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的角色设置
2015-03-29李丽霞
李 丽 霞
(中原文化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论《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的角色设置
李 丽 霞
(中原文化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虽有着古代小说中最常见的主题——才子佳人的爱情婚恋故事,但自有其精彩之处。作者将故事放在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框架下,并未将笔墨重点放在男女主人公争取爱情自主的讲述上。男权话语下的故事讲述,独特的角色设置,体现了“士”与“商”的微妙心态。才子佳人的完美结局,名利双收的钱青集中体现了文人的白日梦。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角色设置;商人;士人
0 引言
《警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以婚姻爱情为题材,讲述了一个假戏真做的代婚故事。故事讲述了富商高赞,不论聘礼厚薄,一心要把才貌俱佳的女儿秋芳嫁给一个才貌兼全的读书君子。饱读诗书,博古通今,一表人才的钱青虽出身书香门第,但父母早丧,产微业薄,无奈之下,依附在家道富足的表兄颜俊家读书。颜俊相貌奇丑,腹内空空,却自视甚高,偏要寻绝色美女为妻。得知秋芳才貌俱佳,央尤辰为媒。尤辰因领借了颜家本钱,不敢得罪颜俊,遂去高家说合。但高赞要亲自相女婿,得知消息的颜俊,只好让表弟钱青代替自己去相亲和迎亲,不想因天气原因,不能回去,高赞听从邻居一老者的建议,在自己家替钱青与女儿举行了婚礼。钱青与秋芳同床三日,却秋毫无犯。后真相大白,颜俊恼羞成怒,颜家与高家闹得不可开交。后得本县大尹调停,钱青收获了美满幸福的婚姻,并在岳父的资助下,一举成名。
历来婚恋题材的故事均以恋爱的男女双方为主人公,但本篇中的秋芳的婚姻虽为故事的中心,但秋芳在小说中则被弱化,甚至成为一个符号。相反,冯梦龙在高赞、钱青、颜俊等角色上却颇费心思,用意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其说《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重点描写了钱青与高秋芳的假戏真做的婚恋故事,毋宁说是表现了儿女婚姻中的男权中心主义。小说中钱青与秋芳的结合看似是“才子佳人”婚恋模式的经典表达,实则是父母之命的主导的结果。无论是冯梦龙所处的时代,还是《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父母均为婚恋的真正主导因素,是青年男女爱情婚姻背后隐藏的决定力量。同时,本文的结局安排也体现了为人父母的家庭理想。
本文将从角色设置的角度对于该文进行具体的研究,尝试探讨《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的角色设置及其角色内涵。
1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的角色设置
1.1 “父母之命”的代表人物——父亲的角色设置
在《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无论是秋芳的觊觎者颜俊与秋芳的婚姻抑或是后来钱青与秋芳的婚姻,在男女缔结婚姻的权力关系中均处于被动地位,而操纵秋芳婚姻的权力之手则当仁不让地属于她的父亲——高赞。高赞的基本角色定位,首先是位富商。“少年惯走湖广,贩卖粮食。”经过苦心经营,他家道殷实,富裕起来的他,把生意“托着四个伙计掌管,自己只在家中受用”。他儿女双全,但却并不重男轻女,对儿女的教育,他同样重视。对于美貌聪明的女儿秋芳的婚事,他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择婿的标准,不是家财万贯,门当户对。他更看中的,是女婿本身。在对未来女婿的定位上,他首先定位为君子,且要才貌双全,至于男士的家世及财富,聘礼的厚薄他不以为意,甚至愿意赔些妆奁。高赞这一人物的设置,对于《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而言,高赞的择婿标准,引领与决定着情节发展的方向。因他的家庭条件及女儿自身的出色,使前来求亲者络绎不绝,易被花言巧语的媒人蒙骗,所以决定面见求婚男子,用自己的方式判断。这样的要求也直接导致了相貌丑陋又腹内空空的颜俊提出让表弟钱青代替自己去相亲,才会有后来的一系列事件。在传统社会里,父母对儿女的婚姻具有绝对的权威。高赞在对待女儿的婚姻问题上,并未把女儿看成“商品”,考虑更多的是与儿女的才貌相匹配,看中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长远的幸福。在钱青替颜俊相亲的真相大白后,高赞依然选择钱青。高赞的择婿观无疑是进步的。
