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与开发模式研究

2015-03-29吴阗甜,杨贺,尚明娟

关键词:开发模式乡村旅游黑龙江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与开发模式研究

吴阗甜杨贺尚明娟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摘要: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具有非常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尤其是在乡村旅游日益成为社会主流休闲模式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都市人选择乡村旅游,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但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很多开发方面的问题,如品种单一、缺乏科学规划、基础设施不尽完善等。基于此,从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与开发模式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

关键词:黑龙江;乡村旅游;开发原则;开发模式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5.05.010

中图分类号:F592.1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8-04

基金项目: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编号:12535096)作者简介:吴阗甜(1983—),女,黑龙江虎林人,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旅游文化。

当代中国,随着全民平均收入的普遍提高,以及因城市污染、工作压力等对休闲游憩活动意愿的不断增强,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青睐。在2015年中国旅游产业促进座谈会上,国家旅游局发布了《2014年中国旅游产业投资报告》,报告披露: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已达12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接待总量的1/3。由此可以看出,乡村旅游在整个旅游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基于此,本文将对黑龙江省的乡村旅游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围绕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与开发模式来进行探讨。

1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

1.1“原味”原则

乡村旅游重在“乡村”二字,关键就在于一个原汁原味。没有高楼大厦的辉煌,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浇灌,没有绞尽脑汁、殚精竭虑的苦恼;有的只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以乡村旅游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底线就是一定要保持其本身的乡土气息,尽可能地保留传统的、原貌的景象,尽可能地保持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二者缺一不可。对于都市人来说,乡村旅游的魅力就在于可以获得人们生命中已经逐渐偏离的东西。在城市中,人们只能自己去超市、商场购买所需的蔬菜水果、鸡鸭鱼肉等,但是当人们回到乡村,就可以自己动手,去园子里采摘,去小河中垂钓,获得的一切都是直接的、未经任何加工的食材,游客可以回归自然,体验真实的乡村生活。当然,保持原味也并非是绝对不能含有现代生活的元素。现代旅游归根结底还是人类文明发展到工业时代的产物,游客对于生活的标准是不会降低的,不能说为了体验乡村生活就不要求卫生、不要求住宿条件,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品尝乡村美食的时候,人们也会非常介意餐具是否经过消毒;在住农家大院的时候,人们也会要求是否会有一个舒适的大床。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旅游需求。所以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在尽可能地保留原味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对于卫生、便利、舒适方面的要求。

1.2可持续原则

如果说“原味”原则是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底线,那么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衡量一切举措的基本标准。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一定不能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利益;只顾一时一刻的获利,而不考虑子孙后代的造福。乡村旅游资源是大自然长期积累沉淀变化的结果,虽然在短时间内不容易发生改变,但是日积月累,就会彻底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使乡村旅游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进而失去了其作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原则虽然也涉及当地居民人文环境方面的可持续,但最主要的还是自然环境方面,毕竟人们的生活习惯一旦形成,尤其是成为一种获利工具的时候,还是很难改变的。

乡村旅游地的污染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旅游地自身的污染;二是游客的污染,其中,尤以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最严重。在乡村地区,大都没有统一的排污管网,如果没有大量的游客,只是当地居民的生活污水,单靠土地自身的自洁功能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游人如潮,蜂拥而至的时候,问题就会变得比较严重,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街道,最后臭气熏天,蚊虫滋生。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旅游地的水体污染,青山绿水就变成了臭水沟。所以当地政府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并对居民和游客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只有这样,美丽的自然美景才会永远流传下去,为子孙后代们造福。

1.3政府调控原则

乡村旅游开发的主体毫无疑问是当地农民,不管何种开发模式都是如此,这是乡村旅游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不得不说,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在管理过程中面临很多客观问题,譬如农民的学历通常较低,大多是小学文化,甚至根本不识字,思想相对陈旧,在接受新鲜事物的时候,比较保守,不具备市场经济意识,对市场的敏感度不足,等等。由于有这些种种不利的因素,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如果单单依靠农民,会出现很多不可控的局面,是很难实现乡村旅游稳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的。所以,这个时候政府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地方政府必须发挥应有的宏观调控指导功能,对旅游过程中种种容易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及时应对,引导和推动乡村旅游开发良性健康地运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才能使经济利益、社会利益与当地居民的利益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1.4因地制宜与创新原则

因地制宜与创新原则是两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原则,因其紧密联系,所以放在一起来论述。

因地制宜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乡村旅游地是否适合旅游开发。并非所有的乡村都是适合旅游开发的,没有优美的环境,没有相对便利的交通,而只有相对原始落后的生活,这样的乡村是不适合做旅游开发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一意孤行,进行盲目投资,最终只能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在旅游开发之前必须做好前期调研,认真分析,做出科学决策。另一个是乡村旅游地应该发展何种类型的旅游模式。旅游地的特色不同,适合发展的旅游模式也是不同的。是观光型、体育探险型,还是农家乐体验型?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不一而足。总体来说,只有因地制宜,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才能够更好地吸引游客。

