读本》作为初中课本,《英文文学读本》作为高中教材,《开明英文文法》则作为大学专用课本。这些教材各类学校使用得很多,影响遍及全国。

林语堂编著的上述课本与一些教会学校照搬的英语课本不同,很快就取代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文模范读本》,风行全国各地。那些读本自称“模范”,实则十分陈旧,只重语法,轻视实践,不实用。林语堂编著的课本很受欢迎。由于《开明英文读本》的成功,林语堂有了“版税大王”之称(林太乙1994:63)。《开明英文文法》从1933年至1943年出了10版。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我国又再版,发行达58000册,有人称它是继英国《纳氏英文文法》后一部最有影响的英文语法教材。

那么,林语堂的《开明英文文法》有什么特色呢?

首先,它吸取了国际学术界对英语文法的最新研究成果,改变旧的语法概念,充分利用林语堂自己语言学造诣高深的优势,提出系统而全面的语言学知识。他广泛借鉴了丹麦文学家、语法家和教育家奥托·叶斯帕森(1860~1943)在《语法哲学》(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1924)中提出的语法理论、意大利批评家和哲学家贝内第托·克罗齐(Bendetto Croce,1866~1952)的表现主义观点、法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弗迪纳里德·布兰诺(Ferdinand Brunot)和汉西·弗雷(Hensi Frei)合著的《思想与语言》(La Pensée et La Langue,1922)里的研究成果,革新了语法的概念。

其次,他始终贯串了英语与汉语比较的原则。面对中国学生,他将新语法理论应用于中国英语教学,把一切语法形式和结构只当作意念的工具。语法是一种表达意念的科学,而不是死板的条条框框或规则的堆砌。不是从外表到含义,而是从含义到外表。所以,教师不能引导中国学生从概念到概念,而是要强调表达,利用他们本国语汉语的优势,接受英语的特点,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让他们明白自己想说什么,并懂得怎么说。

有趣的是直接教学法是反对英汉对比的。叶斯帕森恰恰是直接教学法的倡导者。他在《怎样教外语?》(How to Teach a Foreign Language,1904)中反复提倡在外语教学中采用“直接法”。由此可见,林语堂虽然敬重叶斯帕森,吸取他对语法学的研究成果,但并不盲目地接受他所提倡的一切。林语堂坚持中国学者的立场,从中国学生的特点出发来写书,受到我国广大高校师生的热烈欢迎。这本用新见解来编写的英语文法,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趣的是它也受到了叶斯帕森的肯定。叶氏称赞《开明英文文法》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市河三喜教授则竭力加以推荐,认为它是中国学术界对英语研究的一个莫大的贡献。它对汉语问题的改进也有极大的帮助。

3.独创上下形检字法,专心编著汉英词典

早在去哈佛大学留学以前,林语堂在清华学校任教时,就埋头研究语言学。他发觉人们常用的《康熙字典》部首检字法很不科学,使用不方便,与现代人的需要相去太远。于是他着手研究改革汉语字典索引的方法(林太乙1994:27)。1917年,林语堂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汉字索引制说明》,主张以首笔点画种类定部,得到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和知名学者钱玄同的支持,引起全国学术界的关注。1930年,林语堂又在《清华学报》上发表了论文《分类成语辞书编法》。

在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留学期间,林语堂经常泡在该校最大的威德纳图书馆。他特别喜欢《牛津袖珍字典》,念了再念,几乎背熟了。在这样的努力下,他所写的论文“The Change in Vocabulary in the Critical Essay”(《批评论文中语汇的改变》)获得了导师的好评,导师认为论文可进一步加工为硕士论文。后因半公费津贴突然被清华大学取消,林语堂陷入经济困境。他在哈佛读完一年,向基督教青年会申请去法国为华工教英文,于是,他带着妻子去了法国。他为华工编了一本千字课本,并抽空自学法文和德文。他在德国耶那大学修了三门课,后经哈佛大学批准,1922年2月,获授硕士学位。不久,他到莱比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撰写了题为《古代中国语音学》(“Altehinesiche Lautlehre”)的论文(同上:43),获音韵学博士学位。1923年他学成归国,到北京大学任教。他一面教书,一面继续研究汉字检索问题。同年9月12日,他在《晨报副刊》发表了《国语罗马字拼音与科学方法》。1924年1月他当选北大方言调查会主席,开始把方言的调查和研究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

1923年以来,学术界对《康熙字典》部首检字法不满的人越来越多。各大书店陆续请专家研究新检字法,如商务印书馆请王云五推出四角号码检字法,中华书局也请梁启超、舒新城等人研究新检字法。到了30年代初已出现七八十种新检字法。林语堂仔细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发现自己以汉字母笔用来等于英文字写法的“汉字索制”不够简易明白,便加以改进,提出“汉字号码索引法”,主张首末笔,留在字之外围,不可跟母笔顺序入于中部。当年,他又发明“国音新韵检字”。他对汉字的首笔、末笔、新韵、号码四法作了透彻的研究。1966年迁居台湾后,他又加以修订,成了“上下形检字法”,应用于《当代汉英字典》(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Modern Usage)。1972年10月,经过五年不辞劳苦的努力,这部富有特色的《当代汉英词典》由香港中文大学正式出版,实现了林语堂的终身抱负,成为他一生语言学方面最大的成就。他不无得意地说,这部词典是自己著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参见刘炎生1994:233)。