真相大白后,高赞与颜俊及钱青之间就造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是超出家庭内部掌控范围的,因而无论是关乎婚姻抑或关乎利益,均非高赞一人所能解决,只能交给更高一级的权力,这个权力属于本县的大尹。从血缘关系上,大尹当然不是父母,但从社会关系来看,大尹是由父权社会的最高权力的代表——皇帝任命,是父母官,是一种特殊的父权的代表。也正是由于大尹的出现,才最终成全了钱青与秋芳的美满婚姻。
1.2 对照映衬中的士人形象设置
同为士人,但颜俊与钱青则是对比映衬出现的。颜俊——丑化后的士人,在颜俊的基本角色设定上,颜俊也是士人,家庭富裕。但从外貌来看,颜俊是丑陋的,作者如此描述颜俊:“况且颜俊自己又生得十分丑陋。怎见得?亦有诗为证:面黑浑如锅底,眼圆却似铜铃。痘疤密摆泡头钉,黄发锋松两鬓。牙齿真金镀就,身躯顽铁敲成。楂开五指鼓锤能,枉了名呼颜俊。”如果说在颜俊那个时代,外貌的丑陋是无从选择的,但内在却是可以依靠自身修为的。颜俊“腹中全无滴墨,纸上难成片语,偏好攀今掉古,卖弄才学”。如果颜俊能有自知之明,也不会有以下的故事发生了。但悲哀的是,外貌丑陋的颜俊却“最好妆扮,穿红著绿,低声强笑,自以为美”。颜俊自身条件与其自身定位出现了严重偏差,这种偏差也同样表现在他的婚姻上,“那颜俊有个好高之病,立誓要拣个绝美的女子,方与缔姻,所以急切不能成就”。士人是颜俊的基本的角色设定,而外貌丑陋,腹内空空,但却自视甚高,则是对该人物的特殊设定,有了以上的特殊的性格特点,他在自己婚姻中表现的荒诞行为就成为了理所当然。
与颜俊相对,作者又设置了一个标准的士人形象——钱青。钱青相貌堂堂,他饱读诗书,广知今古,顺利地考中了秀才。有理想有抱负,在发展之中努力追求自己的志向。他出身于书香世家,然家道没落,又因父母早丧,家境“愈加零替”,十八岁时尚无力婚娶,只与一老仆相依为命,靠“做些小经纪”维持生计,常常食不果腹,贫困潦倒。无奈之下,他寄食于“家道颇富”的表兄颜俊家,一心只读圣贤书,沿着“举人”“状元”之路奋勇前行时,表兄颜俊把他卷入了一场婚姻闹剧。钱青身上还具有读书人单纯、诚实的性格。一方面,他为了生活,不得不参与骗婚;另一方面,他又质朴、恪守礼教。在这一对矛盾中,钱青的形象得到更深刻的刻画。
1.3 被弱化的佳人形象——秋芳
秋芳是一个标准的传统的大家闺秀的形象。文中提及她,作者可谓是毫不吝惜自己的笔墨:“那秋芳资性聪明,自七岁,至二十岁,书史皆通,写作俱妙。交十三岁,就不进学堂,只在房中习学女工,描鸾刺凤。看看长成十六岁,出落得好个女儿,美艳非常,有诗为证:面似桃花含露,体如白雪团成。眼横秋水黛眉清,十指尖尖春笋。袅娜休言西子,风流不让崔莺。金莲窄窄瓣儿轻,行动一天丰韵。”秋芳是我国古代典型的大家闺秀的代表,知书达理,美丽大方。但在《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她似乎只是一个佳人的符号而已。她没有像闻蜚娥一样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婚姻,面对自己的婚姻,她似乎更像是一个局外人,始终听从于自己的父亲,只是被动接受自己的命运。即便是在钱青代颜俊相亲真相大白后,主持正义的大尹也没有征求过秋芳的意见。从这一意义上而言,秋芳这一形象,也代表了那时代的千千万万的少女的处境,即便是出类拔萃,但依然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婚姻更是像撞大运,秋芳是幸运的,她有个有远见的父亲,替他选了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如意郎君。但其他女孩,估计就没有秋芳幸运了。
1.4 见风使舵的媒人形象——尤辰
除了以上人物设置外,其他人物如媒人尤辰也同样非常生动。尤辰在颜俊提到让他为媒,为自己求婚时本来给他泼了冷水,但看到颜俊不悦,马上又转变了方向。尤辰头脑冷静,他一再给颜俊分析形势,意在想让颜俊知难而退,但不曾想他的一番话却直接导致了颜俊想出了让表弟钱青替自己相亲的主意。对于尤辰这个人物,一方面写出了这个人物的善于见风使舵,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小人物的无奈。因为借了颜俊家的钱,他不得不奉承颜俊;又因为颜俊许给了他优厚的报酬,在现实利益的诱惑之下,他最终选择了欺骗高赞。他最终被棒打的结局也体现了作者冯梦龙对为了现实利益而丧失道德的人的谴责。