追新逐奇是人的天性,人类大多数都是“喜新”而“厌旧”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要求我们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必须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必须要与其他的同类产品有一定差异性,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创新才能吸引游客的眼球。但是,创新也绝对不能盲目,为了创新而创新,舍本逐末,追奇求怪,最后不伦不类,贻笑大方。所谓的创新,就是一定要在充分分析自身已有资源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挖掘、进行创新,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各种元素进行重新组合,进而开发出有特色的、新颖的、有魅力的旅游产品。

2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

依据不同标准,会产生不同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比如根据投资者的主体地位可以区分为农民主体模式、村集体主体模式、农民+企业投资主体模式,等等;另又可围绕乡村旅游资源自身的特色,以其核心资源为区分来进行开发模式的探讨。后者也是在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中常见的区分标准,本文也主要借用此种区分来探讨黑龙江省的各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2.1旅游城镇型

坐落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镜泊小镇就是此种类型。这种类型通常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把旅游项目与生态保护、旅游地产、旅游商圈以及国家战略中的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进行主题化开发和特色化包装,把旅游名镇建设成宜居田园、休闲乐园、生态家园。发展这种模式对旅游资源的要求比较高,因为通常这种模式的投入也是比较大的,如果旅游吸引力不足,往往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应用这种模式的时候,要注意规划一定要科学,开发要和保护有机融合,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当地农民的主动性,利益均沾,这样才能形成开发的良性循环。

2.2民族风情型

双鸭山四排赫哲族休闲农业示范点就属于此种类型。这种类型最核心的旅游元素就是民族特色。我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极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黑龙江就拥有包括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朝鲜族、蒙古族,以及全国独有民族——赫哲族在内的53个少数民族,可以说,绝大部分民族在黑龙江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所以,依托这样丰富的民族风情资源,更应该合理地进行规划,大力发展民族风情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2.3农业观光开发型

甘南县兴十四村现代农业旅游区就属于此种类型。这种类型通常利用农业生产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开发规划出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具体来说:一是要与城镇毗邻,有比较大的可挖掘的潜在客源市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游客出行比较方便;三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可参与性、趣味性、知识性都要比较强,这样才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2.4红色旅游结合型

泰来县江桥抗战纪念地乡村旅游区就是此种类型。这种类型比较核心的资源就是“红色”,也就是具有革命意义的重要战役地、重要革命遗存。通过游客的游览观光活动,一方面游客获得了精神的洗礼,知革命胜利之不易;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当然通常这种模式必须要在知名度高、红色资源较为丰富、有一定接待能力的地方开展。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围绕革命的主线,体现“红色”特征,因时因地,强化其革命传统教育功能。

2.5原生态文化村寨型

牡丹江大海林双峰林场的雪乡就是这种类型。依托原生态的东北民俗特色,睡土炕、吃杀猪菜、带狗皮帽子、坐狗拉爬犁等,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这种类型具有重要的原生态文化内涵,当地的建筑、饮食、衣着等各种元素混合在一起,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这种发展模式要注意:一是一定要注意“原味”性原则,必须是未经过现代化加工的,只有这样才会吸引游客;二是要注意对文化内涵的建设,深入挖掘内在乡土文化,注意科学合理的包装、规划、营销;三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着重强调对当地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2.6依托景区发展型

五大连池市月牙湖庄园就是此种类型。它把大型旅游景区的部分职能分离出来,让当地农民参与整个旅游活动的环节,如餐饮、住宿,售卖自己种植的土特产品等,从而助推当地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种模式也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附近必须有非常著名的大型景区,如五大连池,只有景区成规模、有知名度、游客数量较多,才能剥离部分职能,否则反倒可能喧宾得主,互相影响;二是农民要具备一定的服务意识,不欺客、不宰客,诚信为本,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口碑,否则可能反作用于附近的大型景区。

2.7乡村度假休闲型

牡丹江市世外桃源度假村就是此种类型。这种类型是指地处城镇周边的乡村,利用离城市近、交通便利的条件,以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文化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基础,以家庭为具体接待单位,开展旅游活动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是:投资少、风险小、经营活、见效快。发展这种模式必须注意:一是要合理科学地规划,避免旅游品种单一;二是要建立服务规范,高标准、严要求;三是深入挖掘产品的内涵;四是对从业的农民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提升其素质。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开发必须在政府科学的调控引领下,保持乡村本土的原味,因地制宜、兼顾创新,注重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采取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做好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开发工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邵琪伟.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J].求是,2007,(1).

[2]王云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J].经济论坛,2006,(4).

[3]王云才,郭焕成,徐辉林.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富春凯

猜你喜欢

开发模式乡村旅游黑龙江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黑龙江弃风博弈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浅谈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优化策略
邢台微营销市场前景与开发模式研究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