《当代汉英词典》共1720页,正文1450页,说明部分300多页,包括“前言”、“序”、上下形检字法、号码索引、8个附录(甲子周期、二十四气节、度量衡及邮码、繁简字对照表)、国语罗马字索引和英文索引。1980年国内开始将它影印出版,因当时正逢拨乱反正之时,虽已改革开放,但对林语堂还没有个公正的评价,所以影印者将词典主编姓名、“前言”和“序”都暂时略去。1987年,林太乙和黎明花了4年时间对《当代汉英词典》进行修订和补充,改名为《最新林语堂汉英词典》出版,受到海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

《当代汉语词典》有哪些特色呢?

首先,它运用了林语堂发明的上下形检字法(左上右下)进行汉字索引,方便读者查阅。国内一直流行王云五的四角号码汉语词典;林语堂则用两角号码,二者同样用10个号码来表示,但林语堂另辟蹊径,显示了他的独创精神。其次,它收入的词条和成语较多,既有古英语词汇,又有现代汉语的新词,这对读者尤其是大学生们很有帮助,实用性大。近几年来出版的汉英词典,包括台北梁实秋主编的,大都仅含现代汉语词汇。其三,它适应了新时代的需要,附有繁简体汉字对照表,方便青年一代使用。其四,汉英互译比较准确,包括一些中国或闽南特色食品如油条、粽子等的英译。这些东西一般英美的英-英词典都找不到相应的表述。

因此,这部词典对从事口笔译工作的大专师生在汉译英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由于主编对1949年以来我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不甚了解,附录的朝代表和地名中仍沿袭旧称,有的选词带有政治偏见,因而仍给读者留下难以抹去的遗憾。林语堂还将他发明的“上下形检字法”用于开发一种64键的中文打字机,虽历经多次挫折仍矢志不移,坚持试验,最后几乎处于经济破产的地步,仍不失信心,终于使“明快中文打字机”在困难中诞生,被誉为“极有价值的发明”。

综上所述,林语堂在上世纪30年代,精心编著新颖的初中、高中和大学英文教材,不但获得了官方教育部的认可,在全国各地广泛采用;而且深受各界师生的热烈欢迎和接受。他在清华、北大、厦大和东吴大学任教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独特的英语教学法。他改变了照搬外国教材和沿用多年的直接教学法,编写了面向中国学生的英文教材和体现英汉对比的《开明英文文法》,使我国的英语教学出现了新局面,形成自己的特色。虽然由于当时我国内忧外患,社会动荡,有些好的经验难以推广,但林语堂不愧是我国早期英语教学的开拓者。他对我国早期英语教学发展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不仅如此,人们看到:不论在清华和北大,还是在厦大和东吴,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林语堂总是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研究,教学科研两不误,教学效果好,科研成果多。这是很不容易的。他长期养成自学的习惯,既是语言学博士,又是文学巨匠,既精通英美文学,又学透中国古典文学,实现了自己座右铭“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中的期许。他给中国读者和各国读者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增进中西文化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林语堂诞辰120周年,我们回顾他对我国早期英语教学的开拓性举措是很有意义的。8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英语教学,从初中、高中到大学,像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抚今追昔,不难发现,林语堂当年的英语教学思想、教学法和他所编的英文教材,今天仍留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迪。

李赋宁.1995.李赋宁论英语学习和西方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林太乙.1994.林语堂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刘炎生.1994.林语堂评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薛光前.1994.我的英文老师[A].林太乙.林语堂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61-63.

(责任编辑 林玉珍)

H319

A

1674-8921-(2015)10-0001-03

10.3969/j.issn.1674-8921.2015.10.001

杨仁敬,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电子邮箱:yrjing2401@126.com英语总编辑。1928年9月至1929年,他去上海东吴大学任英文教授一年,编辑出版了英文教材多种。1930年至1931年,他继续在中央研究院任职并从事写作。1932年9月,他创办并主编了《论语》半月刊。同年12月又与宋庆龄、蔡元培和杨杏佛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4年又创办并主编《人间世》半月刊。1935年创办和主编《宇宙风》(十日刊)。1936年8月10日晚林语堂应美国作家赛珍珠的邀请,举家乘“胡佛总统号”客轮赴美国,9月初到达纽约,开始了在异国他乡的新生活。

猜你喜欢

林语堂英文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探访林语堂故里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HIS COUNTRY AND HIS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