2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角色设置的深层含义
2.1 角色的设置表现了商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
在传统的中国封建社会之中,人们约定俗成的社会各阶层的等级秩序是“士农工商”,一般来说商人处于最低的一个阶层,是其中最被人看不起的。而在“重农轻商”观念的影响下,商人虽然赚到大笔的金钱,拥有大量的财富,过着富裕的生活,却常常受人非难,同时也不受人们重视。我国古代,历来所奉行的“重本轻末”的政策,进一步导致商人的地位显得非常卑微和低下,唐高祖曾立下定制:“工商杂类,不预士流。”因此,作为贱民的商人哪怕再腰缠万贯,财大气粗,也不能入仕,无法跻身社会上层,改变自己卑微的身份和低下的处境。钱青虽然没有金钱的倚傍,但是凭借着正直的形象、内在的才学和堂堂的仪表,最终获得了秋芳父亲高赞的青睐,最终成功地抱得了美人归。
2.2 表现出了明代思想的进步
在《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代表商人的高赞的择婿观及他对才貌双全但却一贫如洗的秀才钱青的青睐,体现了明代思想的进步。而高赞在《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的正面形象,体现了明代商人在社会地位上的逐步提高。在明代中叶,王阳明倡导“心学”,发起了思想革新运动。“心学”之中所体现出的正是一种自由解放的精神,使得许多文人学士对“人欲”“私”的观念都逐渐产生了新的理解,对商人的态度因此也有所改变。另一方面,16世纪以后商人势力的增强,经商之风的盛行,也迫使儒者对商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进行重新估价和评判。
综上所述,《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一文中的角色设置中,不仅塑造了具有进步择婿观的父亲高赞的形象,又在对比映衬中设置了颜俊与钱青两个士人形象,经历一番波折,才子佳人最终得以白头偕老。钱青有了强大的经济后盾后,潜心读书,最终功成名就。文章在当时所处的时代——明代中后期,已经具有着十分显著的进步意义。商人作为正面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当中,所表现的正是商人地位的提升。可以说,《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与其他小说相比,在思想上具有着十分显著的进步意义。
[1]范榕.明清小说中的商人故事模式探讨[D].南京:南京大学学位论文,2013.
[2]张丽丽.明清小说中的牙人形象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2.
[3]范道济.话本小说叙事模式述论[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4).
[4]周腊生.宋代状元王俊民与相关的话本戏剧[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5]王良成.拟话本小说和晚明市民心态论略[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6]胡莲玉.再辨“话本”非“说话人之底本”[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7]韩春萌.从“平等”主题看话本小说的法制意识[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3).
[8]李桂奎.论话本小说创作的浙江特征及其时空构建的浙江属性[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5).
[9]王庆华.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的初步独立——《清平山堂话本》文体形态论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责任编辑:李增华
10.3969/j.issn.1674-6341.2015.03.058
2015-04-17
李丽霞(1978—),女,河南西平人,讲师。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I207.419
A
1674-6341(2015)03-0135-02